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5 毫秒
1.
背景: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缺乏在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应用该技术的系统评价。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中英文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有关计算机辅助导航下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中的相关研究和文献,将计算机辅助导航置钉与传统置钉的置钉精度、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置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共纳入7篇符合纳入标准的近期文献,累计病例784例,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4101枚。Meta分析表明,计算机辅助导航下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失误率[RR=0.44,95%CI:(0.27,O.69),P=0.0004】与内固定中出血量[WMD=-172.40,95%CI:(-246.26,-98.53),P〈0.00001]与传统置钉方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手术用时[WMD=-31.45,95%Ch(-85.56,22.66),P=0.25]与并发症发生率[RR=0.41,95%Ch(0.12,1。41),P=O.16]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置钉精度,但是否能改善患者内固定后的远期预后,目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胸腰椎椎弓根钉安全植入的手术技巧、专用器械、影像引导的导航技术、机器人导航、电生理监测以及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等进行综述。认为,传统的胸腰椎椎弓根钉安全植入方法还在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术者所接受。MRI技术的特殊成像原理可以使术者在术中随时观察椎弓根探子或椎弓根钉尖部所作用的组织特征。然而,由于设备昂贵,MRI导航技术很难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在脊柱外科,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广泛应用于各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导航手术中,传统的椎弓螺钉固定技术是靠C臂或术中摄片提供形态学的监测方法,但对椎弓根螺钉三维的位置不能准确的判断,且X线检测存在较多的假阴性,因此,术中必须探测椎弓根钉道上、下、内、外、前五个壁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SCT三维重建及测量椎弓根相关参数辅助螺钉植入在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1年10月-2015年12月腰椎峡部裂性滑脱拟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95例,其中男63例,女32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46岁。术前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利用容积数据三维重建目标椎体椎弓根的相关参数,在PACS医生工作站测量椎弓根横径、矢状径、植入方向(进钉点),指导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植入。术后复查CT扫描,以Andrew分级评估螺钉的位置。结果:本组病例植入498个椎弓根,术后CT扫描证实全部螺钉均在椎弓根内,其中472枚螺钉位置I级,有26枚螺钉切出椎弓根外侧骨皮质,但小于2mm,无损伤脊髓、神经根及周围血管等。结论:采用MSCT三维重建及测量腰椎椎弓根相关参数,为螺钉内固定提供三维定位、定向解剖信息,有利于术前制定精准的置钉方案,有利于选择合适的进钉点、螺钉直径以及植入的深度,提高了螺钉植入的一次准确性,减少螺钉误置所致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总结65例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手术患者的护理,介绍影像导航手术的方法、优点及围手术期护理的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与功能锻炼要点。结果65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共植入椎弓钉螺钉260枚,得到的植入物实际影像图与导航虚拟手术路径图重叠,椎弓钉完整在椎弓根内为96%,手术效果优良率93%,无螺钉松动断裂,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术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辅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极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恢复率。  相似文献   

6.
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通过总结65例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病变手术患者的护理,介绍影像导航手术的方法、优点及围手术期护理的要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宣教、术后护理、并发症观察与功能锻炼要点。结果 65例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共植入椎弓钉螺钉260枚,得到的植入物实际影像图与导航虚拟手术路径图重叠,椎弓钉完整在椎弓根内为96%,手术效果优良率93%,无螺钉松动断裂,无硬膜损伤及马尾神经牵拉损伤并发症。结论 影像导航引导腰椎椎弓钉固定术是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辅助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和术后功能锻炼,可以极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恢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以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为中文关键词;以thoracolumbar,fracture,Injury vertebral,Pedicle screws,Internal fixa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1993-01/2009-10相关文章.纳入与有关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22篇文献为主重点讨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能让胸腰骨折获得满意复位,重建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抗压稳定性,提供脊柱的长期稳定;既可有效的使胸腰椎骨折良好复位,牢固固定,又可减少内固定的松动或断裂,减少后凸的形成等内固定并发症;生物力学测试证明胸腰椎骨折伤椎椎弓根内固定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临床应用表明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在技术操作上是可行的,选择合适、可靠的内固定物及工具,规范、严格地手术操作,不良反应会降低.结论: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靠、有效方法,且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8.
