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痛苦。实际操作中由于留置针较普通针头略粗,增加了穿刺的难度。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笔者对126例患儿采用普鲁卡因药液涂搽穿刺部位,使患儿血管充盈后,再行静脉穿刺,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普鲁卡因涂搽法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刘惠玲 《护理学杂志》2005,20(15):45-45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引起的痛苦。实际操作中由于留置针较普通针头略粗,增加了穿刺的难度。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笔者对126例患儿采用普鲁卡因药液涂搽穿刺部位,使患儿血管充盈后,再行静脉穿刺,提高了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26例患儿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6个月65例,~12个月50例,>1岁11例。均为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需长期接受治疗。1.2方法常规行穿刺前准备,选择穿刺血管,用0·5%碘伏消毒血管周围皮肤(直径5 cm),再用棉签蘸取2%普鲁卡因液涂搽患儿穿刺部位,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实施静脉留置针的综合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实施静脉留置针患儿做好穿刺期间心理护理、规范无菌操作、家长宣教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组均一次穿刺成功,静脉留置针保留2~5 d,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率100%。结论规范实施静脉留置针患儿的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和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减轻患儿痛苦和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4.
在危重患儿的抢救中,静脉输液是给药的必经途径,但此类患儿多伴有循环衰竭或外周静脉被反复穿刺而缺乏外周静脉通路,为保证补液用药的需要,我科对48例患儿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操作方法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小儿周围静脉留置针的护理体会。提高静脉留置针的成功率和护理质量。方法对324例应用周围静脉留置针进行治疗的患儿,采取保持穿刺环境舒适、对家长进行宣教、做好穿刺前准备、选择好合适的血管、给予患儿鼓励和表扬以及加强静脉留置针的管理等措施,总结护理效果。结果本组324例患儿中首次穿刺成功率95.37%(309/324)。留置时间5~7 d,发生堵管2例,静脉炎1例。未发生药物外渗及留置针拔脱病例。结论对小儿周围静脉留置针进行规范操作和系统护理,可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堵管、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静脉输液时头皮静脉固然是首选,但对颅内出血、头部血肿、头部体位性水肿的患儿则尽量避免在头部进行静脉穿刺。此外,在暧箱中的患儿多为早产儿、极低体重儿、重症患儿,住院时间较长,故首选四肢静脉进行输液,目的是保护头部血管待出箱后穿刺使用。为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我科自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对206例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时的送管方法进行了改进,成功率达97.1%,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提高烧伤、脱水患几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将130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烧伤、脱水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观察组采用头部扎止血带条件下留置针穿刺技术.比较两组静脉充盈时间、充盈程度、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患儿疼痛发生率.结果 上述指标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烧伤、脱水患儿采用头部扎止血带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11—2017-03间在沁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实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00例患儿,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6.00%,留置时间1~5 d,平均3.20 d。留置期间仅发生1例轻度液体外渗,经及时更换留置针头并调整进针角度后外渗停止。未发生套管针脱落、静脉炎等输液不良事件。结论熟练掌握小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并规范做好留置期间的各项护理操作,可减轻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为患儿顺利康复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静脉输液时头皮静脉固然是首选,但对颅内出血,头部血肿、头部体位性水肿的患儿则尽量避免在头部进行静脉穿刺.此外,在暖箱中的患儿多为早产儿、极低体重儿、重症患儿,住院时间较长,故首选四肢静脉进行输液,目的是保护头部血管待出箱后穿刺使用.  相似文献   

10.
<正> 静脉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儿科,小儿头皮静脉细短,易动、头皮针易滑脱,反复穿刺,增加感染的机会及患儿的痛苦,抢救时延误时机。因此,应用留置针可以避免多次损伤血管,减少患儿痛苦及恐惧心理,达到减轻家长焦虑,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的目的。还可以减轻护士的工作量。 1 静脉的选择 宜选用耳后静脉、颞浅静脉或额角分支及头部其他浅静脉,也可选用大隐静脉,较大儿童可选用四肢浅静脉。患儿严重脱水,头皮静脉不充盈时,可用敏感的示指指腹探脉、摸着有弹性的沟、或用拇指指腹按压浅静脉处,一般经按压、揉搓后,  相似文献   

