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呈进行性,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并且与肺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有关的疾病状态[1].在那些有遗传基因倾向的人中长期吸烟,暴露于毒性气体或颗粒中,更容易发生COPD,使通气机理紊乱,肺泡换气障碍等,造成气促等症状,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导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Secondary pulmonary hypertension, SPH)[2].疾病严重的标记[3]如气道的阻塞,动脉的血气异常,及肺动脉高血压的程度,尤其是后者预测这一种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增加.肺动脉高压发生在低氧血症之后,又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肺动脉高压一旦形成,肺心病就可能接踵而至,提示不良的预后[4].因此研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理,针对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改善患者预后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就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的有关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称为重叠综合征(OS).这两种疾病均可导致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其病情因相互影响较单一疾病时更严重,常有严重的呼吸衰竭及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发生率更高[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务浆脑钠肽(BN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高脉(PH)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荧光法对60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入院治疗前血浆BNP水平进行检测,并与1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血气(PaO2)。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轻度及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患者肺动脉爪力及帆浆BNP值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且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压力与血浆BNP呈正相关;轻度及中重度肺动脉高乐组患者的PaC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OPD的发生发展过程伴随肺动脉胝力的增高,且BNP水平也明显增多.另外.COPD亦存在明显的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重叠综合征(COPD合并OASA)的临床认识.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重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20例病例都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史,所有患者均进行多道睡眠图的检查,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诊断标准.结果 重叠综合征患者既有COPD紫肿型的临床表现,又有OSAS的症状和体征.白天血气分析示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伴有明显的心肺功能异常.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为40.3±7.0;睡眠中最低SaO_2:42.3±5.0%.结论 COPD患者如觉醒时PaO_2<7.3kPa,伴有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等临床表现,或有OSAS的症状和体征,如打鼾、夜间呼吸暂停及白天嗜睡等临床表现,应及时行多道睡眠图检查.临床上可应用无创伤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纠正夜间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5.
马丽  万自芬 《贵州医药》2010,34(8):726-72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称为重叠综合征(OS)。患者在睡眠中可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使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出现更早。急性发作时病情凶险,容易出现意识障碍、右心功能衰竭。我们随机收集32例OS和30例COPD病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低氧血症程度与心肌酶活力的关系.方法 对120例COPD患者同时测定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清心肌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活力,观察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COPD患者重度低氧血症时,五种心肌酶活力明显升高,与中度低氧血症组、轻度低氧血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COPD患者血清心肌酶明显升高,是病情危重的信号,多与低氧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COPD稳定期患者共49例。根据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分为COPD伴肺动脉高压组和COPD不伴肺动脉高压组。选取同期行体检健康志愿者22名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NO和NOS水平。结果 COPD伴肺动脉高压组的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NO、NOS水平显著低于COPD组不伴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P<0.05);COPD组不伴肺动脉高压组的外周血脂肪炎症因子、NO、NO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OPD伴肺动脉高压组、COPD组不伴肺动脉高压组和对照组的脂肪炎症因子和NO、脂肪炎症因子和NOS、NO和NOS之间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COPD患者,特别是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中,脂肪炎症因子、NO、NOS显著下降,说明三者代谢异常可能和肺循环稳态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夜间室性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的关系。方法:COPD组患者36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图(PSG)、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结果:(1)COPD患者发生夜间低氧血症19例,对照组均未发生;COPD组夜间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s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VA的发生无相关性(rs=-0.077,P=0.646)。(3)COPD患者在快速动眼期(REM)和非快速动眼期(NREM)发生VA的频次[(5.51±0.53)次/hvs(5.58±0.32)次/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出现夜间低氧血症和VA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但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的药物治疗却取得长足进步。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发现,其病理过程与IPAH相似。本文综述了IPAH治疗有效的药物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结果,并对COPD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治疗的一些传统观念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夜间室性心律失常与低氧血症的关系.方法:COPD组患者36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6例(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图(PSG)、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检测.结果:(1)COPD患者发生夜间低氧血症19例,对照组均未发生;COPD组夜间室性心律失常(VA)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8.3%vs 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VA的发生无相关性(rs=-0.077,P=0.646).