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了解潍坊市成人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潍坊市抽取5 156名≥18岁成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结果 潍坊市成人居民高血压、血脂异常及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35.16%、34.60%、9.39%;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结果显示男性(OR = 1.391,95%CI:1.164~1.661)、年龄大(OR = 13.568,95%CI:8.215~22.408)、饮酒(OR = 1.270,95%CI:1.060~1.520)、肥胖(OR = 9.644,95%CI:5.203~17.878)、高盐(OR = 1.020,95%CI:1.000~1.041)、自评健康状况差(OR = 3.006,95%CI:1.694~5.335)、锻炼(OR = 0.834,95%CI: 0.725~0.959)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男性(OR = 1.268,95%CI:1.032~1.558)、年龄大(OR = 6.049,95%CI:2.420~15.117)、肥胖(OR = 18.227,95%CI:2.471~134.480)、自评健康状况差(OR = 3.664,95%CI:1.093~12.277)、锻炼(OR = 0.719,95%CI:0.587~0.880)是糖尿病的影响因素;年龄大(OR = 2.209,95%CI:1.522~3.206)、自评健康状况好(OR = 0.859,95%CI:0.743~0.993)、已婚(OR = 0.599,95%CI:0.402~0.893)、肥胖(OR = 6.239,95%CI:3.868~10.062)、吸烟(OR = 1.281,95%CI:1.076~1.526)、高盐(OR = 1.024,95%CI:1.006~1.043)、高油(OR = 1.208,95%CI:1.007~1.014)是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是潍坊市成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其患病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老年人、超重和肥胖居民的健康管理,同时大力倡导低盐饮食,戒烟限酒,适度锻炼,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山东省≥40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7月—2016年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山东省抽取3 600名≥4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肺功能检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估算慢阻肺的患病率,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项目全部完成且质控合格的共3 317人,慢阻肺患病471人,经复杂加权后山东省≥40岁居民慢阻肺患病率为13.391%,男性患病率为20.200%,女性为6.632%,男性高于女性(χ2 = 95.359,P<0.001),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6.549%、10.837%、19.991%、23.632%,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高(χ2 = -12.01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 = 2.416,95%CI = 1.639~3.561)、年龄(OR = 3.749,95%CI = 1.883~7.467)、有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OR = 1.444,95%CI = 1.127~1.849)、儿童时期严重肺部感染史(OR = 3.183,95%CI = 1.414~7.168)、吸烟(OR = 2.207,95%CI = 1.805~2.698)、做饭时不通风(OR = 1.361,95%CI = 1.021~1.814)等是慢阻肺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山东省≥40岁居民慢阻肺患病率较高,应从各项危险因素入手,特别是男性、高龄、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吸烟、儿童时期严重肺部感染史、室内空气污染等方面,加强对慢阻肺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问卷调查某高校教职工性别、年龄、病史、饮食和行为习惯等,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同时进行腹部B超、血糖、血脂的检查。结果1348名高校教职工中,脂肪肝患病率为16.69%,男性(19.67%)高于女性(13.0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P〈0.01),45~64岁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随年龄增长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脂肪肝的患病率与体质指数(χ^2=13.471,OR=I.841,95%CI:1.232~2.748)、糖尿病(χ^2=8.326,OR=I.622,95%CI:1.050~2.504)、高脂血症(X2=26.312,OR=3.161,95%cf:2.101—4.754)、高血压(χ^2=11.392,OR=I.748,95%CI:1.171—2.611)、饮酒(χ^2=14.574,OR=I.867,95%CI:1.251~2.789)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患病率较高,应针对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饮酒等危险因素加强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发高血压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及生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2014年3-6月随机抽取唐山市4个社区内的11 072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主要调查内容包括体格检测、血压测量、生化指标测定和生活方式调查。结果男性居民新发高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居民(χ~2=49.550,P<0.05);随着居民年龄增长,新发高血压发生率显著升高(χ~2=77.901,P<0.05);随着居民体质指数的升高,新发性高血压发生率显著升高(χ~2=566.801,P<0.05)。