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艳丽  杨秋会 《当代医学》2012,18(25):88-8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的意义及检测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陕西省白水县妇幼保健院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探讨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的意义及检测注意事项.结果 观察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阳性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检测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排除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糖尿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黄小波 《当代医学》2014,(4):99-10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测对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的价值。方法将50例患有冠状动脉硬化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使用免疫放射法和罗氏生化仪来测定两组受试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水平,以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结果对照组中血清hs-CRP的含量为(2.62±0.84)mg/L,观察组为(15.11±5.3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硬化患者的血脂指标中,除HDL-C的浓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冠状动脉硬化的检测时,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血脂检查有助于冠状动脉硬化的确诊。  相似文献   

3.
吕贻珍 《中国医疗前沿》2011,(14):53+90-53,90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病情稳定性脑梗死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定期检测血压;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等。结果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病情发展与血压、血脂、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可作为脑梗死病情进展的参考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本院内分泌科就诊患者共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糖耐量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C、TG、HDL-C和LDL-C指标与对照组患者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FGP、Hb Alc、TC、TG和LDL的升高,伴随HDL降低。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中进行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检测,可观察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指标的相关性,对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芪明颗粒对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糖尿病治疗组)45例和观察组(常规糖尿病治疗加芪明颗粒组)4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及血流变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周及12周的血脂水平均好于对照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及血流变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明颗粒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且对于糖尿病患者其他疾病相关指标也发挥着较佳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应用氟伐他汀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9%,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氟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及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将其分为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清晨取两组空腹外周血,测定血清中TC、TG、HDL、LDL的含量,进行两组血脂含量的检验,相互比较。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TC、TG、L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水平相差不大,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的临床检测,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与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并探究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血脂检验的心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进行身体检查的健康人100例为对照组,对比并分析两组成员的血脂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 ApoAI含量为(3.88±1.49),对照组的 ApoAI 含量为(2.39±0.64),数据对比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 TC、TG、ApoB 和 LDL-C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 HDL-C 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脂检验结果能够作为诊断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重要指标,医生能够根据的血脂检验结果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疾病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血脂代谢情况,比较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 选取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并以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血糖、血脂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观察组FCP和1hCP检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C、HDL-C、TG、LDL-C等值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增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状态明显,且存在血脂代谢异常,需早期诊断治疗以降低不良后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值:HbA1c在6. 1%~7.0%者30例分为对照组,HbA1c≥7.0%者3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及血脂(TC、TG、LDL-C、HDL-C)的变化,然后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 析各组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TG、HDL-C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FPG、TC、LDL-C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1),有显著统计学 意义.对照组患者HbA1c与FPG、TC、TG、HDL-C、LDL-C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观察组患者HbA1c与FPG、TC、TG、HDL-C、LD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糖尿病教育应用于老年糖尿病门诊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8例老年糖尿病未合并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干预组81例,干预组在采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由教育专员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分别测定并比较组内和治疗前后血清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C (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比较随访后的满意率和依从性.结果:治疗1年后,对照组满意率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显著升高(P<0.05);依从性治疗前后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bA1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治疗后HbA1C水平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TG、TC、LDL-C、HDL均降低(P<0.05),而干预组患者TG、TC、LDL-C、HDL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教育能有效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满意率、依从性,能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HbA1C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microalbumin/creatinine ratio,ACR)、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清胱抑素 C(serum cystatin C,Cys C) 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分析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尿ACR、eGFR、Cys C 、血脂指标差异,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19%(33/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24/3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血脂指标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脂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患者的尿ACR、Cys C水平显著下降,eGFR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例(2.70%)终点事件,显著少于对照组的6例(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采用达格列净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eGFR,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ACR和Cys C,保护患者肾功能,减少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患者预后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糖尿病并发TIA首次发作患者,对其随访1年,其中31例糖尿病并发2~4次TIA(B组),6例发生缺血性卒中(C组),余43例随访中未再发生TIA及缺血性卒中(A组);另选择40例糖尿病无TIA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A、B、C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血清TC、LDL-C、hs-CRP水平又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及hs-CRP水平可作为判断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的指标;血脂、血清hs-CRP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优于对照组的67.5%,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及高敏C反应蛋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并发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子痫前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意义。方法:检测28例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子痫前期患者、86例单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92例正常对照组孕妇的血小板参数,并做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子痫前期组与单纯妊娠期糖尿病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孕妇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孕妇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的比较,两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可以作为了解单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及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子痫前期的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营养干预对其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27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干预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施行营养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统计。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前的血脂、血糖指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及三酰甘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可有效调节其血糖、血脂水平,改善其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脂检验对糖尿病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6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员共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脂检验,对两组血脂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TC、TG、LDL-C、APo B等指标,观察组患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APo A1指标,观察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为医生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余者66例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包括空腹血糖、TG、TC、LDL-C、HDL-C等,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灶类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BG、TG、TC、LDL-C等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片梗死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余者腔隙性梗死、多灶性梗死、出血性梗死等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生(症)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单纯脑梗死患者,临床上要加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血糖及血脂的控制,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检测血脂水平对临床诊断的作用。方法:本次选取糖尿病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抽取空腹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并就临床结果与同期选取的对照组健康体检人员50例相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脂异常率为54%,明显高于对照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中含胆固醇量均居较高水平(P <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所含胆固醇量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重视糖尿病患者血脂定期检验,对疾病诊治和并发症的预防意义重大,并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探讨B型钠尿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在这两组患者发病后,分别为其进行BNP、cTnI和血糖检测,并观察其心力衰竭、恶性心率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BNP水平和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心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VEF和LVFS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NP、cTnI检测对于判断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