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10年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解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持久性及远期保护效果,从1986年开始,结合农村计划免疫给新生儿接种3针10μg/ml血源乙肝疫苗,对免疫后首次检测HBsAg阴性的762名免疫儿童进行了最长10年的追踪观察。结果(1)母亲HBsAg阴性儿和阳性儿的抗-HBs阳性率以S/N值≥2.1标准计算,分别从免疫后第1年94.44%和84.21%降至第10年50.24%和34.7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抗-HBsS/N值的GMT由第2年的31.62和23.99降至第10年的3.09和2.51,下降更为明显,且GMT以免疫后3~5年下降最快,而抗-HBs阳性率则以9~10年下降最快。(2)母亲HBsAg阴性儿688名,共观察了3559.0人年,出现5例HBsAg阳转者,HBsAg年阳转率0.14%;母亲HBsAg阳性儿74名,共观察了456.5人年,出现1例HBsAg阳转者,HBsAg年阳转率0.22%,出现的6例HBsAg阳转者均未形成慢性携带状态。与乙肝疫苗免疫前同龄HBV易感儿童HBsAg年阳转率4.27%相比,乙肝疫苗对母亲HBsAg阴性儿和阳性儿的HBsAg阳转保护率分别为96.72%和94.85%。  相似文献   

2.
将200名血清HBV感染指标均阴性者随机分为5组、前3组分别接种不同批号的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疫苗,后两组分别接种不同批号的牛痘基因疫苗,以观察国产基因疫苗的人群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基因重组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性良好。首次免疫后8个月牛痘基因疫苗抗HBs阳转率(99.05%)和几何平均滴度(GMT:212.05mIu/ml)均显著高于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疫苗(92.81%)(GMT:147.4mIu/ml)。说明前者免疫原性好于后者。同种基因重组疫苗不同批号间的抗-HBs阳转率、几何平均滴度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可见国产基因疫苗的生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周玲  钮菊英 《中国校医》1995,9(6):404-407
193名接种血源乙肝疫苗后6年的中学生分别加强接种乙肝基因疫苗和血源疫苗后一个月抗-HBs阳转率(91.21%,90.20%)均显著高于加强接种前(79.21%、68.68%、P〈0.05、P〈0.01),加强接种前后两种疫苗组抗-HBs阳转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加强接种前抗-HBs〈10IU/L或≥10IU/L者加强拦种不同疫苗后,抗-HBsGMT均无显著性差别,加强接种前抗-HBs滴度越高,加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接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持久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HBV血清标志均阴性的健康学龄儿童按0个月、1个月、6个月程序接种乙型肝炎血源疫苗后1年、3年、7年、抗-HBs应答率分别为:96.3%,GMT(谷氨酸转肽酶)为875.6~1303.4mIU/ml之间;77.8%~97.1%,GMT为137.8~285.2mIU/ml之间;55.6~75.2%,GMT维持在21.1~65.7mIU/ml;全程后6个月抗-HBs作为100%,则24个月、36个月  相似文献   

5.
两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的免疫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两种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244名52~60月龄出生时已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检测HBsAg、抗-HBc、ALT及抗-HBs滴度,随机分A、B两组,分别加强接种一针重组酵母基因乙肝疫苗、细胞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均为5μg,一月后复查抗-HBs滴度。结果:A、B两组加强后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6.77%、100%,GMT较加强前分别上升10.71、12.26倍,  相似文献   

6.
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两针法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健 《应用预防医学》1999,5(2):103-104
为探讨国产规范化甲肝减毒活疫苗(LA-1株)免疫两针的抗体水平和适宜程序,将6 ̄10岁的抗HAV-IgG阴性儿童分为A、B两组。分别按0,6程序和0,12程序进行接种(疫苗滴度为10^6.75TCID50)。于第2针免后1个月要血,用Abbott公司的IMxmEIA试剂及相应的自动检测仪检测血清抗HAV-IgG和滴度。结果,两组的抗体阳转率均为100%,0,12程序组的GMT(3145.4mIU/  相似文献   