血压正常组居民总胆固醇含量低于新发性高血压组(t=9.048,P<0.05),两组居民空腹血糖、甘油三酯、LDL-C以及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不吸烟以及戒烟居民中新发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98,P<0.05);饮酒、不饮酒以及戒酒居民中新发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95,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OR=2.943,95%CI:1.765~4.910),饮酒(OR=3.353,95%CI:1.922~5.850),男性(OR=1.433,95%CI:1.133~1.813)和年龄增长(OR=1.600,95%CI:1.158~2.211)均为新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新发高血压与代谢性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男性以及年龄增长,与饮酒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2010年新疆监测点居民高血压现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新疆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血压情况、高血压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掌握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高血压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新疆5个监测点共2999名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采取集中和入户相结合调查的方式获得资料。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新疆监测点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33.34%,高血压知晓率为39.40%,高血压治疗率为31.20%,血压控制率为10.80%。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0.639,95%CI:0.598~0.682)、文化水平低(OR=1.165,95%CI:1.078~1.258)、汉族(OR=1.296,95%CI:1.167~1.439)、超重/肥胖(OR=0.506,95%CI:0.453~0.565)、食用水果不足(OR=1.286,95%CI:1.020~1.620)、食用蔬菜不足(OR=1.420,95%CI:1.183~1.705)、食用盐过量(OR=1.416,95%CI:1.120~1.790)、食用油过量(OR=1.532,95%CI:1.193~1.966)等患高血压的风险高。结论新疆监测点高血压患病率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血压控制率均低,高血压危害严重,高血压病人的治疗管理要加强;肥胖、吸烟、饮酒、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过量摄入食用油盐、低水平的身体活动等高血压危险因素居高不下,需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和健康管理来逐步降低高血压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温州市城区≥18岁居民糖尿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4年7-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温州市鹿城、龙湾和瓯海3个城区11 765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用SPSS 18.0软件进行χ^2检验,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糖尿病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调查人群糖尿病粗患病率为12.6%,标化患病率为10.50%;男性糖尿病粗患病率为13.0%,标化患病率为12.02%;女性糖尿病粗患病率为12.4%,标化患病率为9.99%,男女性之间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P〉0.05)。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522.50,P〈0.01)。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98,P〈0.01)。不同职业居民糖尿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2,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高血压、高血脂、中心性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60(1.50~1.70)、1.96(1.73~2.22)、1.55(1.38~1.74)和1.51(1.34~1.71)。文化程度、体育锻炼是糖尿病的保护因素,OR值(95%CI)分别为0.86(0.81~0.91)和0.95(0.91~0.98)。结论 温州城区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需进一步加强糖尿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改善居民行为、生活方式,降低糖尿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保定市中青年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流行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降低中青年糖尿病患病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保定市3个县(市、区)18~59岁居民共6 878人进行调查和血糖检测,使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有效数据6 426份,糖尿病患病率为9.82%,年龄标化患病率为10.14%;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24.07%,年龄标化患病率为24.9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30~59岁、未婚、离婚/丧偶等其他婚姻状况(OR=5.879,95%CI:2.719~12.713)、吸烟、经常大量饮酒、口味油(OR=5.833,95%CI:4.476~7.601)、喜甜食、多食肉类、肥胖(OR=3.241,95%CI:2.361~4.449)、高血压、静息心率过快(OR=8.796,95%CI:6.300~12.280)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正相关。40~59岁、离婚/丧偶等其他婚姻状况(OR=4.936,95%CI:3.033~8.032)、接触二手烟、12个月内饮酒、口味油、肥胖、中心性肥胖、静...