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GW11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增生、不典型增生、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GW1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乳腺癌组织中GW112蛋白表达量(1.09±0.14)及阳性表达率(61.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41±0.19,0)(P〈0.05);GW112蛋白表达水平从乳腺增生、不典型增生到乳腺癌组织依次增强,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GW112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直径、是否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GW112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hRad17和MCM7的表达及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20例乳腺良性病变及9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hRad17和MCM7的表达。结果hRad17和MCM7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62.2%(56/90)、84.4%(76/90),在良性组织中分别为10.0%(2/20)、30.0%(6/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90例浸润性癌中hRad17与MCM7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hRad17和MCM7的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1),与淋巴结转移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hRad17和MCM7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提示浸润性乳腺癌的不良预后因素有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文雁  王淑琴  王晓玲  闫云宇 《临床荟萃》2006,21(5):315-318,F0002
目的 探讨Ⅰ型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异常表达的临床意义及预后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58例NSCLC组织中c-erbB-1、c-erbB-2、c-erbFk3、c—erbB-4蛋白的表达。结果 NSCLC组织中,C-erbB-1、C-erbD-2、c—erbB-3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织,过表达率分别为62.07%、60.34%和41.38%。C-erbB-4表达率为63.85%,显著低于正常组织(P=0.03)。c—erbB-1蛋白过表达与PCNA指数呈正相关(r=0.248,P〈0.05);c-erbB-2蛋白过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29,P〈0.05),c-erbB-2和C-erbB-3蛋白的过表达,及二者的共过表达,与TNM分期有密切关系(P〈0.01);C-erbB-4蛋白表迭趋向于高分化肿瘤(P〈0.01)。C-erbB-2蛋白过表达及其与c—erbB-3蛋白共过表达显示预后不良(P〈0.01)。结论 Ⅰ型生长因子受体家族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bcl-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36例、乳腺癌前病变组43例(其中乳腺不典型增生21例,乳腺单纯性增生22例),正常乳腺组20例的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的强度,并进行定量计分分析。【结果】乳腺癌组、乳腺癌前病变组、正常乳腺组的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11%、37.21%和10.00%,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蛋白表达分值分别为1.03±1.05、0.50±0.74和0.25±0.55,其阳性率及计分值随乳腺组织恶性程度加重而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7.22%、27.91%和15.00%,bcl-2蛋白表达分值分别为:0.80±1.01、0.41±0.69和0.20±0.52,随乳腺组织恶性程度加重而阳性表达率和分值也随之增加(P〈0.05);但乳腺癌组survivin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间无相关性(rs为0.308)(P〉0.05)。【结论】乳腺组织survivin和bcl-2蛋白的过度表达预示着组织恶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TGF-β1和BRCA2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中TGF-β1和BRCA2的表达水平。结果:TGF-β1、BRCA2在c-erbB-2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组织分别与癌旁组织和乳腺组织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GF-β1及BRCA2在乳腺癌中过表达,与c-erbB-2表达有一定协同性,联合三者的检测,可同时成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付琼  刘娟  吴翔燕  杨文君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12-1014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TEN和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PTEN和hMSH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降低,分别为64%和72%(P均〈0.05)。乳腺癌中PTEN表达缺失与组织分化差、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C—erbB-2、ER、PR表达无关;hMSH2表达降低与肿瘤体积大、组织分化差、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C—erbB-2、ER、PR表达无关;PTEN蛋白与hMSI-L2蛋白在乳腺癌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1)。