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含量的变化,以及血浆对α-Syn寡聚体形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科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50例,另收集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各组人群血浆中的α-Syn总量及寡聚体形成量.结果 脑卒中患者血浆α-Syn总含量及寡聚体形成量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加.结论 脑卒中患者血浆中α-Syn含量增高增强其寡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寡聚化和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食蟹猴结肠和脑中的增龄性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ELISA方法检测寡聚化和磷酸化α-Syn在不同年龄段食蟹猴结肠与脑中不同部位含量的变化,分析结肠和脑中寡聚化和磷酸化α-Syn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寡聚化与磷酸化α-Syn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老年猴与青年及中年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中的寡聚化和磷酸化α-Syn水平与颞叶、海马、纹状体和丘脑中的水平有相关性。结论食蟹猴结肠和脑中寡聚化和磷酸化α-Syn含量随老化而增加,结肠和脑中寡聚化和磷酸化α-Syn含量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寡聚化(oligomer-α-synuclein,oligo-α-Syn)和磷酸化α-突触核蛋白(phosphorylated-α-Synuclein,p-α-Syn)在不同年龄段食蟹猴脑不同部位突触小体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oligo-α-Syn与p-α-Syn在不同年龄段食蟹猴脑不同部位突触小体中的表达。结果 在老年食蟹猴的前额叶、枕叶、颞叶、海马、纹状体和丘脑中,突触小体中寡聚化与磷酸化α-Syn表达较青年与中年猴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蟹猴颞叶、海马、纹状体和丘脑突触小体中α-Syn寡聚化与磷酸化表达呈增龄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浆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寡聚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重组人α-Syn加入PD和对照血浆中,37 ℃振荡孵育144 h,免疫印迹方法鉴定α-Syn寡聚体形成情况,ELISA方法分析α-Syn寡聚体形成的相对质量浓度.结果 α-Syn在 PD患者血浆中形成寡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PD患者血浆可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浆对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细胞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重组人α-Syn加入PD和对照血浆中,采用免疫印迹法及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鉴定α-Syn寡聚体和磷酸化形成情况。在原代神经培养基中加入终浓度为5 μmol/L的α-Syn单体及寡聚体,同时添加30%(体积分数)PD血浆、正常人血浆和胎牛血浆,孵育14 d后,MTT及流式细胞技术观察细胞死亡情况。酶活力试剂盒检测各组原代神经元中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酶活力。结果 PD患者血浆较正常受试者(normal subject,NS)血浆可促使更多的α-Syn磷酸化和寡聚化。与NS血浆相比,添加到原代神经元培养物中的PD血浆导致更多细胞在细胞外α-Syn存在下死亡,同时伴有PP2A活力降低。结论 PD患者血浆中可能通过降低PP2A酶活力使α-Syn发生磷酸化,导致其聚集并进一步使得原代培养神经元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亚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和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血浆促进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寡聚体形成的能力。方法 选择性别与年龄匹配的健康受试者(Control)、震颤为主型PD(tremor dominant,PD-TD)、姿势不稳与步态困难为主型PD(postural instability gait difficulty,PD-PIGD)、小脑萎缩型MSA(MSA of cerebellar type,MSA-C)和混合型MSA(MSA between cerebellar and parkinsonism type,MSA-C+P)患者各10例,抽取血浆,与重组人α-Syn振荡孵育。Western blotting法和ELISA法检测各组α-Syn寡聚体形成量。结果 PD和MSA组α-Syn寡聚体形成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虽然PD组α-Syn寡聚体形成量略高于MS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型分析显示,α-Syn寡聚体形成量在PD-PIGD组高于PD-TD组(P<0.05),在MSA-C组高于MSA-C+P组(P<0.05)。结论 PD与MSA及其不同亚型患者血浆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寡聚化α-突触核蛋白(oligomer-α-synuclein,oligo-α-Syn)在不同年龄段食蟹猴消化道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Western blotting和ELISA方法检测oligo-α-Syn在不同年龄段食蟹猴消化道中的表达.结果 在老年食蟹猴的食管、胃底、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寡聚化α-Syn浓度较青年与中年猴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食蟹猴消化道的各部位中α-Syn寡聚体表达具有增龄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对外源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寡聚体形成的影响,初步分析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机制。方法将重组人α-Syn加入PD患者和对照组血清中,37℃振荡孵育,用免疫印迹方法鉴定α-Syn寡聚体的形成情况,用ELISA分析α-Syn寡聚体的形成量。结果α-Syn在血清中振荡孵育后主要形成二聚体和十四聚体。与对照组血清相比较,PD患者血清具有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作用。在血清中加入还原性谷胱甘肽可明显减弱PD患者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的作用。结论PD患者血清促进α-Syn寡聚体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α-Syn的氧化修饰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其形成的寡聚体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明确α-Syn的生理功能,探讨其寡聚化对神经元的毒性及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制备α-Syn的寡聚体,向分组培养的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培养基中添加,培养1、2和4h后固定,观察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神经元的突起以成像显微镜观察测量,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荧光法实验进行鉴定.