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青田县18周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为评估居民糖尿病流行情况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丽水市青田县4个乡镇18周岁及以上居民1248人,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检测,描述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布,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 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化后,青田县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8.84%,男性为8.04%,女性为9.91%;随着年龄组增大,患病率逐渐增加(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心性肥胖(OR=4.63,95%CI:1.19~2.88)、糖尿病家族史(OR=4.63,95%CI:2.58~8.32)、高甘油三酯(OR=2.63,95%CI:1.76~3.93)、高血压(OR=2.27,95%CI:1.48~3.48)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和中心性肥胖等因素是青田县居民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应对当地居民,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加强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干预,以有效控制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有效的控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4年4—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抽中的家庭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该市27718名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完成调查,得到有效问卷25684份。居民吸烟率为22.7%,男性吸烟率为46.2%,女性吸烟率为2.0%;现在吸烟率为19.9%,男性现在吸烟率为40.5%,女性现在吸烟率为1.6%。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中位数为20岁,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中位数为14.3支。戒烟率为13.1%,复吸率为9.4%。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0.022,95%CI:0.019~0.026)、文化程度(OR=0.697,95%CI:0.659~0.737)、家庭人均年收入(OR=0.975,95%CI:0.955~0.995)和饮酒(OR=2.687,95%CI:2.467~2.927)是吸烟的影响因素,在以在校学生或未婚状况为对照时,职业和婚姻状况亦是吸烟的影响因素。结论 广州市居民吸烟率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吸烟主要在男性中流行,控烟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北省秦皇岛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该市制定超重肥胖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4-5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秦皇岛市2 584名18~79岁成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标准方法测量身高体重。采用SAS 9.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秦皇岛市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为53.2%。不同性别、年龄、婚姻、城乡、文化程度、饮酒情况、吸烟情况和身体锻炼情况的人群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832,95%CI:1.408~2.384)、高年龄(与18~40岁相比,40~65岁人群OR=1.488,95%CI:1.128~1.962,≥65岁人群OR=2.240,95%CI:1.646~3.048)、已婚和离异或丧偶(与未婚者相比,已婚人群OR=1.285,95%CI:1.047~1.576,离异或丧偶者OR=1.336,95%CI:1.018~1.753)、城镇(OR=1.984,95%CI:1.647~2.390)、低文化程度(与大专及以上人群相比,初中及高中人群OR=1.389,95%CI:1.114~1.733,小学及以下人群OR=1.412,95%CI:1.117~1.784)、吸烟(OR=2.727,95%CI:2.267~3.281)、饮酒(OR=2.896,95%CI:2.315~3.624)以及身体锻炼较少(与经常锻炼者比较,偶尔锻炼人群OR=1.425,95%CI:1.023~1.986,从不锻炼人群OR=2.763,95%CI:1.843~4.143)均是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秦皇岛市成人超重肥胖患病率较高,应重点针对男性、中老年人、城镇居民、文化程度低、已婚和离异丧偶者、饮酒和吸烟的人群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深入调查上海市某区常住社区居民的吸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有效控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7年9—12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11个居委的13 567名全年龄段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资料、个人吸烟、饮酒、饮茶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吸烟与调查因素的关联。[结果]调查对象总吸烟率21.0%(2 083/9 903)。除家庭人均月收入外,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种、饮酒状况、饮茶状况人群吸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者开始吸烟年龄为(22.7±6.4)岁,65.4%的居民起床后60 min以内开始吸第一支烟。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OR=46.97,95%CI:33.26,66.32);20~、30~、40~岁年龄组吸烟率均大于〈20岁组,OR值(95%CI)分别为3.56(2.06,6.17)、4.42(2.50,7.83)、4.16(2.43,7.1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吸烟率低于初中及以下(OR=0.59,95%CI:0.43~0.81);从事脑力劳动者吸烟率低于从事体力劳动者(OR=0.78,95%CI:0.61~0.98);已婚者和丧偶者的吸烟率高于未婚者,OR值(95%CI)分别为2.21(1.07,4.58)、2.19(1.70,2.81);饮酒者吸烟率高于不饮酒者(OR=2.53,95%CI:1.97~3.26);饮茶者吸烟率高于不饮茶者(OR=2.29,95%CI:1.87~2.81)。