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40 144人工气管移植动物实验研究/侯东祥…广陕西医学杂志一1993,22(9)一:64、5 65 选用49条犬进行了人工气管移植,术后3月、6月、2年分别处死解剖,观察,犬最长存活2年以上。并对自行研制的涤纶一硅材料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所研制出的IV涤纶一硅环人工气管用于临床,是比较理想的材料。参5(原提要)940145气管切开术有关的应用解剖/陈黔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一1993,n(3)一203~205 在沛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气管颈段及其前方有关结构进行了解剖观察。在气管一tJJ开术体位时,成人气管颈段有7、11个气管软骨环其中8、9个环者共占72.7…  相似文献   

2.
20020469经墓磷灰石气管重建的实验研究/秦永…//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2001,36(4)一281~284 目的:探讨富含微孔的管状轻基磷灰石(HA)人工气管用于长段气管环形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验动物为健康家犬,共12只。切除环状软骨弓、部分软骨板以及颈段10个气管环,将长约scm管型HA人工气管分别与环甲膜、残存的环状软骨板和气管断端吻合固定,6个月后处死存活的实验动物8只,取出植入的HA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HA管植入6个月后,植入位置无明显改变。显微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新生血管及组织细胞长入HA管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富含微孔的管状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人工气管用于长段气管环形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验动物为健康家犬,共12只.切除环状软骨弓、部分软骨板以及颈段10个气管环,将长约5cm管型HA人工气管分别与环甲膜、残存的环状软骨板和气管断端吻合固定,6个月后处死存活的实验动物8只,取出植入的HA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HA管植入6个月后,植入位置无明显改变.显微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新生血管及组织细胞长入HA管微孔,占据HA管微孔壁的外2/3,HA内管壁未见上皮覆盖.吻合口周围出现不同程度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但气管管腔无明显狭窄,实验动物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和窒息.结论通过确切地手术吻合固定,喉气管的正常活动不影响自体组织长入HA管,气管粘膜上皮未见移行于HA管内壁表面.单纯采用HA管型材料修复较长的环形气管缺损能维持实验动物正常的呼吸功能,吻合口附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4.
羟基磷灰石气管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富含微孔的管状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人工气管用于长段气管环形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实验动物为健康家 犬,共12只。切除环状软骨弓、部分软骨板以及颈段10个气管环,将长约5cm管型HA人工气管分别与环甲膜、残存的环状软骨板和气管断端吻合固定,6个月后处死存活有实验动物8只,取出植入的HA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HA管植入6个月后,植入位置无明显改变。显微镜下见纤维结缔组织、新生血管及组织细胞长入HA管微孔,占据HA管微孔壁的2/3,HA内管壁未见上皮覆盖。吻合口周围出现不同程度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但气管管腔无明显狭窄,实验动物均未出现呼吸困难和窒息。结论 通过确切地手术吻合固定,喉气管的正常活动不影响自体组织长入HA管,气管粘膜上皮未见移行于HA管内壁表面。单纯采用HA管型材料修复较长的环形气管缺损能维持实验动物正常的呼吸功能,吻合口附近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5.
20041190 人工气管重建气道的进展(综述)/傅世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4,24(2).-150~152 气管病变行手术切除治疗存在超限切除后直接吻合因难等问题,人工气管作为替代物以重建气道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寻求理想的人工气管则成了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的实验研究在人  相似文献   

6.
20050653游离空肠重建气管对气道黏液清除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何发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40(1)·33~36目的:探讨游离空肠重建长段环形缺损气管后对气管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影响,为该方法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显微外科游离空肠联合镍钛合金网重建12条犬气管的动物实验模型,纤维支气管镜下于重建气道的下切缘用注射器滴入示踪剂,计算示踪剂从滴入到到达声门的时间(MTT)除该段长度(MTL),为黏液清除率(MTR),对游离空肠重建6·5cm长段环形缺损气管后新气道的黏液纤毛清除功能进行术前,术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多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喉癌及下咽癌手术中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中晚期喉癌、下咽癌患者,术中采取于环状软骨弓中部水平裂开,只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的喉全切除术,保留的部分环状软骨环与气管一起与颈前造瘘,术后患者不佩戴全喉套管,观察患者咳嗽反射、气道分泌物、造瘘口变化及出院后有无造瘘口狭窄及造瘘口复发情况。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咳嗽反应及气道分泌物明显减少,造瘘口周围红肿较轻。术后随访12~60个月,造瘘口无明显狭窄,无造瘘口肿瘤复发。结论中晚期喉癌及下咽癌患者保留部分环状软骨环的喉全切除术,可避免术后佩戴全喉套管,减少刺激性咳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更有利于气道分泌物的排出,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预防气管造瘘口狭窄。  相似文献   

8.
,61640免疫排斥反应影响移植气管存活的实验研究/张广忖…//陕西医学杂志一1 995,24(12)一753~755 气管移植后机体的免疫反应对移植段气管存活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对同种异体气管移植后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分二期,所用动物为杂种犬,均行5个环的气管移植,定期取出并  相似文献   