11.
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法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方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1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四肢浅表静脉直接采血法,观察组采用留置针间接采血法,比较两种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血标本质量及皮下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间接采血方法能减轻患儿的痛苦、确保血标本质量,且安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儿科静脉留置针输液与普通静脉输液的防液体渗漏、穿刺次数、导管脱落及静脉炎发生总例数等项指标.方法:将我科2010年5月至10月开展的静脉留置针静脉输液100例中随机抽取52例,与同期进行的普通头皮针输液118例中随机抽取的58例的防液体渗漏、穿刺次数、导管脱落及静脉炎发生总例数等指标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静脉留置针输液与普通静脉输液比较,在防液体渗漏、穿刺次数、导管脱落及静脉炎发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较普通静脉输液能更好防液体渗漏,减少血管穿刺,防导管脱落,使用方便,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值得普遍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为患儿自动精确匹配最佳穿刺护士,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建立患儿血管分级及护士穿刺能级标准,并构建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包括血管分级数据模块、护士穿刺能级数据模块及输液室决策支持模块,通过儿科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信息系统和HIS系统进行数据对接和传输,系统自动生成每例患儿的推荐穿刺护士。统计并比较系统应用前后护士每班平均穿刺例次、人均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相关护理投诉、护士满意度和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应用后护士日均每班穿刺例数、人均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应用前(P0.05,P0.01),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提高。结论儿科门诊静脉血管分级与护士能级匹配系统的建立,能提高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改善外周静脉管理质量,并最终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头皮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时间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春花 《护理学杂志》2011,26(23):42-43
目的探讨小儿头皮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的留置时间。方法将200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成四组各50例,分别采取额前中静脉、眶上静脉、颞浅静脉和耳后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输液,按照常规输液护理,比较其留置时间。结果额前中静脉组、颞浅静脉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眶上静脉组和耳后静脉组。结论额前中静脉和颞浅静脉比较适合小儿头皮留置针穿刺。  相似文献   

15.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随着医学学的迅速发展,已逐渐成为临床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特别是在小儿科,现在留置针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不易穿破血管,并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使用留置针不需要每天进行静脉穿刺,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也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尤其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更为重要.我科从2007年8月~2010年8月已普遍开始使用套管针,在3年的临床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广泛使用的过程中对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不同穿刺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月~6月在我院内科住院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用一次性贴膜固定,观察组采用合理的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穿刺并用一次性贴膜固定,比较2组穿刺的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长短。结果:观察组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为4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留置时间也明显长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合理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可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并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由于静脉留置针的诸多优越性,近年来已在临床普及开展。尤其在儿科疾病治疗及手术抢救中更为重要,大大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及护理工作量,同时赢得了治疗抢救时间。2008-12—2011-12,我科收治需手术住院患儿312例,均行静脉留置针穿刺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有效提高了置管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方法共穿刺140例静脉留置针,做好选择血管及留置针的护理工作。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1~5 d的成功率在98%,留置时间5~7 d的成功率﹥50%。结论静脉留置针给药迅速,刺激性小,疗效快,可减少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血管损伤,利于抢救和治疗。同时患者可以自由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晏兰  张萍  廖浩 《护理学杂志》2007,22(11):76-76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操作的重点和难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广泛应用不仅解除婴幼儿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保护了患儿血管,并且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常用的送管方法是双手配合法,在见回血后右手固定针芯,以针芯为支撑,左手将外套管全部送人静脉内,但在儿科往往发生送管困难。鉴此,笔者采用单手循环送管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郑海霞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442-443
目的:探讨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早产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留置针置于患儿腋下静脉,对照组留置针置于患儿四肢静脉,比较两个部位留置时间的长短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效果好于四肢静脉留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