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半球后注射透明质酸酶诱发玻璃体后脱离,评价透明质酸酶临床实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对63例(70眼)玻璃体混浊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酶半球后注射,观察治疗后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眼压、眼部彩色B超、闪光视网膜电流图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8眼(40%)发生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42眼(60%)发生部分性玻璃体后脱离,治疗后患者视力、视网膜电流图及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内结构无明显变化.结论 透明质酸酶可以做半球后注射诱发玻璃体后脱离,并且对眼内结构、眼压及视网膜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透明质酸(玻璃酸,hyaluronic acid,HA)是由N-乙酰氨基葡糖和D-葡糖醛酸双糖单位以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的多糖,广泛存在于机体中,以皮肤、关节腔、眼、血管、心脏及脑中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3.
杨红 《中国医药导报》2006,3(14):149-150
1概述20世纪30年代,Meyer首次从牛眼玻璃体中分离出的一种高黏性物质,根据其来源和成分,命名为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它广泛存在于高等动物和低等动物的细胞外间质中。已经从结缔组织、脐带、皮肤、鸡冠、关节滑液、脑、软骨、眼玻璃体等中分离得到。在哺乳动物体内,以玻璃体、脐带和关节滑液中含量最高[1]。透明质酸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通过β-1,4和β-1,3糖苷键反复交替连接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50~200多万。体内多种细胞如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母细胞、神经胶质细胞等都能合成并释放,降解主要依赖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钠在玻璃体切割术中的辅助应用。方法:回顾分析42例(44眼)玻璃体混浊并增殖膜形成的患者的手术过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42例(44眼)术中无1例大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2眼(4.55%),35眼(79.55%)彻底清除增殖膜。38眼(86.36%)术后两周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40眼(90.91%)视网膜得到解剖复位。结论: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可使增殖膜的剥除更安全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和医源性裂孔。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酶和C3F8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联合C3F8玻璃体腔注药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只兔(24只眼)随机分A、 B、 C 3组,每组4只,每兔一眼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A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0.2ml(10U)透明质酸酶,B组为0.2m1C3F8, C组为0.1ml(10U)透明质酸酶 0.1mlC3F8,对照眼玻璃体腔注入0.2ml BSS溶液.注射后常规裂隙灯、直接眼底镜及眼部B超检查.在2周后处死动物,眼球标本送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C组4只实验眼在术后2周时B超有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表现,扫描电镜也表现为较光滑的后极部视网膜表面;A组、B组及对照组眼B超检查无玻璃体后脱离表现,扫描电镜示视网膜表面较多纤维状附着物.各实验组及对照组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组织有毒性改变.结论 10IU透明质酸酶联合0.1mlC3F8玻璃体腔注药2周后可诱导兔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且形态学上无视网膜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透明质酸酶联合C2F6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酶联合C2F6玻璃体腔注药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只兔(30只眼)随机分A、B、C 3组,每组5只,每兔一眼为实验眼,另一眼为对照眼.A、B两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30IU透明质酸酶,C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入0.1 ml BSS溶液,注射后第7 d A组和C组加注C2F6 0.5 ml,对照眼均注射0.1 ml BSS溶液.注射后前10 d每天行临床裂隙灯、前置镜、检眼镜及B超和暗适应视网膜电图(ERG)检查,以后除每天常规临床检查外,每周复查B超及ERG,共观察8周.处死后眼球标本送光镜和扫描、透射电镜检查.结果:A组5只实验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B组3只实验眼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C组实验眼和3组对照眼均无玻璃体后脱离发生.A、B、C组实验眼注药前后及与对照眼相比较,视网膜电图a、b波振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改变(P>0.05).光镜、电镜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组织有毒性改变.结论:动物实验中临床观察结合B超、扫描电镜有助于准确判断玻璃体后脱离与否.透明质酸酶联合C2F6玻璃体腔注药可诱导兔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但无眼内毒性.  相似文献   

7.