7.
国产乙型肝炎酵母重组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采用0、1、6月免疫程序,对364名6 ̄12岁健康小学生接种3批国产乙肝酵母重组疫苗。结果接种儿童中均未观察到严重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首针免疫后3、7和12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2.4%,98.8%和99.1%,首免后12个月抗体GMT未见明显下降。表明国产乙肝酵母重组疫苗是安全的,并可诱导较高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8.
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不同免疫程序免疫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应用2批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分别按0、1、2、和0、1、6免疫程序对393名小学生进行1年免疫效果观察。所有接种的小学生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者。结果表明,免疫程序对抗体阳转率影响较小,第1针免疫后3个月(T3)时,接种各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均达或接近90%,第1针免疫后7个月(T7)时,接种各疫苗组的抗体阳转率均达高峰(90.00%~98.28%),其后开始缓慢下降,而抗体GMT与免疫程序有关,0、1、2免疫程序组抗体GMT上升快,而0、1、6组抗体峰值高。  相似文献   

9.
用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血源加热灭活乙型肝炎(乙肝)疫苗6μgμg和10μg全程免疫3~6岁幼儿,免疫后1个月采血检测,其血清抗-HBs阳转率为9818%,9814%,S/N平均值为10166,11369。而每剂含12μg的三步化学灭活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9881%,S/N平均值为7909,明显低于加热灭活疫苗6μg组(P<005)和10μg组(P<001)。说明加热灭活乙肝疫苗免疫原性更好,且免疫剂量、价格均可降低,这将更有利于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使用。本次共观察410名3~6岁儿童,接种两种不同灭活方式的血源乙肝疫苗后,仅个别儿童接种部位稍有疼痛感,未见发热及局部红晕反应,全程免疫后1个月检测HBsAg、抗-HBc均阴性,证明两种血源疫苗均安全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少年接种乙肝疫苗7年定人随访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HBV标志阴性79名少年,以乙肝疫苗10μg×3的免疫剂量和0、1、2月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对其抗-HBs免疫应答和临床保护效果作了为期7年的定人随访。结果表明,抗-HBs阳转率在T3时为100%,均值为3084mIU/ml。至T84时疫苗接受者中仍有55.7%的抗-HBs水平≥10mIU/ml。6例检出抗-HBc,其中5例的抗-HBs持续处于高水平、全部观察对象无1例检出HBsAg或发生临床肝炎。少年接种乙肝血源疫苗至少7年内可具有保护性免疫,故在此时期内不需加强免疫。  相似文献   

