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应用同种动脉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5例采用同种动脉(HAV)治疗5例主动脉根部病变(主动脉瓣狭窄1例,关闭不全4例)。男3例,女2例;年龄13~47岁。病因为细菌性心内膜炎2例(包括先天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型1例),Marfan综合征2例,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术中采用同种主动脉全根置换3例(Bentall手术),其中1例用HAV上的二尖瓣前叶加宽主动脉瓣环(Manouguian手术),余2例用自体肺动脉移置主动脉根部,另取同种肺动脉做原位移置(Ross手术)。结果死亡1冽,4例存活,且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根部良好,无主动脉瓣反流。随访2.5~3.5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的麻醉处理(综合报道)金国光1赵倩1方芬2宋酉明2姚明2徐秀华2赵慧琴2年阿兴3张炳熙3郭玉良3杨涛4赵丹明4蔡茂中5蔡5罗刚健5支撑喉镜下喉部显微手术,对麻醉有特殊要求,既要保持手术野清晰、安静,又要保证良好通气,本文对相似内容...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瓣上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3例主动脉瓣上狭窄(supravalvularaorticstenosis,SVAS)病例的治疗。其中局限型11例,弥漫型2例。合并的心血管畸形包括:主动脉瓣狭窄5例,主动脉瓣反流2例,主动脉瓣环发育不全2例,冠状动脉畸形6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多发肺动脉狭窄1例,肺动脉瓣上隔膜1例,头臂动脉畸形5例。13例病人中,9例行狭窄解除术,1例用同种升主动脉行心尖至胸主动脉架桥术,1例单纯动脉导管结扎术,2例未手术。结果手术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作者认为SVAS手术治疗的要点为:(1)充分解除主动脉瓣上狭窄;(2)避免一切影响冠状动脉灌注的因素;(2)妥善处理并存的主动脉瓣病变。  相似文献   

4.
选择手术时间≥2h的小和手术58例,按输糖量,麻醉方法和年龄分为5组。甲组输5%糖,乙组不输糖,其他组输2.5%糖。丙组<6岁,丁组≥6岁,其他随机分组。戊组用硫喷妥钠基础+神经阻滞,其他组分离麻醉。术中均按7ml/kg.h匀速滴入。麻醉开发1h,2h各测血糖1次。结果:(1)各组血糖均升高,甲组最显著。(2)各组等1h血糖升高明显,第2h不再继续升高。(3)分离麻醉组血糖升高比硫妥钠基础组显著。  相似文献   

5.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985年6月~1995年1月共收治重症心脏瓣膜病308例。重症病例判断标准为:(1)心功能Ⅳ级;(2)急诊手术;(3)心胸比率≥0.80;(4)合并冠心病需行搭桥术;(5)LVEDD≥80mm或LVESD≥60mm;(6)心导管检查CI≤2.0L/min·m2并mPAP≥9.5kPa或PVR≥2000dyne·s·cm-5;(7)三瓣膜置换术;(8)瓣膜再次置换术。结果:手术死亡31例,死亡率10.1%;远期随访2~94月(平均34月),远期死亡率3%/人·年。远期心功能Ⅰ、Ⅱ级215例,Ⅲ级17例,Ⅳ级4例。讨论了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和围术期处理。  相似文献   

6.
CO2激光与常规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1临床资料116例腋臭患者男性38例、女78例,年龄18~35岁,随机分为两组:CO2激光治疗组(A)58例,常规手术治疗组(B)58例。两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治疗患者均为非瘢痕体质,且局部无感染灶。2方法2.1术前准备及麻醉:所有治疗患者术前清洁腋窝皮肤,常规备皮,用龙胆紫画线标记腋毛分布区或手术切口,常规消毒铺巾。麻醉采用(生理盐水250mL+2%利多卡因10mL+0.1%肾上腺素0.5mL+5%碳酸氢钠5mL)配置麻醉液作皮下浸润麻醉,每侧用25~50mL即可。2.2CO2激光治疗:CO2激…  相似文献   