9.
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可靠途径,也是人工通气的最好办法.它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气道通畅,减少气道阻力,也有利于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保证有效通气量,为给养、加压人工呼吸、气管内给药等提供了条件[1].而气管插管后的护理非常重要,为有效的保持气道的通畅,必须经常吸痰,而一些长时间带管的患者往往痰液黏稠,不易清除.根据临床实践需要,为临床工作方便,我们对传统痰痂清除器械进行了改进,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术是因患者呼吸道不通畅所建立的紧急而有效的人工气道治疗措施.由于术后空气直接进入气管,加上此类患者抵抗力低下,因此造成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多,而气管及肺部感染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作为有创的人工气道,其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必须实施全面有效的呼吸道管理.  相似文献   

11.
该作者进行一项回顾性研究,以探讨下颌癌术后维持气道通畅的有关问题。研究对象包括作了下颌切除和早期气道重建术而在加强监护病房治疗的27例患者。有22例患者鼻气管插管的平均时间为33.7小时。4例患者由于呼吸困难需再次插管,其中1例因插管失败而施行了紧急环甲膜切开造口术;1例因再次插管失败而导致死亡;1例在鼻气管插管后5天做了气道造口术。就口腔恶性新生物而言,在主要手术后延长鼻气管插管时间可以作为气管切开术的一种替代方法,要在拔管后进行适当的监  相似文献   

12.
带孔钛环外支撑游离皮片重建气管缺损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带孔钛环外支撑游离皮片重建颈段气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12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切除颈段气管前壁、侧壁约2/3周径,长约25 mm(4个气管环),制作人工气管缺损模型,取腹部全厚游离皮片修复气管缺损,皮片外部由带孔钛环悬吊支撑.对照组手术模型及缺损修复与实验组相同,但未放置钛环.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X线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钛环固定情况及管腔情况.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病理检查移植物组织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动物1只术后第5天出现伤口感染裂开,皮片坏死,钛环脱落排出,予以处死;其余5只存活,无呼吸困难;X线摄片示气管腔通畅,钛环固定良好,无移位、变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管腔通畅,管壁光滑,未见狭窄、挛缩及坏死,其中1只在远心端吻合口有少量肉芽,不影响呼吸.存活动物术后6个月处死后病理检查示移植皮片表面大部分覆盖假复层柱状上皮,但上皮覆盖不连续;未见到毛囊,毛发等皮肤附件结构.3只对照组动物术后24 h内死于窒息,尸检发现管腔塌陷皮片水肿;另外3只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最长存活16 d,术后14 d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管腔塌陷狭窄.结论 带孔钛环可重建气管支架,游离皮片可作为气管黏膜替代物,是气管重建的简便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孔钛环外支撑游离皮片重建颈段气管缺损的可行性。方法12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切除颈段气管前壁、侧壁约2/3周径,长约25mm(4个气管环),制作人工气管缺损模型,取腹部全厚游离皮片修复气管缺损,皮片外部由带孔钛环悬吊支撑。对照组手术模型及缺损修复与实验组相同,但未放置钛环。术后1个月及6个月行X线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钛环固定情况及管腔情况。术后6个月处死动物,病理检查移植物组织学变化。结果实验组动物1只术后第5天出现伤口感染裂开,皮片坏死,钛环脱落排出,予以处死;其余5只存活,无呼吸困难;X线摄片示气管腔通畅,钛环固定良好,无移位、变形;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管腔通畅,管壁光滑,未见狭窄、挛缩及坏死,其中1只在远心端吻合口有少量肉芽,不影响呼吸。存活动物术后6个月处死后病理检查示移植皮片表面大部分覆盖假复层柱状上皮,但上皮覆盖不连续;未见到毛囊,毛发等皮肤附件结构。3只对照组动物术后24h内死于窒息,尸检发现管腔塌陷皮片水肿;另外3只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最长存活16d,术后14d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管腔塌陷狭窄。结论带孔钛环可重建气管支架,游离皮片可作为气管黏膜替代物,是气管重建的简便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如何对呼吸衰竭或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快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气体交换,以尽快抢救患者的生命。方法 对100例呼吸困难患者,男92例,女28例;年龄20~86岁,平均51岁。其中脑外伤,颈、胸复合性外伤,头、面部烧伤98例(81.7%)。脑血管意外、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呼吸衰竭、各种药物中毒、晚期癌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22例(18.3%),均由于呼吸衰竭或无自主呼吸行气管切开术,置入ROSCH牌一次性气管软导管,连接人工呼吸器通气,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结果 由于快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气体交换,本组患者均建立良好气道通气。48例因自身疾病严重而死亡,72例痊愈出院。结论 使用一次性气管软导管快速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气体交换优于金属导管。另外连接呼吸器操作简便,建立人工气道,辅助呼吸,改善呼吸困难。由于气囊的作用,使气管导管不易脱落。简化了气管切开的护理。可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5.
20030139生物材料人工气管的设计与动物实验研究/史宏灿…//第二军医大学学报一2002,23(10)一1142一1145 目的:通过筛选适宜的生物材料和选用特殊的成型工艺自行研制新型人工气管假体,探讨其用于长段气管缺损重建的可行性。方法:根据理想化气管替代物的要求,设计出I型人工气管:由聚丙烯单丝、聚乙丙交醋纤维编织成直管状网管,内壁涂以聚氨醋薄膜和胶原蛋白,涂 28层材料不能透过外壁网孔,外壁采用胶原蛋白-经基磷灰石多孔状海绵覆盖。作为对照的l型人工气管,网管结构与I型相同,内外壁均涂以聚氨醋。分别将I型、n型人工气管用于实验组(8只)…  相似文献   

