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31):4438-4440
目的:优化复方胃炎胶囊中药材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干膏中芍药苷含量、丹酚酸B含量与干膏质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水提工艺的影响,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的水提工艺为煎煮3次、每次120 min、每次加10倍量水;验证试验中综合评分平均值为909.19(RSD=1.84%,n=3)。结论:优化的水提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复方胃炎胶囊中各药材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正交实验优选补虚颗粒水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军  陈富超  李鹏  陈琴华  钱航 《医药导报》2010,29(2):231-233
目的优选补虚颗粒最佳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浸出物得率、阿魏酸含量为评定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优化提取条件。结果补虚颗粒的优化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 h。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3.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化生化膏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生化膏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浸出物得率和阿魏酸、绿原酸的含量为评定指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进行数据处理,优化提取条件。结果生化膏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煎煮时间分别为1.0,0.5,0.5h.结论所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取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优选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 以样品提取液中总蒽醌含量和干浸膏质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的水提工艺。结果 优选的最佳水提工艺参数为加10倍量水,浸泡0.5 h,煎煮2次,每次1.0 h。结论 该水提工艺简便、可行,结果稳定,可用于麝香化瘀醒脑颗粒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目的:正交试验法优选痛风颗粒水提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含量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以绿原酸含量及干浸膏收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选取影响水溶性成分提取率的蒸馏水的量、煎煮提取时间及煎煮次数作为考察因素,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最佳水提工艺条件。结果: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所得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可为痛风颗粒的工业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李卿  周兴  欧燕  须建 《中国药房》2014,(15):1377-1379
目的:优选麻芎平喘颗粒中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盐酸麻黄碱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水提工艺的影响;以盐酸麻黄碱保留率、固形物减少率为评价指标,考察药液相对密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对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水提醇沉工艺为加12倍量水,煎煮3次,分别为80、60、60 min,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冷却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60%,放置24 h,除去沉淀。结论:优选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用于麻芎平喘颗粒中药材的提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丹芪通片中药材的水提工艺。方法:以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与药材粒度(D)为考察因素,以得膏率、黄芪总皂苷含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丹芪通片水提工艺。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h,药材粒度为粗粉。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丹芪通片中药材的提取。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化红桃消肿颗粒中的水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处方出膏率为指标,以溶剂用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筛选红桃消肿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红桃消肿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为加6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 h。结论 优选试验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红桃消肿颗粒的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软脉通瘀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以淫羊藿苷含量和水提液干膏收率为考察指标,选取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和加水量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淫羊藿等水提工艺。结果最佳水提工艺为用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h。结论应用该工艺提取效率高,合理,稳定可行,适合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唇炎颗粒水煎煮工艺。优选最佳水提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率和梓醇含量为检测指标,用正交试验考察3种因素(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其含量的影响。结果:唇炎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12倍量水,每次煎煮1h,煎煮3次。结论:该方法为唇炎颗粒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