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的效果。方法:对17例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患者进行相应的系统性康复功能训练,比较每位患者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改善的程度。结果:17例全髋置换术后翻修患者经过康复训练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训练后髋关节功能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术后进行系统化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髋关节假体松动、脱位等因素所致初次手术失败而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者,在术前进行精心入院指导及心理疏导,做好饮食指导及术前准备,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及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结果:本组术后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为75.86%.结论: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效果与围术期康复护理质量密不可分,只有医、护、患密切配合,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本组住院16~32 d,平均18 d。出院随访2.5年,1例发生假体松动,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其余25例均功能恢复良好,无假体脱位、断裂发生。结论:规范化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可减少老年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翻修术后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康复护理对患侧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8例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指导。结果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2例、便秘2例、出院后1周脱位1例。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康复护理,能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康复训练的特殊要求。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4年8月行各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的41例患者,给予有异于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特殊康复治疗,并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按照制定的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法进行功能训练,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其中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等的总分由术前的(39.71±6.68)分提高到(76.37±11.23)分(P<0.05)。结论由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的复杂性,其术后的康复训练需根据翻修手术的不同,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重点是增加肌力,尤其是髋外展肌肌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是预防并发症,同时应根据翻修手术的特点适当延迟下地行走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8例髋关节翻修患者实施心理、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预防、功能锻炼;术后随访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随访时间为6~36个月。结果本组患者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例发生髋关节脱位、1例因基础疾病死亡,其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无假体松动、断裂、感染发生。结论做好髋关节翻修术围术期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对老年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实施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骨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围手术期康复护理。分别在术前和术后两周对两组患者采用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肢肿胀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两周的Harris 评分、髋关节功能恢复和患肢肿胀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通过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老年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使患者在术后两周的髋关节的功能恢复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对策及实践效果。方法 成立护理小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制订护理方案,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29例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髋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人工全髋置换翻修术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避免了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抗抑郁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8例,观察组采用抗抑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术前及术后2周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评定;观察术后康复计划的完成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得分、康复计划的完成情况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抑郁护理可减轻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抑郁及提高康复计划的完成及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2009年6月,我们对16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后护理方法与体会.[方法]对17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进行认真的术前、术后护理,预防并发症,指导病人及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病人均顺利完成了翻修手术,没有人工关节的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髋关节功能经过锻炼半年后均弃拐行走,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创伤大,术前心理护理,认真准备,术后及时监测生命体征,预防髋关节脱位及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对人工全髋翻修术的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康复训练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4例不同病因行各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术后患者,给予有异于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特殊康复治疗,于手术前和手术后1、3个月进行Harris评分并判定疗效。结果全髋关节翻修手术后1、3个月患者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比术前均有所提高(P〈0.05或P〈0.001)。术后3个月疗效评定:优4例,良13例,中6例,差1例,优良率70.83%。结论 1)全髋关节翻修术后的早期康复对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2)由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翻修手术的复杂性,其术后的康复训练需从髋关节骨骼的完整性(是否骨质疏松、骨缺损的程度)、内植物相对的稳定性(选择何种类型的假体固定)、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条件3个方面进行评定;3)术后康复训练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的原则,重点是增加肌力,尤其是髋外展肌肌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衰竭透析并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例肾衰竭透析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积极围术期护理,并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经精心护理,患者Harri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肾衰竭透析并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精心的围术期护理可有效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髋关节置换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髋关节植人数量日益增多,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问题的概率增加,近几年来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也呈上升趋势[1].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难度更大,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维护更困难,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更高.我院2003年6月-2007年6月,对16例17个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施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加强了心理护理和功能锻炼指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提出对不良反应的预防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 2010年10月我院手术进行的1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患者行护理观察,总结护理方法和护理程序.结果 13例患者经积极的护理后均顺利康复,无明显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围术期密切护理观察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手术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对52例全髋关节翻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术前准备、术中体位护理、用物器械传递配合及感染预防等问题进行总结。结果:本组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例因股骨骨折及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再次行翻修术。结论:术前熟悉手术流程、准确摆放手术体位,术中掌握手术特殊器械操作、及时准确传递器械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降低创面污染概率,是提高翻修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桂萍 《现代护理》2002,8(4):262-262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的广泛开展 ,术后因假体使用时限、质量或手术技术等方面的原因 ,造成假体松动、断裂、局部感染等并发症也日趋增多 ,全髋关节翻修术也随之产生。我院自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共行全髋关节翻修术 11例 ,术后病人疗效满意。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1例 ,其中男 4例 ,女 7例。年龄最小 5 5岁 ,最大 72岁 ,平均 6 4 .5岁。全髋关节置换 :5例 ,股骨头置换 :6例。翻修时间 :第一次手术后最短 2年 ,最长 9年。翻修原因 :假体松动 5例 ,假体穿出皮质影响关节功能 ,疼痛 4例 ,假体断裂 2例。2 …  相似文献   

18.
王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1):2672-2673
目的:总结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60例70岁以上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基础护理及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手术均成功,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生活全部自理。结论:老年患者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可降低因长期卧床而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并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随访时间9个月至3年,功能恢复、疼痛缓解率达89.3%。[结论]加强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联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4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三联术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结果:本组均如期接受手术,且手术恢复良好,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窒息及压疮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以髋人字石膏固定患肢,术后7 d出院.结论:术前充分做好准备,手术严格操作,术后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重视石膏固定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是保证治疗顺利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