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氟美松冲击治疗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病程迁延,有反复出血症状,往往需长期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甚至脾切除等治疗。近年有关于口服大剂量氟美松治疗成人CITP,获得较好疗效的报道[1]。为了探讨该方法对小儿CITP的疗效,我们将16例治疗结果报告如下。对象:1995年6月~1998年5月,16例符合CITP诊断的住院患儿[2],男12例,女4例;年龄3~13岁,平均7岁;体重13~38kg,平均25kg;病程7个月~40个月,平均16个月。每个患儿在口服大剂量氟美松…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ELISA法对52例肺炎患儿进行RSV,PFV(1,2,3型)和ADV(3,7型)特异型抗体检测,阳性24例(阳性率46.2%),以PFV居首(占27%),其中PFV3和PFV1分别占13.5%和9.6%;RSV次之占(占11.5%)。三种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3岁以内小儿,以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占66.7%)。12月-1月为流行高峰(占70.8%)。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出血性疾病,一般预后较好。但少数病人病情严重,需要紧急治疗以减轻出血症状,提高血小板水平,避免颅内出血而致的死亡。我们试用中剂量甲基强的松龙治疗16例儿童重症ITP,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1.病例16例患儿系1992年12月~1996年10月间收治我院儿科血液病房住院的病人,年龄2岁11个月~12岁,其中男5例,女11例。病程2天~3年,<6个月者10例,>6个月者6例。2.诊断标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按第五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关于ITP…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我科于1983年1月~1996年12月经过临床,血像和骨髓确诊322例,其中32例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现着重探讨其治疗ITP的应用价值。一、临床资料本文32例住院患儿均符合1986年杭州会议制定的小儿ITP的诊断标准。本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6个月~13岁,<2岁4例,~4岁7例,~7岁10例,~12岁8例,>12岁3例。急性ITP21例,慢性ITP11例。慢性ITP曾接受过正规激素治疗,其中曾加用长春…  相似文献   

5.
脾部分栓塞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制,我们用脾部分栓塞治疗12例难治性ITP,疗效满意,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1992年10月~1997年10月12例反复发作的难治性ITP符合诊断标准[1],并符合脾切除指征[2]。男4例,女8例,年龄8~14a,病程0.5a~3a。均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1~2mg/(kg·d)治疗3mo无效,或减量后复发。6例加用长春新碱,5例血小板<20×109/L时,用大剂量丙种球白80mg/(kg·d)×2~3d,BPC暂时上升,停药后1mo下降至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经治疗血小板数量正常后的血小板功能、巨核细胞数量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通过玻璃柱法测定血小板粘附功能;用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测定血小板凝血活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是采取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1)骨髓内巨核细胞总数、幼巨核数、过渡型及裸核数在治疗后均明显减少,分别由治疗前的150±85降至68±25;50±35降至5±1;80±44降至17±12;66±40降至10±5,而成熟型由7±5升至38±15(P<0.001)。(2)血小板粘附率在血小板计数正常后为(25.5±10.1)%,而正常对照组为(56.6±11.1)%(P<0.001)。(3)76.2%的ITP患儿出现T4/T8比值倒置,T4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TP患儿血小板数量正常后的一段时间内仍存在血小板粘附功能下降和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预处理方案对小儿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PBSCT)疗效的影响,对14例恶性肿瘤患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4例、恶性淋巴瘤2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在其完全缓解6个月后进行了Auto-PBSCT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8年(3~7年)。结果无病生存率为57%(8/14),死亡率为43%(6/14)。初步资料结果表明,预处理方案采用全身照射(7.0±0.5Gy)联合3或4种化疗药物要比联合1~2或5种化疗药物为好,但在为每个患儿进行移植前制订预处理方案时,应注意个体化。  相似文献   

8.
作者报道1992年4月~1993年12月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小儿结石性胆囊炎29例,并与1991年1月~1992年3月对23例施行剖腹胆囊切除术(OC)的患儿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中各有2例因同时行其他手术或检查被除外。平均年龄OC组为7.7岁(1~16岁),LC组为11.4岁(4~17岁);男女比例OC组10:11,LC组11:16;有腹痛者分别为90%和95%;病程以后组较长,分别是5.6±6.2和11.8±:14.3个月。全部病例均经日超证实有胆囊炎或胆囊结石。LC组中预防性使用抗…  相似文献   

