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96-149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2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检查,观察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大小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门静脉主干内径(1.43±0.21)cm;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10.6±3.26)cm/s;脾脏厚度(4.5±0.67)cm;97例患者存在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其中69例胃底、食道下段交通支开放,52例交通支开放,36例腹膜后交通支开放。对照组:门静脉主干内径(1.13±0.16)cm;门静脉平均血流速度(15.0±3.5)cm/s;脾脏厚度(3.1±0.7)cm;未检出侧支循环开放。门静脉高压症组的所有检查结果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大小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对门静脉高压症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1):133-135+14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研究对象为3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患者设为观察组,同期选择32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均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且观察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量、脾静脉流量、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及分析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关系。结果观察组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门静脉流量、脾静脉流量均高于对照组,而门静脉流速、脾静脉流速则低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主干内径1.3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9例、中度为3例、重度为0例;门静脉主干内径为1.3~1.4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2例、中度为5例、重度为3例;门静脉主干内径1.4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2例、中度为2例、重度为6例;随着门静脉主干内径的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脾静脉内径0.9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9例、中度为2例、重度为0例;门静脉主干内径为0.9~1.0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3例、中度为6例、重度为2例;门静脉主干内径1.0 cm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轻度为1例、中度为2例、重度为7例;随着脾静脉内径的增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为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3.
肝内门静脉螺旋CT成像诊断肝炎肝硬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螺旋 CT肝内门静脉血管成像对肝炎肝硬化 (L C)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2 6例 L C患者和 30例正常人进行螺旋 CT门静脉系统血管成像 ,采用造影剂量 1.5m L· kg- 1 ,注射速率 3m L· s- 1 ,层厚 3mm,床速 5 mm·s- 1 ,重建层厚 2 mm,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血管重建 .在重建横断面图像上 ,于门静脉主干及其 1,2级分支、肝右前叶上段、肝左外下段门静脉分支分叉处总干近心端测量其血管短径 ,并计算各分级间比值 ,于脾门处测量脾静脉血管短径 .结果  5 6例均清楚显示门静脉主干及其右前上段、左外下段门静脉分支 .2 6例 L C螺旋 CT肝内门静脉血管成像 (spiralCT portography,SCTP)显示门静脉分支级数减少 ,多为 3,4级 ,正常对照组多为 4~ 7级 ,平均等级分分别为 2 .9± 0 .5 ,3.3± 0 .5 (P<0 .0 1) .