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海绵窦(Cavemous sinus,CS)三角的显微解剖结构,为CS区病变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 15例成人头部标本,在显微镜下对CS区有关三角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 CS上壁内有前内侧三角、内侧三角、颈动脉三角和动眼三角;外壁内及其附近有旁内侧三角、Parkinson三角、Mullan三角、外侧三角、Glasscock三角和Kawase三角;后壁上有下外侧三角和下内侧三角。结论 CS三角为其病变直接手术提供既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又能进入CS内的安全手术入路,CS各三角可相互配合处理其内病变最常用的是内侧三角和Parkinson三角。  相似文献   

2.
张庆荣  史继新 《江苏医药》2005,31(7):530-531
海绵窦(CS)解剖学研究经历了大体解剖研究和显微解剖学研究过程。近年来,CS断层解剖学研究及其三维重建逐步得到重视。CS断层研究方法主要有低温冰冻锯切技术、火棉胶技术、生物塑化技术、低温铣切技术和组织切片技术等。CS三维重建的研究步骤和方法包括数模转换、配位、分割和重建。对CS进行断层研究和三维重建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36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方法,探讨听神经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技巧及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疗效。方法分析2001.1—2006.1收治36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全部采取枕下乙状窦后经内听道入路进行显微手术。结果听神经瘤全切33例(91.6%),次全切3例(8.4%),面神经解剖保留28例(77.8%),手术后一年面神经功能保留30例(83.3%)。结论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操作技巧及对桥脑小脑角娴熟解剖,足够的耐心,可使肿瘤全切的同时避免损伤面神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我省第一期耳显微手术学习班最近在省人民医院举办,来自各地、市、县医院及部队的16名主治医师、高年住院医师参加了学习。学习的内容有耳显微解剖、生理、病理、临床疾病的理论和手术见习。由省内具有较丰富的耳显微经验的主任、教授参加了讲课。学员们通过了听理论课、看幻灯、电视录象、手术显微镜下中耳内耳解剖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听神经瘤显微手术的特点,提高面神经保留率,减少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对我科近5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76例听神经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肿瘤全切率为95%。面神经解剖保留率82%。本组没有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功能恢复72%。结论显微手术治疗听神经瘤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留面神经功能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总结和分析了203例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体位护理。指出熟悉神经系统大体解剖,了解不同手术的切口和入路是正确安置体位的必要前提,并分别讨论了平卧位、侧卧位体位摆放中的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7.
显微手术切除鞍旁脑膜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鞍旁脑膜瘤为中颅底常见肿瘤,历来是神经肿瘤外科处理的难点,随着解剖结构研究的深入和显微技术的提高,手术全切除率明显提高,术后并发症大大降低。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鞍旁脑膜瘤56例,均进行显微切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神经外科“锁眼”显微手术新概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黄强  兰青 《江苏医药》2001,27(5):371-372
德国Mainz大学的A .Perneczky教授于 1999年提出了神经外科“锁眼”显微手术的概念[1] 。其宗旨在于根据个体解剖及病灶特点设计手术入路 ,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 ,去除不必要的结构暴露或破坏 ,凭借精湛的显微手术基本功 ,以最小的创伤取得最好的手术疗效。狭义地讲 ,如同通过旧时很小的门锁孔 ,可窥视到室内的景象一般 ,神经外科“锁眼”显微手术经一个 2cm左右的颅孔 ,在显微镜下进行颅内各种疾病的手术。广义的概念则不仅仅局限于解剖意义的定义 ,而是指通过精确的定位 ,以最小的手术创伤 ,以取得最佳手术疗效的术式。事…  相似文献   

9.
