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ECO)与肺炎克雷伯菌(KPN)的临床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方法收集该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用VITEK2compa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产ESBLs的ECO和KPN进行表型确认试验,并对其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 576株ECO与KPN中共分离出306株产ESBLs菌株和343株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9.4%和21.8%。576株ECO中分离出177株产ESBLs菌株和202株多药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30.7%和35.1%,未检出泛耐药株,主要从尿液(39.5%)标本中检出,并主要来自于ICU(37.3%)和外科(29.9%)病区。1 000株KPN中分离出129株产ESBLs菌株,141株多药耐药菌和4株泛耐药菌,检出率分别为12.9%、14.1%和0.4%,主要从痰液(83.7%)标本中检出,并主要来自于ICU(42.6%)和内科(29.5%)病区。ECO的产ESBLs和多药耐药菌的检出率高于KP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的ECO与KPN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和复方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好,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上在50.0%以上。结论产ESBLs的ECO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KPN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产ESBLs的ECO与KPN检出率较高,且多药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加强产ESBLs菌株的耐药监测,并依据药敏结果,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该院骨科送检伤口分泌物标本中病原菌种类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该院骨科送检的伤口分泌物标本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病原菌424株,革兰阳性菌160株(37.74%),革兰阴性菌262株(61.79%),以大肠埃希菌(ECO)、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为主。70%的ECO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并对多种抗菌剂高度耐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SAU总数的30.5%,未检出耐万古霉素SAU。结论 ECO和SAU是骨科外伤分泌物中最常见的病原菌;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及时正确使用抗菌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该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这些细菌的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9年1-6月237例住院患者检出的非重复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采用BD-Phoenix-100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实验,根据是否产生ESBLs分为产ESBLs组和非产ESBLs组,对两组的临床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产ESBLs菌株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2019年1-6月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73株,肺炎克雷伯菌64株,其中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59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7株,构成比分别为34.1%,26.6%.产ESBLs菌株对除碳青霉烯类的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低蛋白血症、第3代头孢菌素用药史是产ESBLs菌株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高,医院应根据危险因素对重点人群实施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利于减少该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根据我院实验室登记的各种标本中细菌培养的阳性报告,回顾调查了1999年2月至200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201份病历。结果:201份病例送检的标本中,检出产ESBLs细菌7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5株,大肠埃希菌51株),检出率37.8%。非产ESBLs细菌为125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24株,大肠埃希菌101株)。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侵袭性操作、第三代及第四代头孢菌素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的应用以及医院感染是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与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ESBLs细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100%耐药,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不产酶株都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影响产ESBLs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的应用、医院感染和侵袭性操作。产ESBLs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医院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ATB细菌鉴定仪对产ES‐BLs菌进行检测,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5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确证87株产ESBLs菌,产酶率为31.5%;不同标本种类中产ESBLs菌检出情况分别为尿液35株(40.2%),痰液23株(26.4%),血液7株(8.0%);各病区产ES‐BLs菌的分离率以重症监护病房(ICU)最高(47.1%),其次为烧伤病房(40.0%),泌尿外科病房(34.2%);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感染产ESBLs菌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入住ICU患者.结论该院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尚未有效控制,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需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选用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获得的19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统计其在各类标本和病区的分布特点,并用K-B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9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有118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61.5%,另外74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占38.5%。MRS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普遍高于MSSA,尤其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MRSA的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痰液、分泌物和前列腺液标本检出数最多,分别为34.9%、28.1%和17.2%;科室分布ICU占32.8%、呼吸内科占29.7%、泌尿外科占12.5%及神经内科占9.9%。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常发生于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免疫力低下、外科手术及侵入性操作的患者,MRSA具有多重耐药性,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证,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报告针对性地合理用药,以便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并防止耐药菌株的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流感染中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E.coli)的分子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血流感染标本中分离的204株E.coli,其中49株产CTX-M型ESBLs-E.coli作为CTX-M组,44株非产CTX-M型ESBLs-E.coli作为非CTX-M组,111株非产ESBLs-E.coli作为对照组。分析产CTX-M型ESBLs-E.coli的耐药率;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产CTX-M型ESBLs-E.coli菌株的同源性分析;分析产CTX-M型ESBLs-E.col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4株E.coli中产ESBLs率为45.6%,产ESBLs-E.coli中共检出blaCTX-M 49株,占52.7%。CTX-M组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高于非CTX-M组(P0.05)。PFGE结果显示,29株产CTX-M型ESBLs-E.coli菌株属于不同的型别,来源不同,未发现克隆传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非CTX-M组比较,年龄≥60岁、粒细胞减少症、内置引流管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是CTXM组患者感染产CTX-M型ESBLs-E.co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与对照组比较,转院、尿路感染、置入导尿管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是CTX-M组患者感染产CTX-M型ESBLs-E.col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CTX-M型ESBLs-E.coli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及菌株耐药率均较高,临床应关注产CTX-M型ESBLs-E.coli的流行情况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研究伤口感染产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伤口分泌物分离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及其引发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从该医院住院患者送检伤口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16株,其中产ESBLs菌株49例,占分离大肠埃希菌总数的42.24%。产ESBLs菌株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发伤、多次清创、混合感染、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住院时间>30 d等因素构成产ESBLs大肠埃希菌伤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伤口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应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防止耐药菌的流行和播散。  相似文献   

9.
