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确诊糖尿病20年。入院前5年始出现双下肢凉痛症状,行走1 000米左右后出现右下肢间歇性跛行,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3个月右下肢行走数米即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明显,凉感加重。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者严某,女,60岁,以"右下肢麻木10年,加重伴双下肢疼痛1年,间歇性跛行3个月" 于2007年4月6日入院(病案号:397146).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麻木,症状尚可耐受,未予特殊诊治,口服药物等保守治疗后症状有所改善.1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疼痛,以左侧为重,行牵引、推拿及口服对症药物后症状改善不明显,3个月前症状明显加重,并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100 m左右即需坐下休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遂赴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21岁.主因外伤后腰部疼痛、左髋部疼痛7 d、加重1 d入院.患者7 d前坠落伤致左髋部疼痛,未就诊,症状逐渐加重,伴有间歇性跛行及左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入院前夜疼痛难忍,门诊行腰椎CT检查提示,腰4/5椎间盘突出(偏左).  相似文献   

4.
褐黄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患者,男,38岁。因腰腿痛5年,进行性双下肢行走困难2个月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因腰背部疼痛,行走数十米后双下肢酸困无力,休息后缓解,曾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给予针灸、穴位埋线等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未能彻底缓解。2个月前,患者左膝关节疼痛并有响声。进而左下肢间歇性跛行,双下肢渐无力伴麻木不适感,症状渐进性加重至行走困难、站立不能,现已完全卧床。发病以来,患者诉未伴有肌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3岁,因腰痛伴右下肢麻痛3个月,加重20 d,于2004年12月15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右下肢麻痛,经保守治疗病情好转,后反复发作,20 d前症状加重,伴右下肢间歇性跛行,遂来我院就诊.查体: 腰椎生理弯曲变直,L5右侧棘突旁压痛,并右下肢放射痛,腰椎屈曲60°,后伸10°,左右侧弯各20°.直腿抬高试验右30°( ),加强试验( ),左侧80°(-).右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皮肤感觉减退, 右拇趾背伸肌力Ⅰ级,双侧膝反射存在,右跟腱反射减弱.CT及MRI示:L5S1椎间盘向右后侧突出10 mm.治疗:行后路右侧L5半椎板切除L5S1椎间盘摘除 S1神经根管扩大减压术.术中见L5S1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压迫于右侧L5和S1神经根肩部, 见侧隐窝中2个神经根并行通过,并一同从S1右侧椎间孔发出.摘除突出椎间盘,潜行扩大神经根管.术后症状消失, 随访3个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6.
1病例介绍 患者,男,70岁,因双下肢间断性疼痛,跛行2+年,加重1个月,于2011年5月来本院就诊.现病史:2年前无明诱因的出现双下肢疼痛并伴行走困难.开始行走500 m左右即感觉双下肢无力疼痛,被迫停下休息,大约10 min左右缓解,患者认为年龄大了,体力减退引起末在意,未治疗.随后病情逐渐加重,感觉双下肢发凉,时有麻木,静息时也可疼痛,但站立位转平卧位后疼痛减轻,为利于治疗来本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0岁.因持续性腰痛伴右下肢间歇性跛行,于1999年 5月11日入院.6年前在一次重体力劳动后,突然感觉腰部疼痛,继而出现右下肢放射性疼痛 .查体:脊柱向右侧弯,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L4~5压痛明显,进一年来下肢疼痛加剧,出现间歇性跛行.CT显示:L4~5及L5S1椎间盘突出,L5 椎管狭窄,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67岁,因进行性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5年,双手麻木、无力半年于2004年2月19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双下肢无力,以右侧臀部、股部为著,站立、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腰椎MRI示椎间盘突出,病后4个月曾行L4-5椎间盘切除,术后上述症状有所缓解,但出现双足底及足趾疼痛,双足、双小腿麻木感,  相似文献   

9.
经皮腹主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4岁.因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疼痛、感觉异常、皮肤冰冷、苍白、瘫软等双下肢急性缺血的"5P"症状,急诊入院.经动脉造影(图1)诊断为:急性腹主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行急诊介人插管局部灌注溶栓治疗,9 h后溶栓成功,"5P"症状消失,血管造影显示粥样斑块及残留附壁血栓(如图2、3),之后症状完全消失.3年后患者出现双下肢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渐缩短,最长行走距离1 km,但无静息痛,再次入院.行血管造影(图4)显示:肾下腹主动脉(L3~L4段)粥样斑块附壁血栓并狭窄(>85%),左右髂总动脉近段局部狭窄(左侧较重)伴部分管壁钙化.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逐渐加重8个月入院。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腰部呈剧烈刺痛伴双下肢放射痛,于外院行腰椎CT检查(主要做L2/3,L3/4,L4/5及L5/S1椎间盘扫描)显示L5/S1椎间盘向后方突出0.35cm,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遂行L5/S1椎间盘臭氧消融术,术后1周出院,出院后上述症状无缓解反而逐渐加重。6个月前,患者至我  相似文献   