背景:传统的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依赖于解剖标志辨识和术者的经验,即使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也存在着置入螺钉位置不佳的可能。计算机导航系统可为椎弓根钉置入提供实时多平面图像,提高置入准确率。腰椎是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最常见的应用部位之一,国内外尚无专门比较腰椎导航下置钉与徒手置钉的文献报道。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在腰椎椎弓根钉置入技术中的准确率及应用价值,并与徒手置钉进行对比。方法:纳入1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2组,导航组90例,徒手置钉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椎弓根钉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与结论:导航组共置入椎弓根钉480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8.0±2.5)min,准确率为80.4%(386/480);徒手置钉组共置入椎弓根钉514个,平均椎弓根钉置入时间(3.0±1.0)min,准确率为84.4%(430/514)。经统计学分析,导航组患者置钉时间显著长于徒手置钉组(P〈0.01)。在置钉准确率、螺钉穿出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腰椎椎弓根置入内固定手术中,与徒手置钉相比,计算机导航在置钉准确率方面无明显优势,在置钉时间方面明显长于徒手置钉,计算机导航对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帮助不大。  相似文献   

9.
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近年来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显著提高了脊柱固定强度和融合效率,但是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不佳可能损害脊髓和神经引起严重并发症.目的:评估置入前CT扫描二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前瞻件、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8-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完成.对象:纳入因脊柱疾病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患者95例,导航组45例,常规组50例.方法:将9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导航组术中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解剖标志法结合术中透视定位置入椎弓根螺钉.主要观察指标:比较2组间螺钉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优良率及螺钉置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导航组中36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06枚,优良率96.1%:有9例患者因故未能行导航.常舰组50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285枚,优良率100.0%,无位置差的螺钉.2组患者的螺钉位置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导航组的钉道准备时间显著长于常规组[(360±22),(56±8)s,P<0.01].2组患者螺钉置入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解剖标志定位法相比,应用置入前CT扫描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无明显差异,且延长了手术时间,其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于创伤、畸形、肿瘤、退行性变等各种各种腰骶部疾患的治疗,如何提高置钉准确性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可以让术者在可视化三维解剖信息的实时引导下进行置钉,使得置钉过程更准确安全。目的:探讨术前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技术在腰骶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骨病外科从2008年7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腰椎骨折、腰椎滑脱及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203例,在术前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引导下行腰骶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内固定后复查X射线和腰椎三维CT,以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共置入腰骶椎椎弓根螺钉1 088枚,其中1 068枚螺钉位置为Ⅰ级,置钉准确率达98.2%。15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无内固定物移位、断裂等并发症。术前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技术能为腰骶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三维立体的解剖信息,制定最优置钉计划,使置钉更加精确安全,从而提高整体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将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儿童脊柱损伤治疗中,儿童胸椎椎弓根细小,解剖结构变异大、毗邻关系复杂,如将以成人数据为依据的椎弓根螺钉技术简单地应用于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儿童,手术风险极大,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和降低失误率成为儿童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能否深入开展的关键所在。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型技术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化的定位方法。方法:对4例儿童尸体标本CT 扫描后将原始数据利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将标本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传统椎弓根内固定法,另一组采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并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利用个体化导航模板在标本上辅助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随后分别根据CT 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置钉位置。结果与结论:传统椎弓根内固定法置钉准确率为58%;而个体化数字导航模板法的置钉准确率为81%,置钉成功率优于传统手术组,且经过卡方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充分体现了置钉个体化原则,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Show the use of computer navigation in exact screw positioning in the different pelvic bones. BACKGROUND: Computer assisted pedicle screw insertion in the spine is an established procedure. Screw fixation is also used in highly difficult pelvic and hip surgery (arthroplasty revision surgery and tumor surgery). DESIGN: Insert as long screws as possible with computer navigation into the different bones of the pelvis and compare these results with a non-computer controlled method. METHODS: The computer navigation was done with the system of Medivision (Oberdorf, Switzerland), the software was SurgiGATE 2.1. Optically controlled spine instruments and a special calibrated drill were used. The screw insertion with and without computer navigation took place in seven real rapid prototyping pelvis models matched by pairs. Three screws were inserted into the Os ileum, one into the Os pubis and one into the Os ischium. The length of the inserted screws were measured and compared using routine statistic methods. RESULTS: The mean screw length with vs. without computer navigation was 8.9 vs. 5.7 cm in the Os ileum (P=0.0001), 6.0 vs. 4.2 cm in the Os pubis (P=0.01) and 4.3 vs. 3.9 cm in the Os ischium (not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The use of computer navigation allows for the insertion of longer screws into the bones of the pelvis (more exact positioning), which requires a more precise original point of entry and direction of the drill (vector). RELEVANCE: The insertion of fixation screws in highly difficult pelvic and hip surgery (revision arthroplasty, tumor surgery) are another field for the use of computer navigation.  相似文献   

