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诊断方法、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8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26例,姑息性手术17例,引流术14例,单纯开腹探查术1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13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支架植入术5例。行根治性手术者1,3 a生存率分别为81.0%,52.3%;行姑息性手术者1,3 a分别为生存率45.5%,27.2%;根治手术组生存率高于姑息手术组(P<0.05);年龄、血清总胆红素、Bismuth-Corlette分型、手术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结论:多项检查联合应用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诊断率;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有效方法;掌握个体化治疗原则对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桂芳 《临床医学》2008,28(3):11-12
目的 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复习近年来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文献.肝门部胆管癌无临床特异性,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姑息性治疗或内引流、外引流术.结果 12例患者中9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行姑息性切除(胆肠内引流),1例因肿瘤广泛转移,阻塞肝门,胆总管中段只有1cm范围组织较软,行T型管外引流术.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的原则是:两切断端无癌残留,肝内无转移,无淋巴结转移.术前正确评价可切除性,术中选择正确的术式是获得较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47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根治组25例(53.2%),非根治组22例(46.8%).非根治组中姑息性切除2例(4.3%),外引流术16 例(34.0%),行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2.1%),探查活检3例(6.4%).结果 根治性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25.0%和12.5%,非根治组均于3年内死亡,其中姑息性切除2例于3年内死亡,外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56.3%,均于术后2年内死亡,单纯探查3例均于术后3月内死亡.根治性切除组1、3、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非根治组.结论 根治性切除目前仍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最有效手段,对不能根治切除患者,姑息性切除甚至是引流术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术前诊断为肝内胆管癌,诊断正确率34.2%;误诊为肝内胆管结石14例,肝细胞癌5例,肝内占住待查4例,肝囊肿2例,误诊率65.8%.手术切除30例,其中根治性切除22例,姑息性切除8例.结论: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癌的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可明显增加肝内胆管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行计划性肝切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我们对9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行计划性肝切除术,总结手术治疗效果及有效护理方法。结果:本组患者行预切除肝叶术27例、镜下根治性切除术60例、选择性胆道引流术52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2例,其中1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并顺利出院。结论:肝门部胆管癌计划性肝切除术安全有效,积极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是顺利实施治疗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CT、MRCP及E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肝门部胆管癌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4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比较CT、MRCP及ERCP在诊治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40例患者均行CT及MRCP检查,CT检查肝门部淋巴结确诊率为53.8%,浸润肝脏或胆囊确诊率为61.5%,肝动脉受侵确诊率为68.4%;门静脉受侵确诊率为61.1%;门静脉内瘤栓形成确诊率为62.5%.误诊为结石2例,误诊率为5%.MRCP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分型准确率达91.3%.其中2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5例患者行支架姑息治疗.结论:CT、MRCP可作为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ERCP作为不能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36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1995-2000年)和近期治疗组(2001-2007年),比较2组手术方式和预后.结果;近期治疗组半肝切除率、尾状叶切除率、门静脉切除率及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均高于早期治疗组(P<0.05),2纽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和近期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1%,4.8%,0和53.9%,14.9%,4.3%,后者高于前者(P<0.05).结论:联合肝切除、门静脉切除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高位胆管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34.8%(16/46),围手术期无一例死亡,胆管炎发生率:根治性切除术组(20%)低于内、外引流术组(31.2%).术后生存期:根治性切除术组为(15.4±6.8)个月,显著高于空肠Roux-en-Y吻合术(9.5±2.7 月)及内、外引流术组(5.4±2.7月)(P〈0.05).[结论]高位胆管癌的手术疗效与术式密切相关,首选根治性切除,姑息性切除的疗效优于各种内、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9.
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肝门胆管癌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病人行手术切除22例(52.4%),其中根治性切除10例(23.8%),姑息性切除12例(28.6%);单纯内引流8例,外引流9例,3例仅行剖腹探查。3例病人合并肝叶切除。术后未发生肝功能衰竭病例。结论黄疸较深且拟行较大肝叶切除术时应行术前减黄,可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5年6月1日~2012年12月1日期间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82例,对其临床资料与术后随访结果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根治性切除率为59.76%,非根治性切除率为40.2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1%。根治性切除术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71.2%、43.5%和22.8%,与非根治性切除组患者的40.2%、20.3%和1.8%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肝门部胆管癌的最佳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手术治疗,可有效延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36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1995—2000年)和近期治疗组(2001—2007年),比较2组手术方式和预后。结果:近期治疗组半肝切除率、尾状叶切除率、门静脉切除率及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均高于早期治疗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和近期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1%,4.8%,0和53.9%,14.9%,4.3%,后者高于前者(P〈0.05)。结论:联合肝切除、门静脉切除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治术或姑息性内引流术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行之有效的2种手术疗法,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通过对7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围术期的护理,总结了手术前的准备和手术后的护理措施及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相似文献   

13.
