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及肝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乙肝肝硬化患者167例(肝硬化组),根据Child-Pugh评分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A级48例(A级组),B级65例(B级组),C级54例(C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乙肝肝硬化各肝功能分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PDW分别为(88.53±21.36)×109/L、(9.47±2.02) fl、(12.41±1.16) fl,对照组分别为(172.64±37.42)×109/L、(11.47±2.16)fl、(10.49±0.83) fl,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DW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B级组、C级组PLT [(123.78 ±26.35)×109/L、(84.96±31.62)×109/L、(61.48±27.13)×109/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级组与对照组MPV、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组、C级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8±2.23)、(8.65±2.19)fl比(11.47 ±2.16) fl和(12.26± 1.35)、(14.13±1.54) fl比(10.49±0.83) fl](P< 0.05或<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T、MPV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365、0.473,P< 0.05).而PDW与肝功能分级呈显著负相关(r=-0.512,P< 0.05).结论 PLT、MPV、PDW可以作为评价乙肝肝硬化时肝功能分级指标,动态观察各参数变化规律,对乙肝肝硬化的病情评估及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8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病变组(49例)和无血管病变组(79例),分别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大血小板(L-PLT),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血管病变组患者MPV、PDW和L-PLT较无血管病变组增高[(13.98±2.35) fl比(11.53±2.06)n、(15.87±2.18)n比(13.51±2.01) fl、(10.91±1.34)×109/L比(8.72±1.03)×109/L],PLT较无血管病变组降低[(115.2±10.5)×109/L比(129.6±8.7)×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病变组MPV、PDW、L-PLT、PLT与对照组[(10.41±1.95)n、(11.15±1.88)n、(6.21±0.98)×109/L、(176.5±7.2)×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相关参数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临床诊断,对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6例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肺炎组)生后3 d内(急性期)、生后7~10 d(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与40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生后3 d内的PLT、MPV、PDW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组急性期患儿PLT[(139.81±45.03)×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0±60.49)×109/L](P<0.01),而MPV[(9.97±2.19)fl]、PDW(0.18±0.0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1±1.03)fl、0.16±0.02](P<0.01);肺炎组恢复期患儿较急性期息儿PLT明显回升,而MPV、PDW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胎粪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Gen’s-Ⅱ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70例CHD患者(其中心绞痛组(AP)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35例),以及3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两组不同类型CHD患者的MPV、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PV与PLT呈负相关,PDW与MPV呈正相关。结论监测CHD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对CHD的预防、诊治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曾婷婷  殷欢  陈姣  丁彬  粟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3,40(6):1173-117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例(P-LCR)在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在胸痛患者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预防价值.方法 收集2010~2012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1例、同期住院非腔隙性脑梗塞患者212例及健康对照222例,比较冠心病和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收集242例以胸痛原因就诊的患者,其中115例非冠心病患者,127例冠心病患者,比较两组之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其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之间是否有差异.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冠心病组的MPV明显增高,而脑梗塞组与健康对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脑梗塞组比健康对照的PLT明显增高,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PLT数量减少[(173.2±63.3)×109/L和(177.7±58.8)×109/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7);MPV [(12.5±1.24)n和(12.0±1.25)n]、P-LCR[(44.6±9.93)%和(41.2±9.95)%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对MPV、P-LCR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8、0.586,cut-off值分别为11.45fl、36.20%.结论 定期监测血小板参数对于中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具有一定预防意义,MPV和PLT分别有助于冠心病和脑梗塞的发现.MPV和P-LCR可作为胸痛患者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指标,但由于其诊断准确性均较低,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指标.对于MPV和P-LCR增高的胸痛患者,应考虑冠心病可能,同时进行影像学、心电图等检查,确诊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胎粪吸入性肺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6例胎粪吸入性肺炎患儿(肺炎组)生后3 d内(急性期)、生后7~10 d(恢复期)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与40例正常足月儿(对照组)生后3 d内的PLT、MPV、PDW进行比较.结果 肺炎组急性期患儿PLT[(139.81±45.03)×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227.30±60.49)×109/L](P<0.01),而MPV[(9.97±2.19)fl]、PDW(0.18±0.03)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1±1.03)fl、0.16±0.02](P<0.01);肺炎组恢复期患儿较急性期息儿PLT明显回升,而MPV、PDW则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胎粪吸入性肺炎的诊断及判断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宁波地区健康成年人PLT及相关参数(MPV、PCT、PDW、P-LCR)的参考区间。