透明质酸酶联合C_2F_6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透明质酸酶联合 C2 F6玻璃体腔注药诱导兔眼玻璃体后脱离 (PVD)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5只兔 (30只眼 )随机分 A、B、C 3组 ,每组 5只 ,每兔一眼为实验眼 ,另一眼为对照眼。A、B两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射 30 IU透明质酸酶 ,C组实验眼玻璃体腔注入 0 .1ml BSS溶液 ,注射后第 7d A组和 C组加注 C2 F60 .5 ml,对照眼均注射 0 .1ml BSS溶液。注射后前 10 d每天行临床裂隙灯、前置镜、检眼镜及 B超和暗适应视网膜电图 (ERG)检查 ,以后除每天常规临床检查外 ,每周复查 B超及 ERG,共观察 8周。处死后眼球标本送光镜和扫描、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A组 5只实验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B组 3只实验眼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C组实验眼和 3组对照眼均无玻璃体后脱离发生。 A、B、C组实验眼注药前后及与对照眼相比较 ,视网膜电图 a、b波振幅和潜伏期均无显著改变 (P>0 .0 5 )。光镜、电镜检查未发现视网膜组织有毒性改变。结论 :动物实验中临床观察结合 B超、扫描电镜有助于准确判断玻璃体后脱离与否。透明质酸酶联合 C2 F6玻璃体腔注药可诱导兔眼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 ,但无眼内毒性  相似文献   

8.
透明质酸黏素和肿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卓文磊  陈正堂 《重庆医学》2005,34(6):936-939
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是以β-D-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β-D-葡萄糖磺酸为结构单元的、通过β-1,4-糖苷键重复排列构成的一类链状高分子酸性粘多糖.HA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组织结构、细胞黏附、活化、迁移、以及细胞信号的转导有重要作用[1].透明质酸黏素(hyaladherin),也即透明质酸连接蛋白(hyaluronan-binding proteins),指一类可结合HA糖链的、具有相似氨基酸序列和空间构象的分子.它们在体内有广泛的功能,涉及介导细胞-细胞及细胞-基质黏附、HA的摄取与降解、细胞内信号转导等方面.近年来发现,透明质酸黏素和某些肿瘤有一定联系,可能参与了这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本文拟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量玻璃体中以及为治疗黄斑裂孔而实行的玻璃体切除术后玻璃体腔液体中透明质酸酶和Ⅱ型原胶原中C前肽(pCOL-II-C)的水平,评估玻璃体新陈代谢状况。方法:首先在34例(34只眼)患有黄斑裂孔的患者(极差50~77岁,珔x=64岁)施行玻璃体切除术时分别采集其玻璃体样本各1m l,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MSCs用DAPI标记后注入受体大鼠体内.将受体大鼠分为4组:肺损伤组、MSCs治疗组、MSCs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2 wk后观察肺组织结构、植入细胞的变化,同时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以及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MSC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少量DAPI标记的细胞,其中部分细胞表达广谱细胞角蛋白,肺间质增生减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及肺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在肺损伤组均有明显升高(P<0.01),而在MSCs治疗组均有所下降(P<0.01).结论:MSCs可在损伤的大鼠肺组织中分化为肺泡上皮细胞,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层黏连蛋白、透明质酸及肺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减轻大鼠肺损伤及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透明质酸钠与曲安奈德对兔膝骨性关节炎中关节滑膜及软骨的影响。方法24只新西兰兔制造骨关节炎模型后按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透明质酸钠(SH)组、曲安奈德(TA)组,每组各8只,分别进行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0.4 mL、SH 0.4 mL、TA 0.4 mL,每周一次,每组6次。6周后观察每组兔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血管滑膜SP法染色、软骨AB-PAS染色及MMP-1免疫组化。结果滑膜病理切片显示,SH组滑膜增生最少, TA组滑膜增生较少,对照组滑膜增生明显;滑膜SP法染色显示SH组、TA组VEGF阳性细胞百分数较对照组减少[(42.50±5.29)%、(50.80±5.24)%vs (53.38±4.75)%,P<0.05],SH组、TA组平均光密度值较对照组减少[(0.32±0.02)、(0.43±0.04) vs (0.48±0.05),P<0.05],TA组较SH组和对照组内软骨细胞减少,软骨基质成分减少,SH组、TA组较对照组软骨表层破坏减少。SH组、TA组软骨MMP-1细胞百分数评分优于对照组[(61.25±4.06)%、(76.27±4.68)%vs (87.13±3.64)%,P<0.05];SH组、TA组软骨Mankins评分优于对照组[(6.88±1.25)分、(7.27±0.68)分vs (8.13±0.83)分, 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和曲安奈德均能抑制滑膜炎增生,减少兔膝关节腔内的炎性细胞因子,减少了软骨基质的破坏,且透明质酸钠要优于曲安奈德。  相似文献   

