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3 毫秒
1.
背景:椎间盘退变和终板异常可能是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病因,大量文献报道,炎性细胞因子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的:综述炎性细胞因子在腰椎Modic改变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10-01/2011-0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odic改变,椎体终板",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odic,vertebral endplat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文献48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0篇。结果与结论:腰椎Modic改变是指腰椎终板及终板下骨质在MRI上的异常信号改变,其病变机制目前不是十分清楚。有文献证实退变椎间盘髓核内部炎性物质(肿瘤坏死因子/神经标志物蛋白质基因产物/白细胞介素)的产生,通过终板扩散可导致终板局部炎症,引发终板退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免疫学的迅速发展以及对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研究的深入,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在腰椎终板退变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对于细胞因子和炎性递质在腰椎Modic改变中的作用正在进一步的深入中。  相似文献   

2.
背景:终末期肝病患者可以通过移植全部肝脏或部分肝脏来挽救生命,随着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使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目的:对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2-01/2011-12收录有关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肝移植;排斥反应",应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果与结论: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的文献中,共检索到777篇与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研究相关的文献,从文献数量上看,2006年的文献数量处于顶峰为110篇,2007年《人体器官移植条例》颁布以前处于上升趋势,到2007年开始略有下降。文献的基金资助项目数量比较多,39个基金资助项目文献共有210篇,省级基金资助项目数量为28个,其中广东省的基金项目最多为4个。《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是中国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研究的权威期刊。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研究主要以大鼠的动物实验为主,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比较高,强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以他克莫司的研究较多。在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检索到90篇相关文献,文献数量、学科类别、研究机构、关键词和基金资助项目结果与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文献结果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或关节平面,缓解关节疼痛、矫正畸形假体、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目的:对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髋关节置换;人工假体;假体设计;假体类型",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文献135篇,从文献数量上看处于上升趋势。以外科学分类的文献为主。《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因设有医学植入物栏目,在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为33篇。上海交通大学是人工髋关节假体分类及设计研究的重点单位,王成焘教授是从事此研究的重要核心作者。文献关键词显示人工髋关节假体设计和类型主要考虑髋关节、股骨的生物力学方面问题,以及人工髋关节假体有限元分析、翻修、假体无菌性松动等。  相似文献   

4.
背景: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和生物材料学的发展,人工血管的研究得到广泛的应用,人工血管材料得到不断更新,如何提高血管的通畅性和人工血管材料的相容性是在近年来人工血管研究的重点。目的:利用CNK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于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设计:文献计量学分析。资料提取: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2002-01/2011-12有关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人工血管(Artificialbloodvessels);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对检索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库中自带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绘制图表的功能进行分析,通过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将统计和计量数据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与人工血管材料相关的基础研究论文。②与人工血管材料临床应用相关的论文。排除标准:①与文章目的无关的文献。②重复研究的文献。③刊社信息。④未发表的文章。⑤需电话追踪和手工检索逐一分析的文章。⑥年鉴。主要数据判定指标:以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文献出版时间、文献数量、学科类别、研究机构、来源期刊、文献被引频次、文献下载频次、关联文献、作者分布、基金资助情况和主要关键词进行相关分析。并对CNKI数据库中博士学位论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专利技术和重要会议论文进行分析。结果:在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收录2002/2011的文献中,共检索到122篇与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相关的文献。文献数量产出趋于上升趋势,2008年文献产出数量最多共17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发表文献量最多为27篇,占全部文献的22.1%;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基金资助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主,共发表文献30篇;人工血管材料学研究以聚氨酯的研究为主,突出材料学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的研究。结论: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关于人工血管材料的文献进行分析,可为中国从事人工血管材料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实施的医务工作者进一步确定科研思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背景:糖尿病是一种特异性针对胰岛β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通过胰腺移植或胰岛移植达到治疗效果,由于供体困难和排斥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目的:对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方法:对中国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2011收录有关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并对CNKI数据库收录不同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共收录128篇与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研究相关的文献,Web of Science数据库共收录725篇相关文献,文献数量均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CNKI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主要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的研究最多。文献的学科类别均以内分泌代谢分类为主。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发文量较多的来源期刊和相关机构的文献数量均多于CNKI数据库,发文量较多的国家是美国。中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背景: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对于创伤和创伤后感染等引起皮肤难愈合的研究一直是临床创面修复的难题,对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多,临床应用研究较少。目的: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分析,探讨在小儿烧伤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创面愈合",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研究的文献共228篇,文献数量处于平稳发展趋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收录的文献数量最多为26篇。解放军第304医院产出的文献最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研究文献的基金资助项目有16项,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献共76篇,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献最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小儿烧伤创面愈合中应用的文献虽然较少,但实验结果均显示治疗效果较好,有促进小儿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而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7.