11.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引进美国Merck公司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结果HBsAg、HBsAg双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全程免疫后7个月和12个月的保护率分别为96.7%和96.0%;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4.7%、93.5%;GMT分别为66.6mIU/ml、76.6mIU/ml。优于血源性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更为快速的免疫应答,用30μg/ml乙肝血源疫苗以0、2、6周免疫程序对68名HBsAg阳性母亲婴儿作了阻断HBV母婴传播免疫效果的观察,并与常用的0、1、6接种方案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BIG合用乙肝疫苗或单用疫苗组产生抗-HBs(〉10mIU/ml)血清转换率于T6m、T12m时分别为91.89%和83.87%,81.08%和83.87%。短程和常规免疫方案婴儿所产生的保护性抗-H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更为快速的免疫应答,用30μg/ml乙肝血源疫苗以0、2、6周免疫程序对68名HBsAg阳性母亲婴儿作了阻断HBV母在传播免疫效果的观察,并与常用的0、1、6接种方案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HBIG合用乙肝疫苗或单用疫苗组产生抗-HBs(>10mIU/ml).血清转换率于T(6m)、T(12m)时分别为91.89%和83.87%,81.08%和83.87%。短程和常规免疫方案婴儿所产生的保护性抗-HBs水平动态比较,表明以0、2、6周免疫后在T(6w)、T(6m)时的抗-HBs有效率分别为19.35%和83.87%,明显高于0、1、6月免疫者同期抗体水平(P<0.01).至T(12m)时两组的阳转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0、2、6周免疫方案能早期诱导出保护性抗-HBs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1986年9月对大学生某人群进行HBC感染状态调查,并于当年12月对多数易感者接种乙肝疫苗。1989年6月对该人群492名大学生进行免疫前后配对观察比较其HBC感染率和新感染率。用固相放射免疫法进行HBV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免疫前后感染率分别为69.9%和57.1%,后者明显下降。在免疫前HBsAg、抗-HBs和抗HBc3指标全阴性者148名中,接种疫苗121人和未接种者27人的新感染率分别为4.1%和18.5%。其HBsAg阳性率各为4.1%和25.9%,抗-HBc阳性率各有3.3%和22.2%前者均明显低于后者。表明乙肝疫苗预防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易感人群,降低了该人群的感染率和新感染率,从而产生了人群整体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观察了甲肝减毒活疫苗和丙种球蛋白应急接种控制甲肝爆发点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及血清学效果,经注射后45天的观察,甲肝减毒活疫苗组罹患率为2.33%,丙种球蛋白组罹患率为1.86%,两者无差异。甲肝减毒活疫苗组注射后10天、45天抗-HAV-IgG阳转率分别为72.09%、95.35%,结果显示,甲肝减毒活疫苗应急接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将2~5岁560名儿童随机平分成两 组,一组为接种组,一组为对照组,均为280名。接种组皮下接种1ml甲肝减毒活疫苗,1年后与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应 用放射免疫法监测血清中抗HAV-IgG抗体,同时接种组全部儿童均再次接种1ml甲肝减毒活疫苗,再次抽静脉血做监 测。结果:接种组 280名,接种 1针甲肝疫苗 1年后抗HAV-IgG阳转率为 27. 89%,非接种组 280名,自然阳转率为 19.28%,经卡方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对接种组均复种甲肝疫苗,1年后再次查血清抗HAV-IgG阳转率,较前明 显提高为80.00%,与对照组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接种1针甲肝减毒活疫苗,血清中抗HAV- IgG抗体阳转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复种后阳转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及接种 1针甲肝疫苗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说 明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针(1ml)不能产生满意效果,需复种,复种后免疫学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国产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国产乙肝基因疫苗应用时间不长,其免疫持久性尚不清楚。为评价国产乙肝CHO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而进行本研究。方法 应用两批国产乙肝CHO疫苗(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0μg/剂。按0、1、6程序免疫150名HBVm阴性儿童,免疫后随访观察56月。结果 全部接种儿童均无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T7时抗--HBs阳转率均为100%,T56时阳转率分别为88.57%和78.57%。结论 国产乙  相似文献   

18.
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对HBsAg/HBeAg双阳母亲的新生儿免疫,阻断HBV的母婴传播,结果婴儿3、9、12月龄的保护率分别为85.5%、90.0%、91.8%;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3.0%、92.0%、93.8%;GMT分别为37.6mIU/ml、71.8mIU/ml、67.7mIU/ml。较血源性乙肝疫苗为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单项抗 H Bc阳性的健康者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特点及其应答反应与白细胞介素2( I L2)的关系。方法 对单项抗 H Bc 阳性的健康者按是否接种乙肝疫苗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1,乙肝五项标记物( H B V M)全阴的健康者为对照组2,应用酶联免疫法动态检测其血清 H B V M 和 I L 2。结果 全程免疫后,实验组,对照组1 和对照组2 的抗 H Bs 阳转率分别为63% (63/100)、57% (2/35)和783% (47/60)。实验组和对照组2 的抗 H Bs 阳转率无论从性别、年龄和抗体滴度比较均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P> 005)。两组抗 H Bs应答者的血清 I L 2 浓度均明显高于各自免疫前的水平( P< 001),也明显高于各自同期无应答者( P< 005);而两组无应答者的 I L 2 水平均较各自免疫前升高不明显( P> 005)。结论 对单项抗 H Bc 阳性的健康者接种乙肝疫苗,可以达到类似 H B V M 全阴健康者的免疫效果;而不接种疫苗者很少能获得保护性抗体。体内 I L 2 产生不足,可能是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学甲肝感染现状及甲肝疫苗免疫效果,对1994、1995级新生2308名进行了甲肝抗体(抗-HAVIgM)检测,阳性率为15.68%,对抗一HCV阴性者接种了甲肝疫苗,并随机对1995级新生433名于接种后2个月和451名干6个月时检测了甲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34%和79.16%,结果表明,大学生群体对甲肝的易感性高,接种甲肝疫苗有较好的免疫应答,是预防甲肝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