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分析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渭南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38例高血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70例未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作为高血压组,68例合并心力衰竭的病人作为心力衰竭组。比较2组病人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室间隔、SBP及DBP;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血清中BNP、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皮质醇(Cor)、内皮素-1(ET-1)的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心力衰竭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SBP、DBP均大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心力衰竭组的BNP、CRP、CK-MB、AngⅡ、Cor、ET-1水平均高于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FPG≥7. 0 mmol/L、合并高脂血症、左室肥厚、血压控制不达标是老年高血压病人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需严格控制血压,同时密切关注机体血糖、血脂的变化,早期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不同左心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尖形态及动力学变化.方法 将1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心室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和离心性肥厚4组,以38例正常血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二维超声分析左心室心尖顶角(θAp)及其收缩期变化率(ΔθAp)、心尖短轴缩短率(FSAp)、心尖和左心室流出道射血峰值速度(VAp,VLVOT)及其比值(VAp/VLVO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仅在高血压左心室离心性肥厚组降低,其余组增高(均P<0.05),而二尖瓣环纵向收缩速度在各构型组均降低,以离心性肥厚组为著(均P<0.05).心尖顶角随着左心室重构进展呈先减小后扩大趋势,其中在向心性肥厚组最小、离心性肥厚组最大[(95.2±8.2)°比(81.6±7.1)°比(78.3±6.2)°比(98.0±9.5)°,P<0.05].心尖顶角收缩期变化率及心尖短轴缩短率也呈现先增强后降低趋势,且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向心性肥厚组较对照组增大[ΔθAp:(15.6±5.4)%比(24.1±10.5)%比(30.8±10.3)%比(26.5±9.8)%比(14.3±10.0)%;FSAp:(37.1±5.6)%比(44.5±9.4)%比(47.3±10.1)%比(43.9±10.0)%比(33.5±13.5)%,P<0.05].在高血压患者中,ΔθAp与LVEF值中度相关(r=0.48,P<0.05),而在对照组,ΔθAp与LVEF值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向心性重构阶段心尖收缩呈代偿性增强;心尖顶角及其变化率与心尖射血速度可作为评价心尖形态学和动力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 BNP)与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331例,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A组)15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组)17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NT-pro BNP数值与左心室测值。结果 B组NT-pro BNP水平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T-pro BNP、左心室肥厚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150例高血压病人结果提示:高血压引起左心结构的改变有左室肥厚(向心性,偏心性,离心性)及左房扩大。在左室向心性及偏心性肥厚的病人,心功能多为Ⅱ级,以左室舒张功能受损为主,收缩功能正常。而离心性肥厚的病人,心功能为Ⅲ-Ⅳ级,以收缩功能受损为主;单纯左房扩大是高血压早期心脏受累的指标,亦为舒张功能受损,心功能Ⅰ-Ⅱ级。年龄及病程对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病人左心室 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第三代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高血压病病人左心室向心性重构的影响。方法在6个月的随机单试验中,利用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氨氯地平(5mg/d)对60例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向心性重构患者的左心室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以及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影响。结果氨氯地平可明显降低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P<0.01),在降低血压的,氨氯地平降低左心室室壁厚度(P<0.01)、左心室重量(P<0.05)和左心室重量指数(P<0.01)。结论氨氯地平应用半年后,在平稳降压的同时可使向性左室重构及左心室肥厚逆转。  相似文献   