32例肝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波  严律南  刘续宝 《华西医学》2003,18(4):467-468
目的:讨论肝门胆管癌的手术经验。方法:对1997年9月至2002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3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行胆管癌根治术10例,引流术12例,探查活检、肝动脉置泵化疗及姑息性手术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肺部感染4例,胆道感染l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结论:肝门胆管癌应积极手术,对不能切除的患者可以进行胆道引流术或外科旁路手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可以选择肝动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36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依据手术治疗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1995—2000年)和近期治疗组(2001—2007年),比较2组手术方式和预后。结果:近期治疗组半肝切除率、尾状叶切除率、门静脉切除率及手术切除率、根治性切除率均高于早期治疗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组和近期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0.1%,4.8%,0和53.9%,14.9%,4.3%,后者高于前者(P0.05)。结论:联合肝切除、门静脉切除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67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因素.结果:分化较好的38例(乳头状腺癌17例、高分化腺癌21例)的平均生存期为21.4个月;分化较差的29例(低分化腺癌19例、未分化癌3例、黏液腺癌7例)则为5.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67例行手术切除25例,切除率为37%,其中根治性切除率占37%;行姑息性胆道引流36例,其中胆管空肠吻合内引流者27例,外引流者9例;行剖腹探查术6例.切除组与引流组术后平均生存期(19.3个月比7.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Ⅰ、Ⅱ期16例的平均生存期为27.4个月;Ⅲ、Ⅵ期51例则为8.9个月;Ⅰ、Ⅱ期与Ⅲ、Ⅵ期的平均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预后与组织学分型、手术治疗方式、肿瘤的分期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1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同一单位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阶段性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8~2003年收治的149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中手术切除91例,非切除行胆道手术引流35例,经十二指肠镜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9例,单纯剖腹探查5例,其余9例因特殊原因未作任何处理而出院.随访103例中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56%、26.56%、7.81%;非切除手术引流组及胆道内支架引流组1年生存率分别是38.46%和37.50%,无3年生存者;单纯剖腹探查者5例,均于3个月内死亡.[结论]切除性治疗是延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对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胆道内支架支撑引流且具有简便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硬化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6例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行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8例,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切除+胆肠吻合24例,外引流4例.术后11例发生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其余均病情好转顺利出院.结论 合并肝硬化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高,应做好基础护理、引流管护理及加强病情的观察与护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郑新山  邰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57-4757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生存期为8~30个月,胆肠内引流的生存期2~15个月.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手术疗效与术式密切相关,以根治切除疗效最佳,不能切除者应选择姑息性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近10 a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1例诊治情况作回顾性研究.结果 胆管癌在肝胆管结石患者的发生率为3.3%;术前诊断正确率61.9%;CA199阳性率为76.2%,术前诊断正确率B超为56.3%,CT为67.8%,MRI/MRCP为82.3%,根治性切除肿瘤42.8%,姑息性手术57.2%,根治性切除肿瘤1、2、3a生存率分别为91.3%、71.5%和50.7%;姑息性手术1、2、3a生存率分别为30.3%、18.4%和0.00%.结论 肝胆胆管癌患者中血清CA199升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对胆管癌的患者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且血清CA199在监测术后复发中也具价值.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根治性手术能明显延长患者寿命,疗效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20.
肝门部胆管癌16例手术切除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薛福龙  刘建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2519-2520
目的: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我科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16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诊治资料。结果:16例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并发症,胆肠吻合口瘘2例,膈下脓肿2例,伤口感染1例,肺炎2例,胃瘫1例,均治愈。无术后肝功能衰竭。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34%、23%,最长1例已生存7年。结论:肝门部胆管癌预后较差,充分的手术前准备,争取肿瘤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是目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