结果 添加α-Syn寡聚体组的神经元培养至1、2和4h时,其突起的平均长度均小于对照组和添加α-Syn单体组(P<0.05).增加α-Syn寡聚体浓度,随浓度增高神经元突起的平均长度与对照组差异越大(P<0.01).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荧光实验明确了外源性α-Syn寡聚体可以从培养基进入到神经元内.结论 α-Syn寡聚体在原代神经元生长初期对其突起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这一现象可能与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和血浆中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含量的变化。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对照组(10只)和缺血/再灌注组(20只)。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1.5h后,再恢复灌注24h;用Western blotting法和ELISA法检测大脑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区和血浆中α-Syn的含量变化。结果缺血半暗带α-Syn表达量显著增加,而梗死核心区和血浆中α-Syn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增加缺血半暗带中α-Sy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血浆促进外源性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寡聚体形成的方法.方法 利用本室自制的鼠抗人α-Syn单克隆抗体建立检测α-Syn寡聚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ELISA)方法.将不同质量浓度(200、100、50、25、12.5 μmol/L)重组人α-Syn在正常人和PD患者血浆中分别振荡孵育(37 ℃、280 r/min)24、48、72、96 h.用所建立的ELISA法检测振荡后血浆中的α-Syn寡聚体含量.结果 所建立ELISA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α-Syn寡聚体,不识别α-Syn单体.重组人α-Syn在质量浓度为100 μmol/L、血浆稀释3倍以下、振荡孵育48 h条件下可以在PD患者血浆中形成较多的寡聚体,并与对照血浆中形成的α-Syn寡聚体含量对比差异最大.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PD患者血浆促进α-Syn寡聚体形成能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诊断PD患者血浆的潜在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重组人的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wild type alpha-Synuclein, WT α-Syn)和重组人的α-突触核蛋白突变体A53T(α-Synuclein mutant A53T, α-Syn A53T) 对原代小胶质细胞的影响。方法:无菌培养原代小胶质细胞,细胞静息状态下加药处理,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CD11b的变化。结果:高浓度的WT α-Syn可以激活小胶质细胞;CD11b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而2 μmol/L和5 μmol/L的α-Syn A53T均能激活小胶质细胞,CD11b蛋白表达量均升高。结论:相同浓度的WT α-Syn和α-Syn A53T,α-Syn A53T更容易激活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患者血浆肌肉抑制素(Myostatin)和C肽含量的变化,探讨二者在T2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42例T2D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肌肉抑制素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C肽浓度,临床生化检测血浆中脂质、血糖和胰岛素含量。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患者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和收缩压水平显著增加(P<0.05)。T2D糖尿病患者血浆肌肉抑制素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46.22±13.78 pg/L vs 86.83±29.10 pg/L,P<0.01)。T2D患者血浆肌肉抑制素水平与血浆C肽呈显著负相关(r=-0.56,P<0.01)。结论:T2D患者血浆中肌肉抑制素水平升高,且与血浆C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和多系统萎缩(MSA)患者红细胞中的α-突触核蛋白寡聚体(RBC-O-α-Syn)含量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招募的PD患者296例, MSA患者85例, 同期从北京老年纵向研究社区队列招募健康对照(HC)受试者403名。ELISA测试RBC-O-α-Syn含量。单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种运动和非运动评分, 如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PDRS)Ⅲ、多系统萎缩统一评定量表(UMSARS)Ⅲ、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香港(RBDQ-HK)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RBC-O-α-Syn含量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BC-O-α-Syn区分PD、MSA患者和HC受试者的特异度、灵敏度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HC组受试者年龄(70±8)岁;PD患者年龄(64±9)岁, 其中, 震颤为主型PD(TD-PD)115例(38.9%), 姿势不稳步态障碍为主型PD(PIGD-PD)132例(44.6%), H-Y分期为2期的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25-羟维生素D[25(OH)D]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硬化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动脉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检测结果,将T2DM组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69例)和T2DM+AS组(91例),另选取160例同期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浆25(OH)D、RAAS改变,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AS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2DM+AS组、单纯T2DM组血糖和血脂相关指标、BMI、PRA、AngⅡ、ALD、25(OH)D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T2DM组比较,T2DM+AS组年龄增大,FBG、HbAlc、PRA、AngⅡ、ALD升高,HDL-C、25(OH)D降低(P<0.05);血浆25(OH)D与PRA、AngⅡ、ALD均呈负相关(r=-0.611、-0.591、-0.63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bAlc、PRA可能是T2DM患者AS的危险因素,HDL-C、25(OH)D则可能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T2DM患者血浆25(OH)D降低,RAAS水平升高,25(OH)D缺乏可能通过对RAAS的负向调控而参与AS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和其突变体A30P和A53T对大鼠原代培养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明确α-Syn的生理功能,揭示突变体A30P和A53T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分组培养,在细胞外添加A30P、A53T和α-Syn,培养1 h、2 h和4 h后固定,比较A30P、A53T与α-Syn对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神经元突起以成像显微镜观察测量,Western blotting法、免疫荧光法、单克隆抗体阻断实验鉴定各蛋白作用的特异性。