结论PTEN和hMSH2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协同导致肿瘤形成和恶性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erbB-2癌基因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与彩色血管能量成像(CPA)血流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CPA检测50例膀胱癌患者及20例膀胱非肿瘤性增生患者的血流信号及其阻力指数RI,术后用免疫组化法术后测该组织中C—erbB-2的表达。结果C—erbB-2在膀胱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显著高于非肿瘤性增生组(30%,P〈0.05),C—erbB-2在Ⅱ—Ⅲ级膀胱癌阳性表达率(71%)显著高于0-Ⅰ级(30%,P〈0.05),C—erbB-2在T2-T4期的膀胱癌的阳性表达率(70%),显著高于Tis-T1(30%,P〈0.05),膀胱癌的C—erbB-2表达强度与CPA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677,P〈0.05),膀胱癌的RI值(0.50±0.43)显著低于非肿瘤增生性组RI值(0.69±0.41,P〈0.05),其表达强度与RI呈负相关(r=-0.537,P〈0.05)。结论膀胱癌在C—erbB-2中的表达为临床应用CPA提供了可靠的病理学基础,而CPA则为临床诊断膀胱癌提供了敏感的血流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6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15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和VEGF-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4%和65.6%,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O.01)。COX.2和VEGF.C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且两者表达成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COX.2和VEGF.C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检测其表达可作为反映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COX-2、E-cadherin和KAI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COX-2、E-cadherin(E-cad)和KAI1蛋白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P法检测82例IDC、20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20例乳腺单纯性增生距癌灶〉5cm的组织中COX-2、E-cad和KA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IDC中,COX-2、E-cad和KAI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8%、31.7%和47.5%,COX-2在IDC的阳性表达率高于DCIS和单纯性增生,E-cad和KAI1在IDC的阳性表达率低于DCIS和单纯性增生(P〈0.05),COX-2、E-cad和KAI1均与IDC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0.05)。COX-2高表达、E-cad和KAI1低表达与IDC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OX-2表达与E-cad、KAI1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COX-2高表达、E-cad和KAI1低表达可能是乳腺组织恶性转变以及ID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COX-2蛋白异常表达是IDC发生的早期事件,联合检测COX-2、E-cad和KAI1蛋白有助于判断IDC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中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与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TopoⅡ和c-erbB-2在2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近一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不表达TopoⅡ蛋白,TopoⅡ和c-erbB-2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分级、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TopoⅡ阳性率在c-erbB-2阴性病例中显著高于c-erbB-2阳性病例(P〈0.0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TopoⅡ与c-erbB-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多药耐药与TopoⅡ介导的耐药机制有关。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TopoⅡ、c-erbB-2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Survivin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 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8 例乳腺增生组织(其中20 例普通型增生,8 例非典型增生)、8 例导管内癌、98 例浸润性癌组织Survivin 的表达。 结果非典型增生上皮和导管内癌的Survivin水平高于正常乳腺腺上皮(P<0.01);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率为49.0%高于正常乳腺腺上皮(P<0.05);与增生的乳腺组织和导管内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浸润性癌中的Survivin表达与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病人的年龄、肿瘤大小、ER、PR无关。 结论Survivin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不同表达,提示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淋巴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23例不典型增生组织,34例导管内癌组织,80例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以及距离肿瘤边缘5 cm以外的正常乳腺组织20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组织Hp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等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用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D2-40标记肿瘤淋巴管,探讨Hpa表达对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影响。