16.
环甲膜穿刺术与环甲膜切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甲膜穿刺术与环甲膜切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对Ⅳ度呼吸困难患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抢救,采用环甲膜穿刺19例(气管切开术前进行环甲膜穿刺15例,气管切开术中进行环甲膜穿刺4例),环甲膜切开6例。结果 行环甲膜穿刺19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环甲膜切开患者均已成功插入气管套管,但仍有3例即时(1h内)死亡; 1例24h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2例抢救成功,并于病情平稳后行常规气管切开。结论 对大部分Ⅳ度呼吸困难的患者采用环甲膜穿刺结合气管切开可以解决气道通气问题。环甲膜切开术可适用于:血氧饱和度90%以下,呈快速进行性下降;上气道大出血随时有阻塞气道导致窒息危险;呼吸突然停止等病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环甲膜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1998年7月~2006年1月对39例常规气管插管困难、喉显微外科手术需开阔内镜视野者以及286例急性喉梗阻患者进行了环甲膜穿刺置管术建立人工气道,并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次操作成功,穿刺时间不超过1分钟,出血量不超过3ml,无1例出现皮下或纵隔积气、食管损伤和气胸,无1例死亡。所有病例拔管后环甲膜伤口均愈合良好,仅见小条索状瘢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环甲膜穿刺置管术是一安全、有效、快速且简便易行的微创操作方法,必要时可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化肋软骨结合纤毛化内皮内壁合成人工气管重建气管长段及特殊缺损的可行性,建立与天然气管的生理结构、功能更接近的人工气管模型。方法以8例新西兰白兔为动物实验模型,I期颈部双层带血供筋膜包埋培养自体肋软骨和鼻中隔黏膜,II期人工气管原位移植,术后定期评估生理、呼吸及病理学等指标。结果8例实验兔II期术后平均存活时间21.9 d,死亡原因为呼吸困难。人工气管组织解剖可见瘢痕增生,无塌陷,有弹性和硬度。组织病理可见肋软骨和气管环软骨在组织学上有较高相似度;肋软骨在带血供筋膜包裹培养下均未被吸收,仍可见肋软骨组织;鼻中隔黏膜在体内加压及带血供筋膜营养下继续分化,HE染色切片下可见人工气管内壁覆有上皮样组织。结论肋软骨可作为制备人工气管塑形材料;包裹肋软骨的带血供筋膜可提供充足的血供,弥补了游离培养肋软骨致其吸收的缺陷;鼻中隔黏膜在体内加压及带血供筋膜的营养下,有望模拟气管纤毛上皮,从而发挥其与气管内壁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9.
碳-碳复合材料气管重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碳纤维增强碳基体复合材料(以下简称碳-碳复合材料)气管假体用于气管环形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的实验动物为健康成年杂种犬8只.用于制作气管假体的碳-碳复合材料分为Ⅰ、Ⅱ两型,两者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碳纤维编织方法.采用Ⅰ型或Ⅱ型碳-碳复合材料制备的气管假体各用于4只犬,切除犬颈段第2气管环下4个气管环长度的气管段,将长2 cm的管型假体分别与远近两个气管残端妥善吻合固定,其中采用对端吻合的1只,外套式吻合3只,内嵌式吻合4只.术后对犬的呼吸、进食及有无感染等状况进行观察.4个月后处死存活的实验动物,取出植入的碳-碳复合材料气管假体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所有犬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喘症状,多持续1~4周便逐渐消失,2只外套式吻合犬有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最早采用对端吻合手术方式的1只实验犬因吻合部位断裂死于术后第3周;采用外套吻合方式的3只实验犬中2只因肉芽组织增生严重而窒息,分别死于第11、12周.1只外套式吻合与4只内嵌式吻合实验犬均正常存活,植入的气管假体4个月内位置无明显改变.假体为纤维结缔组织所包裹,Ⅰ型碳-碳复合材料气管假体与自身组织结合疏松;而Ⅱ型碳-碳复合材料气管假体与组织结合相对紧密,扫描电镜可见假体与组织间有纤维组织连接.假体内腔大部分腔面未见有上皮覆盖,仅假体两端可见有少量纤维组织长人,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存在少量纤毛上皮.结论 通过正确的手术吻合方法,碳-碳复合材料气管假体能够维持实验动物的呼吸道通气功能,吻合部位的肉芽组织增生和气管假体内腔上皮化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0.
气管切开术是建立人工气道的主要途径之一,标准的气管切开方法在1909年被Jackson确立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由于手术耗时长,对危重症患者是相当不利的。我们自2005年5月以来行微创气管切开术35例,并与行标准气管切开术的28例做对照,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