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调查目前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状况及特点。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贵州省贵阳市多所医院173名护士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调查。结果:①精神科护士的情感枯竭程度中等,冷漠程度较高,职业效能感较高。②精神科护士与其他科室的相比,在冷漠维度上二者存在显著的差异。结论: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现状,并探讨应对方式和工作倦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量表(包括3个因子)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包括2个因子),对北京市某大型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随机抽取108名精神科护士进行工作倦怠和应对方式的调查。结果①工作倦怠发生率为36.19%,与国内调查大致相当(U=0.232,P0.05);②93.3%精神科护士以积极应对为主要应对方式;③情绪衰竭因子与去人格化倾向(r=0.529,P0.001)、消极应对(r=0.206,P0.05)评分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与国内情况相当;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应对方式与工作倦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衡水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现状,为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技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和《医务人员基本情况调查表》对全市11个县市区118所乡镇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分层整体随机调查,共发放问卷1028份。结果:精神卫生知晓率为84.19%,性别之间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3,P0.05),文化程度、职称、职业和工作年限(χ2=3.175,85.071,42.106,75.165;P0.05)之间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生知晓率高于护士。结论:衡水市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状况比较乐观,已达到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2015年)的要求,但仍有3个条目的回答正确率明显偏低,应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在基层服务中重要性的理解和认知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优化广西医疗卫生机构精神卫生资源服务利用状况及配置公平性提供资料参考。方法:根据《全国精神卫生资源调查工作方案》,采用国家精神卫生项目办设计的《全国精神卫生医疗机构调查表》面向广西216家开设有精神科(心理科)的医疗卫生机构收集精神卫生服务资源相关数据,对机构、床位、人员数量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按人口和地理面积分布绘制洛伦兹曲线,用基尼系数表达公平性。结果:2020年广西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床位资源的密度分别为每10万人口2.99人、11.57人、1.10人、76张,按人口分布的医师、护士和床位资源相对公平,按地理分布的精神科床位配置处于警戒状态。结论:广西精神卫生资源分布不合理,按地理面积分布的医师、护士、床位配置公平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我院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编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①精神科编码员专业水平欠缺;②精神科临床医生ICD-10知识缺乏;③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重视不足。提出如下对策:①加强编码员的培养;②加强临床医师ICD-10知识培训;③建立健全各级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以达到提高编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法》实施后精神病人长期住院的原因。方法统计2013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两个时点在本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人总数和住院超过1年的病人数;并随机选择2014年1月1日在本院普通精神科病房住院超过1年的370名合作患者,采用自编长期住院原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013年5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在本院普通精神科住院的精神病人总数分别为1170人和1157人;住院超过1年的人数分别为1033人和1042人。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出不出院无所谓"(34.1%)、"不会照顾自己"(28.1%)、"担心出院后再发病"(20.3%)、"病未治好不能出院"(19.5%)和认为"住院比出院后单独生活条件好"(18.4%)等。客观因素主要是"家人不同意"(64.6%)、"没有经济来源"(54.1%)、"没有房子住"(38.6%)、"没有监护人"(21.6%)、"医院(医生)不同意"(20.5%)和"街道领导不同意"(18.4%)等。知道国家出台了《精神卫生法》的只有34.6%;知道《精神卫生法》主要内容的仅占8.4%;认为《精神卫生法》对自己"没有好处"和"不知道"有没有好处的患者高达70.8%;小部分患者认为对自己"有一点好处"(27%);认为"有很大好处"的仅占2.2%。结论精神病人长期住院的主要原因受主客观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目前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表和职业倦怠问卷(MBI)对我院154名护士进行测试。结果①154名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处于中高水平为70.83%;去人格化程度较轻仅31.08%的调查对象处于中高水平;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上处于中高水平为76.57%;②男性精神科护士个人成就感低下维度显著高于女性精神科护士(t=-3.52,P<0.01);情感耗竭维度精神科护士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2.23,P<0.05);③倒班精神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显著高于不倒班精神科护士(t=-2.14,P<0.05);去人格化维度上精神科护士倒班显著高于不倒班的(t=-2.85,P<0.01);④不同护龄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5,61,P<0.01),进一步多重比较表明护龄11~15年、16~20年明显高于其他护龄阶段;⑤不同职称的精神科护士在情感耗竭维度上有显著差异(F=4.36,P<0.01)。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在性别、倒班、护龄、职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卫校学生对精神科认识的状况。方法 对首次来院实习的224名护生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发现护生实习前后对精神病人及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认识有较大差异。结论 适当增加中专护校精神科护理的授课学时,设置精神科临床学习,是提高护生综合素质、培养造就实用型护理人员的有效措施。同时,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改革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实行适度开放管理,是消除世俗偏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精神卫  相似文献   