9.
2岁内结核性脑膜炎32例临床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收集我院1994年5月~1999年10月间结核性脑膜炎(结脑)2 a以下32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 28例,女 4例。年龄最小 3个月,< 12个月 2例, 12~24个月30例。来自农村30例,城市2例。卡介苗接种4例(12.5 %),未接种或接种不明又无卡介苗疤痕28例。有明确结核接触史13例(40.62 %),PPD皮试8/32例中阴性64例(75 %)。病程< 7 d1例, 7~ 14 d 8例,~28 d 14例,1~2个月8例,>2个月1例。30例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另2例分别以呕吐和…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和观察哮喘患儿门诊治疗方案及疗效,1998年2~8月对30例中重度哮喘患儿,应用氨茶碱、喘康速和氟美松及强的松(简称氨喘松)联合强化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我院呼吸科门诊中重度哮喘现症患儿30例,符合1993年儿童哮喘诊断标准[1]。男女各15例,年龄3~14岁,平均(7-5±3)岁。其中肺功能正常者1例(3%),中度减退者24例(80%),重度减退者5例(17%)。方法:联合强化给药方法见表1。一般疗程2周,观察半年。测定采用德国Jaeger公司IOS脉冲振荡肺功能仪。先让患儿练习…  相似文献   

11.
女童淋病38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科自1997年5月~2000年6月收治女童淋病38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38例均来自我科性病门诊。年龄8个月~2 a 5例(13.2%),~10 a 26例(68%),~14 a 7例(19.1%),平均6.26 a。病程5 d~6个月,平均 22.4 d。 31例父母有淋病史,占81.5 %,其父5例,其母7例,父母双方19例。来自保姆者1例,传染源不明者6例(父母双方经检查排除淋病)。与父母同床就寝者29例(76%),与父母内衣裤一同洗涤者30例(78.9 %)。城市女童22例(5…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由血小板自身抗体作用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 ,目前治疗常规首选皮质激素。为观察糖皮质激素不同剂型、剂量及方法的疗效 ,对我科1990年~1999年住院的42例ITP患儿分组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2例ITP患儿诊断符合1998年山东荣成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男17例 ,女25例 ;年龄2个月~14岁 ;病程<6个月38例 ,>6个月4例。入院时全部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BPC)<10×109/L21例 (50.0 % ) ;10×109/L~30×…  相似文献   

13.
普米克 美喘清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普米克、美喘清对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治疗效果。方法 36例患儿均应用普米克和美喘清治疗。普米克气雾剂吸入:50—100 μg,每日 3次,咳嗽控制后减量至 50 μg,每日 1次,疗程 2月;美喘清在普米克吸入前半小时口服:<7岁 12 5 μg,≥7岁 25 μg,每日 2次,疗程 15 d,治疗结束后随访半年。对其中≥7岁者于治疗前,治疗后 15 d,1月,3月进行最高呼气流速率(PEFR)检测。结果 36例中的29例在治疗 15 d内临床症状消失,5例在治疗30 d内咳嗽消失,1例咳嗽减轻,1例无效,随访 1例复发,总有效率97.22%(35/36),复发率2.78%(1/36)。与治疗前相比,PEFR在治疗后 15 d,1月,3月有明显改善, P分别<0.02,0.02及0.01。结论普米克、美喘清联用对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疗效满意,对肺功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儿童期脊肌萎缩症的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建立脊肌萎缩症(SMA)产前诊断方法,应用3个与SMA基因紧密连锁的CA重复序列位点JK53CA1/2、5DS637、CATT1,对18个SMA家系进行了连锁分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型多态性(PCR-SSCP)分析,对37例SMA患儿作了SMA基因缺失的检测;并作2例SMA产前诊断。结果:18个家系通过JK53CA1/2位点诊断12个(可诊断率66.7%),通过5DS637位点诊断14个(7.8%),10个SMA家系通过CATT1位点诊断9.5个(95.0%);37例患儿中32例(86.5%)有端粒侧exon7的纯合性缺失;2例接受产前诊断者,1例胎儿患病,1例胎儿为正常。结论:应用SMA基因旁侧CA重复序列联合PCR-SSCP检测进行SMA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简便、准确、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法乐四联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行婴幼儿法乐四联症(TOF)根治术191例。年龄0.5~3.0岁,1岁以下30例。体重5.5~14.2kg。手术死亡7例,病死率3.66%。指出灌注肺是本组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因素(P<0.05),而左心室大小、肺动脉大小、合并畸形等并不是影响手术结果的主要原因。在死亡的7例中有3例灌注肺患儿,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体外循环放血,过度稀释,开放主动脉钳后发生灌注肺;复温时上下肢温差超过10℃;体外循环不平稳流量时高时低。  相似文献   

