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5 毫秒
1.
献血与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虽然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公民献出自己宝贵的血液 ,使那些需要输血的人得到救助和治疗。但仍有许多人对献血持一种惧怕心理 ,担心献血会影响健康。那么献血到底是否影响健康呢 ?可以肯定地说 ,献血不仅不会影响健康 ,而且对健康有益。首先 ,少量失血可促进血细胞再生。有关科研资料证实 ,凡是定期献血的人健康状况都普遍优于一般人。众所周知 ,女性的寿命比男性长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在青春期后每月有一次小量失血 (月经 )。每次失血量在1 0 0毫升左右。失血促进了血液的再生 ,促进了新陈代谢 ,而男性则没有自身失血的机会 ,血液更新速…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善献血环境,保证充足的血液采集量,提高采血效果。方法:结合工作实际,与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合作研发,成功投入使用后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环境明显改善,降低了运行成本,血液采集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移动献血屋在保留其他外采方式优点的同时,尽力避免其不足,有效地解决了血站在闹市区建设献血屋不易获批的难题,同时为献血者提供了方便、安全、舒适的献血环境,是保障血液供应的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3.
沈明飞 《上海预防医学》1999,11(12):560-56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和施行,我国的血液管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我国的献血工作结束了卖血和义务献血制时代而迈上无偿献血的新台阶。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也是保证血液质量安全的需要,是我国血液管理的一个里程碑。而献血工作如何适应献血模式的转变,做好献血工作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我国的献血模式输血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人造血还处于研究阶段,尚不能应用于临床,而全国每年的临床用血量为800吨,需供血约400万人次。如此巨…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献血方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偿献血是各国血液事业的发展方向,我国目前正处于有偿献血向无偿献血转化的过渡时期,存在着无偿献血、有偿献血、计划献血和亲友互献血等多种献血方式,献血方式的发展趋势是:无偿献血膛步取代有偿献血,逐步清除亲友互助献血,计划献血也瘵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40岁的人正处于青壮年期,50岁才进入中年,从保健医学的角度讲,中年人最宜于进行无偿献血。人到中年,造血功能逐渐下降,并且运动量减少,身体代谢趋于平衡,容易发胖,已出现血铁、血脂等指标超标,血液粘稠度过高、动脉粥样硬化等症状,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但人们对献血还心存很多疑虑,这里我们为您解答14问。不会。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  相似文献   

6.
献血热线     
《健康必读》2009,(10):14-14
1 血液粘度高能献血吗? 能否献血与血粘度高低无关。血液粘度是决定血液在人体内流动速度的重要因素。一旦血液粘度升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板等趁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从而更加阻碍血液的正常流动,由此可引起一系列与供血不足相关的症状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至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的毛细血管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8.
互助献血实施办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实施以来,很多采供血机构依据献血法“第15条: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启动和开展了互助献血,以弥补无偿献血的不足,保证临床急救用血。但国家对互助献血的实施办法没有具体界定,很多采供血机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了亲友互助献血的实施办法。1 亲友互助献血可以发生的几种形式1.1 亲友替代等量调节无偿互助献血患者亲友献出患者所需量血液,由采供血机构统一调节血液给患者使用,献血者发给无偿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避免短间隔献血,保证献血者健康和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探讨实名制对短间隔献血的干预效果。[方法]设定以实名制献血为核心的干预措施,2006年开始实施干预,随访24个月,调查2005至2007年间短间隔献血者基本情况,设计调查表调查短间隔献血发生原因,分析短间隔献血发生率的变化。[结果]短间隔献血发生率女性(0.77‰)和20~24岁组(0.99‰)较多;短间隔献血者和非短间隔献血者血液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6.3%与94.8%,两者类似。发生短间隔献血的主要原因为时间记错(27.9%)、认为无所谓(13.9%)、不完全了解间隔期要求(15.2%)、减肥(10.9%)和确认血型(6.3%)。短间隔献血发生率从2006年3月国家实行实名制献血前的1.28‰降为实行后的0.11‰。[结论]实名制献血;一个地区设置一个献供血机构;实现献血信息的共享和在线更新;加强宣传,扫除知识盲点;严格现场健康咨询,规范献血过程沟通;严格执行血液采集规程等综合干预是避免短间隔献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健康人生》2005,(6):47-47
什么是捐献机采成分血 捐献机采成分血是相对于献全血而言的,它是指健康公民通过血液分离机捐献血液中某一种成分的无偿志愿献血行为。捐献的成分可以是血小板、粒细胞或外周血干细胞,目前国内以无偿捐献机采血小板和血浆最为普遍。而目前临床需要最多的机采成分血是血小板。  相似文献   

