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比较CT监视和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术后感染率。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006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科接受CT监视和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术449例术后感染率。结果:CT引导下穿刺术后感染率为2.1%,CT监视下穿刺术后感染率为2.8%,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和CT引导相比,CT监视下颅内血肿穿刺术并不增加感染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尤其适用于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MRI与CT对鼻咽癌局部侵犯的检测差异及其对鼻咽癌T分期的影响。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68例,放疗前5 d内以同一固定体位,完成增强CT和增强MRI。在CT和MRI上分别读片判定鼻咽癌局部侵犯范围和T分期。结果 MRI对鼻咽癌侵及头长肌、咽旁间隙、颈动脉鞘区、咽后淋巴结、颅底骨质、海绵窦和颅内的检出率分别为82.4%、85.3%、39.7%、48.5%、54.2%和20.6%,CT的检出率分别为58.8%、70.6%、17.6%、17.6%、29.4%和5.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RI和CT对鼻咽癌侵犯鼻咽壁、鼻腔、口咽、副鼻窦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21例(30.9%)T分期发生改变。结论与CT比较,MRI在鼻咽癌诊断上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发现咽后淋巴结、头长肌、颈动脉鞘区、颅底骨质、海绵窦和颅内的病灶。MRI可使患者T分期升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波消融对肝癌术后复发应用价值以及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患者30例(复发组),同时选取肝癌切除术术后未复发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复发组患者给予CT引导下微波消融,观察治疗效果。同时比较复发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差异。结果:30例患者经消融治疗后1个月复查,CR患者25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主要为疼痛伴低热、乏力等;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5个月,1年、2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0.00%和22.70%;治疗后CD4+水平为(40.03±6.22)%,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D8+和α-L-岩藻糖苷酶分别为(25.59±4.12)%和(25.20±5.11) U/L,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复发组首次手术肿瘤数量>1个、邻近大血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手术肿瘤数量>1个、邻近大血管是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2.330和3.357,P<0.05)。结论: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癌术后复发有较好的效果;肝癌切除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数量,是否邻近大血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或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在诊断骨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12-01-2011-12-01我院诊治的60例四肢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骨质异常无软组织包块者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39例有软组织包决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经皮穿刺活检结果与手术后病理进行比较.结果:39例行B超穿刺活检,36例有明确病理诊断且与术后病理相符,准确率为92.31%,有3例不能明确诊断,后经切开活检确诊为骨肉瘤.21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17例有明确病理诊断,准确率为80.95%;总体经皮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88.33%.无出血、血肿形成、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其中1例误诊患者穿刺活检诊断为“水肿的肌肉组织”,术后病理示“普通型骨肉瘤”;另1例穿刺活检诊断为“脂肪组织”,病理示“骨内高分化骨肉瘤”.结论:经皮穿刺活检技术是诊断骨肉瘤比较可靠的方法;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骨肉瘤骨外软组织包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残留肿瘤病灶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月本院25例放疗后有残留肿瘤病灶的鼻咽癌患者接受了~(125)I粒子植入治疗.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TPS)计算植入~(125)I粒子数量和总剂量.CT引导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残留肿瘤病灶中,并对植入的~(125)I放射性粒子剂量分布进行验证.术后3、6和12个月定期进行鼻咽内窥镜和CT检查,并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2个月时,2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2例、无变化2例、疾病进展1例,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8.0%.所有患者于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残留肿瘤病灶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肖繁荣  汤波 《现代肿瘤医学》2018,(23):3772-377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因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患者112例,分析病理诊断的诊断价值及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确诊率为96.43%。出血的发生与病灶大小、病灶周围炎症及病灶旁肺气肿等因素有关(均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其术后主要并发症是气胸和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肿瘤的经验。