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发惠 《现代医药卫生》2014,(17):2718-2719
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演变而来,而扁桃体炎又是青少年的多发病,一般经内科反复治疗均未痊愈且出现明显自觉症状后,将考虑行扁桃体摘除术。小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术后护理不周或者饮食不当,可引起感染,甚至大出血[1],所以,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后进行针对性的系统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较快地得以痊愈,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2.
张凤 《现代临床医学》2012,38(2):110-111
目的:探讨扁桃体挤切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120侧慢性扁桃体炎行扁桃体挤切术治疗的情况。结果:扁桃体一次性完整切除无残体残留108侧(90.00%),扁桃体残留12侧(10.00%);术后有活动性出血2例,均为成人,出血率为1.67%。对出血者给予缝扎止血,术中无严重出血病例。结论:扁桃体挤切术具有操作简单、迅速、局部损伤轻、术后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良性肿大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行扁桃体切除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1]。现在常用的手术方式有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术及高频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我科于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70例慢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良性肿大患者,分别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及高频电刀电凝扁桃体切除术,比较其对术中和术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科收治的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温射频扁桃体消融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通过扁桃体剥离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通过低温射频扁桃体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出血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射频扁桃体消融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很好,减少了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时间,并明显降低了术后出血率,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用等离子射频消融刀切除扁桃体,对照组用扁桃体剥离法切除扁桃体。观察两组扁桃体切除时间和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射频消融术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方法之一,扁桃体的手术方式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冷器械手术,包括传统的扁桃体剥离术和挤切术,另一类是热器械手术,包括应用激光、高频电刀、等离子射频、超声刀等的手术。这些手术方式,尤其是扁桃体剥离术对组织损伤大,术中易出血,术后常有手  相似文献   

7.
慢性扁桃体炎是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因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病毒滋生感染而演变的慢性炎症病变。近年来少儿发病有增多趋势,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甚至生长发育,需进行手术治疗,而术后疼痛是手术患儿存在的常见问题[1]。鹤煤集团总医院五官科于2007年6月至2009年8月对30例6~12岁患儿进行了局麻下扁桃体摘除手术,针对影响疼痛的原因采取了合理护理措施,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对2例扁桃体炎诱发儿童银屑病行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2例确诊为扁桃体炎诱发儿童银屑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抗生素、维生素、中药汤剂等药物进行基础治疗,均行扁桃体切除术,并进行术前、术后的全面护理,观察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扁桃体切除术后,2例患者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及病情严重程度评定指标(PASI积分)、皮损面积评分、皮肤瘙痒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患者治疗效果均较好,无皮肤瘙痒、干燥、眼睛干燥、感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进行3~12个月的随访,均无银屑病复发。结论对扁桃体炎诱发儿童银屑病行扁桃体切除术,并结合药物治疗及全面护理,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据天津市儿童医院耳鼻咽喉科对6~15岁小学生10 085名的调查本病发病率为22.04%[1]。扁桃体摘除术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以儿童患者为主,其遵医依从性差,如果术后饮食或护理不当,则可引起创面感染、出血等,给患儿带来身心上的痛苦。我科自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对229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患儿进行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国昌 《蚌埠医药》1994,12(2):20-20
慢性扁桃体炎施行手术治疗,术后出血是主要并发症之一。我院施行扁桃体除术106例,其中并发术后出血4例。现作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微波热凝固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20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微波热凝固手术组(微波组)和扁桃体剥离法组(剥离术组),每组各60例。微波组采用微波热凝固手术治疗,剥离术组采用常规的扁桃体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微波组手术时间为(38.2±4.9)min,明显少于剥离术组的(47.8±6.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组术中出血量(26.5±4.6)mL,也少于剥离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手术相比,微波热凝固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具有操作性强、手术视野好、手术所需时间短和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沈川  陈玲玲  傅江涛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147-3148
临床慢性扁桃体炎和扁桃体肥大极为常见,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治疗。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是该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有时甚至发生窒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共实施扁桃体切除手术436例,其中发生术后出血27例,现回顾性分析其出血的原因,以期有助于今后该术术后出血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肥大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多发病,其治疗方法有多种。传统下鼻甲手术出血多、易发生萎缩性鼻炎并发症。笔者多年来采用无麻醉快速扁桃体挤切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术中、术后出血极少。笔者将这一方法引用在下鼻甲手术,共治疗17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尽管慢性扁桃体炎切除只是简单的门诊手术,但该类患者的术后护理仍对康复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绝不能掉以轻心。为了提高我院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对于慢性扁桃体炎手术患者多年的护理经验,将慢性扁桃体炎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心得与体会做了如下浅谈,详情如下文所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扁桃体改良剥离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科2008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并确诊为慢性扁桃体炎的44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扁桃体改良剥离术治疗,并与既往采用传统扁桃体剥离术治疗的43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术后伪膜的生长情况及开始进半流质饮食的平均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术后伪膜生长情况及进食半流质饮食的平均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扁桃体改良剥离术与传统剥离术相比,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进食早。  相似文献   

16.
慢性扁桃体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常用方法。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剥离法和挤切法,剥离法为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为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我科在沿用传统剥离法的基础上对其手术的方法做了一些改良(改良剥离法),并与传统剥离法比较,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慢性扁桃体炎摘除术后病例的观察,分析各年龄组术前术后临近组织发病率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结果显示,>21岁年龄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摘除扁桃体后其临近组织感染发病率较3~10岁年龄组明显增加,提示摘除慢性扁桃体炎手术时必须慎重。  相似文献   

18.
儿童扁桃体挤切术后出血疼痛易引起患儿恐慌哭闹,如何尽快止血止痛,促进伤口愈合且易被患儿接受,我们针对此点,采取简便经济方法,取得显著效果。1 一般资料我科自1995年6月~1996年6月共观察治疗扁桃体术后病人58例,慢性扁桃体炎36例,单纯扁桃体肥大者22例,男31例,女27例,年龄4~13岁,平均7岁,均行扁桃体挤切术,以上病人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胸透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19.
扁桃体术后并发颈部皮下气肿2例264000山东省烟台市烟台山医院连承清例1,男,21岁。因反复发作咽部痛5年,诊为慢性扁桃体炎。于1987年10月20日上午9时在局麻下行两侧扁桃体剥离术。手术历时20分钟,术中见两侧扁桃体中极均有轻度粘连,但剥离容易...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不同时期手术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2~8月43例行扁桃体剥离术切除双侧扁桃体的慢性扁桃体炎患者作为观察组,38例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mALb)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前mALb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mALb含量为(8.91±1.27) mg/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Lb含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存在早期肾损害,在肾损害早期手术治疗可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