7.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例同种原位以及移植受者采用环孢素A(CsA)、硫唑嘌呤(Aza)及皮质类固醇三联疗法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治疗分为围手术期及长期维持两个阶段。围手术期的免疫抑制剂用量较大,1周后逐渐减量,CsA12个月后达维持量(2-3mg,kg^-1/d),Aza术后40周达维持量(1.2-1.5mg.kg^-1/d),皮质粝固醇1年后停用。例1、例2分别发生3次,1急性排斥反应,经冲击治疗逆转。2例患者用药后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最佳剂量探讨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1  
本文报告腹部手术1179例硬膜外注药镇痛,根据吗啡用量随机分为四组:A组0.5mg;B组1.0mg;C组1.5mg;D组2.0mg,观察各组的镇痛效果与并发症。结果:1~1.5mg剂量的吗啡不仅镇痛效果佳,且并发症少(2.6%~4.7%);超过此剂量(如用2mg),镇痛效果未见明显增加,而并发症却明显上升(30.9%);相反剂量太小(0.5mg)镇痛效果欠佳。结论:使用吗啡1~1.5mg可能是硬膜外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在脊柱骨巨细胞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回顾性评价放射治疗在脊柱骨巨细胞瘤(GCT)治疗中的价值。本组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8~34岁(平均27岁)。发病部位:颈椎6例,胸腰椎2例,腰、骶椎各1例。Jafe分级:Ⅰ级3例,Ⅰ-Ⅱ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未分级2例。治疗方法:(1)单纯放疗治疗颈椎GCT3例。(2)先放疗后手术治疗胸腰段GCT2例。(3)先手术后放疗治疗颈椎GCT3例,腰椎GCT1例。(4)手术配合术前与术后放疗治疗骶椎GCT1例。随访1.5~29年(平均14年)均无复发。5例生活自理,4例恢复工作,1例恢复较差。本组无放疗后恶变。作者认为,脊柱解剖复杂,难以将肿瘤彻底切除,所以手术配合术前术后放疗对脊柱GCT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976年4月~1993年8月共做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150例,发生24例(26次)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分为七类:(1)脊髓损伤8例,其中颈椎过伸性损伤2例,明显器械刺激损伤2例,植骨块挤压1例,无明显原因术后瘫痪加重者3例;(2)脊神经根损伤2例;(3)脑脊液漏5例;(4)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损伤各2例;(5)颈深部血肿1例;(6)椎间盘错切2例;(7)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对以上并发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hilipsBV29型电视X线机透视下骨科手术的X射线辐射量,衰减规律,手术室屏蔽物的防护效果以及人体敏感器官X射线年累积吸收量,根据后者是否超过ICRP的规定限值来评价骨科手术X射线的年防护效果。方法:在管电压为55kv~1.2mA(TubeI)和85kV~2.8mA(TubeⅡ)曝光时间为1分钟,5分钟,15分钟条件下,用X射线计量仪测定距球管0m,0.5m,1.0m,1.5m和2  相似文献   

12.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瘫痪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瘫痪及死亡原因分析李兴洲,王道新,王恩财本院自1985~1993年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97例,死亡2例(0.5%)、瘫痪5例(1.26%)。本文重点对瘫痪及死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53~64岁,平均...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对气管切开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喉部手术气管切开插管期应激反应有无抑制作用。方法:拟行喉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成两组:异丙酚组在切皮前静注异丙酚1.5-2mg/kg后用微泵持续给药6-8mg.kg^-1.h^-1至气管插管后5分钟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切皮前(T1),切管时(T2),插管时(T3)及插管后3(T4),5(T5),10分钟(T6)病人SBP,DBP,HR,SpO2及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  相似文献   