吴素英 《中国临床康复》2012,(33):6215-6222
背景:皮肤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对于创伤和创伤后感染等引起皮肤难愈合的研究一直是临床创面修复的难题,对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多,临床应用研究较少。目的: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研究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分析,探讨在小儿烧伤创面愈合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01/2011-12收录有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创面愈合",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学术期刊2002/2011收录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研究的文献共228篇,文献数量处于平稳发展趋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收录的文献数量最多为26篇。解放军第304医院产出的文献最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研究文献的基金资助项目有16项,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献共76篇,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文献最多。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小儿烧伤创面愈合中应用的文献虽然较少,但实验结果均显示治疗效果较好,有促进小儿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而且无不良反应出现。  相似文献   

8.
背景: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有活性的人工食管,为食管缺损的修复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组织工程食管研究目前已取得令人鼓舞的进展。目的:利用CNKI数据库、SCI数据库文献检索和深度分析功能,对于组织工程食管的文献资料趋势进行多层次探讨分析,根据检索文献结果分析组织工程食管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SCI数据库2002/2011有关组织工程食管的文献,检索词为"食管(esophagus),组织工程(tissue engineering),食管上皮细胞(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支架构建(scaffold construction)",分析结果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描述其分布特征。结果与结论:①CNKI数据库及SCI数据库2002-01/2011-12收录组织工程食管相关文献均不多,中国在该领域的文献产出量逐渐增多,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发表此范畴文献量最多。②组织工程食管研究文献得到基金项目仅有10项。美国在该领域文献产出量多于其他国家,对该领域研究起到重要作用,发表文献较多的机构集中在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③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来源于国内外数据库关于组织工程食管的文献进行多层面的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9.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的:介绍腰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以"disc histology,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isc gene"等主题词检索PubMed 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2010年,筛选与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和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的文章118 篇,共纳入30 篇.结果表明腰椎间盘退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然老化和积累性损伤等,基因的多形性是诱发退变的重要前置因素.椎间盘退变可通过免疫反应、机械性压迫或不稳定、血循环障碍和炎性递质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老化和病理性退变在影像和病理上难以区别,应根据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0.
