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有TIA或小卒中病史的非风湿性心房颤动(AF)患者再发卒中的危险很高。 目的:评估抗血小板治疗对有TIA或小卒中病史的非风湿性AF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并与一些研究者进行了联系。 选择标准:比较TIA或小卒中病史的非风湿性AF患者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与安慰剂或开放对照组的随机试验。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TIA或小卒中病史的非风湿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再发卒中的危险性很高。 目的:评价抗凝治疗对于非风湿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或TIA后二级预防的效果。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h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还与一些研究者进行了联系。 选择标准:有TIA或小卒中病史的非风湿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目标INR为2.5~4.0)与对  相似文献   

3.
背景:心房颤动(AF)会增加卒中的危险性,业已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地预防其他情况下的卒中。 目的:评估抗血小板治疗在慢性非瓣膜性AF患者的卒中预防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Medline数据库(1999年7月)和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数据库以及相关论文的参考文献。 选择标准:所有比较无卒中或TIA病史的非瓣膜性AF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与安慰剂效果的随机试验。  相似文献   

4.
背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与卒中危险性增加有关。 目的:评估口服抗凝剂(维生素K拮抗剂)对慢性AF患者的卒中一级预防的效果和安全性。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1999年6月)、Medline数据库和Antithrombotic Trialists Collaboration数据库以及相关论文的参考文献。 选择标准:所有比较无卒中或TIA病史的非瓣膜性AF患者口服抗凝剂效果的随机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认在随机对照试验中评价的心房颤动的不同卒中预防治疗,并在单一证据合成框架内对它们进行比较,英国莱斯特大学卫生科学系的Cooper等更新了关于抗凝药和抗血小板治疗非风湿性心房颤动的Cochrane评价,纳入通过CENTRAL数据库和MEDLINE确认的2000年1月—2005年3月发表的随机  相似文献   

6.
背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小板被激活。抗血小板治疗可缩小缺血引起的脑损伤体积,降低早期缺血性卒中复发的危险性,还可能降低早期死亡的危险性并改善存活者的转归。但是,抗血小板治疗也可能会增加致死或致残性颅内出血的风险。 目的: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检索策略:检索了Cochrane卒中组试验资料库(最后检索时间为2002年8月)、Cochrane对照试验资料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7年国际卒中会议(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ISC)上提交的一项研究,与基于现行指南进行的治疗相比,对急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能提供任何更多的益处. 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减少缺血性卒中生活依赖(Triple Antiplatelets for Reducing Dependency in Ischemic Stroke,TARDIS)试验包括来自英国、丹麦、格鲁吉亚和新西兰的3 096例非心源性卒中或TIA患者,其中2 143例被诊断为缺血性卒中,953例被诊断为TIA.  相似文献   

8.
脑微出血(CMBs)增加了抗栓治疗后脑出血及缺血性卒中(IS)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伴有CMBs的IS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需平衡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药物的风险与获益.目前尚无针对该类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明确指南.该文总结了近年来伴有CMBs的IS或TIA患者的卒中二级预防研究,并提出对该类患者卒中二级预防的...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卒中的复发率较高,且与病因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患者罹患卒中后每年复发卒中的风险为12/(100病例·年)[1],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复发风险为10/(100病例·年)[2]。目前降低卒中复发的策略包括外科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管理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和抗血栓(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等,具体选择取决于病因和卒中亚型。现简要介绍最近有关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试验结果。1心源性卒中与抗凝治疗1·1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患者常用华法林预防卒中。华法林是维生素K拮抗剂,可阻断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因子Ⅱ、…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由于抗血小板药对长期功能转归和存活有轻度但有价值的益处,因此已经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常规疗法。尽管有证据表明抗凝剂并没有长期的益处,但它仍通常用于替代治疗。我们希望通过回顾直接对抗凝剂和抗血小板药进行比较的试验,来评价在所有的或某种类型的患者(如心房颤动)中抗凝剂是否能提供优于抗血小板药的益处。  相似文献   