门静脉主干及右 1,2级分支增粗 ,其短径分别为 (14 .6± 2 .3) mm ,(13.3± 2 .2 ) mm和 (9.8± 1.0 )mm,右前上段 3级以下分支变细、扭曲、僵直 ,呈“枯树枝”状 ,3级分支管径为 (6 .1± 1.2 ) mm,正常组门静脉主干、右 1,2级分支及右前上 3级分支管径分别为 (12 .3± 1.0 ) mm ,(10 .6± 1.6 ) mm,(8.7± 1.4 ) mm和 (6 .8± 1.3) mm,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 .0 5 ) ;L C组门静脉左支角部、矢状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 (断流术 )对门静脉高压症肝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分别检测 2 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流量 (PVF)、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 (SMVF)、脾静脉血流量 (SVF)的变化 ,采用水柱法测量自由静脉压力 (FPP)的变化。结果 PVF由术前的 (84 9± 2 4 1)ml/min减少至术后 (6 70± 132 )ml/min ;SMVF由术前的 (44 8± 112 )ml/min增加至术后 (5 91± 4 8)ml/min。FPP由术前的 (3 37± 0 6 3)kPa降至术后 (3 0 0± 0 73)kPa。结论 断流术有效地缓解了门静脉系统的高动力循环状态。但断流术后门静脉入肝血流更加减少 ,可能对肝功能不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取腹部彩超技术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所接收的6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62例人员作为参照组,所有人员均接受腹部超声检查,对比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门静脉主干内径(1.31±0.33)cm、脾静脉主干内径(1.52±0.61)cm显著高于参照组(0.58±0.31)cm、(1.01±0.18)cm,门静脉内径1.4 cm、脾静脉内径≥1.0 cm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14例(22.58%)、17例(27.42%)显著低于门静脉内经≥1.4 cm、脾静脉内径1.0 cm的发生率3例(4.84%)、2例(3.23%),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取腹部彩超检查,能够准确判断患者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主干内径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部分脾栓塞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部分脾栓塞术 (PSE)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 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 ,经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PSE前、后门静脉主干 (MPV)、脾静脉 (SV)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观察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PSE术后MPV内径由 1 .5 6± 0 .1 6cm减至 1 .38± 0 .1 9cm(p <0 .0 1 )。SV内径由 1 .2 7± 0 .2 0cm减至 0 .96± 0 .2 4cm(p <0 .0 1 )。MPV血流速度由 1 4 .39± 3.9cm .s-1 减至 1 2 .3± 4 .2cm .s-1 (p<0 .0 1 )。SV血流速度由 1 6 .7± 4 .4cm .s-1 减为 1 1 .6± 3.9cm .s-1 (p <0 .0 1 )。MPV血流量由 1 5 36±2 85ml.min-1 降至 1 1 31± 30 1ml.min-1 (p <0 .0 1 )。SV血流量由 1 0 4 7± 2 6 8ml.min-1 降至 5 46± 2 1 3ml.min-1 (p <0 .0 1 )。结论 :PSE后门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较PSE前缩窄 ,血流速度减慢 ,门脉血流量减少 ,门脉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慢性肝炎病人门静脉主干 (MPV)、脾静脉 (SPV)直径、脾脏大小以及周围血细胞计数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13 2例慢性肝炎病人做肝组织病理检查 ,按肝纤维化分级分为S1~S4组 ,B超测量MPV与SPV直径 ,以脾指数 (SPI)表示脾脏大小 ,常规方法测量外周血的白细胞数 (WBC)、红细胞数 (RBC)和血小板计数 (PLT) ,比较上述各组病人几种指标的差异。结果 S3组与S4组病人MPV与SPV直径大于S1组 ,S1组MPV和SPV直径分别为 ( 11.86± 1.3 6)mm和 ( 5 .76± 1.3 1)mm ,S4组为 ( 13 .0 6± 1.2 4)mm和 ( 8.0± 1.8)mm ,SPI从S1组 ( 17.5 7± 6.2 3 )cm2 升高到S4组的 ( 2 8.96± 11.62 )cm2 。从S1组到S4组 ,RBC、WBC和PLT逐渐减低 ,S1组分别为 ( 4.64± 0 .63 )× 10 12 /L ,( 4.1± 1.1)×10 9/L和 ( 89.2 3± 3 5 .71)× 10 9/L。其中 ,S3与S4组三项指标都显著低于S1组。结论 随着肝组织纤维化程度逐渐加重 ,慢性肝炎病人门静脉主干、脾静脉直径逐渐扩张 ,脾脏逐渐增大 ,外周血WBC、RBC与PLT数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8.