[结论]上海市某社区常住居民的总体吸烟率较高。男性、中年人、较低的文化程度、体力劳动者以及有饮茶和饮酒习惯的人群,与吸烟行为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南通地区引起成人白血病的可疑危险因素,为预防白血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就诊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69例确诊白血病患者(病例组)及138例非血液病患者(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所有的病例和对照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调查受试者的一般情况、吸烟饮酒史、家庭周围居住环境、居室装修史、有害物质接触史、疾病史和家族遗传史等,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过程遵循先单因素后多因素的原则,对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P〈0.2)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2病例一对照研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血病的危险因素有:肥胖(OR=0.811,95%CI:0.646~1.017)、经常吸烟(OR=3.344,95%CI:1.395~8.016)、住所周围有“三废”污染(OR=2.545,95%CI:1.156~5.607)、农药接触史(OR:2.262,95%C1:1.093—4.680)、苯接触史(OR=2.380,95%CI:1.949—5.970)、其他有机溶剂接触史(OR=2.944,95%CI:0.952~9.101)、电磁辐射(OR=3.779,95%CI:1.410~10.131)、居室装修史(OR=3.465,95%CI:1.443~8.317)、家族癌症史(OR=2.333,95%C1:0.784~6.9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危险因素为:住所周围有“三废”污染(OR=2.594,95%CI:1.050—6.409)、农药接触史(OR=3.304,95%CI:1.388~7.865)、苯(OR=4.558,95%CI:1.510~13.752)及其他有机溶剂接触史(OR=3.319,95%CI:1.084~10.159)、电磁辐射(OR=3.103,95%CI:1.156—8.332)、家庭装修史(OR=3.964,95%CI:1.512—10.395)。结论住所周围有“三废”污染、接触农药、苯和其他有机溶剂、暴露于电磁辐射、家庭装修后〈3个月入住可能是南通地区成人白血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白血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防治工作应从多方面立体展开。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探讨35岁以上人群体质指数(BMI)对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发病的影响。方
法 以2006年健康体检尿酸正常的811名北京某企业35岁以上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基线人群,调查内容包
括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吸烟史、饮酒史等,并进行4年随访,每年随访体质指数及尿酸,
至2010年有效人群609人,平均年龄(56.52±12.89)岁。结果 BMI基线为低体质量(17例)、正常(292
例)、超重(242例)、肥胖(58例)人群4年内高尿酸血症累积发病人数分别为1例、32例、48例、16例,
发病率分别为5.88%、10.96%、19.83%、27.59%,其发病率随着BMI的增加呈增高趋势(χ
2 =15.181,
犘=0.002);超重、肥胖人群的发病率分别是正常体重人群的1.80 (1.18~2.74)和2.51 (1.42~4.45)倍;
低体质量人群发病率与正常人群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均处于超重(含肥胖)的195人与均未超重
的274人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24.62%、9.49%,前者是后者的2.59 (1.68~4.01) 倍,其中男性为1.97
(1.08~3.58)倍,女性为3.40 (1.71~6.73)倍。经偏回归分析,扣除年龄、性别、吸烟、饮酒、血压、血
糖、血脂的影响,HUA 的发病次数与超重次数以及尿酸均值与BMI均值均呈正相关(犘<0.01)。结论 超
重或肥胖增加了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控制体质量是降低高尿酸血症流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体质指数;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随访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6639 (2014)06 0604 04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内蒙古某地区男性超重肥胖和饮酒对血尿酸(SUA)水平的影响。方法2006年9月至2007年3月,抽取在锡林郭勒盟医院健康体检的630名城区男性和179名农区男性为调查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分别获取调查对象饮酒、身高、体重、腰围和SUA水平,按照日均饮酒量、过量饮酒频次、饮酒种类定义饮酒情况,通过体质指数(BMI)和腰围反映超重或肥胖和中心型肥胖,采用协方差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超重肥胖和饮酒对SUA的影响及其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体重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SUA水平依次升高,分别为(315.6±81.0)、(350.4±81.6)、(376.8±82.2)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重和肥胖组的高尿酸血症(HUA)的检出率分别为19.5%、33.1%,高于正常体重组(8.3%),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2.71(95%CI:1.68~4.39)和5.47(95%C1:3.31~9.04)。超量饮酒者SUA水平[(360.6±85.8)μmol/L]高于从不饮酒者和适量饮酒者[分别为(317.4±93.0)、(343.2±78.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周过量饮酒1—2次者的SUA水平[(355.2±81.0)μmol/L]高于从不饮酒者和饮酒但从不过量者[(334.2±78.0)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0.05)。中心型肥胖且超量饮酒者HUA的患病危险高,OR值为3.46(95%CI:1.65—7.25)。未发现超重或肥胖和饮酒对SUA水平影响的交互作用。