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VD和LMVD,分析新辅助化疗对其的影响.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宫颈癌组织MVD、LMVD分别为(29.21±3.69)%、(24.15±4.12)%,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9.11±2.81)%、(5.59±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组织MVD、LMVD分别为(21.14±2.11)%、(17.24±2.21)%,均较新辅助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生存时间多血管组(MVD>21%,20例)、多淋巴管组(LMVD> 17%,23例)分别为(22.10±6.25)、(20.10±4.12)个月,明显低于少血管组(MVD≤21%,29例)和少淋巴管组(MVD≤17%,26例)的(33.45±8.11)、(30.16±5.77)个月(P<0.05).MVD和LMVD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216,P=0.001;r=-0.126,P=0.009).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有效降低局部晚期宫颈癌组织MVD和LMVD,对于改善宫颈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作为评价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NACT)敏感性及疗效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6年4月~2012年4月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56例IB2~IIB期宫颈鳞癌NACT前后组织标本及其中的2011年4月~2012年4月16例宫颈鳞癌NACT前后血清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SCCA的表达。结果:56例宫颈鳞癌经NACT治疗2~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临床总有效率为67.9%(38/56)。有效组NACT前组织PCNA指数及血清SCCA水平均高于无效组(P<0.01),有效组PCNA指数及血清SCCA水平化疗后明显下降(P<0.01)。NACT后组织PCNA降幅和血清SCCA降幅与肿瘤缩小比例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08,P<0.01;r=0.708,P<0.05)。结论:联合检测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及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可作为评价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和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TCP11、Survivin基因结合肿瘤标志物在Ⅰ~Ⅱ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短期疗效中的预测价值,提高早期预测准确率。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Ⅰ~Ⅱ期宫颈癌患者105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良性疾病患者60例作为宫颈良性病变组、行健康体检的女性6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3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53(CA153)等肿瘤标志物、TCP11及Survivin基因表达情况,分析3组上述指标表达的差异。宫颈癌患者均接受卡铂联合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依据患者短期疗效将宫颈癌患者分为有效组(69例)和无效组(36例),对比分析TCP11、Survivin基因及肿瘤标志物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评价各指标对患者短期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宫颈癌组TCP11、Survivin基因表达量、肿瘤标志物SCCAg、CA125、CA153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宫颈良性病变组和健康组[(3.72±0.58)vs.(1.34±0.21)vs.(0.12±0.03)、(2.96±0.53)vs.(1.20±0.10)vs....  相似文献   

4.
尹德娥  张念武  姜彦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714-2716
目的:观察比较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以及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收集1999年4月年3月在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日照市中医院、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民医院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癌患者7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化疗后的疗效;并对同期行放疗的局部晚期或巨块型宫颈癌51例,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和化疗后的疗效。分析比较新辅助化疗和放疗治疗的效益。结果:新辅助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9.46%(58/73),放疗的总有效率为49.02%(25/51)。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患者的有效率为81.36%(48/59)明显高于腺癌54.17%(13/24,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放疗患者的疗效也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患者的有效率为51.35%(19/37)明显高于腺癌42.86%(6/14)。新辅助化疗有效者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8.62%(5/58),宫旁血管癌栓阳性率为3.45%(2/58),均明显低于新辅助化疗无效者(分别为6/15,5/15;P<0.05)。放疗有效者手术后盆腔淋巴结阳性率为16%(4/25),宫旁血管癌栓阳性率为12%(3/25),均明显高于新辅助化疗有效者。结论:新辅助化疗和放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疗效与病理类型有关,新辅助化疗优于放疗,对化疗和放疗有效者应选择手术,可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闵钦威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3):2610-2611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收治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并行全麻下广泛全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而对照组则在未化疗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手术,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以及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发生消化道反应Ⅰ级和骨髓抑Ⅰ级的比率有所增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局部晚期宫颈癌进行新辅助化疗,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临床病理因素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62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年龄为35-82岁,中位年龄为50岁。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均为宫颈鳞癌。按照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否有效,将其分为有效组(n=47,75.8%)和无效组(n=15,24.2%)。两组患者的年龄、化疗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水平、宫颈肿瘤最大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研究分组及化疗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行新辅助化疗的62例ⅠB2-ⅡB 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化疗后的手术情况及术后病理结局,探讨影响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有效组新辅助化疗术后宫颈深间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均显著低于无效组[25/47(53.2%)vs.13/15(86.7%),12/47(25.5%)vs.9/15(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1,4.254;P=0.020,0.039);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化疗方案无相关性(P〉0.05),但与化疗前血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明显相关[OR=0.135,95%CI (0.027-0.667);P=0.014]。结论化疗前血 SCCAg水平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明显相关,可作为预测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在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探讨更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将217例Ⅰb2~Ⅱb期宫颈癌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11例)按顺铂(PDD)联合氟脲嘧啶(5-FU)、多烯紫杉醇(DOC)同步化疗,对照组(106例)常规化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和预后.