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renalin,AD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tisol,ODR)等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已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于阻滞前及阻滞后24、48、72、144h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各时段的NE、肾上腺素、ACTH、皮质醇应激激素的含量。结果 阻滞后治疗组患者的NE、ADR、ACTH、ODR应激激素的含量与阻滞前及同时段的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快速有效地缓解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缺血性疼痛,抑制应激反应,降低患者体内NE、ADR、ACTH、00R应激激素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联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慢性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 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麻醉联合手法牵引治疗,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0.5%利多卡因+VitB1 100mg+VitB12 0.5mg,同时予以牵引治疗,每日1次,疗程14天,记录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率、不良发应.结果 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治疗1次有效者31例,随访1年,疼痛治疗1次性有效率为64%,2次有效者17例,有效率34%,2例患者无效.眩晕痊愈38例,有效率76%,显效10例,有效率20%,平均起效时间为(5.62±2.25)min,其中,5例出现局部血肿,9例出现血压升高,未予特殊治疗好转.结论 经皮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方法简便可行,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对神经性耳聋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神经性耳聋患者90例,并随机分成三组:星状神经节阻滞组(S)、颈中交感神经节阻组(M)及对照组(C),每组各30例.三组均采用中药治疗,M组、S组分别加行颈中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之间间隔1周.结果:M组、S组60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86.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C组66.6%(P<0.05).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成功率(96.8%)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78.7%),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联合中医药辨证施治,对神经性耳聋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形状、大小、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为临床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提供确切的数据支持。方法:用新鲜成人尸体17具,逐层解剖星状神经节周围结构,暴露星状神经节,测量其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距离。结果:星状神经节长为(12.3±3.3)mm,宽为(3.9±1.1)mm,厚为(2.1±0.5)mm,神经节下缘距胸膜顶垂直距离为(55.1±1.5)mm,内侧缘距离颈正中线直线距离为(27.1±5.6)mm,星状神经节和椎动脉在冠状面上的最近距离为(7.6±4.8)mm,星状神经节和椎动脉在矢状面上的最近距离为(1.8±2.0)mm。结论:星状神经节周围组织结构复杂,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易误伤周围结构产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氧痛点阻滞及康复治疗急性枕部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 对急性枕部肌筋膜炎患者12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60例)采用局部药物阻滞及颈部功能康复治疗,B组(60例)采用医用三氧痛点阻滞、局部药物阻滞、颈部功能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活动度、头晕及恶心的情况。结果 A组VAS 评分治疗前为(8.7±1.3)分、治疗后为(5.2±1.2)分,B组VAS 评分治疗前为(8.8±1.2)分、治疗后为(0.8±0.4)分,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VAS 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后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改善程度、局部活动度缓解幅度均低于B组(P值均<0.05),A组治疗后头晕及恶心明显缓解所需要的时间均高于B组(P<0.05)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三氧痛点阻滞治疗急性枕部肌筋膜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成功实施星状神经节阻滞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对19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对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位置、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毗邻关系进行观测。结果星状神经节的形态主要为星形(左侧占66.67%,右侧占50.0%);其主要位于颈根部第七颈椎横突至第一肋颈处。星状神经节至颈前正中线的距离及至皮肤的深度在左右侧星状神经节的数值均比较相近,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不必考虑侧别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婴幼儿大脑性瘫痪(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分型、伴随疾病、头颅CT及发病因素等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两组均采用支持、对症、脱水和降颅压等常规治疗,并予以物理疗法、针灸、按摩、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治疗组患儿同时加用神经节苷脂2ml(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1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停药20d后进入下一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洽疗组治疗后发育商评分明显上升,头颅CT阳性率显著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40/42)与对照组的79%(33/42)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婴幼儿脑瘫的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上肩胛悬吊复合体(Superior shoulder suspensory complex, SSSC)多重损伤的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疗效。 方法 2012年至2016年我科收集的15例病例,骨折根据两柱单环理论进行诊断,所有骨折均有两柱单环结构中两处以上破裂,并给予两处以上手术固定。 结果 1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时间6~48个月,平均16个月。根据Herscovici肩关节量表功能评定: 优8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0%。手术患者中末次随访有6例轻度疼痛(VAS评分1-3分),1例病人中度疼痛(VAS评分4-6分),1例病人重度疼痛(VAS评分7-9分)。 结论 通过手术恢复SSSC的两柱一环结构的完整性、双重稳定固定是SSSC多重损伤获得良好预后的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C2神经根阻滞联合冲击波治疗颈源性头痛(CE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CEH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7.82岁;病程4~15年,平均病程10.03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4~9分,平均VAS评分7.62分。