张永标  张扣兴  唐英春  赵锋  温景芸 《新医学》2005,36(12):691-693
目的:了解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属β-内酰胺酶)细菌所致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产AmpC酶细菌所致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以同期136例非产Ampc酶细菌感染患者为对照,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和入住 ICU超过3日为产AmpC酶细菌所致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934、3.616,P 值分别为0.004、0.021)。产AmpC酶细菌感染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感染后住院时间、混合其它细菌和 (或)真菌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非产Ampc酶细菌感染(均为P<0.05)。结论: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和入住ICU为产AmpC酶细菌所致的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因其并无特征性临床表现,故对住院感染患者应进行Ampc酶的检测,以指导临床医生应用敏感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 从而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肺炎克雷伯菌在医院内的感染。方法对临床分离出来的28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标本、科室分布的统计及耐药性分析,并对其中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碳青霉烯酶(KPC)、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DM-1)等试验。结果 286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自痰液,占79.72%(228/286),其次为尿液及伤口分泌物,分别占8.74%(25/286)、5.59%(16/286);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分别占56.29%(161/286)、27.62%(79/286)。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162株,检出率为56.64%(162/286);产AmpC检出39株,检出率为13.64%(39/286);产KPC28株,检出率为9.79%(28/286);产NDM-1检出2株,检出率为0.70%(2/286)。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分离自痰标本,以ICU感染最为严重,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率比较高,且耐药表型多样,研究多重耐药株的耐药机制非常重要,以便控制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了解某妇幼保健院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控制和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回顾性采集某妇幼保健院2010-2014年分离的1 52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5年以来,该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逐年增长,1 520株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及儿科病区,分别占48.9%和45.9%;以痰液标本为主,占83.3%;产ESBLs菌702株和产AmpC酶菌180株,检出率分别占46.2%及11.9%;肺炎克雷伯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呈高耐药性,未发现有耐碳青霉类菌株出现。结论 妇幼保健院肺炎克雷伯菌呈高耐药性增长趋势,尤其以产ESBLs明显,应加强对儿科系列病区的耐药监测,同时联合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药学、检验科多科室多措施干预全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该院近3年来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临床送检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287株,检出主要为尿液标本占47.3%,其次为痰液占31.9%。临床分布以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肿瘤科为主,共分离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617株,平均阳性率47.9%,对抗生素耐药率没有明显上升趋势,但耐药性仍然非常严重,产ESBLs菌株对所测试的氨苄西林、一、二代头孢菌素和部分三代头孢菌素及单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100.0%,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大于70%,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未检出耐亚胺培南的大肠埃希菌。结论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严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产ESBLs细菌引起严重感染的首选。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加强消毒隔离措施,以控制和减少多重耐药菌株和产ESBLs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肠埃希菌在临床感染中的分布与耐药情况,为其在院内、外感染控制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5年间该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大肠埃希菌的分离情况并分析大肠埃希菌的科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结果分离的2 405株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尿液1 049株(43.60%)及痰液562株(23.4%);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7.92%;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和磺胺类等的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大于50%;耐药率小于10%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0)、美罗培南(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6%)、头孢哌酮/舒巴坦(6.4%)和头孢西丁(7.7%),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等部分第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大肠埃希菌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存在比较严重的耐药情况,临床应加强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检测,避免产生更多的耐药菌株,以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及医院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该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检出的203株PAE的临床科室分布及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作回顾性分析,采用DL-96 MIC法或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 PAE的检出以痰标本多见,占71.92%(146株);PAE在呼吸科的检出明显高于其他病区;PAE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6.5%,检出泛耐药PAE(PDRPA)3株,占1.48%。