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作者研究阴道避孕器,希望孕酮、炔诺酮或d-18甲基炔诺酮几种孕激素类避孕器能小剂量释放达到避孕而不影响月经周期。小剂量孕激素类避孕作用机理尚不能完全阐明,但不管哪一种都能改变宫颈粘液,阻碍精子通过,并不抑制排卵或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而影响着床,获能及精子活性。本文研究目的:(1)阴道避孕器内d-18甲基炔诺酮与炔诺酮的量较过去报导的更少,但不影响排卵而能可靠的避孕;(2)要求阴道避孕器释  相似文献   

2.
已知,用不含药物的宫内节育器(IUD)来避孕具有各种副作用,因此,目前已发展了一种新型的IUD,即活性IUD或称为释放药物的宫内系统(MIDS),系将化学药物(如孕酮)或金属(如铜)直接放于IUD内或其表面。作者实验室着重研究用于MIDS的非甾体化合物,因为这些药物具有更强的杀胚胎或杀精虫的作用,盐酸伊米丁(Emetine)即为其中的一种。盐酸伊米丁是一种抗阿米  相似文献   

3.
改进一种能被人接受和有效的宫内避孕器涉及其形状,如Dalkon盾型避孕器,或者如Zipper等首先报道在塑料避孕器上附加一个释放铜的金属线。铜能够作用在生殖过程的任何阶段,并妨碍精子的运输,毁坏  相似文献   

4.
优良的宫内节育器应是放置或取出都较容易,副作用轻,置留率高,避孕有效时间长(一年以上)等。可是迄今应用的宫内节育器尚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尤其是在应用这类节育器时出血或腹痛等副作用的发病率较高,是其存在的主要缺点。虽然Zip-per等于1969年设计的一种T型宫内节育器能较好地适应宫腔形态,即使在子宫剧烈收缩时亦能较好地使宫腔变形维持在最小限度。不仅如此,且在副作用及宫腔置留率上都较常用的Lippes D环好,但可惜的是其避孕效率低,一年后的妊娠率就  相似文献   

5.
长效避孕缓慢释放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Folkman. J和Long. D一九六四年发现一些药物能透过硅橡胶缓慢释放,并申请了专利,Dzick P. J和Cook. B一九六六年又发现甾体激素能透过硅橡胶缓释,美国S. J Segal一九六六年六月在国际会议上首先提议避孕药缓释系统埋植于人体可作人类长效避孕。此后美国的Duncan G. W等于一九六八年申请了历史上第一份应用缓释系统技术避孕的甲孕酮硅橡胶阴道药环专利,并在一九七○年由美国Mishell. DR等首次评价了临床效果;一九六九年智利Croxatto. H. A. 报道了释放甲孕酮的硅橡胶皮下埋植剂第一份的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是为了探讨宫内避孕器的避孕作用是否由于局部释放前列腺素的结果。实验方法:用体重180~220克的雌性大白鼠经乙醚麻醉后,沿腹中线开腹,将2.5毫米长丝线引入一侧子宫角内,缚住使其固定。对侧子宫角做假手术作为对照。两周以后与雄鼠交配,每天早上冲洗阴道,以观察到精子的那天作为妊娠第一天。然后在妊娠的不同日期灌流子宫角,提取灌流液中的前列腺素并测定其含量。共进行了以下三种实验:  相似文献   

7.
长期使用左旋18-甲基炔诺酮埋植剂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观察杨丹,王迎春,杨学芳,张立坤,郭景阳(辽宁省计划生育科研所,沈阳,110031)埋植剂中所含的避孕药是甾体类孕激素,在体内释放药物可达到避孕作用,但长期使用(避孕5~7年)能否给心血管系统带来危...  相似文献   

8.
1967年Norplant皮下埋植避孕剂开始在临床试用,已经证明该法是一种安全、高效、可逆、一次埋植避孕效果可超过5年的避孕方法。大量临床资料,涉及育龄妇女对该法的可接受性。影响可接受性的因素包括宗教、对待避孕的文化差异,副作用以及提供服务者的态度。在美国Colorado综合大学健康科学中心(UCHSC)妇产科,对4组不同Norplant受术者,即青春期少女,居民,护士、助产士和医生进行研究,比较其人口统计学特征,主要副作用,分析取出原因以判断其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地孕酮阴道避孕环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早婚未生育者,未婚青年经常人工流产者,已生育一胎不能放置IUD及剖宫产后妇女,放置一个,可避孕一年,也可作为长期避孕的措施。结果避孕有效率为95.45%,80例停用6个月。2年已妊娠75例,5例推迟生育未妊娠,停用后不影响生育功能。结论甲地孕酮阴道避孕环安全、有效、简便,可自行放置,副作用少,年轻妇女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放置宫内节育器106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尼环是目前最先进的含铜节育器,由比利时妇科专家Dirk,Wilde merseh发明具有无支架、表面积小、可弯曲、对子宫刺激小、不会引起出血及疼痛等优点。为了解吉尼环避孕效果及副作用,2004年8月~2005年8月,我院计划生育门诊共为要求避孕的106例妇女成功放置吉尼环,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长效避孕药具主要包括长效避孕针剂、长效口服避孕药、控制释放给药系统等,在避孕方面具有高效、安全、长效,使用方便等优势。长效避孕针包括单纯孕激素制剂和长效雌孕激素复方制剂;长效口服避孕药是长效雌激素和高效孕激素制成素复方制剂,服用1次可避孕1月,由于激素剂量较大现已少用或停用。本文对目前临床常用长效避孕药具的非避孕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以指导临床的合理应用。1控制释放给药系统控制释放给药系统又称缓释系统(delivery  相似文献   