随机分为2组,30例予以单纯超声引导下C2神经根阻滞治疗(单纯组),30例予以超声引导下C2神经根阻滞联合冲击波治疗(联合组)。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VAS评分,并采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于术后各时间点进行优良率评定。同时观察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联合组术后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单纯组[3个月:(1.84±0.66)分vs (3.06±0.91)分;P 0.05。6个月:(1.98±0.63)分vs (3.61±1.13)分;P 0.05]。两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疗效优良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联合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单纯组(80.00%vs 53.33%;P 0.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脑脊液漏、脑卒中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C2神经根阻滞联合冲击波治疗CEH,远期疗效优于单纯C2神经根阻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头面部手术患者呼吸、循环、免疫功能、炎症反应、镇痛效果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头面部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麻醉诱导前不进行任何阻滞麻醉干预。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呼吸、循环、免疫功能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1 d、麻醉诱导前、拔管时及术后1 h的呼吸频率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1 d、麻醉诱导前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拔管时及术后1 h的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不同时点的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不同时点的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前1 d的免疫球蛋白(Ig) G、Ig A、Ig 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后3 d的Ig G、Ig A、Ig M均低于术前1 d(P 0. 05);对照组术后3 d的Ig G、Ig A、Ig M低于观察组(P 0. 05)。2组患者术前1 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3 d血清TNF-α及IL-6高于术前1 d(P 0. 05),对照组术后3 d血清TNF-α及IL-6高于观察组(P 0. 05)。术后24 h、48 h,观察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头面部手术患者术前实施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助于维持术中循环稳定,减轻围术期免疫抑制及炎症反应,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且不会增加围术期麻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适应证广,疗效可靠,植物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及疼痛传导等几乎遍布全身均是其治疗范围,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主要介绍了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在临床上治疗面神经麻痹、头痛、颈椎病、过敏性鼻炎、心绞痛、失眠、痛经等疾病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源性头痛(CHE)的临床效果。方法:按国际头痛委员会诊断标准选取CHE患者94例,随机分为2,3横突阻滞组(A组,n=48)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组(B组,n=46)。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频率、头痛时间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频率、头痛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A组更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VAS评分分值较B组低,即A组治疗效果较B组更好(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治疗CHE均有良好效果,颈2、3横突阻滞更优于SGB。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术后疼痛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5月42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线形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VAS)评估术后疼痛程度,分析疼痛原因并予以有效治疗。结果:42例中,术后患侧腰腹部轻度到中度疼痛可耐受者(VAS评分1~6分)34例(81%),经解痉、止痛等治疗后疼痛症状缓解;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者(VAS评分6~10分)8例(19%),采用杜冷丁或吗啡等肌注后缓解。伴血尿4例,发热3例;2例术后腹部平片示双J管位置下移,膀胱镜下调整双J管位置后疼痛症状缓解。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后重度疼痛主要由术后留置的双“J”管、血块或碎结石刺激引起的输尿管痉挛所致;排石引起的肾绞痛发作,及时给予解痉止痛治疗大部分缓解。提高手术技巧,术中降低灌注压,能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刘新建  王丽娟 《医学信息》2006,19(3):511-512
目的观察局部阻滞联合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S-L照射)用于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确诊为肩周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局部阻滞(L)组30例,S-L照射(S)组30例,局部阻滞与S-L联合应用(L+S)组3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测,治疗效果以VAS的改善程度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来评定,随访3—9个月。结果三种治疗方法对肩周炎均有较好疗效,L+S组的VAS值明显小于,下降率大于L或S组;L+S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8%,复发率明显低于L组和S组。结论局部阻滞联合直线偏光近红外线照射治疗肩周炎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正仁  訾刚 《解剖学研究》2001,23(3):224-225
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SGB) [1-3 ] 对多种疾病有治疗效果 ,但因星状神经节 (SG)周围的解剖复杂 ,穿刺定位较困难。为了临床能更安全便捷地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本文对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中的有关结构作了观测 ,为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提供了详细的应用解剖学资料。1 材料和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的 30具 (男 2 2 ;女 8)成人尸体标本 ,在颈根部由浅入深逐层解剖观测 ,对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SGB)所涉及的结构进行了观测。所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2 结果2 .1 星状神经节的形态和位置 星状神经节有纺缍形(80 % )、哑铃形和三角…  相似文献   

16.