结果添加α-Syn组的神经元培养至1、2和4 h时,其突起的平均长度大于对照组和添加A30P、A53T组(P<0.05)。A30P、A53T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元突起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加蛋白的含量,浓度越高,α-Syn组神经元突起的平均长度与添加A30P和A53T组差异越大(P<0.01)。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实验明确了外源性α-Syn可以从培养基进入到神经元内,并均匀分布在胞体和突起。而A30P和A53T组,并未发现。结论α-Syn在原代神经元生长初期对其突起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突变体A30P和A53T,无促神经元突起生长作用,这一现象可能与其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在正常大鼠脊髓中的表达。方法利用2种抗α-Syn单抗3D5和2E3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Syn在脊髓的表达和分布;用免疫荧光双标方法观察α-Syn与神经肽Y(NPY)共存的情况。用Luxol fast blue染色鉴别有髓与无髓神经纤维。结果α-Syn主要存在于脊髓灰质神经元核及灰质无髓神经纤维中。富含α-Syn的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脊髓灰质的第Ⅰ、Ⅱ层,而α-Syn核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第Ⅶ、Ⅷ、Ⅸ、Ⅹ层;后根第Ⅰ、Ⅱ层一小部分α-Syn阳性纤维与NPY共存;前角细胞核呈α-Syn阳性神经元胞质中存在NPY,而其他部位的α-Syn核阳性神经元胞质中无NPY。结论α-Syn存在于大鼠脊髓灰质的神经元核及无髓神经纤维中,部分阳性神经纤维和神经元胞体呈NPY免疫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及葡糖脑苷脂酶(glucocerebrosidase,GCase,GBA)在食蟹猴不同脑区的表达。方法 Western blotting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Syn和GBA在食蟹猴纹状体和小脑皮质的表达。酶活性分析法检测GBA活性。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α-Syn和GBA的共定位。结果α-Syn和GBA在胞质和神经末梢中存在共定位。α-Syn、GBA在纹状体和小脑部位均有表达,但α-Syn在纹状体表达量高于小脑,而GBA在纹状体表达量低于小脑。此外,纹状体的GBA酶活性低于小脑。结论不同脑区α-Syn、GBA表达量不同,α-Syn表达量与GBA表达量呈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髓样分化因子(My D)88/核转录因子(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择期在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年龄30~64岁,体重45~68 kg,ASA分级Ⅱ或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左室射血分数5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右美托咪定组1(D1组)、右美托咪定组2(D2组)和对照组(C组)。D1组和D2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1.0μg/kg负荷量,随后分别以0.2μg/(kg·h)和0.4μg/(kg·h)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则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在麻醉诱导前(T0)、CPB后1 h(T1)、3 h(T2)、5 h(T3)、12 h(T4)和24 h(T5)这6个时间点采集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TLR4和NF-κB的表达量及My D88的平均荧光强度;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T0比较,三组患者在T1~T5时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TLR4和NF-κB阳性表达率及My D88荧光强度,血浆中TNF-α浓度均增高(P0.05);与C组比较,D1和D2组在T1~T5时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TLR4和NF-κB阳性表达率及My D88荧光强度,血浆中TNF-α浓度均降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在T1~T5时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LR2、TLR4和NF-κB阳性表达率和My D88荧光强度,血浆中TNF-α浓度均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全身炎症反应且呈剂量依赖,其机制与抑制TLRs/My D88/NK-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阿法骨化醇[1α-hydroxyvitamin D3,1,α-(OH)2D3]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分泌及血浆中25羟维生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的影响,旨在初步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受试者分3组:初诊2型糖尿病组(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158例、初诊2型糖尿病+阿法骨化醇治疗组[T2DM+1,α-(OH)2D3组]155例及正常对照组(NGT组)152例,以葡萄糖刺激后3到5min急性胰岛素反应(3-5minutes acute insulin response,AIR3-5)来表示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测定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血浆中25(OH)D及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组TC、TG、LDL-C、BMI均高于对照组,而AIR3-5、25(OH)D、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1,α-(OH)2D3组AIR 3-5、25(OH)D、TG、HDL-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C、TG、LDL-C、BM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1,α-(OH)2D3组AIR 3-5、25(OH)D、HDL-C明显高于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明显低于T2D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LDL-C、BMI与T2D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R 3-5与25(OH)D、HDL-C呈正相关,与TC、TG、LDL-C、BMI均呈负相关。结论初诊T2DM患者25(OH)D、AIR 3-5水平降低,而使用阿法骨化醇治疗组,血浆中25(OH)D水平升高,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得以明显改善,因此,阿法骨化醇提高了血浆中25(OH)D水平,改善了胰岛β细胞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同时改善了脂质代谢,可能对防治糖尿病及改善脂质代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