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在NICU中的应用   总被引:89,自引:1,他引:88  
静脉输液是NICU治疗危重病儿的重要手段,绝大多数病儿是通过外周静脉输液,而长期禁食,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病儿,输入高渗透压液体及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和需长期治疗的病人常采用中心静脉输液。为了避免以往中心静脉穿刺带来的危险性和并发症,[1]我科自199...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具体病例,对头皮和四肢浅静脉穿刺有困难的病儿,采用胸、腹壁浅静脉进行静脉输液取得成功。我们认为此法有一定实用价值,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张美光 《现代护理》2004,10(11):1029-1029
临床护理操作中.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又不影响病儿活动。便于保温。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但在固定过程中难免会粘贴少许头发。从而在拔针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给病儿增加疼痛。近1年来.笔者对临床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拔针方法进行反置探索.找到了一个小技巧.经临床实践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护理操作中,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又不影响病儿活动,便于保温.故小儿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但在固定过程中难免会粘贴少许头发,从而在拔针过程中不同程度的给病儿增加疼痛.近1年来,笔者对临床中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拔针方法进行反复探索,找到了一个小技巧,经临床实践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吕萍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2):1146-1147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可植入皮下,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为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化疗的病人提供了可靠的静脉通路。能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处,避免了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对一般静脉输液造成的外周血管硬化、栓塞及静脉炎,也有效防止了化疗时药物对血管壁的损伤、药物外渗等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坏死。我科于2004年10月以来引进了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通过对患者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并做好输液港的维护,确保了各项治疗顺利完成,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我科2004年10月~2006年10月为5例肿瘤术后者植入…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渗漏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难题,它不仅给病人增加了痛苦,也影响了抢救和治疗工作。而静脉输液又是治疗新生儿疾病的主要措施,由于新生儿血管细,加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无家属陪护,很容易发生药物渗漏。当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时,如不及时恰当地处理,就会发生皮下坏死,甚至致残,因此,防治静脉输液渗漏在新生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现将药物渗漏引起组织损伤的原因、机制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从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法问世以来,婴幼儿的输液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我们医务工作中,特别是对婴幼儿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头皮静脉穿刺占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小儿头皮静脉便于固定,又不影响病儿活动、便于保温的优点而广为使用。现谈谈笔者在工作中对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逆行静脉穿刺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治疗、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护理操作的基本技能。在大量的输液病人中,我们发现一些病人由于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使血管严重受损,临床表现有静脉炎、静脉变硬、皮下瘀斑等,对这些病人采用顺行静脉穿刺常常力不从心,成功率不高,给输液造成极大困难,受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启示,在传统输液法穿刺少的手足端改变静脉穿刺方向,即逆行穿刺,解决了穿刺难的问题。本通过对30例逆向静脉穿刺输液法进行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效果,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儿科输液原则及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输液是医院治疗抢救重危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静脉把药物送到病人体内产生作用达到治疗目的,使病体得到康复。儿科护士怎样进行静脉输液的管理,这不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稳、准、快、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应具备的条件。要想及时准确把药物送到病人体内,首先是血管的选择,其次是输液的管理,最后是输液原则的掌握。一、血管的选择儿科病儿输液较成人难度大,因为对象是小孩。首先是不合作,所以在选择血管上更有它的重要性。实践中体会,一周岁以内的或稍大一点的患儿,输液时,选择头皮静脉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科室建立静脉输液专项小组,提高静脉输液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所有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过程均在专项小组成员参与、指导下完成,分别于建立静脉输液专项小组前和建立1年后对300例患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输液方式、静脉输液并发症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者对输液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建立静脉输液专项小组前后,患者输液方式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专项小组后,输液患者静脉炎、静脉外渗、输液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科室建立静疗输液专项小组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是确保静脉输液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自体骨髓移植及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化疗药物、骨髓回输、营养供给、血制品应用等治疗均有赖于静脉输入。因此作好输液监护,保证各药物有序、准时、足量输入体内是取得移植成功的重要条件,下面就此谈谈我们的体会。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2例,其中急性白血症9例.恶性淋巴瘤2例,晚期肺癌1例;年龄9岁~58岁;男性6例,女性6例;全部病人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方法;回输液量最多为11550m[,平均7600ml。日所用药物最多为24种,平均19种。2护理体会2.1制订输液计划表在移植之初,特别是预处理阶段,液体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评估模式在肝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便于提高静脉输液质量,增加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炎发生。方法:选择2012年6~12月收治的肝病静脉输入药物的患者2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按传统模式进行输液,观察组采用静脉输液评估模式进行输液,采用静脉输液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输液评估模式提高了输液穿刺成功率,满足了患者治疗需求,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是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配制的静脉滴注药物转变为药学监护下集中配制、混合、检查、分发的管理模式,可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1],PIVAS的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管理不当可直接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2].我院拥有床位2100张,每天需配制的输液用量在5330袋左右,PIVAS运行以来,无一例因配制质量而引起输液反应,现将我院的PIVAS消毒隔离管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的探讨。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小儿静脉输液发生药物外渗的患儿26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药物外渗的原因,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分析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儿童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静脉输液管中药物配伍变化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总结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对临床静脉输液发生在输液管中药物配伍变化的患者资料,将其分为4组进行配伍变化原因分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查阅历史文献,根据注射药物手册,结合药物物理性质和药理作用,对4组静脉输液药物发生配伍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配伍变化的主要原因,即两种或者以上的药物使用同一个输液管进行输液,发生了配伍变化,出现白色沉淀或浑浊物。本研究认为在静脉输液管中配伍变化是由于不同药物经过同一根输液管给药,管内药物相互稀释和融合,引起了药物配伍变化,可能构成药物配伍禁忌,给患者带来伤害。一定要加强静脉输液中心的管理,输液前了解配伍情况,加药时药物分开使用注射器,避免重复使用,以全面降低药物配伍禁忌变化,从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严重输液反应是危及病儿生命,促使原发病加重,甚至产生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简称 MSOF》的一组医源性疾病。轻症输液反应经积极治疗,病儿可很快康复;而严重输液反应常可导致病情急剧恶化,诱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休克、窒息、超高热、甚至心跳呼吸骤停等一系列危急重症,部分病儿常可由于原发病加重,虽经积极抢救仍不免死亡。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严重输液反应21例病儿进行初浅分析,供参考.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男性15例,女性6例;新  相似文献   

17.
程辉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8):50-52
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被应用于临床静脉治疗,因为避免了反复静脉穿刺,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可较长时间留置等优点,目前在临床越来越广泛应用,尤其适合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加强监护病  相似文献   

18.
加强输液治疗监护提高输液治疗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静脉输液是疾病治疗中的常见手段,是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加强静脉输液治疗监护,有助于保障输液质量,提高医疗水平和用药安全,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我们将多年临床静脉输液治疗中观察和遇到的问题归纳、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促进静脉输液的专业发展,最终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输液护理.方法 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委员会,制定输液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开展静脉输液知识培训与考核,培养静脉输液专业护士,进行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结果 培训成绩显著,病人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外周静脉炎和外渗的发生率下降,化疗药物、高营养药物输入方式的合理率不断上升.结论 开展输液专业化管理能提高临床静脉输液的品质和内涵,前馈控制是专业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液)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及时打开静脉给药通道,对挽救病儿生命,减轻病儿痛苦,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相比之下,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巧则更困难。做到一针见血,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为治疗和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笔者在十几年的临床工作中,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