9.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对我院15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评分为(105.57±11.87)分,处于中高水平;②学历高的护士共情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学历低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职称高的护士共情能力评分反而降低,呈现出负相关(F=6.23,P<0.05);④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与共情能力呈负相关(P<0.005);⑤护士的工龄及与其他工作人员的关系均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共情能力相对较好,共情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国家22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精神,响应国家卫健委每年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主办,《心理与健康》杂志社作为媒体支持单位,万全医药集团作为赞助单位,共同发起"精神科普,乐随心生—我为患者讲一课"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以下简称"686项目")示范区不同群体对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差别.为进一步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奠定基础.方法 以河北省"686项目"城乡2个示范区为调查群体,重点调查社区干部,社区医生、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普通人群,并对4个群体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①被调查者总知晓率为56.91%,其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国家22个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精神,响应国家卫健委每年10月10日"精神卫生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主办,《心理与健康》杂志社作为媒体支持单位,万全医药集团作为赞助单位,共同发起"精神科普,乐随心生——我为患者讲一课"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精神卫生法》对高校心理咨询产生的影响,并探究改善方法。方法:对12名北京地区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负责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受访者平均年龄(40±7)岁,均为心理学或相关学科硕士或以上学位。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誊录稿进行编码分析。结果:12名受访者全部对《精神卫生法》有所了解,并且根据《精神卫生法》修改了心理咨询中心的规章制度。受访者提到《精神卫生法》增强了从业者的法制观念、明确了各主体责任、明晰了高校咨询师工作边界等,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无法区分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且不明确是否能为有诊断的学生提供咨询等问题。受访者在行业规范、监管部门和从业资质方面提出了建议。结论:《精神卫生法》的实施加强了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的法制观念,明确了其职责。但其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分尚未明确,缺乏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规定和约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承德市医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为促进精神卫生建设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整群抽取承德市某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共1939名医学生进行精神心理卫生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该校医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的得分平均(15.43±2.01)分,知晓率为96.4%,各条目正确率为19.9%~99.5%,平均77.2%。其中,世界自杀预防日的正确率仅为19.9%;精神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条目中"怀疑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就要去找心理或者精神科医生看病"正确率最低,为61.8%。多因素分析得出,父亲的文化程度、学生的层次与问卷得分有关。结论:承德市医学生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较高,达到了国家推进精神卫生建设2015年达到80%的工作目标。但应进一步加强针对精神心理问题解决途径及世界精神卫生相关纪念日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76名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科护士SCL- 90各因子评分中躯体化、抑郁、敌对、恐怖、焦虑、偏执因子分较中国常模均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湖南省两市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师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在长沙及衡阳两市共6所综合医院内用方便抽样法对374名非精神科医师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知识调查。结果:受访者对GAD的正确识别率为31.8%。工作和经济困难、近期的创伤性事件以及日常矛盾被认为是最常见的3个致病原因。86.0%的受访者认为亲密家人的帮助、多从事户外体育锻炼等非主流治疗措施有益。多与外界交流学习被认为是最有益的治疗措施。49.2%的受访者认为不接受专业治疗病情会恶化。结论:综合医院非精神科医师对GAD知识的知晓存在多方面不足,提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对痛风知识的知晓情况,促进更好的开展痛风患者的全科护理。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临床护士共178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痛风相关护理经验、继续教育以及主动学习等情况;内容涉及痛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生活方式以及合并症等方面。结果共发放问卷178份,有效问卷177份;得分是(6.96±1.67)分,中位数是7;如得分≥7,定义其对痛风知识知晓好,共有63.3%(112/177)护士知晓好。护士对痛风疾病表现等知识知晓较好,对药物治疗方面知晓不理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继续教育是知晓好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临床护士对于痛风知识的知晓需要提高,开展继续教育可能有助于提高对痛风知识的知晓。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0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以下简称《精神卫生法》).这部孕育了27年的法律终于诞生. 全法七章八十五条,其中最核心的内容为以下四点: (1)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方针,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提高治疗、康复水平; (2)切实保障精神障碍者的合法权益,保障其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严格设置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条件和程序.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保定市城乡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现状,为进一步有钟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供依据.方法 以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以下简称"686项目")城乡2个示范区为调查群体,重点调查社区医生、社区干部、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普通人群共385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被调查者总知晓率为56.91%,城市居民知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在《精神卫生法》施行后,心理咨询师的法律认知状况。方法:对100名心理咨询师,采用自编“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状况调查问卷”,从心理咨询师对法律知识的认知态度、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法律风险事件发生频率3个维度,探究心理咨询师法律认知现状。结果:80.0%的受访者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较为重视,但受过相关培训的只占35.0%,网络仍是主要的学习途径。受访者的法律知识测评平均得分为(63.7±11.6)(满分100),其中从业时间≤10年的受访者比>10年得分更高(P<0.05),受过培训(35.0%)的受访者比未受过培训(65.0%)的得分更高(P<0.05);受访者对“不得从事心理治疗与精神障碍诊断”、“心理危机干预涉及来访者隐私”、“咨询协议的签订”及“非法行医的后果”等答对率较低,反映相应的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低。在法律风险事件发生频率上,“心理危机干预与上报”、“为来访者作心理疾病的诊断”及“为疑似抑郁症患者提供咨询”等发生频率较高。结论:目前心理咨询师的法律认知态度较积极,但自身对法律知识掌握程度有待提高,部分法律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