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介绍笔者从脾论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体会及相关研究进展。笔者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位虽在肝,但病之本源于脾,脾虚失运为其基本病机,痰湿浊瘀痹阻肝络为标,并从基础和临床研究两方面综述其研究概况。基于以上认识,主张从脾论治本病,临证常以逍遥理气方和健脾化浊消脂方针对本病的不同阶段化裁,配合生活方式调整疗,疗效卓著,现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2.
脂肪肝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积聚""胁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脂肪肝多因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情志内伤等损及肝脏,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而致病。据"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脾运失健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气滞、湿阻、血瘀是主要病理因素。临证以健脾运脾为要,治疗脂肪肝重在疏肝健脾、燥湿运脾、活血健脾,临证收效良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目前糖尿病肾病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金智生教授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有自己丰富的经验及独到的见解,文章主要总结金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经验和体会,强调金教授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辨证特点:分析古今医家,辨析消渴病机;重视脾肾同治,治疗脾病多用健脾化湿之兰药;健脾补肾,善用红芪,运用自拟益肾化浊方加减治疗;病久入络,全程使用活血化瘀之品。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证治疗精于辨证而细定法度。  相似文献   

4.
心悸病为临床常见疾病,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失常,临证以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等为主症者均可纳入心悸病范畴。情志及饮食因素在心悸病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滞,气机失调,推动无力,心失濡养而发心悸; 饮食不洁,导致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痰浊内生,郁而化火,痰火扰心而渐生心悸。肝郁脾虚证为心悸病临床常见证型。抑木扶土法是根据五行相克次序而确立的一种治法,为治疗肝郁脾虚证之主要方法。逍遥方为治疗肝郁脾虚证代表方,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之功效,应用逍遥方治疗心悸病,效果堪佳。  相似文献   

5.
秦广宁  刘耀远  高宁  熊可  金鑫瑶  江丰 《中医杂志》2023,(22):2282-2286
总结张伯礼教授分期论治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的临证经验。基于“湿浊痰饮类病”学说,认为湿、浊是VEO-IBD的重要发病因素,急性期以浊毒蕴肠为关键病机,治以祛湿化浊以解浊毒,兼以调畅气机、补益脾肾;缓解期以脾肾亏虚为核心病机,治以健脾温肾以固本;同时将活血化瘀贯穿治疗全程。用药平和轻灵,以平为期,以和为贵,注重服药方法和心理调摄,身心俱护。  相似文献   

6.
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经验拾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敏  林穗芳 《光明中医》2008,23(10):1480-1481
介绍余绍源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升降失常是慢性胃炎的病机核心,健脾助运、和胃降浊是其治疗大法,强调调和肝脾之气、运湿化浊;辨病辨证相结合,临证中重视舌诊,准确辨证,精心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脂血症的发病机理及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脂血症的病理性质属本虚标实。虚主要表现为脾肾阳虚,或肝肾不足;实主要为湿浊内蕴,兼夹血瘀。而脾虚湿盛是高脂血症最基本的病理基础。治疗上宜整体调节,标本兼顾,而健脾化湿宜贯穿于治疗之始终。临证多以六君子汤合二陈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载。  相似文献   

8.
王伟明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肝郁脾虚、血瘀浊阻为基本病机,病位在肝,与脾密切相关。针对主要病机,常以舒肝行气、活血化瘀、健脾化浊为主要治则,善用活血消脂方加减,灵活化裁,配合保肝降酶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9.
李培老中医认为久泄首当责之脾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谷,反内生湿浊,湿浊困脾,清浊不分,升降失常,故致泄泻缠绵难愈,并常因饮食不洁或情志波动影响脾胃功能而致泄泻反复。治疗上自当以健脾助运为主,再视兼证化裁。临证中李老喜用七味白术散和参苓白术散二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杨倩教授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情志不疏或饮食不节密切相关,肝郁脾虚为病之本,浊毒内蕴为病之标,其发病部位在大肠,涉及脾胃、肝胆、肺肾等多个脏腑,治宜疏肝健脾、化解浊毒,临证采用疏肝理脾化浊方加减治疗,大便秘结者,加用麻子仁、枳实等润肠通便、行滞通闭;大便溏泄、黏滞不爽者,重用茯苓,加仙鹤草、薏苡仁等清热祛湿、健脾补虚;若口干、心烦、肛门灼热等,加栀子、石膏、知母等清热滋阴、宁心补津;若伴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者,加酒萸肉、黄精等滋肾填精、补气养血。杨倩教授主张"一病一方",辨证要精细,用药需灵活,不可固守验方而一成不变。  相似文献   