6.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脏器损害表现 ,是心血管病致死及致残的预测因素 ,独立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和猝死密切相关。防止和逆转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 ,也是评估降压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钙通道拮抗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之一。我们应用钙通道拮抗药拜心同 ,治疗 4 0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病人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病人选自 1 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1 0月 ,本院门诊病人。按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高血压联盟 1 993年高血压诊断标准 [1]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选择32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其中单纯高血压187例,男性86例,女性101例,年龄(61.0±11.3)岁;高血压合并MS(参照美国成人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Ⅲ 2001提出的MS的诊断标准)134例,男性55例,女性79例,年龄(61.0±9.7)岁.测定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入选患者排除糖尿病、继发性高血压、缺血型心肌病、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NYHAⅡ、Ⅲ).结果 1)高血压合并MS组病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LVMI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P均<0.01.2)高血压合并MS组左室结构正常(NG)的比例明显低于单纯高血压组(11.9% vs 26.7%,P<0.05),而向心性肥厚(CCH)的比例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20.2% vs 8.6%,P<0.05).两组向心性重构(CCR)和离心性肥厚(ECH)的比例无差异(P>0.05).3)高血压合并MS组病人LVH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26.1% vs11.2%,P<0.01).4)多因素回归分析只有SBP和腹围与LVMI相关,腹围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r=0.692,P<0.01).结论 MS对高血压LVH有显著的影响.除血压外,腹围是LVH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对LVH的干预,不仅要纠正血流动力学异常,拮抗神经体液的激活,还应对MS各因素积极干预,控制体质量,以有效的逆转LVH.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左室构型改变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构型改变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组164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进行常规心脏超声、心脏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检查。按Gnanu分类法将高血压组划分为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结果 E/A值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依次降低,在离心性肥厚组反而增高,舒张早期减速度(EDT)、等容舒张时间(IVRT)在高血压各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在离心性肥厚组降低;心搏量(SV)、心输出量(CO)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组中无明显变化,而向心性重构组稍降低,离心性肥厚组稍增加;高血压各组Tei指数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在正常构型、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呈依次增高,离心性肥厚组的Tei指数最高。结论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可引起左室收缩、舒张功能不同程度损害,以舒张功能障碍先于收缩功能障碍。而收缩功能受损以离心性肥厚组为明显。临床上应有效控制其构型的发展可从根本上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背向散射和彩色室壁运动参数评估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心肌病变程度和局部室壁运动的临床价值.方法测定7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的背向散射参数和局部室壁收缩期位移.共收入正常构型组18例,向心重构组17例,向心肥厚组23例,离心肥厚组12例.结果高血压各组室间隔超声背向散射(IB%)均不同程度地增大,以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为著;左室后壁IB%在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增高,以离心性肥厚组为著;室间隔周期变化幅度(CVIB)在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减低;左室后壁的CVIB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减低;高血压各组均未出现明显的背向散射跨壁梯度的改变.室间隔和左室后壁的SEM在离心性肥厚组显著减低,其余各组间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在向心性肥厚组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离心性肥厚组,收缩期CK色带变薄或消失,色带不完整.结论心肌超声背向散射参数可用于判断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心肌病变的程度;彩色室壁运动技术可用于评估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局部室壁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引起的左心室肥厚、左心室重量增加对房室传导、心肌细胞复极离散度及脑卒中的影响。方法:临床确诊的高血压病人188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室间隔厚度及左心室重量,心电图测量P—Rd、Q—Td、J—Td。结果:合并左室肥厚者108例,不合并左室肥厚者80例。左室肥厚组患者P—Rd、Q—Td、J—Td及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合并左室肥厚者。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与房室传导时限、心室肌复极的一致性及脑卒中发生率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长期高血压可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扩大和射血分数降低。近年来发现有些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严重的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减小、射血分数增高和肺郁血等特征,类似肥厚型心肌病。本文将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材料与方法选择21例患原发性高血压平均7.5年的具有前述特征的老年患者作为高血压组,年  相似文献   

12.
