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要点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病人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方式及并发症和预后.结果:肝脏FNH病灶多为单发(93.7%),肿块直径平均为3.6cm.增强CT扫描术前确诊率为40.6%,出现中央星状瘢痕10例(31.3%),行手术切除32例,1例患者术后1个月因严重低钠血症死亡,其他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FNH是一种肝脏良性病变,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性改变,结合临床及各种影像检查资料可提高诊断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术前对FNH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9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5例(共29个病灶)FN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疗方法.结果 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35岁.单发者21例,多发者4例.肿瘤直径小于5 cm 18例,5~10 cm 7例.术前确诊率为84.0%(21/25),其中彩超:68.0%(17/25),CT:80.0%(20/25),MRI:66.7%(10/15).25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无复发. 结论 CT、彩超和MRI是诊断FNH的重要方法,但部分不典型的FNH术前较难做出准确诊断.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均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该病.其主要类型是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约占90%.原发性肝细胞癌在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3位,目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尽管肝细胞癌(HCC)是最为常见的肝脏肿瘤,约占肝脏各类结节性病变的78%[1],但如何正确区分高分化HCC与肝脏良性结节性病变仍是病理医师经常面临的问题[2,3].现对高分化HCC与常见的肝良性结节性病变之间的病理鉴别诊断问题及相关的基因研究做一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4.
陈波 《中外医疗》2011,30(36):81-81
目的 对21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征象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21例FNH患者的MRI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1例FNH共24个病灶,其中18例单发,3例各2个病灶.病灶位于肝左叶11个,肝右叶13个,均呈类圆形、椭圆形,病灶直径2.2~7.5cm,平均为4.7cm.平扫病灶边界欠清晰,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大多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动脉期在明显强化的肝实质部分对比下显示中央低信号的星芒状形态,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接近肝实质.结论 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常规CT和螺旋CT中的不同表现,探讨螺旋CT对FNH的诊断价值。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其中2例行常规CT,4例行螺旋CT检查。结果:平扫两种方法表现相似,均呈边缘模糊的略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常规CT2例均呈略高密度灶,延迟4min后呈略低密度,其中1例病灶中央低密度疤痕区有延迟强化,螺旋CT增强后4例动脉期病灶均有明显强化;门脉期2例呈略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延迟期3例呈等密度,1例呈略低密度;2例动脉期扫描可见平扫低密度疤痕区有明显强化的放射状血管影,1例有延迟强化,表明常规CT对FNH定性困难。螺旋CT多期扫描在FN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6.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CT和MR资料,三期法(动肪、门脉、延迟)扫描肝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讨论其鉴别诊断和误诊原因。结果 17例FNH中有12例表现较为典型,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中央区低密度瘢痕,增强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均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常见明显强化,延时期多为等密度,瘢痕可稍有强化;均作出了正确诊断。5例FNH表现不典型,CT低密度灶,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瘢痕或瘢痕不明显,轻度强化;5例中有3例误诊为肝癌,2例诊为血管瘤。结论 不典型FNH容易误诊,应注意与肝癌及肝血管瘤鉴别,误诊另一原因是三期扫描技术不规范造成病灶表现不典型而引起。  相似文献   

7.
1病例回顾 患者女,13岁,以"右上腹胀痛20天"之主诉来院.发病期间,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及呕吐,食纳差,大小便正常.在当地医院行腹部彩超示"肝右前叶海绵状血管瘤".于2003年5月5日入我院.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平软,上腹正中轻度深压痛.肝脏肋缘下二指,边缘圆钝,质软,无明显压痛,脾脏肋下未及.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入院后查肝功,ALP:198U/L,其余正常.AFP<20μg/L.B超示:肝右叶可探及78 mm×39 mm稍高回声区,边界欠清,形态欠规整,内回声欠均匀,提示海绵状血管瘤,肝癌不排除.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常规CT和螺旋CT中的不同表现,探讨螺旋CT对FNH的诊断价值,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其中2例行常规CT,4例行螺旋CT检查。结果平扫两种方法表现相似,均呈边缘模糊的略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后常规CT2例均呈略高密度灶,延迟4min后呈略低密度,其中1例病灶中央低密度疤痕区有延迟强化。螺旋CT增强后4例动脉期病灶均有明显强化;门脉期2例呈略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延迟期3例呈等密度,1例呈略低密度;2例动脉期扫描可见平扫低密度疤痕区有明显强化的放射状血管影,1例有延迟强化。表明常规CT对FNH定性困难,螺旋CT多期扫描在FN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9.
例 1 :女 ,3 8岁 ,已婚 ,生育一子 ,带有节育环 ,曾有口服避孕药史 ,平时无其它不适。体检时发现肝脏肿块 ,B超示 :左肝叶见 3cm× 2cm不均质低回声 ,边界清晰。临床以肝肿瘤收治。手术所见肝左外叶表面约 2cm× 2cm肿物 ,质偏硬 ,行肿瘤局部切除术。病理检查 :眼观 :灰白色球形状肿物 2 .5cm× 2cm ,切面灰黄色 ,质地偏硬 ,中心部可见纤维性瘢痕。镜检 :见肝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纤维组织将肝组织间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叶状结构 ,其纤维间隔组织内可见大血管及增生的小胆管 ,并有淋巴细胞浸润 ,肝细胞无异型性。病理诊断 :肝局灶性…  相似文献   