12.
《妇幼健康》2007,(12):17-17
如今,似乎所有的避孕方法都聚焦于女性,“性而不孕”成了她们需要独自面对的负担.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既能兼顾美满性生活,又能有效达到避孕效果且副作用最小的避孕方法恰恰是为男性设计的输精管结扎,也叫男性结扎。  相似文献   

13.
减少宫内节育器的合并症的方法之一是向子宫腔内放入一个T形的释放孕酮的系统(简称UTS)。最近报道,在249例妇女放置UTS后无1例妊娠,说明子宫内放置少量孕酮确能有效地避孕。本文目的在于用日本猴观察UTS局部和全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曾报道含有D-18甲基炔诺酮的聚乳胶酯?能在子宫内被水解,放出D-18甲基炔诺酮而达到避孕效果。但由于聚乳胶酯在出血期水解得较快,故使D-18甲基炔诺酮的释放速度不稳定。本文进一步  相似文献   

15.
药物皮下埋植避孕263例临床观察李泽药物皮下埋植避孕(以下简称皮埋)是目前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避孕方法之一,将应埋剂埋植于皮下后,立即缓慢持续地释放孕激素于血液中,干扰人类生殖的各个过程和环节,以达到避孕的目的。一、临床资料作者自1992年4月~1993...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近年来开展了释放孕激素的宫内节育器的研究。这种节育器具有较长的使用期,较好的接受性以及较高的避孕效果。自从临床上应用孕酮宫内器之后,又有人试用一种合成孕激素—d-高诺酮宫内器以达到更好的避孕效果。由此研究者们就联想到应用其它有效的合成孕激素。作者认为炔诺酮(NET)既价廉、又有较好的避孕效果,因此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宫内给予NET后对卵巢功能以及出血控制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自Zipper等报道在兔子宫内放置铜丝可起避孕效应后,含铜宫内节育器(简称铜IUD_s)已引起广泛兴趣。过去认为塑料宫内节育器的大小、体积、表面积或容积与妊娠率成反比,与副作用成正比。铜IUD_s的避孕效果不依赖其物理性能,而是起一个携带者在宫腔内释放铜的作用。理想的铜IUD应有最好的存放性和耐受性,并在宫腔内保持足量的铜,即可取得高避孕效率和低取出率。一、铜IUD_s的生物作用 (一)局部作用:宫内铜刺激大量多形核白细胞移行,使宫内膜产生非细菌性炎性反应,内膜粘液液化,在人类能阻止粘蛋白的生物合成;内膜蛋  相似文献   

18.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曼月乐)是公认的长效低毒宫内避孕系统,LNG-IUS除具有可靠、可逆和长期的避孕效果外,还有其他治疗作用。LNG-IUS在发挥良好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副作用。现就LNG-IUS的副作用及安全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含Cu及含消炎药IUD释放Cu2+和吲哚美辛(IMC)的释放行为。方法:通过模拟人体宫腔内环境,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和UV-752分光光度仪测定TCu380A IUD、MLCu375 IUD和元宫型药Cu365IUD 300d内Cu2+和320d内IMC的释放行为。结果:3种Cu-IUDs的Cu2+都呈现了双相的释放行为:初始阶段的快速释放与随后的稳定缓慢释放。元宫型药Cu365IUD的Cu2+释放为零级过程,其内IMC的体外释放结果符合Weibull方程。结论:3种型号中,元宫型药Cu365IUD中Cu2+的释放最为稳定。依据IMC的体外释放特点,可以解释含药Cu-IUD防治置IUD副作用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阴道内放置杀精剂进行避孕并不是什么新的避孕方法,这种方法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但由于其副作用小,不影响全身的正常生理状态,而且使用也还算方便,因而仍为相当一部份的育龄夫妇所使用,成为当今常用的避孕措施之一。为了提高杀精剂的避孕效果、减小副作用,并使之应用时更为简便,近年来,各国科学家不仅合成了一些疗效更好的新药,而且在剂型和使用方法上也作了新的改进和探索。杀精的胶冻、片剂、栓剂、薄膜等相继问世,含杀精剂的阴道海绵块、缓慢释放的阴道环也开始投入临床使用。除此而外,在药物的临床试验前评价、临床试验程序、药物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等方面也都进行了系统研究。1979年由Zatuchnl,G.L.,Sobrero,K.A.等编写、美国Harper & Row 出版社出版的《阴道避孕新发展》(Vaginal Contraception—New Develep-ments)一书,即为阴道避孕研究领域中少见的专著。它集中反映了当前国际上关于阴道避孕研究的最近进展,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