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三种纯化方法体外培养人胚嗅球嗅鞘细胞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嗅鞘细胞纯化培养方法有免疫亲和吸附法、免疫磁珠法、化学药物法、差速贴壁法、无血清饥饿法等,但均存在缺陷.比较3种纯化方法原代培养人胚嗅球嗅鞘细胞的纯度,寻求简单实用的高纯度人胚嗅球嗅鞘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实验于2007-08/12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医学实验中心进行.选用流产胚胎标本24份,胎龄4~6月,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和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产科提供.实验经产妇及家属同意,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实验方法:取胚胎嗅球分离培养嗅鞘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将单细胞悬液加入未包被的培养瓶中培养,然后再次将细胞悬液加入未包被的培养瓶中,具体差速时间根据观察决定.最后将差速贴壁后含未贴壁细胞的细胞悬液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或培养板中,用3种方法纯化培养:阿糖胞苷法、无血清饥饿法和间断神经营养因子3法纯化培养人胚嗅球嗅鞘细胞.比较3种纯化方法下嗅鞘细胞生长变化及纯度.结果:①培养早期嗅鞘细胞呈圆形, 随着培养过程进行细胞逐渐伸出细长突起呈双极、三极和多极细胞,胞核位于细胞中央. 成熟的嗅鞘细胞大多呈双极、三极细胞与许旺细胞相似,细胞折光性好,胞核呈圆形位于细胞中央,"煎蛋样" 细胞少见.②差速贴壁法培养3~6 d时纯度为88%,以后成纤维细胞增殖嗅鞘细胞纯度迅速下降.阿糖胞苷法阿糖胞苷作用后细胞大量死亡,免疫染色几乎未见阳性反应细胞存在.无血清饥饿法培养3~6 d时嗅鞘细胞纯度为90%,但细胞状态差.间断神经营养因子3法培养3~9 d时嗅鞘细胞纯度为95%,且细胞状态良好.结论:差速贴壁结合间断间断神经营养因子3法比结合阿糖胞苷法、无血清饥饿法获得的嗅鞘细胞纯度高,且细胞状态良好.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嗅鞘细胞培养条件的报道各不相同,个别方法重复性较差,不利于实际应用.目的:观察差速贴壁+化学药物+胰酶限时消化法纯化大鼠嗅鞘细胞的效果,并与化学药物法、差速贴壁法培养结果进行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6/2008-06在福建医科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实验室完成.材料:新生2 d的SD大鼠8只,由福建医科大学试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条件下完整取出大鼠双侧嗅球,剥除嗅球表面的软脑膜及毛细血管网,剪成0.5 mm~3的小块进行胰蛋白酶消化,过筛后按4.0×10~8L~(-1)密度种植于包被多聚左旋赖氨酸的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设立4组:①未经纯化的常规对照组.②化学药物组加入5 μmol/L阿糖胞苷抑制成纤维细胞分裂.③差速贴壁组采用Nash差速贴壁法纯化嗅鞘细胞.④差速贴壁+化学药物+胰酶限时消化组首先采用Nash差速贴壁法去除大部分成纤维细胞,而后对于少量残留的成纤维细胞加入阿糖胞苷处理,培养6 d贴壁细胞大部分融合后,加入1.25 g/L胰蛋白酶消化1 min,显微镜下见突起回缩、细胞变圆、少量细胞浮起时终止消化.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NGFR p75免疫细胞荧光染色结果.结果: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嗅球嗅鞘细胞主要为双极或三极细胞,其突起细长;未经纯化的常规对照组培养7 d时视野内成纤维细胞已达60%以上,至14 d成纤维细胞完全长满;经过纯化处理的另外3组始终以嗅鞘细胞居多,嗅鞘细胞的形态与原代基本相同.存活的双极和3极嗅鞘细胞呈NGFRp75阳性反应,但化学药物组、差速贴壁组嗅鞘细胞纯度偏低,仅为75%:差速贴壁+化学药物+胰酶限时消化组嗅鞘细胞纯化效率明显增高,达85%以上.结论:实验结果证实了差速贴壁+化学药物+胰酶限时消化法的三合一操作技术,是一种高效率的纯化培养嗅球嗅鞘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鼠嗅球嗅鞘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应用较多,细胞换液过程中使用含血清的培养基主要针对成纤维细胞的去除,而对神经元的去除作用不明显.