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基于安卓技术,研制一种可满足演习卫勤保障需要的中央监护定位系统。方法:利用微电子、低功耗以及传感器技术研制可靠的生命体征参数采集单元,选取加载相对精确、快速的定位单元,选择合理、有效的无线数据传输方式,设计安全、可靠的服务器软件。结果:伤员移动信息终端将采集到的伤员生命体征参数、位置信息进行处理、封装后。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发送至中央监控服务器,服务器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监控,一旦发现异常,自动将报警信息与伤员位置信息发送至最近的救援人员。结论:中央监护定位系统可以实时显示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及所处位置,救援人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目标伤员并展开救治,提高了救援的效率与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设计伤员中央监护定位系统,满足应急灾害医疗救援活动的需要.方法:系统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伤员、救援人员移动信息终端,监控服务器组成.伤员移动信息终端接收与获取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将这些参数发送至中央监控服务器;服务器对每名伤员的生命体征参数进行监控.结果:利用该系统,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含报警信息)以及所处位置可以实时处于监控状态,便于救援人员及时察觉报警,找到伤员,开展救援.结论:该系统具有携运负担小、适用目标多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挽救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一种可满足野外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伤员中央监护定位系统。方法:将血氧、血压、心率检测模块与无线传输网络以及相应的定位算法相结合,以实现伤员的生命体征监测与定位管理功能。结果:体征参数传感器与定位系统将相关数据传输至伤员移动信息终端;终端将数据处理、封装后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中央监控平台服务器:最后服务器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监控。结论:中央监控平台可以实时显示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以及所处位置,实时了解每一支救援队伍的位置信息,为野外应急救援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安卓技术,研制适合应急救援卫勤保障的伤员呼叫系统。方法:将伤员信息终端(由呼叫模块、定位模块以及数据传输模块组成)作为分机,将基于Windows XP系统的便携式计算机作为主机,利用无线网络,实现伤员呼叫管理功能。结果:伤员如有不适,通过分机上的按键发出报警信息;分机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将信息及所处位置发送至主机;主机接收报警信号后,将信息转发至最近的救援人员所携带的救援终端。结论:每一名伤员的呼叫信息都可传输至主机;主机结合位置信息,以地图的形式高亮显示目标伤员;救援终端可接收到伤员的报警以及与之相应的位置关系,达到无人值守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无线定位技术的舰艇伤员定位系统,用于实现新型舰艇的伤员定位。方法:首先基于UWB无线定位技术,利用UWB人员定位标签向外发出脉冲信号,UWB信号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将人员识别信息、光电强度、生命体征等信息通过有线传输方式传送至监控中心服务器,再根据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的定位方法,结合三边测量法和差分修正算法进行位置坐标的计算和优化,最终在伤员定位信息显示软件中完成定位信息呈现。结果:该系统能准确完成新型舰艇伤员定位,并实时在系统中显示所在舱室、人员身份、生命体征等信息。结论:该定位系统能对新型舰艇伤员进行定位,有效缩短卫勤力量到达伤员处的平均时间,改善大型战斗舰艇伤员卫勤保障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一线救治现场及后送途中对伤员的监护能力,研制一种战伤无线生命体征监测系统.方法:系统由多台便携监护终端和一台中央监护终端组成,通过无线自组网,构成中央集中监护系统.便携监护终端可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血压、体温、心率、呼吸等生理参数,并将生理数据无线发送到中央监护终端进行显示、分析、诊断和存储.结果:该系统具有多参数连续监测、小巧轻便、中央集中监护等功能,通过基本性能及临床适用性试验,证明了该系统功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论:该系统可以在一线救治现场及后送途中连续监测伤员生命体征,也可在野战救护替代床旁监护仪构建中央集中监护系统.卫生员无须亲临病床即可对多名伤员实施监护,及时掌握伤员伤情,调整救治方案并采取必要措施,有助于节省卫生资源,提高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CAN网络的多参数医疗监护仪。方法系统采用CAN总线通信技术,对人体心电、血氧饱和度、无创血压等生命体征参数进行动态监测,并利用小波变换对心电监测算法进行改进,以提高心电监测的准确性。结果实验证明,系统中所采用的方法可有效地从噪声干扰中识别心电信号中R波的位置,且识别准确率为99.83%。结论基于CAN网络的多参数监护仪结构简单、集成度高,使各种医疗监护模块可即插即用,实现了在无人值守条件下病人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战创伤分级救治远程支持系统的组成和技术手段。方法:运用微波数字传输和GSM生命体征信息传输两种技术,通过自行组网,建立由多功能无线遥控摄像系统、平战两用远程监护系统组成的远程支持系统。结论:建立了野战医疗所局域网络和远程监护网络,实现了伤员后送和救治过程中各种音视频信息、生命体征信息的动态、持续和无线远程传输,突出了伤员分级救治的实效性,拓展了战创伤救治空间,为提高紧急救治效率、缩短"黄金"救治时间、降低战创伤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院前急救移动监护终端中远程无线数据传输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移动监护终端中无线数据传输的技术实现.以提高院前急救的效果,保证院前急救中监护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及时性。方法:设计了院前急救移动监护终端的硬件与软件,根据终端远程监护数据传输的特点以及数据带宽的要求.分析了远程数据传输的无线网络选择以及终端数据传输层协议的选择。确定了一种适合本系统需要的解决方案。结果:应用测试表明,这种方案能够满足本系统的需求,能够保证院前急救过程中患者的生命体征参数准确、实时地传输到医院监护设备上。结论:该方案为远程院内指导、患者入院所需资源规划以及病情研究分析创造了条件.方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技术提高干部健康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网络生理参数监测系统采用无线远程监护技术、GPRS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将监护患者的主要生命体征信息实时传送到监护中心,医院或干休所医师通过医师工作站监测终端可实时观察被监测对象的生理参数,并进行及时的医疗救护和远程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区域应急救援,可实现物资人员的识别与实时定位、伤员生理信息采集与传输、基于移动手持设备的实时信息传输与交互以及应急救援资源整合、信息集成与指挥决策,从而辅助救援行动、提高救援效率。物联网技术应用于社区应急医学救援体系构建,平时利用健康小屋监测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健康状况,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应急教育和宣传;发生突发事件时利用基于个体/家庭的紧急时间报警系统,以及社区的医疗服务人员实行紧急处置和就地救助,提高反应速度、争取救援时间。  相似文献   

12.