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患者的肺静脉血流频谱.材料和方法:对11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男81例,女29例),进行二维和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室重量及相对室壁厚度分成四种不同构型,比较四组间肺静脉血流频谱特点.结果:110例高血压患者中构型正常者占55.45%(61例),向心性重构者占21.82%(24例),向心性肥厚者占10%(11例),偏心性肥厚者占12.73%(14例).肺静脉血流频谱示向心性肥厚组及偏心性肥厚组的VTIs、VTIs/(VTIs+VTId)较正常组及向心性重构组低(P<0.05),ARD增大,ARD/AD延长(P<0.005).结论:左室不同构型的高血压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不同,提示向心性肥厚组及偏心性肥厚组左室舒张功能的损害较向心性重构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血浆脑钠素(BNP)浓度的关系,并以贝那普利治疗前后左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BNP浓度可否作为判断左心室肥厚的逆转及左室舒张功能改变的临床指标.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平均年龄(72.0±11.6)岁,其中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34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30例,予以高血压病患者贝那普利5~10 mg/d治疗36周,所有对象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E/A比值;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与LVMI、E/A比值作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组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经贝那普利治疗后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血浆BNP浓度能较好地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及左室舒张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的靶器官损害情况及预后是否与正常人和全天高血压病人不同。方法入选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77例、全天高血压病人75例和动态血压正常者79例。颈动脉斑块、左心室肥厚和扩大、血清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分别用于评估血管、心脏和肾脏损害。随访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慢性肾衰竭及由此导致的病人死亡)。结果①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肥厚及扩大检出率(22.1%)、颈动脉斑块检出率(55.8%)与全天高血压病人的左心室肥厚及扩大检出率(32.0%)、颈动脉斑块检出率(6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两者均高于正常组的左心室肥厚及扩大检出率(7.6%)与颈动脉斑块检出率(32.9%)(P<0.05);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的血清肌酐(68.0±23.5)μmol/L、尿微量白蛋白(15.9±19.6)mg/L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均小于全天高血压组病人的血清肌酐(80.9±43.1)μmol/L和尿微量白蛋白(53.5±80.0)mg/L水平(P<0.05)。②单纯夜间高血压组病人的心脑肾不良事件发生率(10.4%)和全天高血压组病人的心脑肾不良事件发生率(10.7%)均高于正常组(1.3%)(P<0.05)。结论单纯夜间高血压病人的靶器官损害与全天高血压病人类似,且心脑肾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与全天高血压病人类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依据血浆Hcy水平进行分组,Hcy水平10μmol/L为H型高血压组,共96例;Hcy水平≤10μmol/L为正常组,共43例。通过免疫荧光偏振法检测血浆Hcy浓度,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左心室形态与结构,分析血浆Hcy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肌酐、尿素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左心室肥厚47例,正常组左心室肥厚3例,H型高血压组左心室肥厚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且H型高血压组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正常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发生左心室肥厚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浆Hcy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的独立性危险因素,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预防与临床诊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王一锦  徐彤彤 《山东医药》2011,51(20):36-38
目的研究血清IL-18水平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以及体检健康者各40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IL-1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不同等级的高血压各组中,IL-18水平随着血压的上升而升高(P〈0.05)。IL-18与LVM I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 IL-18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病情及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四泰片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四泰片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四泰片和卡托普利片,对照组(30例)服用卡托普利片,观察两组临床症状、降压疗效、左室肥厚指标的变化.结果:四泰片与卡托普利均能明显逆转左室肥厚,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降压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90.00%(P>0.05);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3.33%(P<0.01).结论:四泰片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病人具有改善症状、降压、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随左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彩超检查的诊断表现和临床价值。方法将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随左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将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各56例。对两组实施心脏彩超检查,并对各项检查指标进行对比。结果左心室LVDd指标、LAD指标以及舒张早期E峰值和Ea值变化情况,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但LVEF分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随左心力衰竭采用心脏彩超实施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选择30例高血压病人和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将高血压病人又分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n=15)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15),观察三组外周静脉血清葡萄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C肽浓度。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胰岛素抵抗比非左心室肥厚组重,直线相关分析,血清胰岛素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成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参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形成。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在老年男性高血压和肥胖478例中,测定左室重量,并与175例健康老人对比。单纯肥胖、高血压者和肥胖合并高血压者,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分别是32.2%、36.2%和46.9%。高血压和肥胖,对左心室肥厚,相对危险度分别为3.75和3.14。两因素合并危险度值5.8,表现相加作用。本文证实高血压和肥胖是左心室肥厚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因素同时存在协同促进左心室肥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