方法:6例晚期肺肿瘤患者,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术后配合全身化学药物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安全性、并发症等。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6例痰中带血、3例少量液气胸及胸痛、2例轻度呼吸困难及中度发热,经对症等处理均自愈;1例肺脓肿并败血症。术后1月CT评价消融效果:完全消融3例(50%),部分消融3例(50%),消融有效率100%。术后3月评价近期疗效,除1例术后3月9天死于并发症,其余5例中CR 2例(40%),PR 2例(40%),PD 1例(20%),近期总有效率80%。远期疗效还在进一步治疗及随访中。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肿瘤简单、安全、微创、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的肺癌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于2004年6月-2005年10月,经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32例.所有病例均行术前TPS制定治疗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全部患者均植入0.5 mCi-1.0 mCi的放射性粒子,12-60颗.结果 植入病例全部成功,无死亡,部分出现气胸、出血,术后1周复查外周血象、1月复查CT及临床观察无毒副反应,术后定期复查CT,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脱落或游走等并发症.CR 22.58%、PR 61.29%、SD 12.9%、PD 3.2%.中位生存期大于12个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放射性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肺癌安全、有效,并且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王翔  罗春海 《现代肿瘤医学》2015,(20):3036-303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价值,以期选择最佳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46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对宫颈癌髂总、髂内和髂外、腹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进行诊断,将多层螺旋CT检查数目和淋巴结清扫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比较,髂总动脉敏感性为88.75%,特异性为68.93%;髂内动脉敏感性为87.67%,特异性为67.56%;髂外动脉敏感性为90.77%,特异性为73.15%;腹主动脉旁敏感性为92.14%,特异性为72.43%。多层螺旋CT诊断淋巴结转移总敏感性为89.83%,总特异性为70.52%。对多层螺旋CT和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比较,CT诊断阴性符合率为63.04%,阳性符合率为36.96%;病理阴性符合率为30.43%,阳性符合率为69.5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可作为诊断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首选诊断方法,其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共对20例胰腺癌患者行CT引导下胰腺原发灶或肝脏转移灶穿刺活检术,分析穿刺活检的敏感性及临床价值。结果所有病例一次穿刺成功率100%。20例(23次)中穿刺诊断恶性病变18例,敏感性90.0%(18/2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不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诊断价值高,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is work aim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 combined with c-arm cone-beam CT guided synchron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 in treatment of lar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Methods: 21 patients with large HCC were studiedfrom January 2010 to March 2012. TACE combined with synchronous C-arm cone-beam CT guided RFA wereperformed on a total of 25 lesions. Conventional imaging examination (CEUS, enhanced CT or MRI) and AFPdetection were regularly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of combined treatment, complications,treatment response, time without disease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rate. Results: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ofcombined treatment was 100%, without any significant complication. After 1 month, there were 19 cases withcomplete response and 2 cases with partial response, with an complete response rate of 90.4% (19/21) and aclinical effective rate of 100% (21/21). The complete response rates of single nodular lesions (100%, 17/17) was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multiple nodular lesions (50%, 2/4) (P < 0. 05). During 2 to 28 months of followup,in 19 cases with complete response, the average time without disease recurrence was 10.8 ± 6 months. Thetotal survival rates of 6, 12 and 18 months in 21 patients were 10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ACE combinedwith synchronous C-arm CT guided RFA is safe and effective for treatment of large HCC. The treatment efficacyfor single nodular lesion is better than that for multiple nodular les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80例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实时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组(观察组,n=42)和单纯超声引导治疗组(对照组,n=38),比较两组患者的定位率、消融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进展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定位成功率和两次消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复发进展率低于对照组(2.38% vs 21.05%,P=0.01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 vs 5.26%,P=0.602)。