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随访护理干预对预防口腔固定正畸治疗过程牙菌斑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口腔固定正畸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口腔固定正畸过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口腔固定正畸过程由专职护士进行随访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固定正畸矫治前、矫治第3个月、矫治第6个月牙菌斑染色情况。结果口腔固定正畸矫治前两组患者菌斑染色指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治3个月、矫治6个月两组患者菌斑染色指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固定正畸过程由专职护士对患者进行随访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牙菌斑,保持患者口腔卫生,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基于动机访谈的健康教育结合系统口腔护理对牙周病患者口腔保健情况的影响。方法以南通市口腔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4例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合基于动机访谈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系统口腔护理结合基于动机访谈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的牙龈、牙石、软垢、菌斑指数、牙周袋深度、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口腔健康生存质量及口腔保健行为状况。结果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2组的牙龈指数(GI)、牙石指数(CI)和软垢指数(DI)、菌斑指数(PLI)和牙周袋深度(PD)均小于干预前,口腔保健自我效能量表(SE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口腔健康生存量表(OHIP-14)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5);观察组的GI、CI、DI、PLI和PD均比同期对照组更小,SESS评分均比同期对照组更高,OHIP-14评分均比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观察组使用牙线、每天刷牙次数(3次)、每次刷牙时间(>3 min)和竖刷或颤动刷牙法的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基于动机访谈的健康教育结合系统口腔护理可改善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卫生环境,提高其口腔保健自我效能和口腔健康生存质量,有助于患者养成健康的口腔保健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微信群发平台辅助健康教育对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口腔健康、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1—7月于该院治疗的90例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微信群发平台辅助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及护理7 d后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护理7 d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7 d后两组患者的ESCA和SF-36评分明显升高,OHIP-14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ESCA和SF-36两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OHIP-14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微信群发平台辅助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其病情恢复,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该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在固定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口腔正畸固定矫正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牙龈清洁术进行治疗,并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教育,观察组加用康复新液治疗,并进行自我效能干预。观察2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及牙面釉质脱矿程度。结果2组治疗1、3、6、12、18个月后PLI、GI均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患者牙面釉质脱矿程度均加重,但观察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可减少固定矫正术患者菌斑、牙龈红肿及牙釉质脱矿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单静雯 《当代护士》2018,(3):99-102
目的探讨集束化口腔护理改善食管癌患者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7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期间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口腔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采用口腔健康评估量表(OHAT)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中文版评估口腔卫生,统计住院期间发生的口腔黏膜炎例数,采用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协作组(RTOG)评分标准评估患者口腔炎严重程度,并统计两组护理满意度及自我护理能力。结果两组入院时OHAT、OHIP-14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化疗14d、出院时DHAT、OHIP-14得分出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各时间点观察组OHAT、OHIP-1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85.7%,显著高于观察组的60.00%(P0.05),且对照组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依次为(84.2±12.6)分、(72.3±9.4)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97.5±14.6)分、(87.9±13.2)分(P0.05)。结论集束化口腔护理可显著降低食管癌患者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发生率,改善口腔卫生,并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胡慧勤 《全科护理》2024,(7):1301-1304
目的:探究改良版Beck口腔评估表指导下的口腔护理对卒中相关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245例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122例行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123例行改良版Beck口腔评估表指导下的口腔护理,比较两组在护理第1天、第5天、第7天时改良版Beck口腔评分、口腔溃疡情况、口咽部细菌培养菌株数,比较两组在护理第7天时卒中相关肺炎(SAP)发生率以及吞咽功能,比较护理7 d后病人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第1天、第7天观察组改良版Beck口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第5天、第7天后观察组口腔溃疡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第5天、第7天后观察组口咽部细菌培养菌株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7 d后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版Beck口腔评估表指导下进行口腔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口腔健康状态,降低口腔黏膜溃疡出血,减少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应用于口腔正畸患儿护理干预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口腔正畸患儿98例,按照组间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比较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的治疗依从性、口腔健康状况、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依从性调查问卷、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儿童口腔健康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COHIP)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调查问卷4方面评分与总分、自我管理能力调查问卷4维度评分与总分、COHIP量表除学校环境以外的评分与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牙龈炎、托槽脱落、口腔溃疡、龋齿、牙龈增生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口腔正畸的患儿采取循证护理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提升患儿的遵医行为,明显改善口腔健康水平,巩固治疗效果,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护理干预对口腔正畸患者治疗依从性、身心应激反应及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行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身心应激状况评分及护患关系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正畸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护理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口腔正畸治疗依从性,降低身心应激程度,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卫生状况的效果。方法将140例即将粘接固定矫治器的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配合光盘资料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60例进行常规宣教。