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胃肠道肿瘤之一,由于大部分患者就诊时都已经是晚期,死亡率几乎为100%,5年生存率低于4%;但是早期发现并进行积极治疗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高达25%~30%,因此更加突显出胰腺癌早期监测及诊断的重要性.本文对201 1年美国DDW会议报告的胰腺癌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主要集中在胰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监测和生化指标评估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1%~4%,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该病早期诊断率低,确诊时大多已属晚期,手术切除率仅为10% ~ 15%.对失去手术机会的局部晚期胰腺癌,化疗联合同步放疗已成为主要治疗手段.5-氟尿嘧啶及吉西他滨是治疗胰腺癌的常用有效药物,但两者都有缺点,患者对以5-氟尿嘧啶及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耐受性差,因此寻找更合适的化放疗方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刘芳  吕农华 《胰腺病学》2014,(4):274-275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 ultrasound,HIFU)是一种非介入性治疗肿瘤的新型微创技术,具有聚焦效果好、定位准、组织穿透力强等优点,其发展迅速,临床应用广泛,目前主要应用于治疗多种实体肿瘤,包括胰腺癌.初步研究表明,HIFU具有高温凝固肿瘤组织、破坏微血管、治疗精度高等特点,对于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具有一定价值.胰腺癌患者经过HIFU治疗后,其全身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在缓解胰腺癌疼痛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就HIFU目前在胰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由于受解剖学和生物学特征等影响,早期没有明显和特异的症状体征,缺乏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故确诊时多属晚期,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几年来有关胰腺癌的生物活性标志物和基因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有望筛选出灵敏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标志物,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转移速度快,诊断时往往已是晚期,预后极差,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发现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很多学者倾向于糖尿病既是胰腺癌的临床表现又是其危险因素,研究糖尿病在胰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将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此文将对近几年胰腺癌和糖尿病的相关研究进展作...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胰腺癌已从过去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20位上升到第8位.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一旦确诊多属晚期.目前手术切除率仅5%~15%,5年生存率不足5%[1].胰腺癌临床表现复杂,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极易忽视或误诊,误诊率高.我院2001年10月~ 2011年10月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胰腺癌66例,其中误诊37例.现对66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化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具有起病隐匿,手术治疗切除率低,传统放化疗不敏感的特点,预后极差.经研究证实辅助化疗比最佳支持治疗延长了晚期胰腺癌的生存时间.吉西他滨是胰腺癌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疗效较传统化疗有所提高.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多种针对胰腺癌的靶向药物(包括细胞毒药物或生物靶向药物),给胰腺癌的辅助化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8.
以吉西他滨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老年晚期胰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程短、进展快,治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不足5%。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约80%患发病年龄在60~80岁之间。手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胰腺癌发病隐匿,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就诊时多不能行根治性手术。因此,不能手术的老年晚期胰腺癌患的治疗仍是临床上面临的最为棘手问题。本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以吉西他滨(GEM)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胰腺癌预后极差,治疗手段匮乏,至今人们不断探索新的介入治疗手段,期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我们于2006年11月11日首次进行超声内镜(EUS)引导基因工程重组人5型腺病毒(H101,商品名:安柯瑞)植入治疗一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支架或鼻胆管置放与γ刀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 有35例晚期胰腺癌病人接受治疗,其中26例被放置塑料支架,6例放置鼻胆管,均行γ刀治疗10~12次/疗程,总剂量为40~50 Gy.结果 插管成功率91.4%,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9.4%,2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管炎.血清胆红素由310 μmol/L下降到术后1周的126 μmol/L.治疗后3个月、6个月存活率分别达96%及80%.结论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放或鼻胆管置放结合γ刀治疗晚期胰腺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5-06~2018-01该院收治的60例接受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1例采用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29例采用吉西他滨联合替吉奥治疗,治疗2~6个周期,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ORR)高于对照组(41. 9%vs 20. 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80. 6%vs55.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9. 9个月和8. 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白蛋白结合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胰腺癌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胰腺癌应用奥施康定对患者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8例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予以奥施康定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疼痛控制措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疼痛情况、止痛效果、止痛相关指标、体力状况稳定情况,并进行安全性评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治疗后4 w、8 w、12 w的NRS评分、起效时间、日均用药量、最高日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降低明显,疼痛缓解率、镇痛持续时间、体力稳定率则升高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晚期胰腺癌患者中应用奥施康定可有效缓解疼痛,稳定患者的体力,且安全性较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EUS已逐渐从简单的诊断工具进展为介入、微创的治疗方法,给晚期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方向。本文就当前EUS介入技术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有显著上升[1]。胰腺癌早期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故常被忽视,极易误诊,从而影响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临床所能确诊者大多属晚期病例,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为探讨胰腺癌早期诊断问题,现将我院近4年来经B超、CT、手术病理确诊的34例胰腺癌分析于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33~87岁,平均66岁,其中60~79岁22例(64.7%)。农民28例(82.4%),工人4例(11.7%),其它2例(5.9%)。有吸烟史者11例(32…  相似文献   

15.