1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4 9岁 ,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 ,同时伴有双下肢无力、麻木、疼痛 ,尤以右下肢明显 ,呈间歇性发作 ,弯腰及站立时症状加重 ,平卧位时症状减轻 ,跛行 ,大小便正常。曾行针炙、理疗及口服药物等多种治疗 ,疗效不佳。入院查体 :腰椎前凸减小 ,双侧骶棘肌痉挛 ,腰骶部有叩压疼 ,伴有右下肢放射疼 ,右侧直腿抬高 4 0°,左侧 70°,双侧加强试验阳性 ,肌力稍弱 ,感觉正常。腰椎 CT示 :L3~ 4、 L4~ 5 椎间盘向后突出约 0 .4~0 .5cm,压迫硬膜囊。入院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椎管狭窄 ,硬膜、蛛网…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3岁.以腰腿痛4年,双下肢麻木无力2月为主诉收住入院.四年前劳累后常感腰痛,休息后缓解,症状时轻时重,但仍能坚持上班.四月前腰腿疼加重,伴双下肢麻木,以左下肢为著.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L5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当地做腰椎CT示:L4~5椎间盘膨出),而行L5左半椎板减压,L4~5髓核摘除术.术后3~4天内症状明显缓解,但术后第5天出现双下肢进行性加重的感觉及运动障碍,双下肢无力麻木,不能站立行走,再次行胸腰段CT检查显示:T10~11范围脊髓变性.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0岁。因腰痛5年,加重伴间歇性跤行1年收入院。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对症处理症状减轻。住院前1年腰痛加重,同时伴双下肢麻木,以后出现间歇性破行,行走有时突然摔倒。摄X线片发现腰椎侧凸后凸畸形,以腰椎管狭窄症收入院。患者出生时即发现腰椎侧凸及后凸畸形。无外伤史。查体:脊柱腰段明显后凸侧凸畸形(L2-4凸向左侧),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双下肢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本引出。X线片见腰椎左侧凸及后凸畸形,L1椎体左下缘及L2椎体左上缘唇样增生,未见骨质破坏。腰椎CT示腰椎明显畸形,局部有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4.
硬脊膜动静脉瘘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茂良  黎文欢 《广东医学》2003,24(12):1366-1366
患者 ,男 ,4 7岁。因进行性双下肢麻木、无力 2年 ,大小便障碍 1年入院。该患者于 1999年 9月无诱因下开始出现T7水平以下自下而上的感觉障碍 ,双下肢麻木及不对称的蚁走感、无力 ,间歇性跛行 ,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于 2 0 0 0年 9月 ,出现大小便及性功能障碍 ,曾于 2 0 0 1年 4月在外院诊治 ,经CT检查为诊断为“L4-5椎管狭窄” ,行腰椎管减压术 ,术后症状无任何改善。于 2 0 0 1年 9月到我院进一步诊治。系统体查未发现异常 ,神经外科检查 :神志清楚 ,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T7平面以下感觉迟钝 ,四肢肌肉无萎缩 ,双上肢肌力、肌张力均正常 ,…  相似文献   

15.
男,54岁,住院号10252。因双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7年,伴踝上皮肤溃疡3~+年入院。患者于1979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肿胀,走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服中药治疗后稍缓解。1984年3月起症状加重,双下肢疼痛红肿,以膝下为明显,不能行走。双踝关节附近皮肤呈暗褐色,踝上形成溃疡,经久不愈,多方治疗无效,1986年11月26日到本院治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5 3岁 ,农民 ,因反复腰腿痛伴双下肢麻木2年 ,加重 3个月入院。患者有腰部被驴踢伤史 ,以后反复发作腰腿痛 ,呈放射性 ,并逐渐加重 ,伴双小腿、足部麻木。经理疗、封闭、药物效果不佳 ,休息时常抱膝位 ,后出现间歇性跛行 (约 5 0~ 1 0 0米 ) ,弯腰后症状稍缓解 ,无发热、消瘦 ,无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 轻度跛行步态 ,下腰椎明显触压痛 ,双侧直腿抬高 70 ,加强试验阳性 ,双小腿前外侧 ,足背外缘麻木 ,双足母趾背伸肌力Ⅳ级 ,跖屈肌力Ⅴ级 ,膝、踝反射对称。脊髓造影及CTM显示 :L5/S1硬膜囊双侧神经根明显受压 ,以前者为重 …  相似文献   

17.
脐血干细胞治疗下肢动脉慢性缺血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确诊严重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采集脐血干细胞,将干细胞混悬液肌肉注射进行双下肢移植,观察3~5个月,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脐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疼痛、肢体冷感、间歇性跛行、溃疡均明显好转.移植5个月后,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结果显示,闭塞动脉未见改变...  相似文献   

18.
男性64岁患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出现右下肢疼痛,对症治疗后缓解,1个月后出现间歇性跛行及足趾坏疽,以右下肢为重,症状逐渐加重,经活血改善微循环症状有所改善,但病情仍不能缓解.  相似文献   

19.
常永红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9):1084-1084
<正>患者,女,34岁。以多发性关节疼痛伴晨僵1年,加重2周之主诉于2004年10月5日就诊。1年来反复出现双手、双足多个近端指间关节、双肘、膝、髋关节阵发性疼痛,伴有晨僵。多次自服“吡罗昔康”20mg,1次/d,疼痛消失后即停药。近2周来上述症状加重,自服“吡罗昔康”疗效欠佳。双手X线片提示“指间关节间隙变窄”,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雷公藤多甙片60mg/d,分3次饭后服用。预期疗程3-6个月。2月后复诊,关节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Hb110g/L,RBC3.51×1012/L,WBC4.2×109/L,N0.70L0.30PC8.8×109/L。嘱患者  相似文献   

20.
1病历报告 患者,男,64岁,主因腰部伴双下肢疼痛、麻木4年,加重1年于2009年5月8日入院。患者自诉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不适,随后出现双下肢疼痛、麻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行走不能超过100m,间歇性跛行,无晨僵,无其他关节对称性、游走性疼痛,无关节畸形,无尿急、尿痛、尿频及血尿,曾在当地医院诊治,行腰椎CR检查示骨质增生,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名称及剂量不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