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郭建辉  赖应庭 《西部医学》2017,48(6):67-67,72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加巴喷丁和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单用加巴喷丁和阿米替林治疗,疗程4周。观察2组神经痛VAS评分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66.67%,前者优于后者(P<0.05);神经痛VA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减轻时间比较,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快、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苗药清热解毒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方法,选择20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7例,采用苗药清热解毒丸治疗;对照组101例,采用阿昔洛韦治疗,2组治疗疗程均为30 d。分别观察治疗前、治疗2,4,8,12周神经病理性疼痛评分(NPS)、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9%,对照组为71.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4,8,12周,治疗组VAS、NP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苗药清热解毒丸能显著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起效迅速,该疗法安全、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围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把6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非盲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胶囊,观察组采用围针+热敏灸治疗。均治疗4周,通过观察疗效和VAS疼痛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围针+热敏灸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VAS疼痛评分均出现了显著下降;治疗后,观察组VAS疼痛评分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围针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带状疱疹汤加减联合阿昔洛韦、甲钴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治疗组用自拟带状疱疹汤加减联合阿昔洛韦、甲钴胺口服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阿昔洛韦、甲钴胺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对照组为76.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止疱、结痂、止痛时间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5.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带状疱疹汤加减联合阿昔洛韦、甲钴胺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可缩短疾病的病程,加快皮肤创面痊愈,特别是在减轻疼痛和预防后遗神经痛上效果显著,为临床较为有效的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16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与对照组11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昔洛韦片及维生素B1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口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1个月时神经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及1个月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1)。治疗2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8.07%(P〈0.05);治疗1个月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90.35%(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确切,用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与后遗神经痛预防中神经阻滞疗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方便选取医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26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6.85±1.25)分与对照组(6.74±1.2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28±0.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98±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比较,观察组1.59%(1/63)低于对照组11.11%(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3.17%(2/63)、6.35%(4/6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治疗中神经阻滞疗法可取得显著效果,且有助于后遗神经痛的预防,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研究苗药复方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及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疗效。方法:对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苗药内服、外敷;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加肌注维生素B12;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的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VAS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苗药内服外敷能显著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加微波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穴位注射加微波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波治疗,共5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疼痛强度标准评分,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β-内啡肽水平。选择与PHN患者的年龄、性别匹配的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1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两组治疗前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与各自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注射加微波治疗可以调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血浆β-内啡肽水平,且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导致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减少,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联合复元活血汤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分为穴位注射对照组、穴位注射联合复元活血汤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前和治疗1周、2周、4周后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P物质(SP)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周、2周、4周后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4周后血清5-羟色胺较治疗前升高、P物质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注射联合复元活血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穴位注射,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02例)与研究组(n=104例)。对照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利多卡因乳膏,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炎症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晕、腹泻、皮肤反应、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乳膏与普瑞巴林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痛觉,减轻炎症水平,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0例予氨酚待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230例在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予梅花针叩刺、刺络拔罐及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2 d。比较2组治疗效果、疼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彻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77.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张丽  陈启红  丁小珍 《海南医学》2016,(16):2651-2653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及住院部带状疱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分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泼尼松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加巴喷丁口服。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VAS评分。2周后对治疗的有效率进行比较,3个月后统计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及VAS评分并做比较。结果治疗后1周、2周,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3.36±1.27)分、(2.38±1.1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5±1.36)分、(3.48±1.3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6.67%(52/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4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5.00%(9/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性疼痛效果好,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在CT导向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术;对照组常规抗病毒治疗而不进行椎旁神经阻滞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后遗神经痛(PHN)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 d、1周、2周及1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HN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神经阻滞,观察组在神经阻滞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普鲁卡因,比较二者疼痛改善情况和止痛时间。结果观察组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疼痛改善程度(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鲁卡因静脉滴注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明显缩短止痛时间,改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入选的83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就诊号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桃红四物汤加味100 mL分3次口服,对照组予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d、两组均采用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患处20 min,2次/d,两组均予口服维生素B110 mg,维生素B120.025 mg,3次/d,采用视觉模拟尺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分别测评治疗前、治疗6周结束后及第12周随访时的VAS评分,从而评估两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6周结束后,治疗组VAS评分为(4.14±2.03)分,对照组VAS评分为(5.59±1.57)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高能窄谱红光照射可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治疗老年(胸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1例老年(胸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46例予以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治疗,两组均行抗病毒、营养神经和口服镇痛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疼痛数字评分(V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SR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PB在治疗老年(胸部)带状疱疹性神经疼痛患者中的效果确切,可更好地减轻疼痛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报》2013,(11):1723-1725
目的:观察脉冲射频结合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脉冲射频治疗。观察治疗后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6个月及治疗后1 a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QOL评分)、SFMPQ评分、病变皮肤麻木评分、疼痛缓解有效率比较。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射频对带状疱疹后疼痛可能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而减轻疼痛,中药可能提高患者免疫调节能力,从而治疗起到治疗作用,二者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60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甲钴胺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SA)及临床疗效,观察组疼痛评分(VS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20.0%、60.0%、13.3%;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3.3%、30.0%、40.0%,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滋阴活血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疼痛治疗疗效及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皮肤科带状疱疹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口服强的松片联合加巴喷丁胶囊,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镇痛治疗,均以疼痛消失停止用药;两组均给予更昔洛韦针抗病毒治疗,10 d左右。并于治疗前、治疗第2周、第4周以及第12周对形成PHN患者进行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带状疱疹治疗的生活质量、VAS评分比较:治疗第2、4周评分下降,以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HN发生率: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16.7%,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12周后两组PHN患者生活质量、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加巴喷丁对带状疱疹疼痛疗效显著,并可降低PHN的形成,加巴喷丁可有效提高PHN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通络止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50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在同时口服甲钴胺的基础上,治疗组用自拟的通络止痛方,一日一剂;对照组用加巴喷丁胶囊,一日三次,每次300mg。两组均治疗二月,每半月观察一次,详细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分值与不良反应。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为5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的分值组内前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3%,而对照组为5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络止痛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比加巴喷丁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