结论超重或肥胖是HUA的独立危险因素,过量饮酒会导致SUA水平的升高。建议我国北方男性控制或降低体重,限制饮酒,以预防HUA和痛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劳务工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两个工厂作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262人,其中男性129人,女性133人,平均年龄31.8岁;对照组147人,其中男性75人,女性72人,平均年龄31.8岁。对干预组进行4个月的健康教育,观察其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吸烟、饮酒、运动、心理卫生、就医等行为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对吸烟、饮酒的危害,血压、肥胖标准的知晓率与干预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59.65、47.69、19.50、30.17,P〈0.01);另外,艾滋病知晓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7,P〉0.05)。干预组部分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有明显改善,吸烟对比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50,P〈0.05)。干预后,劳务工就医态度发生明显改变,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09,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劳务工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及就医态度。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中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选择教师人群中符合高尿酸血症(HUA)诊断标准的病例(Ⅰ组)60例,既符合HUA诊断标准又符合代谢综合征(MS)的病例(Ⅱ组)60例,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对其进行现场调查,内容包括体检人群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吸烟情况、饮酒情况、体力活动)、饮食习惯(采用食物频率法和7天膳食记录法)、家族史等情况,并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体质指数(BMI,OR=1.520,95%CI:1.295~1.783)、收缩压(SBP,OR=1.045,95%CI:1.016~1.074)、舒张压(DBP,OR=1.064,95%CI:1.020~1.111)、总胆固醇(TC,OR=4.198,95%CI:2.289~7.700)、甘油三酯(TG,OR=42.852,95%CI:11.245~163.302)、空腹血糖(FPG,OR=1.412,95%CI:1.281~1.60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R=3.017,95%CI:1.706~5.338)、饮茶(OR=3.727,95%CI:1.750~7.938)、食海鲜(OR=2.266,95%CI:1.125~2.569)及血脂异常家族史(OR=1.248,95%CI:1.116~2.532)与HUA有关联。MS不仅与以上因素相关,而且还与饮啤酒(OR=1.314,95%CI:1.137~2.722)、食蔬菜(OR=6.571,95%CI:2.942~14.680)、食水果(OR=5.035,95%CI:2.319~10.930)及高血压病史(OR=1.183,95%CI:1.084~2.400)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及TG是HUA及MS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成分(肥胖、血脂紊乱、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现阶段我国城乡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状况,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在我国江苏、山东、河北、甘肃和四川省整群抽取10个城乡社区,对社区居民中8326例年龄在35~ 75岁的高血压患者开展高血压健康知识和行为方式问卷调查.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地区、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结果 高血压健康知识状况:只有25%的高血压患者知道正常血压范围,危险因素为长期膳食高盐、超重肥胖和长期过量饮酒的知晓率是50.6%、45.8%和42.0%,知道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比例为58.2%.行为方面:28.0%的高血压患者能够每周至少测量1次血压,男性健康行为比例(包括完全戒烟、戒酒和控制饮食)低于女性,OR (95%CI)值分别为0.50(0.38~0.65),0.34(0.27~0.42)和0.77(0.70~0.85).与农村居民相比,城市居民更能够经常测血压、完全戒烟和适当锻炼,其OR (95% CI)值分别为1.97(1.70~2.29),1.31(1.02~1.69)和2.14(1.87~2.44).年龄长者的危险因素知晓水平较低,但是更能够积极采取一些健康行为.文化程度与健康知识和行为(除戒烟戒酒)均呈正相关.与体力劳动者相比,技术性工作者的健康知识水平高并常测血压,退休及从事家务者更能够经常测血压、控制饮食和适当锻炼.结论 我国高血压患者相关健康知识较为缺乏.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和行为受性别、城乡、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父源性影响因素及其与家族史交互作用对子代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按照标准选择144例先心病患儿为病例组,168例无先心病或其他畸形的就诊患儿为对照组,对其父母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关联强度及交互作用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家族史是先心病的危险因素,OR=3.459(95%CI:1.819~6.579)。调整混杂因素后,筛选出3个父源性暴露因素与子代先心病有关联,分别是有害化学物接触、饮酒指数阳性、负性事件阳性,关联强度分别为OR=5.551(95%CI:2.023~15.232)、OR=3.522(95%CI:2.015~6.157)、OR=3.380(95%CI:1.838~6.219);先心病家族史与父亲有害化学物接触以及饮酒指数之间具有正相加交互作用,调整混杂因素前后,家族史与化学物接触的RERI为8.465、8.991,AP(AB)为34.56%、35.67%,AP*(AB)为36.29%、37.48%;与饮酒指数之间的RERI为7.113、7.832,AP(AB)为30.18%、32.07%,AP*(AB)为33.17%、33.89%。结论父源性危险因素可增加子代先心病发生的风险并与家族史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