张学军  陈文军  梁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20-1321
目的 探讨听神经瘤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过程中瘤周面听神经保护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显微手术方法及其疗效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肿瘤全切除22例,次全切除3例,耳蜗神经解剖保留20例,保留有效听力3例,有效听力丧失但保留可测听力13例,听力完全丧失9例.面神经解剖保留18例,H-B分级1~4级15例,5~6级10例.结论 清晰局部解剖,注重重要血管保护,准确辨认肿瘤及其周围膜性结构并利用膜性结构形成的天然界面,采用一定手术技巧分块切除肿瘤是实现瘤周面听神经保护从而提高术后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天幕窦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海  蔡学见  卢亦成  纪荣明 《江苏医药》2001,27(5):351-352,I002
目的 为天幕切开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研究。方法 用12例成人尸头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结果 天幕中广泛存在天幕窦,依据起点的位置天幕窦分为3种类型:内侧型、中间型和外侧型,中间型最为多见。内 侧型和中间型的前内侧区是一乏幕窦区。结论 天幕窦是脑组织静脉回流的一个较重要的循环通路,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天幕的关内侧区是天幕切开的相对安全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区(CPA)面神经微血管束的显微解剖,总结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手术资料.方法 显微解剖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男性6例,女性4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操作过程,对CPA区面神经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回顾性分析400例面神经MVD手术资料.研究面神经微血管束的组成与变异,并将解剖标本与手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尸头解剖:面神经桥小脑池段与毗邻血管发生压迫或接触9侧( 9/20),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5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2侧,椎动脉1侧,多支血管1侧;手术资料:半侧面肌痉挛(HFS)的责任血管绝大多数位于桥脑延髓沟,其中AICA 265例(66.25%);PICA 69例(17.25%);椎-基底动脉11例(2.75%);多支血管45例(11.25%).结论 对桥小脑角区面神经微血管束,尤其是桥脑延髓沟段显微解剖结构的深入认识,是术中进行充分探查并明确责任血管,保证面神经MVD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神经外科显微解剖、显微手术的进步,听神经瘤全切除率和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率明显提高[1~3].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共收治初发听神经瘤32例,采用保留面、听神经功能的显微外科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与神经功能保护的技巧,减少医源性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2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切除的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手术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86.36%),次全切除3例(13.64%)。面神经解剖保留20例(90.91%),听神经解剖保留7例(31.81%),后颅窝积液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耐心充分的囊内切除、熟练的显微手术技能及术中面神经的电生理监测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基于对面神经出脑桥区域即桥延沟解剖的精确掌握。我们研究桥延沟显微解剖。方法来自于15个大脑标本的30个桥小脑角部分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将面神经根出桥脑区域分作两部分,一部分称为周围部,另一部分称为脑干部。而后者我们又提出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基底部和斜坡部。对周围部的暴露相对容易,而脑干部分因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所掩盖,故解剖困难。结论由尸检标本,桥延沟的解剖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重点,在治疗一侧面肌痉挛中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15.
张丽 《贵州医药》2004,28(10):957-957
鞍区是颅内肿瘤的高发区域,其解剖结构复杂,包括海绵窦,垂体丘脑下部、视交叉及第Ⅰ、Ⅱ、Ⅲ、Ⅳ、Ⅵ颅神经和三叉神经第一支等重要结构。因此,鞍区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常引起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故鞍区手术的护理问题亦特别重要,也是神经外科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现将我院从1997年1月至2004年3月在我科接受鞍区显微手术的鞍区肿瘤患者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脑室区的显微解剖及其该区肿瘤的显微切除。方法:复习献和病例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显像切除三脑室区肿瘤26例,手术入路显露良好,创伤小,治疗效果佳。结论:经纵裂—三脑室入路,切除三脑室区、尤其是三脑室前份肿瘤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小脑上动脉(SCA)的显微解剖特点及其变异特征,明确小脑上动脉与相邻颅骨、神经的比邻关系与供血范围,为临床该区域的小脑肿瘤外科手术、微血管减压术及介入手术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40例80侧甲醛固定的硬脑膜完整的成人脑标本,对SCA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测量、统计血管的数目、走行、分支情况及其与周围神经的关系.结果 SCA管径在0.4~2.5(1.36±0.37) mm.5.9%的SCA发自同侧大脑后动脉(PCA),其中1例发自大脑后动脉交通后段(P2段).SCA形成尾袢63支,其中与三叉神经接触的21支,占33.3%.结论 小脑上动脉存在较大变异,与周围的三叉神经关系密切,熟悉颅底血管的显微外科解剖,重视血管的复杂变异,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陆小明  程刚  刘宁  傅震 《江苏医药》2003,29(5):325-327
目的 探讨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并用以指导临床。方法 对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湿性头颅标本和5具头颅骨标本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寰椎横突和枕下三角是暴露寰椎横突孔至硬膜入口段推动脉的重要解剖标志。椎动脉硬膜入口处至后正中线平均距离约16.7mm。枕骨髁前后径长度平均24.5mm,其后缘至舌下神经孔内口的距离约12.6mm,磨除后外1/3—1/2的枕骨髁不会损伤该神经。根据该解剖学观察结果切除,临床应用6例颅颈交界部肿瘤,取得良好疗效。结论 研究远外侧经髁入路的显微解剖有助于安全切除颅颈交界部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尸头标本经额纵裂入路及鞍区的显微解剖学进行研究。方法将经10%甲醛固定的10例成人尸头标本(经红、蓝乳胶血管灌注处理)作为对象,显微镜下对其行模拟经额纵裂入路鞍区手术,对该入路中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经额纵裂入路可清晰的显露鞍区结构包括嗅神经、视神经、视交叉、垂体柄、颈内动脉及分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下丘脑和终板等。结论经额纵裂入路利于手术视野的暴露,鞍区显微解剖结构为手术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10月8日至21日,由浙江省湖州市解放军第九八医院、南京军区显微骨科中心承办的军区首届显微技术培训班圆满结束。来自军区各医院及地方有关医院的骨科专业技术骨干共27名学员参加该班培训。培训期间邀请了上海华山医院顾玉东院士(全国、全军显微外科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侯春林教授、福州总医院临床解剖中心张发惠教授、军区骨科专业老专家黄宏前主任医师来院授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