目的:根据神经元体外培养需要血清的特性,拟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培养嗅鞘细胞的简单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成年SD大鼠10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剪开大鼠颅骨,显露位于颅腔前方的嗅球,取出2只嗅球,在显微镜下去除嗅球表面的软脑膜和毛细血管及外周组织,保留富含嗅鞘细胞的嗅神经层和嗅球颗粒层,剪成1 mm3小块分离获取单细胞悬浮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7L-1,接种在用poly-l-lysine包被的培养瓶或培养板中,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换液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培养前3 d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甚至减少;然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3d细胞基本长满;传10代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胞浆内出现许多空泡,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或停止.纯化培养10 d后,培养板内双极和三极细胞均呈GFAP,NGFRp75阳性.结论: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换液培养可使嗅鞘细胞迅速增殖,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次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成年大鼠嗅球嗅鞘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8~10周龄的成年SD大鼠,无菌条件下切取嗅球、剪碎,胰酶消化制成细胞悬液后接种,采用18 h单次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培养嗅鞘细胞,定期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生长情况,并对其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抗体(NGFR p75)及碘化丙啶的免疫荧光鉴定,同时计算嗅鞘细胞的纯度.结果:通过18 h单次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的嗅鞘细胞经NGFR p75免疫荧光鉴定后,纯度可达70%~80%,形态上以双极和三极细胞为主,伴有少许单极及多极细胞.结论:应用18 h单次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嗅鞘细胞是一种简便、稳定、经济、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特性鉴定,建立一种经济实用的体外原代培养纯化新生鼠嗅鞘细胞的实验方法。方法:实验于2006-06在武汉理工大学完成。①阿糖胞苷(Sigma,批号w10562);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产品);胰蛋白酶(Amresco);多聚赖氨酸(Sigma);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抗体(博士德)。②选取出生3d内的Wistar大鼠5只,乙醇浸泡后断头处死,取嗅球的最外两层,通过1.25g/L胰蛋白酶消化分离嗅鞘细胞,体外原代培养。③采用Nash差速贴壁 阿糖胞苷 胰酶法纯化嗅鞘细胞。培养18h后将未贴壁的细胞悬液转种于另一未涂层的器皿中,再培养36h,重复上述步骤移入0.1g/L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塑料培养瓶中进行培养,纯化后的细胞在24h内陆续贴壁,常规培养2d,加入终浓度为2mg/L的阿糖胞苷,作用48h后,换上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1d,弃去培养基,用无钙镁的Hanks液清洗2次,然后用1.25g/L的胰酶消化10min,待细胞突起回缩、胞体变圆时,立刻加入纯血清终止,其血清终浓度为20%,制备单细胞悬液。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同时行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嗅鞘细胞,并计算嗅鞘细胞阳性百分率。结果:①活细胞形态观察:分离培养的嗅鞘细胞具有双极或多极突起,且突起细长,相互交织。②嗅鞘细胞的苏木精-伊红染色鉴定:细胞呈三角形或梭形,有长的突起,胞浆被染成粉红色,胞核呈蓝紫色,胞核内深染的为核仁,有1~3个核仁。③嗅鞘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细胞呈现棕黄色,胞核淡染,阳性细胞成网状连接,胞体多为三角形,有细长突起,阳性率91.5%。④嗅鞘细胞的P75免疫组化染色鉴定:阳性细胞呈绿色,多数细胞染色阳性,阳性率89%。结论:实验所采用的Nash差速贴壁 阿糖胞苷 胰酶法分离纯化培养嗅鞘细胞切实可行,为神经诱导修复材料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6.
