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32例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中所见、组织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影像学中肿瘤呈三种类型,即囊性伴壁结节型(20例,62.5%)、假囊性伴壁结节型(10例,31.3%)和实质型(2例)。术中见肿瘤无包膜或有假包膜,大多与周围组织间有相对清楚的界限。镜下为双极毛发样或纤维状细胞,伴有Rosenthal纤维。肿瘤全切除28例,大部切除4例。结论 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有比较典型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显微手术全切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在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经显微手术并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29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判定临床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早期症状明显改善23例,无改善4例,2例出现神经功能缺失,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对于提高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术后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有显著的作用,是治疗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小脑囊实性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切除程度和治疗效果等。方法影像学表现为小脑囊实性肿瘤病人68例,按照年龄分为青少年组36例(年龄18岁)和成年组32例(年龄≥18岁)。根据肿瘤大小和部位选择枕下正中或旁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分析统计两组病人病理类型、手术全切率、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结果青少年组以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20例,55.5%),成年组主要是血管母细胞瘤(13例,4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年组髓母细胞瘤手术全切率(22.2%)及治疗有效率(33.3%)均低于青少年组(50.0%和44.4%)。两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及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全切率均为100%,青少年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治愈率94.7%,而成年组血管母细胞瘤治愈率为81.8%。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别。结论小脑囊实性肿瘤在青少年病人中以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见,成年病人中以血管母细胞瘤为多;两组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及血管母细胞瘤手术全切率高,术后疗效好,而髓母细胞瘤病人手术全切率低,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的诊断方法及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2例经显微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影像学和手术资料,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随访9例,随访时间2个月~5年,症状明显改善8例,无改善1例,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疗效良好,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切除15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及部分切除3例.室管膜瘤8例均全切;星形细胞瘤3例,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脂肪瘤2例次全切除;血管母细胞瘤2例全切除.结果 术后随访平均2年,症状消失9例,好转3例,无变化2例,1例星形细胞瘤复发,症状加重.结论 对脊髓髓内病变应早期诊断,显微手术治疗仍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1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报告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结果,总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技巧、手术结果,讨论手术时机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及围手术期处理。结果:31例病人中星形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6例,脂肪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室管膜囊肿1例。显微手术下肿瘤全部切除26例(84%),次全切除3例(10%),部分切除2例(6%)。术后死亡1例。随访19例,症状改善13例,不变3例,加重3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髓内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强调室管膜瘤应全切除,星形细胞瘤追求全切除并尽量保持脊髓功能,脂肪瘤也可做到全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RI强化程度对鉴别诊断小脑囊实性血管母细胞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小脑囊实性血管母细胞瘤及30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检测病灶实性成分强化程度值,绘制ROC曲线,评价实性成分强化程度值对鉴别诊断二者的效能。结果血管母细胞瘤中,15例为囊腔结节型、15例为实性肿块伴囊变型,实质部分均明显均匀强化;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中,11例为囊腔结节型、19例为实性肿块伴囊变型,21例实质部分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强化。血管母细胞瘤实质部分强化程度值为4.20(3.28,4.84),毛细胞星形细胞瘤为1.95(1.49,2.43)(F=72.69,P0.01)。以实性成分强化幅度值2.58为阈值,诊断小脑囊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8.9%和92.9%,AUC为0.95。结论肿瘤实性成分MRI强化程度有助于鉴别小脑囊实性血管母细胞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  相似文献   

8.