脾静脉25例解剖数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脾静脉解剖情况的调查 ,探讨脾静脉在门静脉高压症时门 -体静脉分流的应用价值和可能性。方法 :经过 2 5具尸体调查脾静脉长度、宽度 ,以及脾静脉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2 5具尸体的脾静脉长度为 (11.18± 1.75 ) cm,脾门端宽径为 (1.19± 0 .16 ) cm ,门静脉端脾静脉宽径为 (1.34± 0 .2 0 ) cm ;脾静脉与左肾静脉大多平行 ,甚至重叠 ;脾静脉的属支注入部位变异极大。结论 :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相近 ,脾 -肾静脉分流相当方便。脾静脉的门静脉端管径比较宽 ,管壁比较厚 ,有一定弹性 ,为远端脾 -肾静脉分流或选择性远端脾 -腔静脉分流手术提供了可能性 ,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Sun Z  Yang Z  Xu J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83-228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时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与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在门静脉高压症性血管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0PCR)方法检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脏动、静脉组织和正常血管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情况,用化学发光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方法检测局部NF-κB的活性。结果对照组内脾脏动、静脉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分别为0.23±0.12、0.18±0.10,显著低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脾动脉、脾静脉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的表达0.48±0.21、0.43±0.16(P<0.05);对照组脾动、静脉局部NF-κB未被检测到明显的活性,而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检测到显著具有活性的NF-κB表达(P<0.05)。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局部血管紧张素原mRNA表达增强,NF-κB的活化,可能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内脏血管病变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MSCT对正常人的肝门静脉和脾静脉进行研究与测量,求得其解剖学数据,供临床参考。方法在106例成人MSCT上腹部连续冠状多平面重建(MPR)图像上,选取肝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上静脉层面,对肝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进行了研究。结果经肠系膜上静脉的断层上,测得肝门静脉角的大小为(105.51±36.41)°,脾静脉近端口直径为(8.14±0.38)mm,肠系膜上静脉近端口直径为(9.52±1.77)mm。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可以清晰显示肝门静脉的主干,自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的汇合点至肝门处分支前,其长度最长为71 mm,最短44 mm,平均(56.85±2.55)mm;近肝端口直径为(12.87±1.50)mm,远肝端口直径为(12.78±0.73)mm,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t=0.305,P>0.05)。结论经肠系膜上静脉及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测得的肝门静脉近肝端口、脾静脉近端口、肠系膜上静脉近端口直径及肝门静脉角的大小可为了解胰腺周围静脉回流状态及压力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对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静脉高压症组27例与正常对照组15例行磁共振增强血管造影,门静脉肝内分支显示按Nordinger分级法进行对照,测量2组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同时相位对比法测量血流速度、流量及血流方向。结果:(1)门静脉高压症组门静脉肝内分支显示低于对照组,前者多为Nordinger分级Ⅱ、Ⅲ级水平,后者多为Ⅰ、Ⅱ级水平,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0.76,P〈0.05)。(2)门静脉高压症组中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直径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且其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增加。结论:磁共振血管造影既能显示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的解剖结构,又能测量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对外科手术设计、风险预测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对肝硬化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检测意义,探讨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62例肝硬化患者于空腹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门静脉系统。结果:肝硬化组的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增宽,血流速度显著下降;脾静脉血流量(Qsv)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48.90±382.16ml/min、242.96±113.53ml/min,P<0.01)。肝硬化出血组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增宽、流速加快、血流量明显增多,Qsv/Qpv比值增大。结论:动态观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判断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超雄  孙杰 《河北医学》2004,10(9):812-81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 (商品名科素亚 )降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 :2 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每天口服氯沙坦 2 5~ 5 0mg ,历时 2~ 4周 ,应用多普勒超声分别测定治疗前后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 ,并计算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量。结果 :治疗后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 ,从 (1 4 .1 8± 2 .1 1 )mm降到 (1 2 .1 1± 1 .87)mm(P <0 .0 1 ) ,血流量从 (1 1 85 .5 2± 81 2 .6 0 )ml/min降到 (6 41 .91± 390 .30 )ml/min (P <0 .0 1 ) ;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及其血流量也有所降低 ,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氯沙坦具有一定程度的降门脉压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评价门静脉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门静脉成像(CTP)显示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5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CTP和常规门静脉造影,两种检查的间隔时间为0~3d。其中42例为肝癌患者伴或不伴门脉高压,9例为单纯肝硬化伴门脉高压患者。分析CTP图像上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的开放性;侧枝循环发生的部位和分布范围,结果与常规门脉造影(直接法和间接法)相对照,评价两者的符合情况。结果在51例患者共153支门脉主干和左、右分支中,通畅107支,CTP显示104支;充盈缺损、闭塞46支,CTP显示44支,总符合率为96.7%(148/153)。除1例冠状静脉曲张及1例脐静脉开放未显示外,CTP清楚显影其余侧枝血管,总符合率为95.3%(41/43)。结论与常规门静脉造影相比较,CTP能准确判断门脉开放性,显示门脉高压侧枝循环分布情况,基本能取代有创性的传统门脉造影术。  相似文献   

15.