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磁共振成像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上敏感性较高。目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CNKI数据库和SCI数据库2002-01/2011-12收录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中文检索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影像;磁共振成像",英文检索词为"MRI;rheumatoid arthritis;RA",运用数据库的分析功能和Excel软件图表的功能分析数据特征。结果与结论:CNKI数据库共收录文献60篇,SCI数据库收录文献数量明显高于CNKI数据库为300篇,两个数据库文献数量均呈现总体上升趋势。CNKI数据库发表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文献量较多的期刊为《磁共振成像》、《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和《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SCI数据库发表文献最多的期刊为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风湿性疾病年报》,且影响因子最高为8.727。CNKI数据库收录文献最多的机构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5篇,SCI数据库中利兹大学文献数量最多为37篇,其次为奥克兰大学和哥本哈根大学医院。从文献的下载频次来看,Arthritis and Rheumatism《关节炎和风湿病》杂志的被引排名较靠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磁共振成像诊断研究的经典期刊。从文献的国家分布来分析,英格兰和美国在SCI数据库中发表文献数量最多,中国在SCI数据库发表文献数量较少。  相似文献   

11.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由多种因素引起,水通道蛋白变化规律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较少。目的:比较正常腰椎间盘组织及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方法:收集大理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手术切除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腰椎间盘组织15份,退变椎间盘组织15份,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的表达,测量平均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椎间盘组织结构清晰,胶原纤维走形清楚,组织轻微水肿无黏液样变,病例组组织结构模糊紊乱,胶原纤维增生粗大、走行紊乱,组织炎性水肿严重、坏死黏液样变。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病例组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平均吸光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水通道蛋白1、水通道蛋白3减少可能是腰椎间盘退变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周旭  贺石生 《中国临床康复》2012,(39):7375-7379
背景:随着年龄的增长,椎体过度活动和超负荷承载使椎体加快出现老化,并在外力的作用下,继发病理性改变,以致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椎间盘内的髓核突出,引起腰腿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目的:总结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生物分子因素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其发展趋势。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2000-02/2012-01有关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相关生物分子因素的文献。检索文献包括研究原著及综述,排除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共保留32篇文献归纳总结。椎间盘退变是由多种相关因素在长期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前提和慢性病理过程的基础。椎间盘髓核细胞不仅是残留脊索细胞,而且对于整个椎间盘功能的维持起到重要作用。对髓核细胞在RNA、DNA及蛋白水平相关生物分子因素的研究,为延缓及治疗以及将来扭转和修复椎间盘退行性变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腰椎间盘退变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确。目的:介绍腰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病理改变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以"disc histology,disc degenerative disease,disc gene"等主题词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5/2010年,筛选与腰椎间盘组织学变化和发病机制相关的文献,总结归纳腰椎间盘退变的研究进展和研究结果。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与腰椎间盘退变有关的文章118篇,共纳入30篇。结果表明腰椎间盘退变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基因遗传因素、自然老化和积累性损伤等,基因的多形性是诱发退变的重要前置因素。椎间盘退变可通过免疫反应、机械性压迫或不稳定、血循环障碍和炎性递质等因素导致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老化和病理性退变在影像和病理上难以区别,应根据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生物学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但目前仍处在实验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关于椎间盘退变在MRI上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下腰痛的关系报道甚多,但腰骶椎矢状位形态学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关系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下腰痛患者腰骶椎矢状位形态学改变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主诉下腰痛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并行MRI检查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选择年龄20~30岁的女性患者167例,在MRI正中矢状面的T2W1图像上观察椎间盘的信号改变及退变程度,评价退变分级,测量每个患者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平台角及骶椎后凸角度。结果与结论:椎间盘退变组与无椎间退变组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4.31±3.48)°和(26.29±3.7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骶骨平台角分别为(102.97±5.58)°和(100.70±3.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2);骶骨后凸角分别为(163.45±7.03)°和(167.24±6.7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腰椎前凸角、骶骨后凸角、骶骨平台角是评价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形态学参数,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后凸角随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减小,骶骨平台角随椎间盘退变加重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背景:建立最佳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动物模型对了解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均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以针刺损伤制备兔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模型,通过X射线及MRI分析针刺损伤对椎间盘高度及退行性病变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材料:实验于2005-06/2006-04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动物中心完成,选用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拘,平均6月龄,体质量平均为2.5 kg,均来自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动物中心,许可证号码为SCXK (hu) 2002-0006.