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浅谈支气管哮喘的辨证施治山西省大同市供电局医务所(037008)樊兴国,陈秋羚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由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广泛性气道缩窄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发作性胸闷、咳嗽或呈进行性的以呼气为主吸气困难而形成哮喘。用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
中药有寒凉温热四性,寒凉性药物适用于热性疾病,温热性药物适用于寒性疾病。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误区时殴翻目如睡娜断红孙日日这是对中药最常见的误解。不管什么药物,只要使用不当,就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即使吃白米饭,要是吃太饱,或者生病没胃口的时候吃平常的份量,也有可能引起不适。中药或中成药都有各自的性味、功效和适应证。中药有寒凉温热四性,寒凉性药物适用于热性疾病,温热性药物适用于寒性疾病。有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些人,喝完中药  相似文献   

3.
在急性脑梗死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对不同个体的表观症状予以中医辨证分型,统计研究相关性的实验室指标为分型提供客观证据,从而辨证使用中医方剂进行个体化治疗。使得简化分型在现代病因病理学基础上,既有客观数据支持,又保留中医个体化辨证施治的精华,是一种简便且有可操作性的中西医结合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中医为主、西医为辅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32例血管性头痛病人,病史各异,年龄有别,伴有症状不同,女性多于男性,其中,29例病人脑电图、脑血流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运用散偏汤加味治疗,针对不同的症状及治疗中不同的阶段,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之理论,进行加减。结果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结论中医医为主、西医为辅方法可暂时缓解血管性头痛症状。  相似文献   

5.
西医止嗽祛痰用药和中医辨证施治用药的关系河北沧州市路永发同志函问:西医止嗽祛痰用药和中医辨证施治用药似有矛盾,望指导。罗慰慈答(北京协和医院内科,100730):中医和西医治病的理论体系不同,施治用药的原理和方法也不尽相同。然而在止嗽祛痰方面若遇到一...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2118例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佳中医治疗方药。方法:对有关报道21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按中医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以气滞型为最(38%),虚寒型次之(36%)。胃镜及病理检查,85.9%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显效方药治疗气滞型方以四逆散为主加味,虚寒型方以六君子汤为主。结论:应用疏肝健脾方剂的药理学基础,用四逆散合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玉女煎作为治疗胃热炽盛证的传统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渴疾病,然其作用机制尚未得到系统阐述,该文结合中医整体治疗的观念,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临床表现三个角度分层次探究玉女煎调理消渴证前后机体的相应脏腑变化,系统阐述其辨证施治的相关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胃脘痛的中医辨证施治与施护经验.方法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患者45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中医辨证施护措施.结果 45例患者经合理的中医辨证治疗、护理,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 在胃脘痛的治疗护理中,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予以辨证施治与施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前列腺素E1针剂治疗糖尿病足 0~Ⅰ期患者 30例 ;并设对照组 2 5例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配合中成药脉络宁针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0 % ,对照组总有效率 6 4%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前列腺素E1针剂治疗糖尿病足 0~Ⅰ期疗效确切 ,且毒副作用较轻  相似文献   

10.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方法基本方药(柴胡、佛手、砂仁、元胡、白术、薄公英、白芍、积壳等)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结果10d为1疗程,服药3个疗程,症状体征消失为痊愈占28例(56%),服药3个疗程症状体征减轻为显效占20例(40%),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占2例(4%).结论慢性胃炎属祖国医学的“胃痛”范畴,本病多因情志因素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常气机阻滞而发生疼痛.治疗要以经气和胃为主.再辨证施治,收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的六经辨证施治体系和经典方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中广泛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爰从中医病名演变、病理机制、常用经方及应用要点论述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外阴白斑的辨证施治太原市中医研究所(030009)任静萍外阴白斑是常见而难治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疼痛,局部皮肤脱色、角化、溃疡。其发病机理尚无定论,一般认为是许多刺激因素使局部神经血管营养失调所致。祖国医学古籍中未见记载,近代医学家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中医证候学角度出发,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中医证候学特征,辨证分型,在此基础上优选较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①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节调查研究方法对全部观察对象的症状进行频度分析和西医亚型分布,在此基础进行中医辨证分型.②采取多单位随机分组运用辨证施治、自拟基本方、西药三种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并采用卡方检验方法对各疗效作比较分析.结果总观察例数为238例,分析结果认为腹痛、嗳气、腹胀、早饱四个症状是FD最常见特征性症候.主要的中医证型肝胃不和(41.25%)、依次脾胃虚弱(28.23%)、脾胃湿热(21.67%)、胃阴不足(7.08%)、胃络瘀血(0.83%)等型,FD亚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分析运动不良型以中医证型的肝胃不和、脾胃虚弱型为多见;反流型以肝胃不和型为多;溃疡型以肝胃不和型为最多,其次为脾胃湿热型;混合型以肝胃不和为最多依次为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胃阴不足型.三种治疗方法结果显示辨证施治、自拟基本方、西药等三种方法总有效率分别为99.99%,100%,97.56%;显效率分别为74.54%,65.82%,52.28%;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总有效率无差异,但显效率方面辨证施治组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症状的改善。 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和济南市中医医院山东省名老中医门诊78名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失败的GERD患者,根据中医六型辨证施治,给予中医药方剂或中成药治疗,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联合食管24 h pH监测,积分量表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和评价。 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5.8%(67/78),症状明显改善,食管24 h pH平均值和DeMeester评分在中药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两组参数比较仅反流次数减少,食管下段括约肌静息压力增高,说明可改善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P<0.05)。 结论中医药辨证施治对PPI失败的GERD患者能够缓解症状,可以成为西药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2118例临床治疗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最佳中医治疗方药。方法对有关报道211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特点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按中医辨证分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以气滞型为最(38%),虚寒型次之(36%)。胃镜及病理检查,85.9%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显效方药治疗气滞型方以四逆散为主加味,虚寒型方以六君子汤为主。结论应用疏肝健脾方剂的药理学基础,用四逆散合六君子汤为基本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复发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消化性溃疡胃镜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消化性溃疡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均经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胃镜检查,主要观察中医证型与溃疡分类、溃疡面积、溃疡色泽、黏膜状况、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消化性溃疡不同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胃镜检查可作为望诊的延伸应用于临床,为中医辨证提供有力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临床体会山西省交城县中医院高成仙太原市传染病医院(030012)双洁玉中医把不孕症的病因概括为肾虚、肝郁、痰湿、血瘀四个方面,进行辨证施治。近30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不孕症的治疗,以中医的“辩证”结合西医的“辨病”方法施治,常...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寒热并用、补通并举是治疗风湿病的两大法则,并对寒热并用中温热配寒凉、寒凉配温热以及温通并举中、健脾养胃、活血通络、补益肝肾、通经活络的理论依据、药物的具体运用等进行了阐述,从而指出掌握这两大法则,将有助于提高风湿病临床之疗效。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大肠癌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特别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患者,在提高生存率,改善化疗后毒副作用等方面,中医药显示出独特优势.确立有效的中药针剂、中药复方方剂和中医辨证分型施治等结合化疗治疗大肠癌手术后的研究,对于改善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防治术后复发转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魏红  阎英杰 《山东医药》2007,47(23):100-10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疽”范畴,是一种发生于中小动静脉的节段性、炎性病变,呈慢性周期性进展。疼痛是脉管炎患者主要症状之一,单纯用镇痛剂往往收效甚微且有成瘾之弊;在辩证基础上选用有效方剂,可迅速止痛,缓解病情。近年来,我们根据疼痛性质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辨证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