肝硬变患者门静脉高压的B超及X线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肝硬变患者门静脉高压的B超及X线表现,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对128例肝硬变患者同时进行超声及X线钡餐检查;结果:当门静脉主干内径≥15mm、脾门处脾静脉内径9≥mm时,或当食道静脉曲张时,提示有门静脉高压,且随门静脉宽度增加,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加重;结论:对门静脉高压的提示,B超较X线检查更为敏感,两者又有一定的一致性,相互结合,可提高门静脉高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内镜下证实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250例进行彩色超声检测分析,为彩色超声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 根据内镜结果将肝硬化门脉高压征患者250例按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检测门静脉主干宽度、脾静脉宽度、脾脏厚度及胃左静脉宽度,研究其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 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不同,门静脉主干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胃左静脉内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脾脏厚度与脾静脉内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门静脉系统的主要分支扩张的检测值及门静脉侧支循环的检测可为判断门静脉高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扬  沈洪  刘全达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0):791-792,795
目的总结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4年我院诊治的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其中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结果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病因分别为急性胰腺炎(7例)、慢性胰腺炎(13例)和胰腺肿瘤(8例);9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分别为1例、5例和3例,表现为反复呕血、血便/黑便,伴有出血性休克,平均单次出血量>1000ml。诊断主要依靠超声、CT和内镜,彩色Doppler可以发现脾静脉主干栓塞,增强CT可以明确胃底周围静脉扩张和/或脾静脉主干栓塞,胃镜检查显示主要为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3例行内镜下硬化治疗,成功1例;7例脾脏切除后成功止血。结论对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若无出血症状,只需治疗原发疾病;脾脏切除术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确切治疗措施,内镜硬化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伴有和不伴有附脐静脉开放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血流和脾脏变化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失代偿期伴有附脐静脉开放和无附脐静脉开放的患者各30例;选择20例无肝脏疾病的健康检查者作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脾静脉大小及其血流速度、脾脏大小,计算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脾静脉明显增宽,其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脾脏显著增大;伴有和不伴有附挤静脉开放者之间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流速、血流量和脾脏大小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hild-Pugh C级患者的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流速、血流量、脾脏大小在有和无附脐静脉开放者间无显著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Budd-Chiari综合征肝脾形态学门静脉、脾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12例正常人、126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门静脉主干及脾动静脉血管内径流速、流量及脾动脉阻力指数,发面测量肝脾大小。结果 Budd-Chiari综合征2与正常人相比;(1)门静脉主干及脾动静脉血管内径、脾动静脉血流速度及流量均较大;(2)门静脉入肝血流速度及流量较小;(3)Bu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门静脉内反复注入葡聚糖微球建立犬门静脉高压症动物模型,结合ALC-BFS血流测定系统观察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改变,并研究其发生机制.方法 16只犬建立门静脉插管后随机分成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0),实验组经导管向门静脉内注射葡聚糖微球,每5天1次,共6次,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门静脉压力、血常规、肝功能、脾脏大小、肝脏病理变化;并行门静脉系统造影了解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应用ALC-BFS血流测定系统观察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动物经门静脉注射葡聚糖微球后门静脉压力立即升高,术后4个月门静脉压力仍维持在(23.35±2.63)cmH2O,血常规、肝功能基本正常,组织学检查显示肝脏汇管区纤维化明显;门静脉系统造影可见门静脉末梢血管栓塞,侧支循环形成.与术前及对照组相比,术后4个月实验组犬的门静脉、脾静脉、肝动脉、脾动脉血管管径增宽;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轻微改变;脾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增加;肝动脉、脾动脉血流速度增快,血流量增加.结论 经门静脉内注射葡聚糖微球栓塞门静脉末梢可以建立稳定的犬门静脉高压症模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测定显示血流速度减慢,肝动脉、脾动脉血流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