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源性偏瘫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如何使患者重返社会,已日益受到临床康复医学的重视。自1992年以来,采用头体针交替针刺治疗45例脑源性偏瘫,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依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学术会...  相似文献   

2.
小儿脑源性瘫痪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先天性或自围产期所发生的功能伤残性综合症. 脑源性脑瘫痪从目前来说是无特殊药物治疗的病症之一.近年来.我科引进SMS—03型生命信息治疗仪<系中华生命信息研究所生产>十头针治疗脑源性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脑血管疾病)是指发展迅速具有血管源性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且症状持续24h以上或导致死亡的临床症候群,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后遗症多、致残率高、复发性大,残疾主要是偏瘫(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应用综合的康复医疗技术治疗卒中后偏瘫,能在很大...  相似文献   

4.
正偏瘫型偏头痛临床少见,属于有先兆性偏头痛,偏瘫可持续5min至数周不等。从遗传学的角度可以分为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及散发型偏头痛,家族性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诊断较容易。散发型表现为普通型与偏瘫型偏头痛交替发作,其临床特征各异,临床常导致误诊[1]。西医治疗临床多以药物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控制头痛症状为主。本病属"偏头痛"及"中风病"范畴,临床多以针刺疏通经络帮助恢复肢体功能并兼治头痛为主。"手足十二针方"为北京市中  相似文献   

5.
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10年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认为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即刻效应肯定,疗效确切,应早期介入,且与其他疗法配合疗效更好,眼针与体针对脑梗死偏瘫疗效比较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对脑出血所致偏瘫眼针、体针、关针疗效是相近的,并对眼针治疗脑卒中瘫痪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中药、针刺、针药并举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义 《现代康复》2001,5(6):130-130
目的:观察中药,针刺,针药并举3种不同疗法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的疗效。方法:将临床90例脑卒中偏瘫患随机分为中药组,针刺组,针药组,分别给以口服中药治疗,针刺治疗,以及针刺加口服中药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发现针药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中药组。结论:针药并举治疗偏瘫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头针加体针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型偏瘫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脑卒中急性期应用药物治疗,在抢救患生命、稳定病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患瘫痪肢体恢复奠定了基础。由于药物治疗仅能挽救坏死灶周围一部分受损功能,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康复治疗会取得更好疗效。对60例脑卒中患应用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有效促进了脑丰中偏瘫患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且预后较好,但目前对其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却较少,从而影响其康复治疗效果,进而影响患儿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在站立与步行时,常由于一侧肢体肌张力异常、肌肉力量不协调和肌肉控制能力差而出现患侧髋关节后伸、内旋,膝关节过伸,踝、足趾跖屈;在步行周期摆动期时,患侧膝关节不能自主屈曲,使患侧下肢长度相对变长,以髋外展、骨盆上提代偿而出现异常步态;支撑期,足不能用力蹬地,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困难。我科近年来对利用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辅以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站立与步行功能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几种常见非脑卒中性偏瘫鉴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低血糖偏瘫 低血糖偏瘫酷似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通常发生于接受胰岛素(72%)或口服降糖药(14%)治疗的糖尿病性低血糖患者,亦可发生在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糖病例中(14%)。偏瘫可累及任何一侧肢体,但右侧远多于左侧(72:28),多伴失语症。瘫痪性质可为弛级性或痉挛性。临床中突发单侧肢体瘫痪,头颅CT未见异常或与临床体征定位不相符合,急诊血糖监测〈2.5mmol/L,经补糖对症处理后临床症状和体征于短时间内改善,可诊断为低血糖偏瘫。低血糖造成偏瘫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1)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采用针刺治疗的疗效及其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 2020年1月至12月在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9例和针刺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针刺治疗组在常规治...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偏瘫辽河油田兴城疗养院方凤芝,李永杰,宗加顺,付学让脑血管疾病早期合理的综合康复治疗可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我们近两年来采用功能训练、针灸、按摩、理疗,以及精制蝮蛇抗栓酶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恢复期脑性偏瘫患者84例,现将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磁源性影像(MSI)技术探讨康复治疗机制。方法:应用磁源性影像技术观察分析1例哑区梗死致左侧偏瘫者运动功能恢复前后运动皮层诱发磁场变化。结果:康复训练运动功能恢复后,脑磁场诱发反应波出现,潜伏期较对侧明显延长,MSI定位前移。结论:规范康复训练伴随着运动功能的改善,脑结构和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MSI研究支持康复训练促进功能恢复的邻近皮层功能代偿学说。重新获得的功能在质量上低于未受损肢体功能,与运动的反应速度、协调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讨康复护理对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郑州市儿童医院2015-02—2016-05收治的112例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7.72%和96.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17%和85.96%,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Bayley评分对照组为(81.54±4.82)分,护理组为(115.34±6.35)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偏瘫患者实施康复护理临床效果显著,大大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促进了患儿的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悬吊技术对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6-12某院收治的40例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和研究组2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和康复练习,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悬吊技术治疗,并比较不同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95.0%VS 70.0%),研究组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GMFM88评分以及腓肠肌MAS评分相近(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GMFM88评分均升高,而腓肠肌MAS评分均降低(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儿GMFM88评分升高以及腓肠肌MA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常规康复练习配合悬吊技术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患儿下肢肌力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中风偏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所指的中风病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病颇为吻合,因其多遗留偏瘫等残疾,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存质量。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从方法学到临床及机理的探讨方面,均取得较大进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治疗前及治疗2周、4后积分进行比较.结果:针刺治疗2周、4周后,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病程在1个月以内患者疗效明显优于1个月以上者(P<0.05).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郑新杰 《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661-1661
南阳市中心医院中医康复针灸科对37例小儿脑性瘫痪采用针刺治疗3~6个疗程,结果表明该方法治疗脑性瘫痪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37例无偏瘫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37例无偏瘫脑出血临床资料,探讨了无偏瘫的原因。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高血压等,出血部位位于基底节区、脑叶、脑室和小脑。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确诊,该病及时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脑血栓主要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形成血栓,使管腔狭窄、闭塞,相应的脑组织变性,坏死,软化,造成神经系统多种器质性损害,以偏瘫为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偏瘫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如何提高治疗脑血栓偏瘫的疗效是值得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手足十二针”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rTM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手足十二针”治疗,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巴氏指数(BI)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FMA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手足十二针”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肢体偏瘫,提高日常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