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培养大鼠嗅鞘细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细胞移植是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嗅鞘细胞被认为是最适合的种子细胞之一,但目前对其培养纯化的方法尚无公认标准.目的:运用改良差速贴壁法+含同源嗅鞘上清液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来纯化培养嗅鞘细胞,以期建立一种新颖、经济、简单、实用的纯化培养成年大鼠嗅鞘细胞的方法.设计、时间和地点:观察性对照实验.实验于2008-02/06在苏州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健康成年SD大鼠6只.体质量150-180 g.方法:①无菌条件取大鼠嗅球组织,消化、离心去除上清液后,用含体积分数为0.2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重悬,稀释的单细胞混悬液均分成3份,分别用于单纯改良差速贴壁、单纯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和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的实验.②单纯改良差速贴壁:将单细胞混悬液以8000个/cm2密度种植于无包被的25 cm2培养瓶中.经12 h+24 h两次差速培养后,吸出细胞上悬液,计数板计算浓度后,按1×109L-1浓度重新种植于载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35 mm培养皿中继续培养3周.⑧单纯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将单细胞混悬液用预先收集并制备的含同源嗅鞘培养上清液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直接种植于载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盖玻片的35 mm培养皿中,孵育两三天后再换成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3周.④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经12 h+24 h两次差速纯化,吸出上悬液接种于培养皿中继续培养2.0~3.0 d后,改换成无血清条什培养液,孵育36~48 h后再换成含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继续培养.以后视情况每3~5 d半量换液1次,培养3周.主要观察指标:运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的嗅鞘细胞生长状况和形态学特征.采用GFAP、NGFRp75和Hoechst33258等抗体,于分离培养14 d后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并检测嗅鞘细胞的纯度.结果:①倒置显微镜观察:差速后3 d内有大量细胞贴壁生长,细胞形态较混杂,辨认嗅鞘细胞较困难.差速后再运用无血清条件培养液2 d后,可见纯度较高的典型嗅鞘细胞形态,以双极梭形和多极为主,细胞突起细长.伴少量扁平状"油煎蛋样"细胞.继续培养至14 d可见细胞立体感及折光性最佳,数量和纯度最高.培养3周后3组细胞开始老化,活力明显下降,成纤维等杂细胞开始挤占原嗅鞘细胞生长空间.②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嗅鞘细胞特异性表达GFAP和NGFRp75,单纯差速后嗅鞘细胞纯度仅有72%~75%,单纯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后仅为48%~52%,改良差速贴壁+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纯化组纯度可达88%~92%.结论:实验建立了完善的成年大鼠嗅鞘细胞培养纯化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成年大鼠嗅黏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已证实来自嗅球及鼻腔嗅黏膜的嗅鞘细胞均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目前用于移植的嗅鞘细胞多来源于嗅球,因嗅黏膜在取材上更加快捷、安全且易于临床应用,本实验拟进一步验证改良Nash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鼠鼻腔嗅黏膜细胞后,获取嗅鞘细胞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7-01/09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科学研究部完成.①动物:清洁级SD大鼠4只,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麻醉后断头,去除额骨和鼻骨,完整取下包含嗅黏膜和骨质的鼻中隔,中性蛋白酶Ⅱ 胰酶联合消化,离心去上清,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液,种植于无多聚赖氨酸包被处理的培养皿,18 h后将培养液吸出过滤,种植于另一个无多聚赖氨酸包被处理的培养皿,继续培养36 h后,加入适量培养液与原培养液混匀,重新种植于包被多聚赖氨酸的24孔细胞培养板.③实验评估: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于体外培养第5,7,10,14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通过活细胞镜下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相结合,计算嗅鞘细胞纯度.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培养的嗅鞘细胞主要呈双极(梭形)、三极及扁圆形,其中以双极(梭形)细胞为主.②免疫细胞化学特征:大部分双极(梭形)、三级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免疫反应阳性,少量扁圆细胞也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阳性.③嗅鞘细胞数量与纯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嗅鞘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4 d左右可达平台期.培养6~10 d的细胞纯度约为80%.结论:采用改良Nash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培养出嗅黏膜嗅鞘细胞,简单实用,嗅鞘细胞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8.