基因芯片在胰腺癌研究中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星华 《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2):709-709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易转移、预后差的恶性肿瘤。由于胰腺癌位置较深 ,无特异性临床症状 ,诊断时大部分已属中、晚期 ,故 5年生存率仅 5 %。近年来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美国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 4~ 5位。上海地区近 30年发病率增加7.5倍。由于胰腺癌治疗效果尚不理想 ,因此 ,对其分子病理学及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目前 ,国内外对胰腺癌相关基因的研究 ,主要针对一些基因异常表达、基因突变、癌基因异常扩增及抑癌基因失活等进行研究。涉及的主要基因有Ki ras、p5 3、p16、p2 1、DPC4及胰蛋白酶原基因等…  相似文献   

16.
王庆宝  韩国新 《山东医药》2000,40(22):53-53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大多数患者在明确诊断时已是晚期。因此,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仍是临床的难题。现将胰腺癌的治疗现状总结如下。1胰腺癌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仍是胰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手术效果的提高,得益于早期肿瘤的及时诊断及癌肿切除的彻底性。胰腺外科的淋巴结分为2级:①第1级包括幽门组、胰头上或下组、肝总动脉旁组、胰十二指肠前或后组以及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起点的一组淋巴结;②第2级包括胰体组、肝总管组、腹腔动脉干组和主动脉旁组。传统的Whipple手术的切除范围往往不能彻底切除病灶,因…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早期诊断困难,临床治疗效果差,是目前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胰腺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胰腺上皮内瘤变(pancre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PanIN) 是胰腺癌的癌前病变. CT 、MRI 、超声内镜、ERCP 和血清标志物检测为胰腺癌诊断提供了有效手段,手术与辅助化疗、放疗以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有望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 建立灵敏高效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体系,加强多学科合作开展综合治疗,是提高胰腺癌临床诊疗水平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阳  张珂  王洛伟 《胰腺病学》2011,(2):144-146
近年来,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进展,胰腺癌的诊断水平逐渐提高,对晚期不能手术的患者,内镜治疗也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现对此做一综述. 一、内镜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胰腺癌的死亡率与发病率比例为0.99∶1。在我国近十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67位,由于复杂的解剖以及病理特点导致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7位,由于复杂的解剖以及病理特点导致其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1年生存率<10%〔1〕。胰腺癌的逐年上涨的发病率以及其高死亡率表明其是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如何改善胰腺癌患者远期生存率已成为国内外医师的关心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就胰腺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是目前为止唯一能达到胰腺癌治愈目的的治疗手段, 其中根治性切除切缘阴性对患者长期生存率至关重要。近几年随着新辅助治疗概念的提出, 对交界可切除和局部晚期胰腺癌进行术前放化疗, 可以使其转换为可切除的胰腺癌, 但是要保证根治性切除且边缘阴性就需要对受侵犯的血管, 如肠系膜上动脉、静脉, 肝动脉, 腹腔干, 门静脉等进行切除和重建。当前,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根治性血管切除重建没有统一标准, 疗效也各不相同。本文旨在对胰腺癌新辅助治疗后根治性切除血管重建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