结论该院PAE的耐药形势2013年以后好转,呼吸病房是该院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临床医生应根据标本来源,PAE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应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呼吸道感染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首选药物治疗。方法k-b纸片扩散法测定菌株的耐药性。结果引起呼吸道感染的5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为47.6%。5重以上耐药菌占70.1%。58株菌中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占63.8%,5重以上耐药菌占83.8%。结论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应选择含酶抑制剂抗生素舒普深或喹诺酮类药物配以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对产酶菌应首选舒普深、氧氟沙星或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对非产酶菌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哌酮或头孢他啶并配以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109株铜绿假单胞菌(PAE)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住院患者不同标本的铜绿假单胞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109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培养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109株PAE主要分布在肿瘤科(40株,占36.7%)、内科(34株,占31.2%)、外科病区(25株,占22.9%)和其他科室(10株,占9.2%)。PAE在标本中的分布情况为:痰60株,占55.0%;脓液及分泌物20株,占18.3%;尿液12株,占11.0%;胸、腹腔积液11株,占10.0%;血液6株,占5.5%。PAE对1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达44.9%~88.9%。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引起临床医生和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苍白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分布及耐药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该菌血流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北院收治的116例血液细菌培养为人苍白杆菌感染的临床和检验资料。结果本研究血流感染人苍白杆菌病例中,性别分布为:男性占52.59%(61/116),女性占47.41%(55/116);年龄分布为:6岁以下47.41%(55/116),50岁以上22.41%(26/116),19~49岁17.24%(20/116),6~18岁12.93%(15/116);科室分布为:儿科占45.69%(53/116),重症监护病房(ICU)占28.45%(33/116),移植科占9.48%(11/116),肾内科占6.03%(7/116),泌尿外科占3.45%(4/116),神经内科占0.86%(1/116)。人苍白杆菌对青霉素和第1、2、3代头孢菌素类、氨曲南耐药性较高,对4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的敏感性较高,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100.0%敏感。结论人苍白杆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治疗应首选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抗菌药物。预防该菌的医院血流感染,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大肠埃希菌(ECO)的影响因素及耐药性。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术后感染ECO的患者160例作为ECO感染组,妇科肿瘤术后未感染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ECO的因素。分析ECO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术前化疗、术前使用3代头孢菌素、多种抗菌药物联用、导尿管留置时间、泌尿系统感染史、住院时间均为影响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ECO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ECO对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对于具有术前化疗、术前使用3代头孢菌素、多种抗菌药物联用、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泌尿系统感染史、住院时间≥15 d等特征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应密切关注是否存在ECO感染,并及时开展早期干预。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ECO多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敏感,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产头孢菌素酶(AmpC酶)革兰阴性杆菌医院内感染现状及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标本进行分离鉴定,采用K-B法对常规药物进行耐药性检测,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三维法检测AmpC酶.结果 在331株革兰阴性杆菌中检出产AmpC酶109株,产酶率为18.4%,产酶菌株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环丙沙星及含酶抑制剂复合物药物敏感率下降明显,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8%(2/61)、44.26%(27/61)、31.1%(19/61),产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与产AmpC酶有关,治疗该菌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第4代头孢菌素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本院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感染产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本院急诊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检出产ESBLs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84例,与同期未产ESBLs菌136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住院天数≥15天、疾患肿瘤、侵入性置管、使用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与医院感染产ESBLs菌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住院天数、侵入性置管、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急诊科产ESBLs菌耐药率高,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产ESBLs菌的感染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