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钱培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15-1316
目的通过检测HBV-DNA定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疗效观察。方法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HBV-DNA定量1.0×10~5~9.9×10~6copies/ml 75例为A组,>1.0×10~7copies/ml 50例为B组。两组均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程半年。结果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治疗前HBV-DNA高水平复制者,HBeAg转换率低于HBV-DNA低水平复制。结论抗病毒的疗效与HBV-DNA在体内复制水平相关;动态检测HBV-DNA定量有利于诊断病情、监测、评价抗病毒的疗效,以及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阿德福韦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30周,评定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A/G)及总胆红素(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A/G及TBiL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ALT、AST及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BV-DNA复制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且血清HBV-DNA<1000 copies/ml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新新  张缭云 《中国医药》2014,(8):1164-1166
目的 探讨家族性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及其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279例家族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当面或电话询问,了解其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途径、治疗及病情进展等情况,并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9例HBV感染者中母亲单方为HBV感染者占46.6% (130/279),母亲以自然分娩为主,97.2%(70/72)没有采取阻断措施.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其子女HBV的感染率增加,尤其是40岁以上的父母,感染率为92.9% (92/99) (x2=39.545,P<0.01).抗病毒的进展率较未抗病毒的患者的疾病进展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0%(24/96)比38.8% (71/183),x2=5.338,P<0.05].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容易发生疾病进展.终末期肝病--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中,随着疾病进展,HBVe抗原(HBeAg)阳性比例减少[肝硬化38.2%(34/89)、肝癌18.2%(8/44)] (x2=11.353,P<0.05),HBV-DNA阳性比例增加[肝硬化52.8% (47/89)、肝癌56.8% (25/44)](x2=5.300,P<0.05).结论 家族性乙型肝炎的感染途径仍以母婴为主,没有采取阻断措施可能是其高感染率的主要原因;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此外还应关注以HBeAg阴性、HBV-DNA阴性感染模式的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中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情况。方法对该院行抗病毒治疗的9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外周血 T 细胞亚群的检测,对比治疗前后 T 细胞亚群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 DNA 低拷贝组(病毒载量:105~106 U·mL -1)CD4+百分率、CD8+百分率、CD4+/CD8+比值与 DNA 高拷贝组(病毒载量≥107 U·mL -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周后的 CD4+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周后 HBV-DNA 转阴患者的 CD4+/CD8+比值显著高于 HBV-DNA 未转阴患者,HBeAg 转阴患者的 CD4+/CD8+比值显著高于 HBeAg 未转阴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抗病毒治疗有应答的慢性乙肝患者,其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明显。随着抗病毒治疗的进行,T 细胞亚群失衡得到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抗病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抗病毒治疗,疗程均为60d,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的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Child-Puge评分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12个月,实验组Child-Pu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8、24个月,实验组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抗病毒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效果明显,有助于稳定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甲状腺机能亢进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口服核苷(酸)类似物类药物恩替卡韦0.5 mg/d或阿德福韦酯10 mg/d,对照组不作抗病毒治疗.两组其他抗甲亢、护肝支持治疗相同.治疗前后定期检测肝功能指标和HBV-DNA.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4周后HBV-DNA平均下降104 copies/ml,对照组治疗4周后HBV-DNA无明显下降,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5例白细胞减少,对照组6例白细胞减少,均经对症处理好转;治疗组2例、对照组1例出现轻度BUN和肌酸激酶升高,随访8周未见进行性加重;治疗组19例病例随访2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抗甲亢的基础上抗病毒治疗有助于甲状腺机能亢进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两者有协同作用,抗病毒治疗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优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减少耐药变异的发生,提高疗效费用比.方法 本院102例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其中52例患者同意规律用药,用药依从性好,为治疗组;50例患者不同意使用拉米夫定,依从性较差,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保肝、利尿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口服拉米夫定100mg,1次/d口服,连续服用24周.疗程结束时,HBV-DNA阴性(≤1.0×103 copies/ml)的患者继续使用拉米夫定片治疗,如24周HBV-DNA(≥1.0×103copies/ml)者加用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1次/d口服,继续观察至48周.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阴转率、child-pugh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能够较为明显的改善肝功能指标,改善临床症状.优化抗病毒治疗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医疗费用、预防和降低耐药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HBV-DNA病毒载量乙型肝炎患者的乙肝五项指标和主要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为临床综合诊治乙型肝炎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检测83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运用ELISA方法进行乙型肝炎五项指标的检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主要肝功能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BV-DNA拷贝数>1.0×105copies/mL组(280例)与HBV-DNA拷贝数=1.0×104~1.0×105copies/mL组(105例)以大三阳血清表型为主,分别占84%和57%,主要肝功能指标增高明显。HBV-DNA拷贝数≤1.0×103copies/mL组(450例)以小三阳血清表型为主,占69%,主要肝功能指标无明显增高。结论高HBV-DNA拷贝数乙型肝炎患者组以大三阳表型为主,且拷贝数增高与主要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不同组的同一表型患者,以高拷贝组主要肝功能指标增高明显。  相似文献   

9.
付云辉  文萍  龚敏  李兴  韩明  刘立玺 《江西医药》2012,47(4):312-313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前HBV-DNA水平对术后近期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83例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TACE术病例,记录其术前HBV-DNA水平,术前及术后3d肝功能情况,将所有病例分为HBV-DNA阴性组、低病毒载量组(HBV-DNA<104copy/ml)、高病毒载量组(HBV-DNA≥104copy/ml),比较不同组别肝功能异常情况.结果 83例患者TACE术后共有47例出现肝功能损伤.其中HBV-DNA阴性组28例,11例出现肝功能损伤;低病毒载量组24例,19例出现肝功能损伤,高病毒载量组31例,17例出现肝功能损伤.组间比较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S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将HBV-DNA水平控制在低于检测水平以下可以减少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肝炎后肝癌复发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5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组45例术后给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处理,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组织HBe Ag表达,随访5年,Kaplan-Meier法统计比较2组的无瘤生存率及复发率,Spearmen法分析患者血清HBV-DNA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期间肿瘤复发66例(77.65%),死亡58例(68.24%)。观察组复发率(60%)显著低于对照组(97.5%)(P<0.05);观察组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与术后1、3、5年的无瘤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BV-DNA含量低达(0.0085±0.0021)×105copies/m 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en法检验组织学HBV-DNA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546,P<0.05)。结论肝癌根治术后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肿瘤复发率与血清HBV-DNA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对术前HBV-DNA高水平复制肝癌患者,宜尽早联合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