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健康体检者21 650例作为调查对象,对上述人群的PLT及相关参数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按x±1. 96s确定参考范围;同时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血小板参数指标进行比较;并选取健康人群对参考区间进行验证。结果 PLT及相关参数为近似正态分布,健康成人参考区间男性PLT(134×109/L~322×109/L)、MPV(8. 8 fl~12. 6 fl)、PCT(0. 15%~0. 33%)、P-LCR (16. 2%~47. 2%)与女性PLT (138×109/L~340×109/L)、MPV (9. 0 fl~12. 8 fl)、PCT(0. 16%~0. 35%)、P-LCR(16. 9%~48. 6%)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PDW(8. 6%~17. 3%)性别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男性、女性PLT、PCT在不同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选取300例健康体检者对新建参考区间进行验证,PLT、MPV、PCT、PDW、P-LCR落在参考区间内分别为98. 3%、99. 3%、100. 0%、99. 7%、99. 0%。结论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参考区间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新建立的参考区间可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重症肺炎患儿97例,根据是否合并呼吸系统以外的其他系统疾病,将患儿分为重症肺炎Ⅰ组和重症肺炎Ⅱ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儿童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抗凝血酶Ⅲ(AT-Ⅲ)和D-二聚体(DD)]情况。结果 3组间PLT、MPV、DD和AT-Ⅲ活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Ⅰ组PLT、MPV、DD分别为(454.00±157.00)×109/L、(9.66±1.24)fL、(0.47±0.37)mg/L,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00.00±63.00)×109/L、(8.90±0.37)fL、(0.27±0.06)mg/L];AT-Ⅲ活性低于对照组[(79.91±20.34)%vs(107.03±8.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肺炎Ⅱ组AT-Ⅲ和PLT水平分别为(66.11±11.12)%、(279.00±185.00)×109/L低于重症肺炎Ⅰ组,MPV和DD水平分别为(10.37±1.51)fL、(0.70±0.46)mg/L,均高于重症肺炎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紊乱,PLT、MPV、AT-Ⅲ和DD水平变化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昭  周月宏  王俊平  姜殿军 《中国卫生产业》2014,(9):154+156-154,156
目的 通过对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缺血性脑梗死与血小板相关参数与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血小板四项参数即PLT、MPV、PDW和PCT,采用t检验比较脑梗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 脑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PLT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1),两组PC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PLT降低,MPV、PDW升高,动态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何军  季磊  赵玲  张毛为 《中国校医》2019,33(11):833-836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即重叠综合征(OS)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 年 7月— 2018 年12月于本院确诊为OSAS患者49例纳入OSAS组,确诊为OS患者29例纳入OS组,同期在本院体检与OS患者相匹配的35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OSAS组和OS组患者进行CPAP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血栓弹力图参数(R时间、K时间、Angel、MA、CI)、血小板参数(PLT、MPV、PDW)等。结果 OSAS组、OS组PLT分别为(216.09±43.27)×109 /L、(200.73±45.31)×109 /L,低于对照组[(234.42±51.38)×109 /L,P<0.05], 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MPV(fL):(10.63±1.09),(11.05±1.74)vs (9.73±1.77),P<0.05;PDW(%):(14.59±1.93),(15.36±0.98)vs (13.12±2.06),P<0.05],且OS组PDW高于OSAS组(P<0.05)。OS组的R时间、K时间低于OSAS组 [R(min): (5.23±1.77) vs( 6.41±1.19),P=0.000;K(min): (1.80±0.42) vs (2.20±0.31),P=0.000)], Angel、MA及CI较OSAS组高[Angel(deg):(68.3±5.34) vs (61.4±7.82),P=0.000;MA(mm):(60.3±6.02) vs( 58.1±5.87),P=0.015;CI:(1.63±1.52 )vs (1.13±1.36),P=0.000)]。CAPA治疗后OSAS组和OS组PLT、MPV、PDW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S和OS患者相对健康人MPV、PDW均升高,经过CAPA治疗后与健康人无差异,呼吸功能减低可能是血小板活化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计数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同期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脑梗死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5例,急性脑梗死组45例,老年对照组40例。患者于入院后第2天早晨7:00肘静脉抽血3 ml,查MPV、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急性脑梗死组、老年对照组MPV[(10.21±3.15)、(13.44±1.39)、(11.70±1.70)f/L]、Plt[(148.54±39.48)×109/L、(100.66±52.51)×109/L、(131.00±45.50)×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蛛网膜下腔出血组MPV、Plt发病后2、3周[(11.94±2.18)、(12.00±1.98)f/L、(132.09±40.75)×109/L、(125.54±35.08)×109/L]与发病1 d[(10.21±3.15)f/L、(148.54±39.48)×109/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小板计数和体积的变化可能与急性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SF-3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62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升高(P<0.05),肝硬化A级组PLT,B级、C级组PLT、MPV显著降低,B级、C级组PDW显著升高。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肝功能损害可能是血小板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观察其对红细胞参数和血小板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NT-pro BNP水平分为BNP增高组55例及BNP正常组9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红细胞参数(HB、RBC、RDW、HCT)和血小板参数(MPV、PDW、P-LCR)。