11.
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建议的更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卒中预防编写委员会继2006年《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卒中预防建议》发布之后,近期又对一些新近发表的试验结果进行了评审,旨在提供新的数据,以更新具体的建议,并提供修改的理由。新发表的临床试验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使用特异性抗血小板聚集剂在有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史的患者中进行卒中预防;  相似文献   

12.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特别在患者同时伴有非风湿性心房纤颤(nonrheumatic atrial fibrillation,NRAF)的情况下,患者是否获益?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抗凝治疗是否可以短期内预防卒中或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临床医师迫切需要答案,以便正确指导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3.
公认风湿性心脏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房颤)易并发栓塞,因而需进行抗凝治疗预防栓塞。至于非风湿性房颤病人,虽然也有颇高的体循环栓塞与中风危险,是否也需抗凝冶疗预防,则尚无定论。血管病病人非随机口服抗凝剂治疗与随机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试验降低栓塞发生的结果,以及小剂量华法令治疗被证实具高度安全性,促进了探讨非风湿性房颤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多个随机临床试验的进行,有些已完成,以下综述非风湿性房颤的抗凝治疗。患病率与发生率研究人群的年龄和健康状况不同可明显影响房颤的患病率。健康人群中患病率为5/122043(美国健康全军飞行员,男,15~50岁),0.4%(16岁以上成人),与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导致的卒中及体循环栓塞事件常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严重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心房颤动所致卒中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大多数心房颤动患者未进行抗凝治疗,而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较多。为进一歩增强人们对心房颤动及其并发症危害性的认识、加强血栓栓塞并发症(特别是卒中)的预防、减轻与之相关的社会和家庭负担,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制订了《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防治指导规范》,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做好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防治工作,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抗凝策略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分析目前中国基层医院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抗凝治疗现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至2017年,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临床信息进行分析。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心房颤动类型、ACS类型,心功能分级,LVEF<40%值,室壁瘤及左心耳血栓,肝肾功能不全,既往冠状动脉介入(PCI)史,既往CABG史、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血管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是否存在INR异常值、是否有饮酒史,出血史,是否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口服抗凝药物类型等住院资料,计算CHA_2DS_2-VASc评分及HAS-BLED评分。结果:根据是否应用抗凝治疗,将患者分为抗凝组(n=26)与非抗凝组(n=343),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患者在合并静脉系统血栓栓塞(肺栓塞和下肢静脉血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CHA_2DS_2-VAS_C评分及HAS-BLED评分,提示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以CHA_2DS_2-VAS_C≥2分、HAS-BLED评分<3分为主,但高卒中低出血风险组的抗凝比例极低。未抗凝治疗原因多为未开具抗凝处方及担心出血风险。结论:基层医院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的抗凝治疗多不合理,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中抗凝治疗比例低。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国际卒中会议(ISC)上公布的EMBRACE试验结果显示,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往往存在着未经诊断的心房颤动(房颤),应当引起临床警惕。研究者认为结果支持延长监测时间以识别可能从预防性抗凝治疗中获益的不明原因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17.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并发中风的危险及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而房颤病人并发中风的危险性增大,目前对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予以抗凝治疗有预防栓塞的作用已有定论,近年来对非风湿性房颤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探讨亦已有不少报道。本文仅就非风湿性房颤的流行病学,中风危险性及抗凝治疗进展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比较常见,而且往往是致残性卒中的先兆。阿司匹林是唯一在脑血管事件急性期患者中进行过研究的抗血小板药,但效果不大且被脑出血风险轻微增高所削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或小卒中后不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可能有益。CHANCE试验是在急性小卒中或TIA中检测积极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一项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9.
对于冠心病合并卒中高风险的心房颤动治疗,难点在于无法权衡抗凝和抗血小板联合应用所带来的出血风险。本文报道1例冠心病合并卒中高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以期为临床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接收的240例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68,行华法林抗凝治疗)与对照组(n=172,行抗血小板治疗),而后评判其防治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2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3.2%;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引发缺血性卒中防治方法多样,给予其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抗血小板治疗,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