星状神经节封闭(Stellate ganglion block SGB)主要治疗胸3节段神经以上伴有血液循环障碍的疼痛疾病,例如偏头痛,带状疱疹、面神经麻痹等,最近还用于鼻部变态反应。著者对50例SGB患者进行封闭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与传统方法硫酸镁湿敷治疗渗漏性静脉炎的效果,探讨能够缓解静脉炎症状更好更快的有效方法,进而为临床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确诊为2级渗漏性静脉炎患者28例设为观察组,采用复方磺胺嘧啶锌凝胶直接、均匀涂抹患处,1次/d,厚度约0.15~0.3 mm,患处及药物暴露,约10 min后成膜;将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确诊为2级渗漏性静脉炎患者27例设为对照组,应用50%的硫酸镁湿敷病变部位,使用50%的硫酸镁将双层干纱布浸湿,拧成不滴水状,直接敷于患处,1次/d10两组均以48 h为1个疗程。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 h患者疼痛评分;应用标记法测量并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 h患者局部红肿面积。两组患者疼痛评分与局部红肿面积两个指标均行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用药前、用药后24、48 h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3.68±1.09)分、(1.71±1.21)分、(0.71±0.76)分;对照组用药前、用药后24、48 h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3.89±1.21)分、(1.93±1.16)分、(0.85±0.94)分,两组患者用药后48 h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8,P=0.506)。观察组用药前、用药后24、48 h 局部红肿面积分别为(9.39±7.86)cm2、(3.61±3.50)cm2、(1.07±1.25)cm2;对照组用药前、用药后24、48 h局部红肿面积分别为(9.74±7.24)cm2、(5.89±5.97)cm2、(3.26±3.86)cm2,两组患者用药后48 h局部红肿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3,P=0.005)。结论采用复方磺胺嘧啶锌涂膜治疗2级渗漏性静脉炎,对红肿面积消退的疗效明显高于传统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臭氧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这两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性,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组给予臭氧关节腔注射联合冲击波治疗,1次/周,5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及治疗1、2、3、5周时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用WOMAC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变。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VAS、WOMA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周时,观察组VAS、WOAMC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观察时间点,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臭氧联合体外冲击波、玻璃酸钠联合体外冲击波均能安全有效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但臭氧联合体外冲击波起效更快,疗程更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治疗老年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椎间盘镜对49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行髓核摘除术,记录术前术后疼痛视觉评分VAS及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ODI评估手术疗效。结果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6个月(12±84个月)。随访最近一次VAS评分(3.02±1.10)(P〈0.01),疼痛较术前明显减轻。ODI指数:优良率为87.7%。结论利用椎间盘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良好,由于损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20.
王宏  刘红秀 《医学信息》2009,22(1):71-72
目的 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对16例面神经麻痹的病人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取仰卧位,面向正前方,颈部稍前抬或微张口松驰紧张的颈部肌肉,用指类将胸锁乳突肌前缘处于开颈总动脉,将静脉压向外侧,可向中第6横突前结节针尖到横突前结节后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入药物,阻滞成功测出无霍氏综合征,平卧15min无异常即可。结果1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者,获优11例,症状消失面部活动恢复,良5例,症状基本消失,面部有轻微不易察觉症状,1例尚可症状减轻,有轻度口角或其它。结论星状神经节由下颌交感神经及第一胸交感神经触合而成,位于第7颈椎与第1肋骨之间,在第7颈椎体的箭外侧面。一般发病以受风寒,面神经管或茎孔内增厚的炎性骨膜下压迫面神经引起,有的认为与免疫、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