11.
卢秉久教授认为病位在肝,根源在于肝脾肾三脏亏虚,痰浊、气滞、瘀血于内;提出疏肝健脾、祛湿活血、治本补虚分期论治之法,临证之时抓住主症,紧扣病机,灵活加减,体现中医法随证变,方以法立的原则;在组方遣药配伍中体现脾胃健运,气机调达,则痛易止,临床用药随证加减,收效颇丰。  相似文献   

12.
马远征  宫政  马赛花  夏天 《中医杂志》2023,(19):2033-2036
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关键病机为脾肾阳虚、湿瘀互结,主张以温阳化浊为治疗大法,自拟温阳化浊方,临证时顺应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变化和胞宫藏泻规律,灵活化裁温阳化浊方进行分期论治。具体为行经期温经活血、利湿化浊,经后期温阳益阴、调补冲任,经间期温阳益气、理气和血,经前期温补脾肾、暖胞助孕,分别予温阳化浊之行经期方、卵泡期方、排卵期方、黄体期方,并随症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13.
侯玉芬教授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生以脾胃亏虚为本,血脉瘀阻为标。基于“因虚致瘀”的病机特点,当“培土通脉”以治之,临证应用分为四法:补气健脾、厚中通脉,清热燥脾、畅中解毒,扶阳助脾、温中养血,养阴益胃、润中化瘀,并总结经验方应用于临床,疗效较好。临证用药时根据病机的演变随症加减,注重健护脾土、行气化浊;同时重视糖尿病足的外治,联合溻渍、清创、药物外敷、耳穴压豆、穴位注射等方法综合治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丁治国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机主要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木旺乘土,脾失健运,痰浊内蕴。复感风热外邪,易与内生痰浊结聚颈部,发为该病。治疗应首重清肝健脾,清补并用,自拟"清肝健脾消瘿方",调整脏腑阴阳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相似文献   

15.
张磊教授善用涤浊法治疗各类浊阻之证,认为肝、脾、肺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职,水湿内停成浊,浊邪阻滞三焦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机,此病源头在于肺失清肃、浊阻肝脾,其治疗应从肺着手,涤除浊邪,以绝生浊之源。方以苇茎汤为主,临证化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丁毅 《北京中医药》2018,37(4):305-306
国医大师柴嵩岩临证注重舌诊。嫩淡舌,以脾肾阳虚证为主要病机,治以温补肝肾、健脾益气;淡暗舌,以脾肾不足、气虚血瘀、血海亏虚诸证为常见,治法健脾益气、补肾养血、祛湿化瘀;嫩红舌,以脾肾不足、脾虚湿盛、气血两虚、血虚有热等证为主要病机,治以滋阴养血、健脾益气化湿;肥红舌,以邪热伤阴伴脾肾不足为主要病机,治以健脾补肾清热利湿;红绛舌,以阴血耗伤、血热伤阴为主要病机,治法清热养阴;暗红舌,需同时观察其他伴随舌象,分别施以活血化瘀、清热养阴、健脾益气、补肾活血法。  相似文献   

17.
王凡 《江苏中医药》2015,47(8):33-35
倪青主任医师认为,痛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饮食不节、禀赋不足、年高体衰是痛风发病的主要原因,脾肾不足、湿热内生是痛风发病的基本病机,临证治疗应注重滋肾健脾、清热利湿,同时灵活运用行气化瘀、除浊解毒之法。  相似文献   

18.
糖肾宁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病机特点是脾肾两虚为本,痰浊瘀血内阻为标。治疗本病应以健脾补肾治其本,化痰活血、通腑泄浊治其标,以此组成糖肾宁方。经临床研究证实,健脾补肾、化痰活血、通腑泄浊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消渴"一病,今人多认识到"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之病机。从古籍文献看,该病也确为口渴善消所立,其病机与现代医学之糖尿病类似。然而,若将"消渴"病与糖尿病对应起来,每治糖尿病即从"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入手,投以养阴清热之品,是不恰当的。笔者结合临床实践及中医体质研究结果,从"脾损为本,湿浊为标"的角度论述了消渴病的另一病机,并认为此为现代消渴病之主要病机。临证从健脾运、化湿浊角度立法遣方,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
冯明清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经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总结了河南中医学院冯明清教授从脾论治糖尿病的经验,认为脾虎失运是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机,治疗以健脾益气为主,药用四君子汤和参苓白术散化裁,临证根据辨证的不同,还可辅以其它治法,如益气活血,疏肝健脾,健脾补肾等,后附冯氏诊治糖尿病验案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