10.
患,女,21岁。于1998年11月22日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肝右后叶一实质性占位病变,行肝脏CT平扫提示“肝右后叶巨型占位”;肝脏磁共振检查结果提示“肝占位病变”。查血AFP正常,乙肝两对半检查均阴性。既往体健,无肝炎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于1998年12月2日收入院行肝介入治疗1次,45d后即1999年3月准备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对7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提高对这种少见的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对74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FNH)患者的MRI临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例FNH中男4例(5嘲,女70例(95嘲,平均37.6岁。FNH单发57例(77%),多发17例(23嘲。FNH位于右叶前段或后段者52例、左叶内侧段或外侧段17例、尾状叶5例。74例中15例有一个或多个肝血管瘤。57例单发FNH中,11例f19%1有一个或多个血管瘤;17例多发FNH者,4例f24%)有一个或多个血管瘤,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不伴血管瘤者59例,其FNH平均大小4.9cm。伴与不伴血管瘤的FNH病例之间年龄、性别及病灶大小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49例非FNH病例中,5例f10%1伴血管瘤,分别是:肝腺瘤2例、转移瘤2例、炎性假瘤与组织细胞纤维瘤各1例。该组病例男性合并血管瘤者为3%,女性为13%。74例FNH伴随血管瘤比率(20%1显著高于对照组49例(10%)(Pd〈0.02)。结论:FNH具有典型的MRI表现,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内可见特征性中心瘢痕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出现强化。  相似文献   

13.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和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30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24例中有4例又行肝特异性造影剂检查,包括2例锰福地匹三钠(Mn-DPDP)和2例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增强扫描。结果 22例为单发FNH,2例为多发。大小为1.0~6.0cm。24个病灶在T1WI上呈典型的等或略低信号,4个呈低信号,2个为略高信号。25个病灶在T2WI呈典型的等或略高信号,5个呈高信号。29个病灶的实质部分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略高信号。1个病灶的实质部分在动脉元强化,而在延迟期变成等信号。2个病灶在延迟期出现增强的假包膜。21个病灶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显示瘢痕,9个均未显示。瘢痕为T1WI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后延迟强化,4个病灶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供血动脉影。使用Mn-DPDP后病灶为等或略高信号。使用SPIO后,病灶呈等信号。结论 多数FNH有典型MRI征象,综合使用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是正确诊断的关键。肝特异性造影剂对FNH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FNH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12例FNH患者平均年龄33岁,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彩超确诊率为25%,CT确诊率44%,MRI确诊率50%,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CT和MRI是FNH的重要诊断方法,但FNH术前做出明确诊断困难,对有临床症状或诊断不明确的病例应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索放射性核素显像与常规CT在诊断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2年8月所收治的46例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理与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性的CT检查,其中有26例患者行放射性的核素显像,然后对发现病灶的患者做肝胆动态显像,主要包括延迟相、早期相和血流灌注相.然后利用SPSS13.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6例患者一共切除了46个病灶,都属于单发患者.而且,其病理都属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其中有11例患者属于病理的非经典型,35例患者属于病理的经典型;最大径>3cm的大病灶有28个,最大径≤3cm的小病灶有18个.常规性的CT检查和放射性的核素显像对患者病理经典型病灶的总确诊率分别是39.13%和34.62%.对26例患者进行常规性的CT检查同时行放射性的核素显像,综合利用2种检测方法共确诊了肝局灶性结节增生有20个,其总体确诊率大约为76.92%.P<0.05,可见,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核素的显像诊断与常规性的CT诊断各具优势,但是二者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超声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柃的FNH的声像学表现.结果:24例病灶中低回声18例,等回声8例,回声均匀5例,病灶中见星状强回声19例,CDFI血流丰富24例.超声造影动脉期:高回声24例;门静脉期高回声17例,等回声7例;延迟期:高回声6例,等回声15例,低回声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提高FNH检出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提高FNH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 18例(24个病灶)的影像资料.结果 4/4个病灶CT平扫呈等或略低密度影;92%病灶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为均匀高密度或明显高密度;96%病灶在门静脉期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38%病灶在延迟后平衡期扫描表现为高密度或略高密度,52%为等密度;50%病灶内有纤维分隔或瘢痕.结论 平扫和动态增强螺旋CT能较全面显示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明显地提高与其它富血管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2岁,因"上腹部不适"入院,病程中患者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食纳正常,无消瘦,无口服避孕药史。1.1化验室检查:AFP(-)1.2 CT肝左叶区见团状低密度,大小约12 cm×6 cm×10cm,CT值约44 HU,其间见"星芒状"更低密度影,注入造影剂  相似文献   

19.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脏内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的发病率有增高倾向.笔者所在医院近期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旨在供同行分析和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征,以便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