阿糖胞苷结合神经生长因子体外纯化培养大鼠嗅鞘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由于嗅鞘细胞终生具有成髓鞘能力,如何利用简单而又经济的方法获得大量较高纯度的嗅鞘细胞是脊髓损伤研究的热点.目的:分析阿糖胞苷结合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嗅球源性嗅鞘细胞纯化培养的可行性.方法:将差速贴壁后的大鼠嗅鞘细胞首先用含10 mg/L阿糖胞苷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然后用含体积分数为1%胎牛血清和25 μg/L神经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嗅鞘细胞的生长变化,采用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对细胞及其纯度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嗅鞘细胞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p75染色呈阳性反应,细胞呈双极和三级,伸出细长突出,并渐结成网状,在体外培养的第7天纯度为95%,第9天时为90%,且形态良好.结果提示阿糖胞苷结合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嗅鞘细胞纯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成年大鼠嗅球嗅鞘细胞的纯化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背景:嗅鞘细胞的纯化方法以及嗅鞘细胞纯度的不同被认为与嗅鞘细胞移植后的效果有关。因此,开发高效、便于统一的纯化方法对嗅鞘细胞移植研究的标准化非常重要。目的:为嗅鞘细胞移植研究的标准化提供一个高效、便于统一的纯化方法。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中大医院骨科,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材料:实验于2006-02/08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28只成年雌性SD大鼠,体质量200 ̄250g;DMEM/F-12(GIBCO);2.5g/L胰蛋白酶(GIBCO);左旋多聚赖氨酸(SIGMA);牛垂体萃取液(SIGMA);胎牛血清(杭州四季青生物试剂公司);兔抗p75抗体(SIGMA);生物素化羊抗兔IgG(武汉博士德生物技术公司);MTT试剂盒(SIGMA)。方法:将SD大鼠嗅球中分离出嗅鞘细胞的原代培养物,体外培养8d,将培养物分为4组:差速贴壁组、免疫吸附组、改良方法组、对照组。①改良方法组细胞悬液接种到未经包被的培养瓶在37℃、体积分数为0.05CO2的环境中孵育1h,将上清液接种到培养瓶中(底面用1mg/L的兔抗p75抗体润湿后在37℃下烘干,再用DMEM/F-12洗涤1次)。上清液在这种已包被兔抗p75抗体的培养瓶中37℃、体积分数为0.05CO2下孵育45min,DMEM/F-12洗涤5遍以清除未贴壁的细胞,用细胞刮刀收获贴壁细胞、离心、重新悬浮在含20mg/L牛垂体萃取液和10万U/L青链霉素的D/F-10S中;Nash差速贴壁组细胞按Nash的方法进行操作;抗p75抗体免疫吸附组细胞按照Ramo’n-Cueto的方法进行操作;上述纯化方法获得的3组细胞悬液分别接种到包被左旋多聚赖氨酸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中,在37℃、体积分数为0.05CO2的环境中培养14d。对照组未经纯化的细胞悬液同样重新悬浮在含20mg/L牛垂体萃取液和10万U/L青链霉素的D/F-10S中并接种到包被左旋多聚赖氨酸的24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条件同其他组。②在各组处理结束后2,5,8,10,12,14d进行嗅鞘细胞纯度比较,每组每个时间点都随机选择15个视野计算嗅鞘细胞比例,这15个数值的平均值代表嗅鞘细胞纯度,从而评估这种改良方法的纯化效率。③分别用MTT法检测处理后第14天各组细胞活力。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嗅鞘细胞纯度、处理后14d细胞活力检测结果。结果:①改良方法组每个时间点的嗅鞘细胞纯度都高于其他3组(P<0.05~0.01),各组嗅鞘细胞纯度都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但改良方法组的纯度变化最小,改良方法组最后1个时间点的纯度仍然很高(92.1±1.2)%,而其他组最高只有(85.2±2.2)%。②处理结束后第14天,改良方法组嗅鞘细胞细胞活力与其他组细胞活力差异无显著性(P=0.895)。结论:本组纯化成年大鼠嗅球嗅鞘细胞的改良方法是高效的,而且对嗅鞘细胞的活力无额外损害,将有益于嗅鞘细胞研究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人胚嗅球成鞘细胞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方法:试验于2005-03/2005-08在昆明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取自愿捐献自然流产3~5个月的胚胎,分离原代嗅球成鞘细胞,利用延迟差速贴壁法结合阿糖胞苷抑制法对细胞进行纯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细胞并计算其P75阳性率。结果:①人胚嗅球成鞘细胞的形态学观察:原代培养5d的人胚嗅球成鞘细胞胞体呈长梭形,多极状,立体感强,折光性好。8d后,胞体变大,突起变长,并逐渐相互交织成网。14d后细胞主要表现为双极、三极形态。②人胚嗅球成鞘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纯度鉴定:贴壁第2天,第7天的细胞染色,P75阳性达到95%以上。第14天细胞染色阳性率降至90%。25d则仅为50%。结论:应用延迟差速贴壁法与阿糖胞苷化人胚嗅鞘细胞的方法,分离培养人胚嗅球成鞘细胞是一种较为稳定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The olfactory bulb (OB)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relay station in odor processing. Involving 125 randomly selected subjects (58 men, 67 women; age range: 19 to 79 years),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a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OB volume and specific olfactory functions including odor threshold, odor discrimination, and odor identification. The history of all participants was taken in great detail to exclude possible causes of smell dysfunction. All participants received an otolaryng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a volumetric scan of the brain (MRI), lateralized olfactory tests and a screen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Volumetric measurements of the right and left OB were performed by manual segmentation of the coronal slices through the OB.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OB volumes in relation to olfactory function were observed, independent of the subjects' age. Additionally, OB volumes decreased with age. In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research the present study confirm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B volume and specific olfactory functions. Furtherm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OB volume and olfactory function was not mediated by the subjects' age. In conclusion, the present data obtained from a relatively large group of subjects forms the basis for age-related normative values of OB volumes.  相似文献   

12.