基于超声波采集的无线数据传输的输液监控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基于无线数据传输的静脉输液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完成对输液速度等参数的精确控制和人性化提示,并可实现中央监控、监护、管理等功能。系统的下位机采用超声波检测液滴的流量,实现控制、显示、存储,并通过无线方式与上位机实时通讯,实现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的运用现状和主要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传输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项目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传输技术的运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以海上单兵生命体征监测为例,对不同通信节段的数据传输技术的选择进行了相关讨论,分析了未来生命体征监测数据传输技术运用的趋势,指出了在不同的环境下,将不同的数据通信技术“因地制宜”地运用在合适的通信节段能使采集的数据更好更快地传输与反馈,为伤员或者病员的救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一套适用于运动员训练与康复过程中对其心电、呼吸、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无线实时监护系统。方法:该系统主要由监护终端和数据处理系统组成,监护终端包括生理参数采集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由运动员随身携带,负责分时采集和无线传送各生理参数;数据处理系统由无线收发模块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组成,负责接收各生理参数信号,同时进行数据处理、显示。结果:在明视距离小于400m,或室内通讯距离小于50m范围内,该系统能够实现设计要求。结论:该系统可满足运动员在不同运动状态下多生理参数的无线实时监护,同时可用于其他健康人群的健身运动,为其提供生命状态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全国血吸虫病明察暗访现场工作为例,评价全球地理定位无线监控调度系统现场应用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7个省选择卫生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的血吸虫病明察暗访点12个,以及国务院综合试点现场定位点3个;利用手持型全球定位设备CEC9680为现场操作工具,记录相关的航点、航迹;同时将定位数据包通过短消息功能(SMS)同步传至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和监控。结果在全球地理定位无线监控调度系统支持下,实现了对江苏等7省12个暗访点、3个国务院综合试点现场定位,全程实时对话与暗访现场信息即时记载并保持同步监控。监控中心可视地图实时显示现场地理移动位置,实现现场路线实时指导与人员调度。结论利用全球定位无线监控调度系统,可实现全程监控、指挥与指导明察暗访现场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解决院外监护和院前急救的数据传输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监护系统。方法控制单元获取信号采集模块中的生理信息,连同GPS数据一起按照无线传输协议打包后发送到数据传输单元,由数据传输单元通过移动网络实时发送到Internet;在具有实IP的PC机上编写服务器程序接收病人信息实现移动监护功能的同时进行数据转发,连接医院HIS系统。结果通过该装置实现了病人实时监护信息的远程无线传输,把病人的监护空间从院内扩展到了院外的每一个角落。结论该系统运行稳定,费用低廉,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技术组成及应用现状,分析了该技术在演习卫勤保障中的应用可能,包括医用物资消耗管理、伤员识别、伤员生命体征监控、输液治疗监控等方面与应用价值,最后指出了物联网技术在减少医疗差错、提高保障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考虑到战场的特殊环境,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便真正满足卫勤保障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8.
掌上智能疫情监控预警软件将医院医疗信息网、医院疫情信息统计报告网,通过GPRS无线传感收发系统与移动通讯网相衔接,建立了24小时无人值守情况下手机自动报警系统,较大程度地提高对传染病疫情的监控与报告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病区内布置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监护住院患者的生命体征,实现护理的智能化,减少陪护需求,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方法患者统一佩戴集成传感器的无线监护腕表,利用Zigbee技术在病区内布置无线传感器网络,连接服务主机实现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实时智能化监护和管理。结果基于Zigbee的无线护理监护系统实现了对患者的实时、主动监测,使医护人员随时掌握每个患者的相关数据,用做诊疗的依据。结论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的使用,提高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从而改善了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和设计战场医疗救护信息采集系统。方法: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ZigBee协议技术,对战场医疗救护信息采集系统的内外部网络结构、系统模型、软件模块流程、硬件构成等进行了研究设计。结果:该系统能在500 m范围内利用体温、脉搏等传感器监测收集人员生命体征信息,通过网络上传数据。结论:该系统具有低成本、低功耗、抗干扰等优势特点,对指挥员掌握战斗人员生命状态情况和战场火线及时搜寻救护伤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