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则厥脱证是指邪毒内陷或内伤脏(心)气或亡津失血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急危重病证。以脉微欲绝,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为主证。在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属中医厥脱证的范畴。由于本证可累及多脏腑功能紊乱或衰竭,因此对其治疗必须采用综合性措施。本类药对厥脱证治疗仅以厥脱改善、血压回升和症情稳  相似文献   

2.
参附汤能益气固脱、回阳救逆,为古方中回厥首选药,其注射液可应用于厥脱之危证。ICU中多急危重症,如休克、心力衰竭等,临床均可见脉微欲绝、面色苍白等厥脱证候。本文主要探讨参附注射液近年来在ICU中治疗心力衰竭、休克等急症的研究进展,为其在临床上的广泛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厥脱证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证,死亡率高。一般认为厥为脱之轻证,脱为厥之变证,两者常易并见,较难截然分开。近年来,不少对感染性休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中医对厥脱的认识。本文主要从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等方面作一综述。 1 中西医对厥脱证发病机理的认识 中医认为[1、2]厥脱证发病主要是外感温邪或疫毒,或是寒邪化热入里,邪毒内陷营血,消烁阴津与气血,导致正气大亏、气血逆乱;或因汗、吐、下、亡血失精、创伤、中毒、药物失宜等耗气伤阴;或久病脏腑虚弱,复遇外邪入侵、饮食失宜、情志刺激等因素,使脏腑气血阴阳更加损伤,以致正气…  相似文献   

4.
厥脱,包括厥逆与虚脱。《伤寒肾上腺性、药物性等休克近似。故导致厥脱的原因主要有:论》辨厥阴病脉证谓“厥者,手足临床可参照厥脱辨证论治。1.热盛伤阴:不论外感六淫、厥冷是也”,“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二、厥脱的病因病机疫病,或内伤情志、乳食,都能郁厥”。《景岳全书·杂证漠》:“厥逆之厥脱主要是因阴阳、气血、津而化热、耗伤气阴而致厥脱。因六证,危证也。”徐灵胎评((I右证指南液的失衡、逆乱与外脱所致二一般淫、疫毒伤人,由表入里,由上而医案·脱》云:“脱之名,惟阳气骤阴阳不相顺接为厥,“下虚则厥”,下,郁而不解,皆能化火.蕴…  相似文献   

5.
参附注射液治疗厥脱证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厥脱证是临床常见危重症之一,系指邪毒内陷或内伤脏(心)气或亡血伤津或剧烈疼痛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证。其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颇为相  相似文献   

6.
厥脱证是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临床危重症之一,系邪毒内陷或内伤脏气,或亡血亡津,或剧烈疼痛所致的气血逆乱、正气耗脱的一类病证.临床表现为神志不清或烦躁不安,表情淡漠,皮肤苍白、湿冷,肢端青紫,尿少或失禁,气息微促,大汗淋漓,脉微欲绝或虚数扪不清.属现代医学休克范畴.我院自80年代以来,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参附注射液、参附青注射液、积实注射液、生脉注射液、抗厥脱Ⅰ号及Ⅱ号注射液等中药制剂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厥脱证患者数百例次,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抢救厥脱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休克在中医学中属厥脱范畴,包括厥与脱两个证候。古人论厥者多,论脱者少,实际上所谓厥证的某些证候中就包含着一部分脱证证候在内,故两者之间,常互相转化,有时较难截然分开。但是可以这样认为:厥为脱之轻  相似文献   

8.
黄仁生  黄道生 《中医杂志》1995,36(7):421-422
为探讨儿科休克与中医厥证、脱证、厥脱证的辨证关系,我们对近10年来收治住院的休克患儿69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分析方法病例选择:全部病例系1981~1990年收治住院休克患儿,原始病案保存者。  相似文献   

9.
厥脱证病机特征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厥脱证是由厥至脱,厥脱并见.虚实共存为临床特点的综合征,与现代医学的休克类同.其基本病机为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进而阴阳离决;气滞血瘀是重要的病理基础;病变虽属多脏同病、整体衰竭,但重点在于心肾.  相似文献   

10.
<正> 一、资料来源:82年11月至83年7月收治中医内科急症病人34例.其中厥脱4例(包括心源性休克2例,感染性休克2例)、温热病(急性肺炎)7例、中风3例(包括脑血栓形成2例、高血压脑病1例)、怔忡20例(包括室早15例、传导阻滞2例、心动过速1例、心动过缓2例).二、诊断标准:按辽宁省综合医院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1.厥脱分为阴脱、阳脱、阴阳俱脱.(1)阴脱主证:发热或不热,面潮红或不红,烦躁不安,神志恍惚,四肢温或冷,微汗  相似文献   

