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观察拉坦前列素和溴莫尼定连续应用12周对眼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9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滴用0.005%拉坦前列素每日1次和0.2%溴莫尼定每日2次,疗程均为12周。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系统测量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拉坦前列素组视网膜中内动脉(CRA)和睫状后短动脉(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A)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较治疗前均增加,阻力系数(RI)较治疗前降低。而溴莫尼定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拉坦前列素组PCA的PSV及EDV均高于溴莫尼定组,RI则低于溴莫尼定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组的CRA血流参数,拉坦前列素组的PSV明显高于溴莫尼定组(P<0.05),而EDV及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坦前列素在改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方面优于溴莫尼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为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31例糖尿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CRA的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PSV/EDV(S/D)。结果:糖尿病患者的PSV、EDV低于正常对照组,RI、S/D均高于对照组。视网膜病变越重,CRA血流速度越低。糖尿病患者无DR组,其CRA的PSV、EDV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的CRA血流速度降低,视网膜循环阻力升高,视网膜血液供应不良。  相似文献   

3.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青光眼动脉血流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青光眼动脉血流测定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8例(74只眼)闭角青光眼病人的眼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弹性指数(PI)进行测定分析,并与64例(120只眼)正常眼动脉测定值比较。结果 PSV左右眼及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双眼眼动脉血流速度与眼压成反比,眼压与RI成正比、与PI成反比。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产对闭角青光眼眼动脉血流速度进行监测可以较为准确反映眼压升高对眼底血流造成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此类病人视盘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赵艳  张进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7):2115-2118
目的探讨益脉康分散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8月西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80例(136眼)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68眼)。对照组患者口服甲钴胺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益脉康分散片,2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网膜中央动脉(CRA)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睫状后短动脉(PCA)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59%、9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视野平均光敏度显著提高,视野平均缺损显著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眼压、视野平均光敏度、视野平均缺损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A和P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显著升高,阻力系数(RI)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的CRA和P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SV、EDV和RI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脉康分散片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眼压、视敏度和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拉坦前列腺素和溴莫尼定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前后24 h眼压曲线及眼血流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选择本院接诊的120例1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60例60眼,Ⅱ组60例60眼,Ⅰ组给予溴莫尼定滴眼液2次/天,Ⅱ组给予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1次/天,两组均观察3个月,治疗前后比较24 h眼压曲线及眼血流,即治疗前、治疗后12周的24 h眼压,治疗前、治疗后12周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短动脉(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系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组内眼压比较,Ⅰ组和Ⅱ组治疗后各时段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眼压比较,Ⅱ组治疗后各时段的眼压均低于Ⅰ组,P<0.05;组内CR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Ⅱ组治疗后PSV、EDV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RI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Ⅰ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组内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Ⅱ组治疗后PSV、EDV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RI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Ⅰ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组间CR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Ⅱ组治疗后PSV明显高于Ⅰ组,P<0.05,组间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P<0.05,Ⅱ组治疗后PSV、EDV明显高于Ⅰ组,P<0.05。结论拉坦前列腺素对开角型青光眼24 h眼压曲线波动的控制效果及眼血流的改善作用优于溴莫尼定,且安全性良好,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亢突眼征的眼部和甲状腺上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的规律,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对甲亢突眼征形成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仪,检测甲亢突眼征患者的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及甲状腺上动脉(STA)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甲亢突眼征眼部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其特点为:OA、SPCA、CRA及ST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均明显加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OA、SPCA、CRAD的舒张末期速度(EDV)下降和阻力指数(RI)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1,甲亢突眼征组眼部OA、SCPA和CRA的PSV与STA的PSV呈正相关(R0.01)。结论彩超多普勒可准确反映甲亢突眼征患者的眼部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其眼部动脉血流参数PSV与STA的PSV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联合川芎嗪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球后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5年8月收治的DR 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艾塞那肽+二甲双胍+羟苯磺酸钙胶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川芎嗪片,治疗30 d.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BG)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动脉(PCA)、眼动脉(OA)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最低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HbA1c、FPG、2 hPB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RA、PCA、OA PSV及EDV均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观察组CRA、PCA、OA PSV及EDV均高于对照组,R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塞那肽联合川芎嗪治疗DR能有效改善球后动脉血流,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拉坦前列素和噻吗心安连续应用12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作用和对眼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18例,随机分成2组:拉坦前列素组和噻吗心安组。分别滴用0.005%拉坦前列素每日1次和0.5%噻吗心安每日2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眼压及眼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且眼压下降平稳恒定;但拉坦前列素组降眼压作用更强大(P〈0.05)。拉坦前列素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A)和舒张末期流速(EDV)较治疗前均增加,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而噻吗心安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坦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疗效及改善眼血流作用优于噻吗心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眼部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 (CDI)对71例高血压患者142只眼的眼动脉 (OA)、视网膜中央动脉 (CRA)和睫状后短动脉 (SPC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 ,并取无高血压的正常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高血压患者眼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阻力指数 (RI)明显增高 ,呈低流速高阻力状况。结论 :外周血管的阻力和血供情况 ,对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辽宁省朝阳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2例(150眼)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每日早午饭后滴1滴眼液于结膜囊内,手指压迫内眦角泪囊部5 min, 2次/d,治疗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于患眼同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樟柳碱2 mL, 1次/d,14 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视野平均缺损(MD)、视野神经宽度、以及眼部血管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容量(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率为9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治疗后,两组视力水平显著升高,眼压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视力水平和眼压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随访3个月,观察组MD与视神经宽度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CRA、PCA的PSV、EDV呈升高趋势,观察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OA的PSV、EDV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CRA的PSV降低,EDV升高(P<0.05),PCA和OA的PSV、EDV均降低(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的CRA的PSV较对照组低、EDV更高,PCA的PSV、EDV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联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可有效控制眼压,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视神经保护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视野平均缺损、视神经宽度、眼血管血流参数,延缓视功能损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8,(6):809-812