13.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于脊柱骨折、退行性变、肿瘤等疾病之中,螺钉的材料、整体设计及结合新型生物材料强化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目的:对国内外椎弓根螺钉的设计进展作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4/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1959/2010 Pubmed数据库中关于椎弓根螺钉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椎弓根螺钉,生物力学,设计,生物材料"或"pedicle screw,biomechanics,design,biomaterial"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椎弓根螺钉设计有关者,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最终入选36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钛合金材料,增加螺钉的直径及长度,使用特殊设计的螺钉,如可膨胀椎弓根螺钉,或运用生物材料强化椎弓根螺钉,可以提高螺钉的固定强度。此外,不同螺钉形状、螺纹形状、螺纹倾角、螺纹深度、间距与其固定强度密切相关。设计螺钉时应充分考虑到各个因素,以便于研究出更完美的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技术应用于临床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分析总结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12例病人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和护理配合的经验。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未发生血管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螺钉大小选择合适,固定位置及方向准确。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人员所受X线辐射量明显减少。结论计算机辅助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项安全的、精度高的手术。同时加强护理配合,正确运用计算机导航,是确保手术精确定位、顺利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背景:关于椎弓根螺钉植入定位导向技术的研究成为影响置钉成功率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技巧及在基层普及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个体化定位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纳入与腰椎椎弓根钉螺进钉点相关的文章,以24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了讨论。结果与结论:椎弓根螺钉植入3步为定位、定向、定深。定位有Roy-Camille法、Weinstein法、Mager法和Louis法。定向分矢状面角和水平面角。定深临床实践表明椎弓根螺钉占据椎体的80%时较为适宜。以椎板边缘对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个体化定位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创伤小、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6.
王华刚  杨飞 《中国临床康复》2011,(22):4137-4141
背景:颈椎椎弓根钉由于其独特的三维稳定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更加广泛的研究。目的:综述颈椎椎弓根解剖特点及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安全性和临床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01/2010-09CNKI及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为"颈椎弓根螺钉",英文检索词为"cervicalpediclescrews",共检索到文献292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43篇。结果与结论:通过文献检索获得目前一致的观点认为颈椎弓根内固定由于是三维固定,因此可以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但是,由于颈椎弓根周围毗邻部特殊的解剖结构,潜在血管、神经根和颈髓损伤的危险性,置入内固定风险及难度大,所以临床应用要做到个体化置钉。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力学的发展以及各种各样新型内固定器械和方式的涌现,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常用手段。 目的:闸述椎弓根钉仵胸腰椎骨折置入内固定治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方法:检索胸腰椎骨折与椎弓根钉茕入内同定相关的研究文献,检索词为“胸腰椎骨折(thoracolumbarfracture):内固定(internalfixation):椎弓根(pedicle):螺钉(SCREW):椎弓根钉(pediclescrew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从胸腰椎骨折分类系统,椎弓根钉临床应用进展和椎弓根钉固定系统特点3方面进行总结,对椎弓根钉胃入内吲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胸腰椎内固定技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腰椎不稳,特别是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椎弓根钉固定可以矫正畸形和维持脊柱的三维位置,提供较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能有效重建椎体高度,恢复生理曲度,并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羊¨恢复受损椎管的管径,晕建脊柱的稳定性,纠正后凸畸形,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背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由于具有牢固的三维固定效果、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以及较好的复位和矫正畸形作用,被广泛用于脊柱外科,但椎弓根螺钉系统松动、折断及螺钉拔出等并发症仍是导致内固定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目的:分析脊柱内固定植入物椎弓根钉的生物力学及稳定性探索.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中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关于椎弓根钉植入后生物力学评价相关的文章,以“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选择脊柱内固定植入物生物力学及评价相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260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40篇文章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要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对脊柱固定的稳定性,可通过改进内固定材料、设计和操作技术以分散固定界面应力,但对螺钉的改进受椎弓根和椎体大小的限制,如何从内固定系统装置上来增强固定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作者认为椎弓根螺钉植入后的稳定性评价应该结合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包括椎弓根螺钉材质、置入位置、角度、固定装置等因素,还应该针对患者个体化因素进行,即对椎弓根螺钉置入遵循个体化原则,对每一个不同的椎弓根施以不同的置钉入点、方向及螺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