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①采用腹膜后入路对实验兔腰椎进行手术,以L3~4椎间盘为正常对照, 不做处置;L4~5椎间盘作为假手术,只进行暴露;L5~6椎间盘暴露后用24 G针头从椎间盘的前外侧针刺3次.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采用Simens公司CR机拍摄腰椎正侧位X射线片,测量L3~4,L4~5及L5~6椎间隙高度,计算与术前椎间隙高度比值;采用Simens Avanto 1.5 T 医用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检测各节段腰椎间盘T2加权信号,根据信号强度记分,4分为正常椎间盘,髓核内信号均匀、明亮;3分为轻微退行性病变椎间盘,T2加权信号部分降低;2分为中度椎间盘退行性病变,T2加权信号明显降低;1分为重度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其T2加权信号明显降低,而且伴有椎间隙狭窄.主要观察指标:①腰椎X射线侧位片椎间盘高度变化.②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结果:纳入实验兔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椎间盘高度变化:L3~4及L4~5术后与术前椎间盘高度比分别为0.982 5±0.017 08,0.972 5±0.017 08,均高于L5~6椎间盘高度比(0.550 0±0.025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腰椎MRI的T2加权像上观察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程度:L3~4及L4~5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得分分别为(4.00±0.0),(3.75±0.5)分,均高于L5~6椎间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针刺损伤实验兔椎间盘4周后可造成椎间盘高度降低,并使椎间盘出现明显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背景: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基本理念是在稳定病变节段的前提下,力求最小影响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状态,防止以及减少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目的:分别对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围置换期经济学考量、远期并发症以及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十年的相关文献。纳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回顾性和前瞻性临床实验报告,排除观点重复的文章,最后对34篇文献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1982年人工腰椎间盘假体首次临床应用以来,已有许多关于腰椎间盘置换的临床报道,然而对临床实验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始终没有统一答案。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应考虑到置换节段数对临床结果的影响、小关节退变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既往有腰椎间盘手术史患者的选择、患者年龄、椎间盘置换前休息时间等因素。评价腰椎间盘置换是否优于传统的腰椎融合,可以从椎间盘置换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置换后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考量。腰椎间盘置换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有异位骨化、植入物机械故障、相邻节段和小关节退变。将人工腰椎间盘置换与融合术的混合使用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病变,使两种手术干预方法互补不足,得到优于单独使用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章荣 《临床医学》2012,32(9):13-14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以及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07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63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资料,并采用Bridwell评分方法对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评定,初步分析导致青少年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结果对63例患者按照Bridwell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其中治疗前平均为(42±12)分,治疗后平均为(80±16)分,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外伤及椎间盘早期退行性变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康复治疗对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背景:坚强内固定和良好融合存在严重缺陷和不足。目前还未见临床应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对邻近节段退变影响的相关报道。目的:回顾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部分腰椎退变性疾病后对固定融合邻近上下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2006-03/2009-12对收治的部分腰椎管狭窄症、腰椎失稳及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22例,进行了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中不显露对侧。在固定融合后3,6,12,20个月及取出内固定钉棒后3,6个月,随访X射线片及MRI。针对X射线片运用角平分线法测量固定融合邻近上位椎间隙高度变化,MRI测量椎间盘髓核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患者椎管狭窄症状及神经根性症状消失,并且在随访期间内没有新的临床症状出现。固定融合前、固定融合后3,6,12,20个月邻近节段上位椎间隙高度分别为(7.420±0.0354),(7.4266±0.0369),(7.4533±0.0369),(7.5166±0.0369),(7.4308±0.0369)mm,结果表明,腰椎单侧固定融合后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无明显变化(P>0.05)。MRI测量结果显示,固定融合邻近上位椎间盘髓核信号在T2加权像无明显退变。提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治疗部分腰椎退变性疾病能有效预防固定融合邻近上下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发现退变椎间盘中均有细胞因子和炎症递质等物质存在,但他们是来源于椎间盘外,还是椎间盘细胞自我产生没有定论。目的:检测各种腰椎间盘细胞能否自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1β。方法:分离培养兔腰椎间盘的各种细胞,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用Fn120的纤维粘连蛋白碎片进行细胞诱导,以PBS作为对照。用RT-PCR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各种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经Fn120的纤维粘连蛋白碎片诱导的实验组椎间盘软骨细胞、纤维环细胞均能产生白细胞介素1β。结果表明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纤维环细胞均能自分泌产生白细胞介素1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