11.
献血热线     
《健康必读》2005,(6):i0006-i0006
面对献血你是否曾犹豫过,是因为对抽血的惧怕还是担心献血会有损健康?本手册将为您解疑答惑。Q:请问献血一般要进行哪些血液检验?A:献血一般要进行如下血液检验:(1)血型:ABO血型(正反定型法)。Rho(D)血型,在有条件地区以及Rh阴性率高的地区做测定。(2)血比重筛选:硫酸铜法,男≥1.052.女≥1.050。或者用比重法。(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酮体粉法,阴性;或者赖氏法,≤25单位。(4)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标法,阴性(快速诊断法仅限于非固定采血点的初检使用)。(5)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酵标法,阴性。(6)艾滋病病毒抗体(HIV抗体):标法,阴性。(7)梅毒试验:RPR法或TRUST法,阴性。(8)复检上述1、3、4、5、6、7项。(9)甲型肝炎临床治愈一年后连续三次每次间隔一个月化验正常,可参加献血(以临床化验报告为准)。(10)疟疾高发地区检测疟疾原虫。Q:我想参与成分血捐献,想知道捐机采成分血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窗口期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到血液中能够检验出病原体标志物之前的一段时间。在疾病窗口期,血液中虽检测不出病毒抗体,但照样会传染病毒。一旦输入处于窗口期人员捐献的血液,就有被病毒感染的危险。有效控制献血人员在疾病窗口期献血,对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一要提高防范意识,加强采供血人员的业务培训;二要严格采血筛查,详细了解献血人员的生活史和即往史;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取得献血人员的理解和配合。  相似文献   

13.
血液乃生命之源。然而.我对血液和献血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早年的懵懂,青年的冲动,到如今成为宣传献血、参与献血、推进献血的爱心使者,其经历,真是一场人生的洗礼。  相似文献   

14.
每年的6月14日是世界献血日,或称世界献血者日.为鼓励更多的人无偿献血,宣传和促进全球血液安全规划的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国际献血组织联合会、国际输血协会将2004年6月14日定为第一个世界献血者日(world blood donor day,WBDD). 世界献血日之所以选中这一天,是因为6月14日是发现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的生日.首次“世界献血日”的主题是“献血,赠送生命的礼物.感谢您.”其宗旨在于,通过这一特殊的日子感谢那些拯救数百万人生命的自愿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多次定期捐献血液的个人,颂扬他们无偿捐助血液的无私奉献之举;同时希望全社会对自愿无偿献血的重要性引起更广泛的认识,鼓励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成为合格的经常献血者,在需要拯救生命时提供可使用的最安全血液.下面就献血的相关知识以问答的形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芬兰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的研究证实,适量捐血对部分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专家们对居住在芬兰北东部的2万多名成年人作了试验调查,结果发观,与经常捐血者相比较,从不捐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二倍之多。专家们对此解释说,人体血液中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血液中含铁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三年内患心脏病的可能要大出一至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献血咨询一站式服务,浙江省血液中心申请了统一的献血服务热线号码,构建了献血咨询管理系统,并与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和云呼叫中心对接,实现了对电话呼入的集中管理。该系统的应用,统一了电话呼入渠道,以“一站式”服务方式受理献血者咨询,提高了服务响应力。  相似文献   

17.
无偿献血与有偿献血的血液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和有偿献血血样合格率与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为搞好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长沙市1998~2002年的献血情况和血液检测情况做统计分析。结果1998~2002年无偿献血的血液合格率极显著高于有偿献血的血液合格率(P<0.001),检测的ALT、HBsAg、HCV-Ab、梅毒4项指标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有偿献血(P<0.001)。结论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明显优于有偿献血的血液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检测合格的首次献血者未能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方法及工作对策,提高再次献血者比例,建立稳定的献血者队伍,保证充足有效血源。方法对2012年上半年1000名血液检测合格的首次献血者进行电话回访,调查未能再次献血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无偿献血综合服务互动质量是影响首次献血者未再次献血的重要因素。结论全面提高无偿献血服务质量,用爱心、耐心、诚心、感恩之心以及精湛的专业技术对待无偿献血者,提高无偿献血者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支持和主人翁精神,为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9.
《家庭健康》2007,(6):37-37
为了他人的第二次生命请捐献造血干细胞 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我们的生命力需要健康血液来维持。 而健康血液来源于健康骨髓。 可是,在地球上,也许就在您我身边,每天都有许多人患上了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  相似文献   

20.
《健康必读》2007,(10):12-12
据科学测定:一个正常人的血量约相当于体重的8%,若人的体重为50公斤,则血液总量为4000毫升左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