结论 高危部位原发性肝癌超声引导融合虚拟CT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声引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临床检查发现,孤立性肺小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早期肺癌。本研究探讨CT引导Hookwire定位下胸腔镜手术对于SPN的诊疗价值。方法:从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SPN患者310例,CT引导下留置Hookwire定位针,行胸腔镜(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肺楔形切除,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进一步治疗方式。统计定位准确率、并发症发生率、VATS 肺楔形切除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胸率以及SPN病理分型等。结果:Hookwire定位成功率为100%,咯血2例需要处理,术中Hookwire脱落12例(3.87%),VATS肺楔形切除手术成功率为99.0%,中转开胸3例。SPN术后组织学病理结果: 原发性肺癌237例,良性病变73例。结论:采用CT引导Hookwire定位下VATS手术的方法治疗微小SPN,诊断准确率高、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超声和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新生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因肺周围型新生物入院,行超声或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患者140例,依据穿刺方式分为超声引导组(67例)与CT引导组(73例),分析两组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医疗费用和操作时间。结果:恶性肿瘤诊断率超声组(86.6%)高于CT组(76.7%),并发症发生率超声组(9.0%)小于CT组(15.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穿刺操作时间超声组[(22.64±3.18) min]小于CT组[(25.45±3.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组医疗费用小于CT组。结论:肺周围型新生物的超声与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均安全有效,超声引导更简单、快速和经济。贴近胸壁的肺脏周围型新生物,可首选超声引导;而非贴近胸壁的较深处病变,应首选CT引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和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治疗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5).其中对照组采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1年生存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和疼痛得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得分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得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和无水乙醇碘化油混合液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晚期肺癌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应用肿瘤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TPS)、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 5I粒子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及并发症处理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 5 3例术前活检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应用TPS计算出放射源—12 5I粒子在瘤灶区的剂量分布 ,绘出等剂量曲线及适形粒子分布图并制定治疗计划 ,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种植12 5I粒子。术后即刻CT扫描验证 ,术后2个月复查CT检查肿瘤情况。结果 植入粒子后 ,瘤体接受的平均照射剂量为 15 0 .5Gy ,mPD84 .6Gy,D90 92 .4Gy,D90 >mPD。 2例需要立即补种粒子。术后 2个月复查的 37例患者 ,胸CT显示完全缓解 10例 ,部分缓解 2 7例。并发症包括术中气胸 19例 ,咳血 7例 ,术后发烧 5例 ,4例粒子移位 ,2例游走。结论 TPS立体定向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 5I粒子是一种有效的、微创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根据盆腔深部肿块位置不同,设计相应穿刺路径进行CT导向下经皮穿刺切割活检术(PINB)的可行性.方法 70例患者的72个盆腔新发肿块,根据肿块部位以及肿块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以避开重要脏器、组织为原则,采取不同穿刺体位和路径,在CT导向下将穿刺活检针准确置入盆腔肿块区行切割活检,评价穿刺结果 和安伞性.结果 采用俯卧位经梨状肌、臀肌、后斜径路穿刺的肿块分别为27、16和5个,采用仰卧位经前或前侧径路、髂肌径路、直接经盆骨穿刺径路的穿刺肿块各8个.72个肿块中,恶性64个,其中腺癌30个,鳞癌19个,未能分型恶性肿瘤细胞5个,小细胞癌3个,恶性骨巨细胞瘤和肝细胞癌各2个,假阴性3个;良性8个,其中纤维组织6个,骨结核和卵巢囊肿各1个.PINB诊断敏感件为95.3%(61/64),特异性为100%(8/8),准确性为95.8%(69/72).22例经梨状肌穿刺的患者出现局部一过性针刺样疼痛,并向下肢放射,未行特殊处理.70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血肿、神经损伤、盆腔感染和肿瘤种植等并发症.结论 在CT导向下,根据盆腔区肿块位置及比邻关系,设计不同路径行PINB,不仪安全,且成功率和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对14例肺肿瘤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所取组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分析其准确性。结果:CT引导肺穿刺的确诊率达86%,并发症发生率为14%,改善穿刺手法和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穿刺准确率。结论:CT引导肺穿刺活检是一种简便、准确、快速、有效、安全的诊断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