脊髓髓内肿瘤的外科思考和手术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髓内肿瘤病例资料,其中星形细胞瘤19例,室管膜瘤17例,血管母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除5例星形细胞瘤行次全切或活检外,其余肿瘤均在显微镜下全切。术后随访3个月,症状改善者24例,无变化者8例,加重者5例。结论:外科手术是多数髓内肿瘤最有效的单一治疗。几乎所有的室管膜瘤和多数星形细胞瘤均可单用显微外科于术切除获得远期控制或治愈。应强调早期诊断和积极的初次全切手术。手术成功的最关键技术是辨清和拓展肿瘤与脊髓之间的界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过去10年来对21例椎管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结果。结果:本组21例椎管内肿瘤,其中椎管内硬膜外肿瘤4例,硬脊膜下髓外肿瘤15例,髓内肿瘤2例;颈段5例,胸段10例,腰段6例;术后病理分型脊膜瘤7例,神经鞘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转移瘤3例。21例中有11例行磁共振检查后再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10例为全切除,1例为次全切除,出院时症状均大大改善。结论:椎管内肿瘤以良性居多,手术治疗效果好。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手术的应用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250例肾上腺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250例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50例肾上腺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醛固酮腺瘤(APA)163例腺瘤切除术后乏力、夜尿增多等症状消失148例(90%),血压恢复正常136例(83.4%)。嗜铬细胞瘤(PHEO)47例,43例切除肿瘤术后头痛、多汗、心悸等症状消失32例(74.6%),血压正常31例(72%),其中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1.3年死亡。库兴综合征(CS)(腺瘤型)17例术后半年向心性肥胖等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8例肾上腺皮质癌(ACC)和3例肾上腺转移癌术后0.5~3年因肿瘤转移死亡。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术后1年复查,肿块未复发。3例节细胞神经瘤术后头痛等症状消失,血压正常,4例嗜铬细胞瘤合并严重心肺疾病和6例肾上腺转移癌未手术。结论肾上腺最常见的肿瘤是醛固酮腺瘤和嗜铬细胞瘤,内分泌检查可定性,定位检查首选CT。良性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手术可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hemangioblastoma,HB)的磁共振(MRI)特征性表现以及手术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43例开颅经显微镜手术切除及病理证实的后颅窝HB资料。结果 37例囊壁小结节型肿瘤、4例实质型肿瘤、1例囊实型做到全切除,1例多发者靠近延髓HB未切除。术后1周头痛、头晕、恶心或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消失40例;1例遗有走路不稳;1例合并脑积水者术后第3天行侧脑室穿刺术,7天拔除脑室穿刺管,2周恢复正常出院;1例累及脑干者术后术腔出血,二次手术后第2天死亡。40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平均11.5月,38例GOS评分5分(恢复正常生活),1例4分(遗有行走不稳症状),1例术后6个月复发并于术后15个月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MRI是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后颅窝HB的主要方法,明确诊断后尽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是后颅窝HB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实用性。方法对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直径3.6cm(2.5~6.2cm),左侧5例,右侧7例。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平均手术时间为62±16min,平均出血量为58±13ml;瘤体直径为4.4±2.1cm。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平均随访1.2年,除2例血压仍高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生化检查24h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香草扁桃酸(VMA)均恢复正常。结论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失为一种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术前充分的扩容和降压、术中熟练的操作及与麻醉师的良好配合是保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Chiari-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症247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hiari-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对247例磁共振成像(MRI)证实的Chiari-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征象为小脑扁桃体下疝及伴轻度脊髓空洞者126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并脊髓空洞达第二颈椎(C2)以上者3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严重达C2~C3水平并脊髓远隔节段空洞者67例、小脑扁桃体下疝严重达C2~C3水平脊髓空洞达C2以上者16例。患者分别行后颅窝减压术、后颅窝减压及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后颅窝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后颅窝减压加脊髓空洞切开引流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结果 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改善者197例(79.8%),无改善但病情稳定者39例(15.8%),恶化者7例(2.8%),死亡者4例(1.6%)。随访107例患者,复查MRI脊髓空洞消失或基本消失者78例,缩小者14例,无改变者15例。结论 后颅窝减压术、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及其不同组合是治疗Chiari-Ⅰ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Chiari-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247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hiari 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对 2 4 7例磁共振成像 (MRI)证实的Chiari 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MRI征象为小脑扁桃体下疝及伴轻度脊髓空洞者 12 6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并脊髓空洞达第二颈椎(C2 )以上者 3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严重达C2 ~C3 水平并脊髓远隔节段空洞者 6 7例、小脑扁桃体下疝严重达C2 ~C3 水平脊髓空洞达C2 以上者 16例。