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何采用古方加减应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原则、三种方法。原则即辨证论治,通过对古方的加减应用,使其产生“增加新主治病证”的疗效。方法之一,是通过加减组成该古方的类方;方法之二,通过加减组成该古方的合方;方法之三,是只改变该古方组成药味的剂量而不增减其中的药昧数目。  相似文献   

2.
李晨 《北京中医药》2019,38(1):66-68
小蓟饮子为治疗下焦结热血淋尿血之代表方,出自《严氏济生方》。由于原书久已散佚,今人已无法窥其原貌,而后世历代医家对其转录有异,从而引发了君药之争等一系列争议。通过对小蓟饮子方源的考证,分析其主治病证及组方原则,探讨其君药、药量、药味及用法之争,以便更好地发挥古方固有疗效,同时灵活加减变通运用于当今临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金匮要略》的部分方药及与《伤寒论》的比较出发,探讨了仲景灵活用方之规律,是以《伤寒论》某些原方及化裁方治杂病,以《金匮要略》某些原方及化裁方治不同的病证,从而适应纷繁复杂病证的治疗需要;其化裁组成新方的形式有加减药味、增减药量、增减药味及药量、变更剂型。  相似文献   

4.
<正>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方由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效。近年来我们古方新用,用该方加减治疗眼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举例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仲景《伤寒论》113方的学习,粗略体会其方证演化可归纳为加减药味、增损剂量、复方和变方四种主要方法。 一、加减药味法 (一)主证在主方主药不变:主证仍在,主方主药不变,视兼挟症的不同而加减药味。如主治阳明经热证的白虎汤,因热盛伤津之证见,故加人参,而为白虎加人参汤;黄芩汤证因呕而加半夏、生姜,是为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等。  相似文献   

6.
香加丸源流发展与应用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更生  王均宁 《中成药》1999,21(1):40-42
香连丸为临床常用中成药,而对其方源的记述则不尽相同。通过对古方香连丸的考证,认为该方脱胎于唐·李绛《兵部手集方》,后经变化成为《局方》大香连丸,即后世常用的香连丸。此外,历代医家在应用本方时,灵活加减,又衍化出多个以香连丸命名的方剂及其剂型变异方,使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仲景经方的命名形式及其演变规律。方法:参考《伤寒论》《金匮要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的文献资料,比较相关经方的联系,厘清不同命名方法出现的先后。结果:仲景经方的命名方式虽不外乎根据药物组成、功效、主治而命名,但为了应用与传播的便利,发生了由全部药味到少数主药、由药味构成到功效主治、由不分大小到区分大小、由名实相副到名实不副的演变过程。结论:这一探讨不仅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而且也从方名演变角度揭示了整个仲景经方家族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文中所涉承气类方、四逆类方、真武类方、柴胡类方、麻黄类方、泻心类方等临床常用经方,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开心散对四种动物模型记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开心散乃古代医籍《备急千金要方》所记载的益智类方剂之一,我们通过整理大量的古方发现,许多益智类方剂都是在此基础上加减而成。因此我们就以开心散为基本方,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不同模型动物记忆功能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动物SD大鼠,体重180~230...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药物组成相似的方剂可归纳为类方,如桂枝汤类方、承气汤类方、泻心汤类方等.而桂枝汤作为仲景第一方,《伤寒论》原文论述时笔墨较重,临床应用也颇为广泛.本文通过分析桂枝汤类方的药物加减、药量变化及所治证候,阐述张仲景辨病、辨脉、辨证"三辨一体"和"证变、法变、方变"的临证辨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寻求古方的新功效。方法运用阳和汤加减治疗常见妇科疾病。结果该方加减运用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疗效明显。结论古方新用,效果明显,有益于拓宽古方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香连丸为临床常用中成药,而对其方源的记述则不尽相同。通过对古方香连丸的考证,认为该方脱胎于唐·李绛《兵部手集方》,后经变化成为《局方》大香连丸,即后世常用的香连丸。此外,历代医家在应用本方时,灵活加减,又衍化出多个以香连丸命名的方剂及其剂型变异方,使其实用性和针对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柴胡疏肝散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岳全书》,是临床应用很广的方剂。笔者在近几年来,以古方治今病,一方多用,在异病同治中应用该方随机加减,每获殊效。现录数案,以资验证。 1 甲状腺腺瘤杨某,女,44岁,工人,1987年9月3日初  相似文献   

13.
孟宇航 《新中医》2018,50(1):177-179
正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一方,医药方家誉之为"群方之冠"。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味进而形成桂枝汤类方19方,故该方也成为《伤寒杂病论》中独立的一首药方。我国著名医学临床大师徐灵胎长期研习《伤寒论》,认为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其基础的治疗方法,只要在该基础之上增减药味且适度适量,皆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1]。此见解为桂枝汤以及类方的使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桂枝汤类方的变化,张仲景在《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中  相似文献   

14.
<正>生脉饮源自金·张元素《医学启源》中的古方"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因为有益气生津复脉的功效而得名。现在的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有人参方和党参方两种,二者的区别是什么呢?两者的药味组成只有一味的差别,即人参方的成分包括人参、麦冬、五味子;党参方的成分包括党参、麦冬、五味子。两种生脉饮的功效都是益气,养阴生津,都可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自汗。  相似文献   

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遣方用药思维。认为在方证相对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经方的拆合、药物组成的加减、药量和炮制、煎煮方法的改变以适应病证的变化,为仲景临床遣方用药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的主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随证加减,即适用于外感又适用于内伤和妇科杂病,且药味简便,疗效显著。笔者结合自己临床经验并参考《伤寒论》及著名医家临床应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由香附、川芎、苍术、炒山栀、神曲组成,统治六郁(气、血、痰、火、湿、食),适用于胸膈痞闷、脘腹堵胀、吞酸呕吐、饮食不消、胸脘刺痛、嗳气腹胀等症。笔者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原则,加减化裁,治疗多种病证,颇感得心应手。古方新用,得古人之意而不拘泥古人之方,扩大了越鞠丸的临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古今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特点及异同,为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消渴病的古方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1979-2012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组方,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对古今方高频用药种类、古今方用药功效、药性及药味进行列表分析,同时对高频用药进行聚类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古今用药特点及思路的异同.结果:古方用药频次以麦冬、天花粉、人参位居前三;今方则以黄芪、山药、生地黄位居前三.古今方均善用补虚及清热药治疗糖尿病,其中以寒、甘药居多.聚类分析将古方与今方中高频用药分别聚为4类.结论:古今方用药思路及特点大体一致,但各有侧重,可根据不同病机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临床上,发热症状比较常见,可采取小柴胡汤辩证加减方来对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中,具有药味简单等特点,被临床医师广泛用于发热病症患者的治疗工作中。对此,该研究将针对小柴胡汤辩证加减方,将其在发热病症中的应用及效果作出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淤汤是清·王清任所创立,始载于《医林改错》。是中医治疗“血淤证”的主要方剂,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对该方的药理作用实验研究工作也逐步深入,从而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使其在治疗疾病中更具有针对性,增加该方组成及加减运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就近年来对该方的实验研究及有关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一、血府逐淤汤的组成及用药特点 血府逐淤汤由桃红四物汤(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合四逆散(枳壳易枳实)加桔梗、牛膝组合而成。方中活血化淤药有桃仁、红花、赤芍、当归、川芎、牛膝。占该方总药味数的54.5%,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