16.
男性乳房发育患儿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乳房发育患儿逐年增多(其中女性多见),我院1995年以来门诊随访135例乳房发育患儿中19例为男性,说明青春前期暂时性男性乳房发育并不少见。对象:本组19例均为我院内分泌专科门诊随访患儿,诊断标准参照文献[李永昶-小儿内分泌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84]。起病年龄≤9岁14例,>9岁5例,最小年龄2岁4个月。就诊时乳房直径1~2-5cm9例,3~5cm7例,>5cm3例,最大为7-0cm。病程<2年18例,1例超过4年;均无乳房炎症及泌乳。方法:除测量乳房直径外,并对患儿进行睾丸、骨…  相似文献   

17.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在儿童期较少见,仅占儿童白血病的1~5%,且幼年型慢粒Ph染色体常为阴性,起病较急,临床贫血、出血、发热、感染等表现较成人明显,白细胞增高相对不明显,对治疗的反应差,病程短,预后差。本文总结11例小儿慢粒,男8例,女3例,年龄5月~12岁。就诊前病程2天~3年,多在1—2月。体格检查:贫血貌9例,出血点2例,肝大1例,脾大1例,肝脾大9例。实验室检查Hb62~120g/L,WBC(10.6~820.0)×109/L,中性粒细胞0.04~0.84,BPC(27~582)×109/L,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8例,明显活跃3例,粒系0.545~0.965,红系0~0.405,巨核细胞1~95个/片,NAP检查8例,阳性率5~58%,染色体检查4例,亚二倍体增多1例,8月后转为15P+,21三体1例,Ph+1例,正常1例。治疗4例,其余7例放弃治疗。小儿慢粒常易与其他白细胞增高性疾病混淆,在诊断中应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后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报告15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后的疗效,男10例,女5例;年龄6.7±2.9岁。14例为未经外科手术的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其中10例为局限性,4例为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型,另1例为外科手术后再狭窄。采用的球囊平均直径10.5±2.6mm,为缩窄区直径的2.7±0.6倍。术后平均压差(ΔP)由7.3±1.8kPa(54.8±13.5mmHg,1kPa=7.5mmHg)降至2.3±2.1kPa,缩窄区直径由3.8±1.1mm扩大至8.4±2.5mm。10例局限性主动脉缩窄及1例外科手术后再狭窄术后ΔP≤2.7kPa,术后平均随访5.6年,90%病例ΔP仍持续下降,造影随访未见动脉瘤发生。4例发育不良型术后ΔP>2.7kPa,3例进行外科手术。认为球囊扩张术对局限性及外科手术后主动脉缩窄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结核性脑膜炎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型,现将我科1994~1997年收治的12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7例,女5例。年龄5~12mo2例,1~3a5例,>3a5例。病程:早期1例(8.3%)、中期9例(75%),晚期2例(16.7%)。分型:脑底脑膜炎型8例(66.7%),浆液性1例(8.3%),脑膜脑炎型3例(25%)。二、症状及体征 发热11例(91.7%),呕吐10例(88.3%),抽搐5例(41.7%),意识障碍4例(33.3%),偏瘫5例(44.7%),颅神经损伤7例(…  相似文献   

20.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安全高效,完全缓解率达64%~96%,但ATRA能导致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为7.7%~40%。同时予化疗能降低白血病细胞负荷,现将我科6例APL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 6例均系门诊或住院病人,其中男4例,女2例,<6岁2例,7~8岁3例,9岁1例,病程1~3个月,均为初治病人。所有病例均经外周血及骨髓象检查,符合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 二、方法 6例确诊后即给 ATRA1~1.5mg/kg·d,分3次口服。3例未加化疗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