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8.6%和87.4%,高于对照组的21.3%和73.2%;不良反应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为3.6%和7.5%低于对照组的11.3%和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D方案同步新辅助化疗有利于提高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降低化疗毒副反应,增强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02月-2012年05月收治的8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过化疗之后,宫颈体积均有明显减少,化疗前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临床效果显著,减少了肿瘤的体积,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30例宫颈鳞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宫颈组织,2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11例正常宫颈组织,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组织中的Ki-67核抗原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 化疗临床有效率为80%;化疗前后宫颈鳞癌组织Ki-67增殖指数表达分别为65.43±15.42和31.6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01,P<0.05);凋亡指数分别为7.13±1.27和17.88±4.3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659,P<0.05);化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宫颈鳞癌组织凋亡指数变化值分别为12.21±4.38和4.95±2.6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9,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抑制宫颈鳞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化疗后宫颈鳞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上调者可能与良好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和血浆骨桥蛋白(OPN)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前、后的表达变化,评价两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50例宫颈癌患者NACT前、后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和血浆OPN含量,同时根据化疗疗效将患者分为NACT有效组及NACT无效组,统计分析NACT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和血浆OPN含量与宫颈癌NACT敏感性及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NACT治疗后患者的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和血浆OPN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NACT治疗前、后NACT有效组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和血浆OPN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NACT无效组(P0.05)。NACT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和血浆OPN表达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呈显著正向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可溶性E-钙黏蛋白和血浆OPN表达水平与NACT敏感性及化疗疗效关系密切,有望作为一种新的血液学指标评价NACT敏感性及化疗疗效,为宫颈癌的临床个体化治疗及化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 探讨以选择性化疗为主的防制措施控制日本血吸虫病感染的效果。方法利用2000-2002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资料,采用Meta分析中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化疗控制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结果经化疗后1年,居民感染率在10%以上的观察村,居民血吸虫感染率、患者和人群感染度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0.15%、22.91%和33.93%,其95%的可信区间(CI)分别为6.95-31.48、14.69-30 34和11.69-50.68;居民感染率在6%-10%之间的观察村,化疗仍可以明显降低血吸虫感染率,下降了24.50%,其95%CI为5.35-39.83,但感染率<6%的观察村,感染率不再明显下降;患者和人群感染度在居民感染率≤10%的观察村,均维持在原有的水平。结论 以选择性化疗为主的防制措施仍能有效降低中国血吸虫病的病情,并将其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很难达到阻断血吸虫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abdominal irradiation and cytostatic therapy on the vitamin status was studied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of the uterus, bladder or prostate and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lymphoma. It was found that the vitamin status of these pati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rapy in general was adequate, though vitamin A and vitamin D levels were reduced. During radiotherapy decreases of vitamin E, vitamin C, vitamin B12 and folic acid levels were observed. Chemotherapy caused a decrease of the folic acid levels after a few months. No clinical symptoms of vitamin deficiency were observed.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总结探讨草酸铂为主方案动脉介入治疗晚期直肠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2例晚期直肠癌(Ⅲ~Ⅳ期)经股动脉插管至髂内、外动脉,肝动脉介入艾恒、5-Fu、CF、OHCPT、IFN联合化疗。治疗两周期评价疗效及相关症状改善(DRSI)及毒副反应。结果:经治疗PR7例(58.33%),NC5例(41.67%)。12例相关症状改善,毒副反应可耐受,未见严重不可逆反应。结论:草酸铂为主方案介入化疗方法治疗晚期肠癌复发或肝脏转移患者,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生长激素对荷瘤小鼠化疗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及其联合化疗对荷瘤小鼠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前胃癌细胞经脾接种肝转移小鼠模型,随机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分为六组:对照组(NS组),rhGH常规剂量组(GH1组),rhGH大剂量组(GH2组),单纯化疗组(5-FU组),联合组1(常规剂量rhGH 5-FU),联合组2(大剂量rhGH 5-FU)。连续用药7 d。术后28 d将第一大组小鼠处死,观察肝转移情况,记录体重、肝重,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NA细胞周期分析;第二大组分组及治疗方法同前,待其自然死亡或观察满70 d后处死,记录荷瘤小鼠生存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两联合组体重增加(P<0.05),5-FU组及两联合组的小鼠肝重和肝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生存时间延长(P<0.05);两联合组小鼠肝重和肝指数较5-FU组有所下降(P(0.05),但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两GH组S期细胞百分比及细胞增殖指数(PI)增加(P<0.05),两联合组S期细胞百分比及PI均降低(P<0.05);与5-FU组相比较,两联合组的G2/M期细胞百分比和PI均降低(P<0.05)。两联合组之间、两GH组之间两两比较,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hGH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小鼠的生存期。rhGH上调增殖状态的细胞数量,增加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联合化疗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which has been achieved with combination chemotherapy of experimental murin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rypanosomiasis. Successful treatments have been achieved with suramin followed by 5-nitroimidazoles; difluoromethylornithine in combination with bleomycin, 9-deazainosine, suramin, arsenicals, antimonials and diamidines; and also the arsenical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5-nitroimidazoles or nifurtimox. Pretreatment with prednisolone and azathioprine, to minimize reactive encephalopathies,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 with oxygen are both indicated.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检测叶酸缺乏时化疗药物对人乳腺细胞株HBL 1 0 0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CF 7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 :将HBL 1 0 0和MCF 7在正常培养液和叶酸缺乏培养液中加入化疗药物 ,培养 3天 ,用四唑蓝 (MTT)法检测化疗药物对HBL 1 0 0和MCF 7的杀伤作用。 结果 :MCF 7对阿霉素 (ADM)、顺铂 (DDP)、氟尿嘧啶 (5 FU)、丝裂霉素(MMC)和甲氨蝶呤 (MTX)等化疗药物均不敏感。将 5 FU、MMC和MTX分别加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培养液后 ,对照组中MCF 7细胞数减少 ,光密度值降低。ADM和DDP对MCF 7生长的抑制作用在两种培养液中无显著差异。ADM、DDP、5 FU、MMC和MTX等化疗药物 ,在两种培养液中 ,对HBL 1 0 0光密度值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结论 :叶酸缺乏可以降低某些化疗药物如 5 FU、MMC和MTX对MCF 7的杀伤作用 ,但不改变ADM、DDP、5 FU、MMC和MTX等化疗药物对HBL 1 0 0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