12.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内手术和眼穿孔伤等血眼屏障破坏后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进入玻璃体,进而引起由多种细胞因素和体液因素共同参与的视网膜的一种超强的修复反应.其中细胞因素包括RPE、神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体液因素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等细胞因子和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术中使用自体型纤维蛋白溶解酶(A PE)对诱发玻璃体后脱离的效果,前瞻性干预性病例序列研究。方法:搜集了11例(12只眼)继发于后部玻璃体皮质收缩牵引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术前25m in,玻璃体腔内注入0.1~0.2m l含0.8~1.2U的APE(由凝集服务部制备)。主观评估A PE的效果。对照组10只眼,未行A PE注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相同。术前及术后1年的随访中,所有患者接受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光学相干性断层扫描。结果:术中行A PE注射的患者中,3只眼有玻璃体后皮质黏连、6只眼部分脱离、3只眼完全脱离、2只例眼玻璃体完全塌陷。未行A…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手术治疗和效果.方法 对123例(131眼)玻璃体积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玻璃体积血131眼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71眼(54.2%)、外伤性22眼(16.8%)、孔原性视网膜脱离21眼(16.0%)、眼底静脉阻塞14眼(10.7%)、视网膜静脉周围炎2眼(1.5%)、老年性黄斑变性1眼(0.7%).绝大多数玻璃体积血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外伤性和孔原性视网膜脱离玻血视力恢复最佳.结论 玻璃体积血原因多样,以糖网病、外伤、孔原性视网膜脱离者居多,玻璃体切除术是其治疗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白内障手术使用降眼压药物对预防术中玻璃体脱出仍是比较有效的手段之一。笔者从1983~1987年间采用透明质酸酶,20%甘露醇二种降压药物,在预防白内障囊内摘出术中,玻璃体脱出的效果作一回顾性的分析比较。临床资料 116只眼的老年性成熟期(近成熟期)白内障,其中男性49只眼,女性67只眼,右眼74只眼,左眼42只眼。年龄50~83岁,平均66.5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三氧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确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69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三氧联合透明质酸钠组(O3SH组)与透明质酸钠组(SH组).SH组34例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O3SH组35例先注三氧后再注入透明质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症状、日常活动、骨摩擦音、晨僵现象进行比较.结果 SH组优25例(73.5%),良4例(11.8%),差5例(14.7%) O3SH组优31例(88.6%),良3例(8.6%),差1例(2.8%).两组相比优率、差率、优良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3SH组优于SH组.结论 三氧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良好,疗效优于单纯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入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兔眼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 ①体外培养兔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②兔眼3组,每组6只,分别在玻璃体内注射0.1 mL的生理盐水、1×106细胞及2×106细胞,在不同时间段进行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眼底照像和B超检查,观察成模情况.结果 注射后28 d,生理盐水组成模0眼;1×106细胞组成模5眼,其中I级眼1只,Ⅱ级眼3只,Ⅲ级眼1只;2×106细胞组成模6眼,其中Ⅱ级眼2只,Ⅲ级眼4只.结论 兔眼玻璃体内注射2×106同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建立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模型,符合病变发展规律,而且稳定可靠,成模较快,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高纯度绵羊透明质酸酶治疗玻璃体出血的安全性。设计:两项前瞻性、随机化、安慰剂对照的双盲研究(相关数据资料见本期同发的文章)。方法:受试者在纳入时的玻璃体出血均在1个月以内,病情严重受试眼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20/200,随机予以7.5U、55U、75U的  相似文献   

19.
10年期间内,症状发作三个月内受检查的155名病人中,172只眼发生急性后玻璃体脱离。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为60岁。172只眼中118只眼(67%)未发生视网膜或玻璃体的并发症,14只眼(8%)发生视网膜破裂,36只眼(21%)发生玻璃体或视网膜出血。一只眼有急性后玻璃体脱离的17名病人(11%),后来也在另一眼发生了急性后玻璃体脱离,15只眼(88%)在第一只眼发生急性后玻璃体脱离二年内第二只眼发生本症。13名病人(76%)在对后玻璃体脱离的反应上第二只眼具有与第一只眼同样的方式,亦即10对眼无进一步的并发症,二对眼有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一对眼有视网膜破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原因与处理方法.方法 分别测量196例(眼)行玻璃体切割患者的术后眼压,术后高眼压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行手术治疗.结果 196例(196眼)术后眼压高的56例(56眼),占28.57%,其中48例(48眼)药物控制有效,8例(8眼)经手术治疗控制眼压.眼外伤病例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高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差异具有显著性.术中联合环扎、眼内填充、晶状体摘除手术的病例术后高眼压发生率高于不联合环扎、眼内填充、晶状体摘除手术的病例,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玻璃体手术后高眼压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与原发眼病和手术方式有关,大部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房水引流阀植入等手术可以有效控制药物治疗失败的玻璃体手术后高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