目的:观察拉坦前列素与噻吗洛尔不同联用方案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2×2自身交叉对照方案,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1月在三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50例POAG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个治疗顺序组,各25例。A组患者先行传统用药方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每次1滴+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早晚各滴1次,每次1滴),治疗8周后,经48 h洗脱期,再行改进用药方案(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每次1滴+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每日早上1次,每次1滴)治疗8周;B组患者则先行改进治疗方案治疗,治疗8周后,经48 h洗脱期,再行传统治疗方案治疗8周。比较两种用药方案患者用药前后24 h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及眼压波动值,并记录其眼部血流动力学[最大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最大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后,患者24 h平均眼压、峰值眼压、谷值眼压、眼压波动值及RI均显著低于治疗前,EDV、PS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用药方案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用药方案(4.0%vs.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拉坦前列素联合噻吗洛尔的传统联用方案中的噻吗洛尔早晚2次用药改为早上1次用药,不改变其疗效,但用药不良反应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拉坦前列腺素和噻吗心安治疗方案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血流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拉坦前列腺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噻吗心安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的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眼的患眼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结论拉坦前列腺素治疗能够更为有效的增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9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眼部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甲、乙、丙组CRA的D小于对照组,PSV及EDV慢于对照组,RI大于对照组(P<0.05);丙组CRA的PSV慢于甲组(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及时发现病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且该技术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及费用低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差异。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2022年7月宜都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Ⅱ组采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治疗,Ⅲ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持续滴眼4周为1个疗程,3组均持续用药3个疗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1、3、6个月眼内压,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眼内病理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3、6个月3组眼内压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且Ⅰ组低于Ⅱ组、Ⅲ组(P<0.05或P<0.01),Ⅱ组、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3组收缩末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阻力指数较治疗前降低,且Ⅰ组低于Ⅱ组、Ⅲ组(P均<0.01),Ⅱ组、Ⅲ组阻力指数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视盘盘沿面积、视野缺损治疗前后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诊断糖尿病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视网膜中央静脉(CRV)血流改变的价值。方法 采用PHILIPS HDI-5000型超声诊断仪对糖尿病患48例(96眼),正常对照组35例(70眼),进行双眼CRA、CRV的检查,观察多项血流参数。结果 (1)糖尿病患CRA的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2)糖尿病组阻力指数(RI)高于对照组(P<0.05)、搏动指数(P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3)糖尿病组CRV的最大流速(Vmax)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视网膜出现病理改变之前,血流参数PSV、EDV已发生明显改变,CDFI是检测糖尿病视网膜早期病变的敏感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动、静脉血流及内径进行测定,探讨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Wistar大鼠33只,Stroptozocin(STZ)诱导造模,造模前及造模后的每个月对大鼠视网膜中央动、静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平均血流速度(Meanvelocity,MV)、搏动指数(Pulsatilityindex,PI)以及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等参数,连续观察6个月。结果1个月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央动脉的MV、PI改变明显(P<0.01);2个月视网膜中央动脉内径增宽;3个月时PSV、EDV显著降低,5、6个月时RI、PI增高(P<0.05),血糖与PI相关(r=0.349,P=0.003)。结论在持续高血糖状态下,极早期MV即发生改变,随着病程延长,血流参数发生变化,因而,视网膜血流减少与血液灌注不良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重要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缺血性眼底病的临床价值。方法82例缺血性眼底病患者,依据双盲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68.29%,EDV、PSV、RI分别为(5.9±1.3)cm/s、(17.2±2.4)cm/s、(0.34±0.08)均优于对照组的(4.6±1.2)cm/s、(14.5±2.3)cm/s、(0.48±0.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与对照组的9.7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可有效改善缺血性眼底病患者视力及眼部血流动力学,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42例(8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其中背景性(BDR)24例,增殖性(PDR)18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color Doppler imagining,CDI)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和视网膜中央静脉的血流状态,并与正常人40例(80只眼)进行对照。结果D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最大收缩期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总平均速度(Vm)均降低,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增高,视网膜中央静脉(CRV)的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低血流速度(Vmin)及总平均速度(Vm)增高。结论DR患者小动脉闭塞,血流速度下降,舒张期血管阻力增高,使血流减少。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血流状态,可了解视网膜循环功能的变化,有利于较早地发现异常,更详尽地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饶鼎鼎 《江西医药》2014,(12):1464-146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丹参川芎嗪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微循环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DR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240mg剂量,观察组采用120mg剂量,两组患者均采取静脉给药方式,1次/d,1疗程15d,中间有2周间隔,治疗为期30d,共2个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的前后均使用彩超血流显像检测对眼动脉(OA),睫状后动脉(PCA)和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在收缩期和在舒张末期时的血液流速(EDV),最大血液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将指标各进行3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结果在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CA,CRA和OA的EDV和PSV上升,RI下降,对其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几个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不同剂量丹参川芎嗪可显著提高DR患者眼底微循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孕症患者子宫与卵巢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不孕症患者34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史妇女34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两组排卵期子宫动脉、卵巢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比较两组以上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两组子宫、卵巢动脉PSV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01)。两组子宫、卵巢动脉EDV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子宫、卵巢动脉RI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结论不孕症患者子宫、卵巢血流动力学改变是引起不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