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特征,为临床预防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5-6月收治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痰、血液、尿及创口分泌物等临床标本,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标本的MIC值,分析耐药特征.结果 分离到的65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外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它们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80%和90.8%,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9.2%,对多黏菌素均敏感.结论 本次临床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药耐药不动杆菌,以耐碳青霉烯类(CRA)的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针对此时的MDRA临床感染,治疗上不推荐单药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2.
李先平  王敏  王妹妹  曹虹  郑荣  曹伟 《广东医学》2012,33(20):3114-3116
目的 研究Ⅰ类整合子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31株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Ⅰ类整合子基因.采用K-B法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临床常见14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1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有22株(70.97%)检出Ⅰ类整合子,主要来源于ICU和神经外科.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相比,阳性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Ⅰ类整合子不是导致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62例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巫胡兰  邹英  张杰  张晓兵 《重庆医学》2006,35(24):2211-2212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收集2006年1~6月临床送检的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62株鲍曼不动杆菌,结合病程记录了解其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比较其耐药率。结果62株鲍曼不动杆菌通过临床排查有13株为院外感染,49株为院内感染,其中院内感染分布以ICU最多(21例,42.8%),且以老年患者多见(17例,26.98%),对头孢3代和喹诺酮类以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50.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的耐药性较低,分别为22.4%、22.4%、0%、10.2%。院外感染的1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都敏感;仅对头孢哌酮、拉氧头孢、氨曲南、奈替米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超过了50%。结论碳青酶烯类及多黏菌素类对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仍有较强的活性,但不能忽视对这两类药物耐药的多重菌株的出现,要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必须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于艳华  娄金丽 《北京医学》2017,(12):1225-1228
目的 评价9组抗菌药物组合对临床分离的肝病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为临床治疗肝病患者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提供更多可能的选择.方法 采用棋盘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联合用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指数(FIC),判断药物组合的效应.结果 9组抗菌药物组合中,多黏菌素E+利福平、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协同作用比例大,分别为13/20,10/20;美罗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加环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加环素+阿米卡星相加作用比例大,分别为13/20、12/20、10/20;美罗培南+利福平,多黏菌素E+美罗培南联合应用后使其中一药MIC降入敏感范围内(美罗培南10株、利福平10株).结论 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非常规用药组合中,多黏菌素E+利福平联用表现较大比例的体外协同作用;常用药物中,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表现较大比例的体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孙永宁  王晗  王福斌 《浙江医学》2018,(20):2257-2260,2263
目的分析慢性难愈合创面中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10例慢性难愈合创面分泌物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耐亚胺培南组和非耐亚胺培南组,比较两组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对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1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耐亚胺培南菌株68株,非耐亚胺培南菌株42株。耐亚胺培南组患者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亚胺培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检测出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菌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性损伤、入住ICU、入住ICU的时间>7d、多次清创、混合感染、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合并骨髓炎、年住院次数>2次是慢性难愈合创面中分发生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性损伤(OR=9.424)、入住ICU(OR=10.487)、多次清创(OR=8.479)、气管插管(OR=8.133)、深静脉穿刺(OR=101.902)、碳青霉烯类的使用(OR=14.400)为慢性难愈合创面发生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针对危险因素作出预防,减少耐药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临床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同源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我省11个地区20家医院2004年12月至2005年12月临床分离的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琼脂稀释法和浓度梯度法(Etest)测定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FGE)分析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E耐药率最低(11.8%),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55.4%和68.6%,米诺环素耐药率75.6%,其余抗茵药物耐药率均大于90.O%;PFGE分型发现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中235株属于3个克隆株。在多个城市的医院内流行,另有13株属于2个克隆株。分别在一个城市的医院内播散;271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均携带OXA-51组基因,258株携带OXA-23组基因,未检测到金属酶基因。结论克隆播散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最主要的传播方式,OXA-23和OXA-66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是最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替加环素、多粘菌素B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检验科微生物室临床致病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的标本,结果经鉴定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0株,用药敏纸片扩散法分别对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保持敏感性100%,对多粘菌素B中介敏感性为67%,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为73%。结论:替加环素、多粘菌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是临床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佳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病院临床分离的痰及支气管冲洗液(支冲液)鲍曼不动杆菌构成比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痰及支冲液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及其耐药率资料,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对其分离率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4年间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418株。鲍曼不动杆菌2009—2012年痰及支冲液检出率分别为5.36%、6.83%、11.69%、12.62%和5.80%、4.57%、14.84%、13.76%。鲍曼不动杆菌数量和所占总分离菌数的比例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2年痰分离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60%,支冲液分离株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多黏菌素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耐药率<2%。结论结核病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且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升高;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上升,多重耐药菌株可考虑多黏菌素治疗。加强耐药性监测,减少因治疗诱导耐药酶产生而导致的耐药菌,以防止耐药种类和耐药菌株的逐年攀升。  相似文献   

9.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10.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