结果 Hpa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5.0%、34.8%、52.9%、76.3%,呈逐渐升高趋势(χ2=31.403,P<0.01)。Hp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5)。Hpa阳性表达率在乳腺癌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直径分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导管癌Hpa表达阳性组MLD值高于Hpa表达阴性组(9.961±4.329 vs 7.339±3.714,t=2.379,P<0.05)。Hpa表达与MLD值呈正相关关系(r=0.603,P<0.05)。结论浸润性乳腺癌中Hpa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上调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相关。  相似文献   

13.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fasc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c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ER、PR和HER2表达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正常导管上皮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ascin的阳性率分别为9.1%(1/11)和48.86%(43/88),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其阳性率与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并且在ER和PR阴性组中明显高于阳性组(均P<0.05),而在HER2阳性组中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fascin阳性表达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 fasc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阳性表达提示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乳腺癌中c-erbB-2与HIF-1基因表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c-erbB-2与HIF 1基因过表达在乳腺癌进程中的内在相关性,寻找检测癌浸润转移的联合分子指标。方法乳腺癌组织芯片中200例样品经原位杂交检测c-erbB-2和HIF-1 mRNA表达,87例样本经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erbB-2基因扩增。结果①185例乳腺癌样本中c-erbB-2和HIF 1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共表达,浸润型的非特殊导管癌I级中c-erbB-2与HIF-1的表达2级以上的样本比率都超过70%。非特殊导管癌Ⅰ、Ⅱ级中c-erbB-2表达的样本比率高于HIF-1。c-erbB-2和HIF 1基因在非特殊导管癌Ⅰ、Ⅱ级中两者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03,P=0.036),小叶癌中两者表达无显著差异(P=0.607)。②浸润型的非特殊性导管癌Ⅰ级中c-erbB-2基因扩增与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46),非特殊性导管癌Ⅱ级与小叶癌中差异不显著(P=0.496m,P=0.878)。结论在乳腺癌浸润转移程度高时,c-erbB-2与HIF-1 mRNA的过表达一致,c-erbB-2扩增与其过表达一致,两者可成为乳腺癌浸润转移的联合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生存素(survivin)在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选取274例乳腺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包括12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患者,89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和57例乳腺非典型导管增生(ADH)患者的病变组织;以60例乳腺普通导管增生(UDH)患者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OX-2和survivin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研究:(1)不同组织中阳性表达模式;(2)阳性表达差异;(3)COX-2和survivin在IDC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包括肿瘤大小、分级、分期及ER、PR、HER-2和Ki-67表达的关系;(4)COX-2和survivin在乳腺癌中表达的相关性。COX-2和survivin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结果(1)表达模式:COX-2在不同组织中主要表达在细胞质中;survivin在UDH中主要表达在细胞质,而在IDC、DCIS和ADH组织中则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在IDC中survivin在细胞核中表达增多;(2)COX-2和survivin在ID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和67.2%,DCIS为55.1%和59.6%,ADH为42.1%和57.9%,UDH为16.7%和1.7%,与UDH组比较,COX-2和survivin的表达IDC组(χ2=66.745,70.540)、DCIS组(χ2=22.084,51.967)和ADH组(χ2=9.176,42.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X-2和survivin的表达IDC(79.5%和67.2%)与DCIS(55.1%和59.6%)(χ2=14.768,P<0.05;χ2=1.330,P>0.05)、IDC与ADH(42.1%和57.9%)(χ2=25.293,P<0.05;χ2=1.484,P>0.05)比较,COX-2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IS与ADH比较,COX-2和survivi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31,0.039;P>0.05);(5)患者不同年龄、肿瘤大小COX-2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COX-2和survivin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COX-2和survivin二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0,χ2=5.626,P<0.05)。 