11.
针对厥脱证(感染性休克)气阴耗伤、气滞血瘀的基本病理环节,我们研制了具有益气养阴、行气活血功效的救脱一号注射液,临床治疗厥脱证(感染性休克)21例,取得良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参附芪注射液治疗厥脱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参附芪注射液治疗厥脱证30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血管活性药)治疗厥脱证30例,显效五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O.O5),药理研究表明对低血压猫模型有一定升压作用。临床显示:参附艺注射具有补气回阳团脱,能使血压回升且平稳,是一个良好的抗厥脱(休克)药物。  相似文献   

13.
生脉注射液治疗厥脱证6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厥脱证是常见的中医内科急症之一,可见于外感热病过程中及多种内科杂症的危重阶段,主要表现为阴阳耗脱,症状以神志气息、水液(汗尿)、肢温、脉象等方面较突出.本病与西医学中多种休克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我们在1992~1996年,选用生脉注射液为主,抢救厥脱患者68例,获得较好疗效,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68例中男性38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48岁;休克类型:低血容量性(失血性、失液性)休克29例,感染性休克18例,心源性休克13例,过敏性休克8例;中医辨证分型:气阴两虚36例,真阴耗竭18例,阳气暴脱14例.  相似文献   

14.
周学平 《江苏中医药》1989,10(12):42-44
阳脱证是中医厥脱症中最为险危的重证,多见于休克的中、晚期。临床以病势急、变化快、病死率高为特点,故需辨治精当,方可挽回危局。目前运用中医药治疗阳脱证还处于继承探索之中,现仅就近十余年来的研究报道综述如下。理论探讨阳脱证是由于大汗不止、吐泻过剧、亡血失津或其它原因过分耗损阳气,以致阳气突然衰竭,阴盛阳微,元阳外脱的病证。范氏认为阳脱即亡阳,也有人认为阳脱包括气脱和亡阳。症见神昏面苍、手撒肢冷、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脉细欲绝。其表现为一派阴寒之象,不仅四肢厥冷,而且全身  相似文献   

15.
厥脱症的救治谢炳国(江西省宁冈县中医院宁冈343500)关键词厥脱症;辩证论治厥脱症是各科危重阶段出现的病症。可由外邪内陷,或吐、下、汗、失血过甚、误食毒物,以及劳倦内伤,心气衰败,心阴心阳暴脱,致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致,现代医学的感染性休克、心源性...  相似文献   

16.
针刺人中穴抗休克的机理研究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克是一种急性组织灌注量不足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肢端紫绀,脉搏细弱,尿量减少,反应迟钝,甚至昏迷等,属中医“厥证”、“脱证”范畴。祖国医学早就有针刺人中穴抢救厥脱症的文献记载,认为人中穴有回阳救逆、清热开...  相似文献   

17.
休克是西医的病名,近五年来,医界大多数据其临床表现,将休克与中医的厥证、脱证相联系,并统一以“厥脱证”名之。本文仅就中医的治疗简述如下: 休克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一经诊断,即宜采取急救措施。(1)静卧;(2)吸氧;(3)输液;(4)神昏者,分辨闭、脱施针灸(寒闭针人中、百会、风府;热闭针人中、涌泉、十  相似文献   

18.
气滞血瘀、正虚欲脱是厥脱证基本病理特点,应用具有行气活血、扶正固脱和益气养阴、行气活血的抗厥、救脱Ⅰ号静脉注射液治疗厥脱证136例.病死率4.41%,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该药有明显升压、稳压效应,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力及心、脑、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说明中药升压有它的整体效应。而对线粒体、溶酶体、生物膜的保护作用则是扶正固脱的主要疗效机理。  相似文献   

19.
厥脱证属临床急危证。《内经》载有“液脱”、“气脱”、“血脱”等证,《伤寒论》曰:“凡厥者,阴阳之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指出其病情危重,乃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致,严重者正气耗脱,阴阳离决而致死亡。针药并用抢救厥脱证,收效迅速,轻者只施针抢救可随  相似文献   

20.
参附注射液在肠麻痹方面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附注射液(SF)由参附汤改制而成,出自薛己所撰《正体类要》。传统医学认为该方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功效.用于阳虚或气虚所致厥脱证。现代医学主要用于治疗各类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症。近年研究发现其在手术镇痛及肠功能恢复方面有一定作用。本文将近年来参附注射液在肠麻痹方面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概况作一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