嗅觉是人类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引起嗅觉功能障碍原因很多,头部外伤约占8%~20%,鼻及鼻窦疾病占7%~56%,上呼吸道感染占18%~45%。颅脑外伤后嗅觉功能减退或丧失均导致输入嗅球的感觉减少,继而引起嗅球体积缩小,因此嗅球体积可作为反映及评价嗅觉功能的参考依据之一。1嗅球嗅束的解剖学及生理学特点1.1嗅球嗅束的解剖嗅觉系统主要由嗅上皮、嗅球嗅束和嗅皮层三部分组成,嗅上皮内主要含嗅觉感受细胞即双极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人类胚胎嗅球嗅鞘细胞质量标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严格控制人类胚胎嗅鞘细胞培养和临床使用准备过程中诸多环节的质量,制定了人类胚胎嗅球嗅鞘细胞培养操作规范.因为完善的操作流程,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确保细胞质量的稳定性.所以对嗅鞘细胞来源的标本要求,要严格规定人类胚胎嗅球嗅鞘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实验室条件以及细胞培养的规范,对操作中关键步骤进行严格规范要求,质控嗅鞘细胞冻存和复苏过程,提出细胞培养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方法,减少应用风险,为人类胚胎嗅球嗅鞘细胞临床使用提供高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4.
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后嗅觉功能障碍患者的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5例因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嗅觉功能障碍的患者(患病组)纳入研究,其中14例嗅觉功能丧失,11例嗅觉功能减退。以25名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Sniffin' Sticks嗅觉功能测试及3D MRI。患病组中11例于2~6个月后复查嗅觉功能及MRI。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病组双侧嗅球体积显著减小(P均<0.05)。患病组中,嗅觉丧失患者的嗅球体积小于嗅觉减退者(P<0.05)。11例复查患者中,4例嗅觉功能好转,嗅球体积较前增大;7例嗅觉功能及嗅球体积无明显变化。结论 嗅球体积与嗅觉功能具有相关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嗅球体积减小可以反映嗅觉障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目的 探讨MRI测量嗅球(OB)体积的可行性,观察健康国人OB体积随年龄增长的演变规律和与嗅觉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103名右利手健康志愿者,采用1.5T临床型MR系统行全脑扫描,在冠状位以手绘法测量OB体积。采用Sniffin' Sticks方法检测嗅觉功能,包括嗅觉阈值、嗅觉辨别和嗅觉识别,计算嗅觉总评分(TDI)。结果 男性左、右侧OB体积平均值分别为(88.66±29.36)cm3和(92.54±30.63)cm3,女性左、右侧OB体积平均为(74.84±19.34)cm3和(72.63±20.71)cm3;男性和女性两侧OB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侧OB体积与年龄均呈负相关(左侧:r=-0.24,P=0.02;右侧:r=-0.28,P=0.01)。左、右侧OB体积分别与同侧TDI评分呈正相关(左侧:r=0.21,P=0.03;右侧:r=0.22, P=0.02);右侧THR和ID评分与同侧OB体积也具有相关性(THR:r=0.19,P=0.04;ID:r=0.19,P=0.04)。结论 采用1.5T临床型MR仪可清晰显示和准确测量OB体积;国人OB体积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小,并与相应嗅觉功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