14.
作者总结4年来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70例的经验。胆源性39例,非胆源性39例。早期简化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56例,其中中转手术11例,手术距发病时间9~90天,中转手术原因:坏死组织感染5例,无菌性坏死性包块引起胆道及胃肠道梗阻2例,大量胰性腹水1例,巨大假性囊肿1例,假性囊肿破裂出血2例。11例中行坏死组织清除及外引流7例(其中3例采用多个小切口),囊肿内引流1例,囊肿外引流2例,单纯腹腔置管引流腹水1例;术后腹腔感染9例,消化道瘘1例,胰瘘6例。全组死亡3例,死亡率为4.3%。早期手术指征为诊断不明及伴有严重胆管炎;中转手术指征为:(1)坏死组织继发不可控性感染;(2)无菌性坏死性包块出现并发症;(3)胰腺假性囊肿及其并发症;(4)大量腹水经保守治疗不能控制;(5)胆源性坏死性胰腺炎治愈后应择期行胆道手术;(6)坏死性胰腺炎原因不明。  相似文献   

15.
张伯英 《中国骨伤》1995,8(5):41-41
腰骶部椎管狭窄手术治疗的麻醉配合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00700)张伯英L4~5,L5S1椎管狭窄行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扩大术治疗时,一般于L1~2处做硬膜外腔穿刺,向尾端置入硬膜外导管(也可L2~3穿刺向头端放置硬膜外导管)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25例在介入治疗基础上行二期肝切除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例(R2组)与46例仅行一期肝切除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病例(R1组)进行了临床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平均耗时R2组3.5,小时>R1组2.6小时(P<0.05),术中平均失血量R2组2600ml,R1组1500ml(P<0.01),R2组手术死亡4例(16%)。R1组无手术死亡(P<0.05),R2组术后肝功能指标的恢复明显长于R1组(P<0.05)。因此强调对中晚期肝癌应争取作二期切除.先行介入治疗作为前期治疗,而后行二期切除不宜提倡,确实不能行一期切除者,方考虑在充分估价病人肝功能的代偿能力和储备功能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进行二期肝切除。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不能切除的胰头癌80例,临床上均表现有梗阻性黄疸,采用外科的秫治疗可以:(1)解除胆道梗阻;(2)解除十二指肠梗阻;(3)对控制和减轻疼痛有一定作用,起到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寿命。本组手术死亡6例(7.5%),平均生存时间为5.1个月,最长1例达23个月。  相似文献   

18.
报告2例尿石症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肾移植的临床情况,结果2例肾移植获成功;术后随访:1例2年7个月死于肝硬化、腹水及消化道大出血,1例术后5个月失去随访,认为此类患者肾移植成功的关键有3点:(1)认真做好术前检查,寻找病因;(2)术中注意手术方法与技巧的运用;(3)术后加强移植肾B超及X线的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9.
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六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0年10月至1998年10月共行经腹胆囊切除术437例,发生胆管损伤6例(137%),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6例均属因胆囊结石而行胆囊切除术,年龄最小36岁,最大58岁,其中女性5例,男性1例,1例既往有胃大部分切除的手术历史。2.胆囊切除术中情况:5例择期手术,1例急诊手术,1例因有上腹部手术史,第一肝门区广泛粘连将肝十二指肠韧带误认为粘连带剪断导致大出血,其余5例胆囊切除过程顺利。3.诊断:(1)时间:术中即时发现4例,术后第七天,第20天各发现1例。(2)方…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孕妇硬膜外给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选择20名实施剖宫产手术的健康临产妇,随机分成硬膜外腔给予了哌卡因组(B1组)和给予利多卡因组(L组)。另外, 6例非妊娠患者硬膜外腔给予了哌卡因(B2组)。B1和B2组均给予0.75%丁哌卡因1~1.5mg·kg-1,L组给予2%利多卡因4~4.5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硬膜外给药后血浆药物浓度。结果表明三组病例血药浓度均在安全范围内。B1组的血药浓度达高峰时间(Tpeak)和脐静脉与母体血药浓度比(UV/MV)值均小于L组,表明丁哌卡因在硬膜外腔的吸收比利多卡因快,且透过胎盘屏障的药量小于利多卡因,新生儿Apgar评分在娩出后5分钟均为10分。B1组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与B2组基本相似。结论:剖宫产手术硬膜外腔给予临床剂量的局麻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