结论survivin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不同定位,对乳腺疾病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COX-2和survivin高表达是乳腺癌发生、侵袭转移行为的生物学标志,联合检测有望成为评估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erbB-2与HIF1基因过表达在乳腺癌进程中的内在相关性,寻找检测癌浸润转移的联合分子指标。方法乳腺癌组织芯片中200例样品经原位杂交检测c-erhB-2和HIF-1mRNA表达,87例样本经荧光原位杂交检测c—erbB-2基因扩增。结果①185例乳腺癌样本中c-erbB-2和HIF1基因有不同程度的共表达,浸润型的非特殊导管癌Ⅰ级中c-erbB-2与HIF-1的表达2级以上的样本比率都超过70%。非特殊导管癌Ⅰ、Ⅱ级中e-erbB-2表达的样本比率高于HIF-1。c-erbB-2和HIF1基因在非特殊导管癌Ⅰ、Ⅱ级中两者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03,P=0.036),小叶癌中两者表达无显著差异(P=0.607)。②浸润型的非特殊性导管癌Ⅰ级中c-erbB-2基因扩增与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46),非特殊性导管癌Ⅱ级与小叶癌中差异不显著(P=0.496m,P=0.878)。结论在乳腺癌浸润转移程度高时,c-erbB-2与HIF-1 mRNA的过表达一致,c-erbB-2扩增与其过表达一致,两者可成为乳腺癌浸润转移的联合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与环氧合酶-2(COX-2)、VEGF在结肠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X2与COX-2、VEGF在62例结肠癌组织、2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X2、COX-2、VEGF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X2在结肠癌、正常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8%、95.0%,COX-2在结肠癌、正常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8%、20.0%,VEGF在结肠癌、正常结肠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6%、25.0%。CDX2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COX-2、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肠组织(P0.05)。CDX2、COX-2、VEGF在结肠癌阳性表达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DX2与COX-2、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COX-2和VEGF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DX2、COX-2、VEGF的表达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前驱病变肿瘤分子标记物联合动态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0例乳腺癌、104例癌前病变(28例导管非典型增生ADH、31例低级别原位癌LG-DCIS、45例高级别原位癌HG-DCIS)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5-3、TPS、CA125的水平,化学显色法检测TSGF;ELISA法检测OPN分子标记物水平,并与30例正常乳腺组对照,结合ER、PR、c-erbB-2、Ki-67等临床病理因素统计分析。结果:与癌前病变组、正常乳腺对照组比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分子标记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LG-DCIS、ADH及正常对照组比较,HG-DCIS血清CAl5-3、TS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G-DCIS与ADH、正常对照组肿瘤标记物血清水平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与肿瘤大小(1cm为界)、患者年龄(50岁为界)、肿瘤部位、灶数(单灶、多灶)无关(P〉0.05);与ER、PR、c-erbB-2、Ki-67差异相关,ER、PR阳性程度高,肿瘤标志物低负相关(P〈0.05);c-erbB-2、Ki-67(20%为界)高则肿瘤标志物高正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各单项检测相比,联合检测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明显提高,P〈0.05。结论:CA15-3、TPS、CA125、TSGF、OPN是乳腺导管癌诊断和监控转移的较好指标,对乳腺高级别粉刺型原位癌诊断和治疗、随访有-定价值,但对癌前病变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乳腺癌前病变患者[25例导管非典型增生(ADH)、36例导管原位癌(DCIS)]和78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IDC)组织中HIF-1α、VEGF和COX-2的表达情况,并与52例乳腺增生患者标本作为对照。采用SPSS 17.0软件包,HIF-1α,VEGF和COX-2样本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1)HIF-1α、VEGF和COX-2在乳腺ID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64.1%和79.5%,明显高于在乳腺癌前病变(DCIS为44.4%、44.4%、55.6%;ADH为28.0%、32.0%、36.0%)和乳腺普通导管增生病变(7.7%,23.1%,15.4%)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96,12.424,28.415;P<0.05);(2)乳腺癌前病变中DCIS与ADH比较,HIF-1α(χ2=1.699,P>0.05)、VEGF(χ2=0.957,P>0.05)、COX-2(χ2=2.26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HIF-1α、VEGF和COX-2在乳腺IDC中高表达与患者年龄(χ2=3.410,0.509,0.103;P>0.05)、肿瘤大小(χ2=2.010,0.143,0.304;P>0.05)无关,而与组织学分级(χ2=16.268,15.695,11.272;P<0.05))和淋巴转移(χ2=6.321,13.020,19.123;P<0.05)相关;(4)HIF-1α、VEGF和COX-2三者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63,χ2=5.412,P<0.05;r=0.436,χ2=9.441,P<0.05)。 结论HIF-1α、VEGF和COX-2高表达是乳腺癌发生、侵袭转移行为的重要生物学标志,HIF-1α可能发生在癌变早期阶段,是乳腺癌的早起事件;VEGF和COX-2与乳腺癌进展期侵袭转移更相关;HIF-1α、VEGF和COX-2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