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NP正常组HB、RBC、RDW、HCT水平分别为(135.18±17.51)g/L、(4.52±0.57)×1012/L、(13.9±1.6)%、(40.20±7.25)%,与BNP增高组的(120.92±18.52)g/L、(3.82±0.68)×1012/L、(14.9±1.7)%、(36.63±6.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NP正常组MPV、PDW水平分别为(14.7±1.2)、(16.2±1.8)fl,与BNP增高组的(18.8±2.1)、(18.0±1.5)f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DW、PDW、MPV水平可作为评价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指标,心衰时血小板活化,与心衰患者易发生栓塞性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入院时血小板平均体积与CHD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CHD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并按照GRACE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按照亚型分为三个亚组。结果:B组与C组PLT、PDW、MPV及PC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MPV和PCT显著高于A组(P0.05);MPV对于CHD病情程度的预测AUC为0.681,标准误0.044,95%置信区间0.621-0.783,截断点为MPV=13.21fl。U检验显示MPV对于CHD病情程度的预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和低危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高危组又显著高于低危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MPV明显增加,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胡孟谋  陈忠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0):1582-1583
目的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09例肝硬化患者分为合并消化道出血组42例,无消化道出血组67例,另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血小板参数(PLT,PDW,PCT,MPV)作对照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PLT、PCT、MPV均显著降低(P〈0.05),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组PLT、PCT、MPV均较无上消化道出血组显著降低(P〈0.05),而PDW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5月海南省海口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孕晚期妊娠妇女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PLT)、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APTT[(30.57±2.98)s]、PT[(11.58±1.12)s]、AT-Ⅲ[(94.25±13.76)%]、INR[(0.91±0.06)]与对照组比较[依次为(32.67±3.38)s,(12.08±1.28)s,(103.26±15.06)%,(1.00±0.05)]均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孕妇的TT[(16.22±1.69)s与(16.20±1.68)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FIB[(4.23±0.52)g/L]、PDW[(17.05±2.14)fl]及MPV[(9.78±1.32)fl]与对照组比较[依次为(3.90±0.41)g/L,(16.06±1.87)fl,(8.62±1.11)fl]均显著升高,观察组PLT[(196.16±41.28)×109/L]相比对照组[(206.80±46.40)×109/L]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检测孕妇凝血功能指标,有助于尽早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对防治孕妇妊娠期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比较乙肝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人血小板参数,了解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对81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检测。并进一步检测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以及肝硬化Child分级A级、B级、C级组的PLT、MPV、PWD。结果发现乙肝肝硬化患者PLT、MPV显著降低,PDW显著升高(P〈0.01和P〈0.05)。肝硬化出血组与非出血组其PLT、MPV、PWD亦有明显差异(P〈0.01),随着肝功能的下降,PLT、MPV随之下降。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检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俊丽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8):1243-124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原之间关系。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5例和健康者156例,进行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在入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分别评价脑卒中组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并给予为期2年的随访。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与健康组比较,MPV、PDW、FIB明显升高(P〈0.05),PLT明显降低(P〈0.05);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和神经功能损伤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761,P〈0.05)。结论观察PLT、MPV、PDW及FIB水平变化对病情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代谢综合征(MS)的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5例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根据冠心病组患者是否伴有MS分为2个亚组,伴MS组(25例)和不伴MS组(70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血糖、血脂和血小板参数如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相关指标,分析MPV与伴有MS的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外周血MPV(11.0±3.5)fl较正常对照组(8.9±0.50)fl明显增高(P<0.05)。伴MS组和不伴MS组的外周血MPV(11.6±5.3)fl和(10.7±5.3)f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表明,MPV与BM I(r=0.371,P<0.01)、SBP(r=0.231,P<0.05)、DBP(r=0.211,P<0.05)、TC(r=0.292,P<0.01)、TG(r=0.268,P<0.05)、FPG(r=0.210,P<0.05)呈明显正相关,而与HDL-C呈明显负相关(r=-0.212,P<0.05);随着MS的组分增加,外周血MPV未表现出同步性增高,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参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85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微血管病变者为DM1组45例,无微血管病变者为DM2组40例)的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E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并与8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DM1组、DM2组及对照组间MPV、PDW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PLT、PCT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参数如MPV、PDW和Fib对监测2型糖尿病有无微血管病变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