采集两组正畸患者矫治前、矫治后第3个月、矫治结束后1个月刷牙前的牙菌斑染色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矫治前两组患者的菌斑染色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矫治后第3个月、矫治结束后1个月全部指标牙位的菌斑染色指数评价结果,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合光盘资料进行健康教育对保持正畸患者的口腔卫生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吴林霏 《妇幼护理》2022,2(18):4288-4291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固定正畸患儿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70例固定正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并发症、牙周健康状况、口腔卫生状况、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的PLI、GI、BI水平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的PLI、GI、BI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6个月时的OHI评分均较干预前提升,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MDA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固定正畸患儿实施优质护理,能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儿口腔卫生和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石美芬  薛海萍  刘丹 《全科护理》2012,(16):1474-1475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口腔护理指导对牙釉质脱矿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正畸科进行全程固定正畸治疗的恒牙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医嘱刷牙及注意口腔卫生,观察组行全程口腔护理指导、卫生宣教与家庭干预相结合。观察两组病人治疗12个月后的牙釉质脱矿发病率和牙釉质脱矿指数。[结果]正畸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41例发生脱矿,观察组27例发生脱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釉质脱矿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畸治疗过程中对病人实施全程、针对性的口腔护理指导,可有效改善牙釉质脱矿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由护士遵医嘱完成口腔护理,观察组患者由责任护士对其口腔情况实施清洁度评估后采取个体化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口腔卫生情况、口腔并发生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1周后,2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比23.3%,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0%比70.0%,P<0.05)。结论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个体化口腔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防治口腔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纪永芳  张晓萍 《全科护理》2012,(16):1467-1468
[目的]观察青少年固定正畸病人的口腔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80例青少年固定正畸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卫生宣教,未进行有效刷牙方法指导和监督,观察组给予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方法的指导,同时加强病人的配合能力。比较两组病人初次治疗及治疗6个月正畸菌斑指数(PLI-O)。[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PLI-O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卫生宣教、刷牙指导及全程口腔卫生状况监控,有益于青少年口腔固定正畸病人的口腔牙齿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固定矫治致牙龈炎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进行牙齿固定矫治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矫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配戴固定矫治器时予以口腔清洁保健指导;分别于初戴固定矫正器1个月、6个月时,测定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比较两组患者牙龈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PLI、GI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牙龈炎发生率41.8%,低于对照组的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固定正畸治疗过程中,口腔清洁保健指导有助于降低牙龈炎的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共建共享模式的信息化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后患者的影响。方法:自2020年5月1日~2021年4月30日接受超早期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自2021年5月1日~2022年5月31日接受超早期溶栓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作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共建共享模式的信息化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认知功能[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生活能力[采用巴氏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高于干预前(P<0.01),MMSE评分低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ESCA、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BI、AD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口腔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由护士遵医嘱完成口腔护理,观察组患者由责任护士对其口腔情况实施清洁度评估后采取个体化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口腔卫生情况、口腔并发生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1周后,2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情况均获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口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比23.3%,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7.0%比70.0%,P<0.05)。结论对肺结核咯血患者进行个体化口腔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防治口腔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中青年固定正畸患者口腔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至2021 年 12 月31 日期间来我院接受固定正畸的70 例中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 和对照组(n=35)。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 (正畸治疗后 3 个月时)牙周炎的发生情况、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复诊情况及护理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正畸治疗后 3 个 月时,观察组牙周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5)。观察组牙龈指数与菌斑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按时复诊率(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62.86%)(P<0.05)。观察组随机复诊率(5.71%)显著低于对照组(22.86%) (P<0.05)。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的比例和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满意比例(5.71%)显著低于对照组 (25.71%)(P<0.05)。结论 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中青年固定正畸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具有明显的促进作 用,即显著降低牙周炎的发生率、减轻牙龈炎症并减少菌斑形成,同时优化患者复诊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口腔护理液在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1日~12月31日在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56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根据不同口腔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药制剂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护理当天、护理后7 d、护理后14 d,采用口腔卫生评估表评估两组口腔卫生情况,比较两组pH值、口腔舒适度。结果:护理后7、14 d,观察组口腔卫生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口腔舒适度、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中药制剂口腔护理液可进一步提高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口腔卫生水平,预防口腔感染,提升口腔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阶段行为改变为指导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7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阶段行为改变为指导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血尿酸水平,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BAI评分、BDI评分、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两组ESCA、HPLP-Ⅱ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痛风患者实施阶段行为改变为指导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评估分型配合特需干预模式对肝硬化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96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自我管理评估分型配合特需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水平[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后不同时间(3 d、15 d、30 d)生存质量[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结果:护理后,两组ESCA中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LDQ评分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P<0.01)。结论:自我管理评估分型配合特需干预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其生存质量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