患者分别行后颅窝减压术、后颅窝减压及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后颅窝减压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后颅窝减压加脊髓空洞切开引流及小脑扁桃体切除术。结果 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或改善者 197例 (79 8% ) ,无改善但病情稳定者 39例(15 8% ) ,恶化者 7例 (2 8% ) ,死亡者 4例 (1 6 % )。随访 10 7例患者 ,复查MRI脊髓空洞消失或基本消失者 78例 ,缩小者 14例 ,无改变者 15例。结论 后颅窝减压术、脊髓空洞切开引流术、小脑扁桃体切除术及其不同组合是治疗Chiari 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下巨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上腺巨大肿瘤(直径≥6 cm)切除术的技术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在瘤体表面相对无血管区处切开包膜,沿包膜与瘤体之间迅速分离,切除肿瘤,填塞纱布止血.结果:5例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顺利完成,1例手助腹腔镜下完成,1例粘连明显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1~4天肠功能恢复,3~5天拔除引流管;无明显外科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10天.术后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囊肿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畸胎瘤1例.术后随访6(3~1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复查彩超及SCT未见肿瘤复发及恶性变.结论: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的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侧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侧脑室肿瘤显微手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 1996年5月~2002年8月我科运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侧脑室肿瘤14例.根据肿瘤生长部位,选择靠近瘤体的手术入路,保护神经组织和脑室深静脉系统,分块切除肿瘤. 结果 13例(92.9%)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7.1%).术后并发症11例:颅内感染3例,偏瘫2例,脑积水1例,额叶精神症状3例,脑室内血肿1例,命名性失语1例;除1例偏瘫,生活不能自理,余10例恢复良好.随访9例,时间8~60个月,平均29个月,2例星形细胞瘤复发. 结论显微手术照明良好,创伤小,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17.
颈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治疗3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颈髓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32例颈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显微镜下分离蛛网膜,于脊髓最薄弱处或后正中沟锐性切开,肿瘤与脊髓之间有可区分界面者,从肿瘤上、下极锐性分离,整块切除肿瘤;肿瘤与脊髓之间无可区分界面者,瘤内分块部分切除病变.结果 32例颈髓髓内肿瘤中,星形细胞瘤18例,肿瘤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1例,部分切除或活检4例;髓内室管膜瘤13例,肿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4例;血管网织细胞瘤1例,仅行减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可提高颈髓髓内肿瘤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Wu Z  Zhang JT  Jia GJ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2):103-105
目的:探索海绵窦区神经鞘瘤的治疗方法。方法:22例MR确诊为海绵窦区神经鞘 瘤的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经颞-颧入路手术者14例,颞-枕经小脑幕入路手术者8例。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95.5%)肿瘤全切除,1例肿瘤次全切除。切除的肿瘤组织均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术后患者的头痛及突眼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外展神经功能障碍的19例中;12例术后3个月外展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6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4例术后功能恢复;1例肢体活动障碍者恢复良好;并发脑积水者术后积水减少。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6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肿瘤次全切除的患者,术后3个月行γ-刀治疗,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颞-颧或颞-枕经小脑幕入路行显微手术切除海绵窦区神经鞘瘤,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松果体区肿瘤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本组20例均经手术治疗,全切14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2例。辅以分流6例,三脑室后壁造瘘1例。生殖细胞瘤8例及星形细胞瘤3例术后行放疗及化疗,畸胎瘤3例,2例恶性的放疗,胆脂瘤4例,脑膜瘤2例。随防5月~12年,平均5.15年,生存期5月~15年,平均8.32年,复发率为35%,种植播散率5%,无手术死亡。结论:松果体区肿瘤采取以经顶枕小脑幕入路手术切除及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切除巨大(直径≥8cm)肾上腺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经腹途径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患者6例,左侧4例,右侧2例,肿瘤最大径8.5~12cm。结果:6例腹腔镜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0min(90~18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0ml(50~400m1)。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2天,术后2~3天拔除引流管,术后住院6~lO天。随访4~24个月,未发现异常。病理检查报告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神经鞘瘤1例,髓性脂肪瘤2例。结论:肿瘤大小并不是选择腹腔镜手术的决定性因素。在技术娴熟的条件下,腹腔镜治疗巨大肾上腺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