(3)COPD患者在快速动眼期(REM)和非快速动眼期(NREM)发生VA的频次[(5.51±0.53)次/hvs(5.58±0.32)次/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出现夜间低氧血症和VA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但COPD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糖代谢改变。方法 :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2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结果 :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空腹血糖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增高 ,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下降 ,与轻度低氧血症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01 ,P<0 05,P<0 001) ,血糖与PaO2 呈显著负相关(r= -0.5242,P<0 05) ;中重度低氧血症患者各时点血糖水平较轻度低氧血症患者显著性增高 (P<0 05) ;胰岛素释放试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胰岛素释放时间均明显延长。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低氧血症患者存在糖耐量减低。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常见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COPD患者在疾病的缓解期仍有气道狭窄及低氧血症,最终发展为慢性肺源性肺心病。支气管扩张剂能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从而缓解临床症状,长期家庭氧疗(LTOT)能阻断或改善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及逆转肺动脉高压的进程,防止肺心病的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本文目的是研究LTOT结合小剂量氨茶碱治疗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NP及高敏CRP在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COPD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肺动脉压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浆BNP、hs-CRP以及Pa O2水平,并分析BNP、hs-CRP以及Pa O2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结果肺动脉压正常组患者BNP、hs-CRP、PASP水平显著低于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0.01);轻度肺动脉高压组患者BNP、hs-CRP、PASP水平显著低于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P0.01)。BNP与hs-CRP、PASP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与Pa O2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hs-CRP与PASP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与Pa O2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Pa O2与PASP呈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BNP及CRP水平随着肺动脉压的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14.
血浆B型利尿钠肽在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浆B型利尿钠肽(BNP)在COPD伴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4月~2010年12月收集稳定期COPD患者85例,应用心脏超声测定肺动脉压力,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BNP水平,并根据肺动脉压力水平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高压组,同时选择10例健康体检者测定其肺动脉压力及血浆BNP水平,比较各组BNP水平。结果健康体检者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的COPD患者之间血浆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轻度、中度、重度肺动脉高压的COPD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COPD患者之间血浆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压力与BNP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血浆BNP水平在稳定期COPD患者中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增高而升高,血浆BNP水平反映了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常出现右心衰竭,其发病机制多因肺部感染、严重肺泡缺氧、肺血管壁增厚、肺血管床面积减少、肺动脉高压等导致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低氧是形成肺动脉高压的主要机制,积极控制感染、机械通气、改善肺泡通气,即可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检测其血浆脑钠肽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作为研究组,按患者血气分析氧分压程度分为A组(中轻度低氧血症组)22例, B组(重度低氧血症组)18例;按照患者血常规程度分为C组(感染组)21例, D组(非感染组)19例;按照患者肺动脉压高低程度分为E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3例, F组(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心力衰竭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974.14±614.47) 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04±16.46) pg/ml,研究组组内比较:B组血浆脑钠肽水平(1519.83±515.38) pg/ml明显高于A组(527.67±148.72) pg/ml, C组(1412.64±546.32) pg/ml明显高于D组(489.49±119.07) pg/ml, F组(1558.50±503.60) pg/ml明显高于E组(542.23±161.20)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衰竭患者中其血浆脑钠肽水平较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明显增高,检测血浆脑钠肽水平对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右心衰竭严重程度、低氧血症程度及合并感染情况等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医药科学》2017,(9):248-251
目的评估夜间无创通气对COPD所致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影响,并寻找改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可行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及门诊随诊的42例重度-极重度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28例(家庭氧疗)及研究组14例(经面罩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肺动脉压力、肺通气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6MWD)、CAT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长期夜间无创通气可降低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延缓FEV1下降,治疗后CAT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6MW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极重度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长期氧疗及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基础上,无创通气可缓解FEV1和运动耐力下降,改善或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CHPH)是大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而死亡的原因。因此通过治疗逆转或延缓病程会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笔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粉针剂治疗CHPH患者63例,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低氧状态、血液流变学上取得了良好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根据《2010中国肺高血压诊治指南》中《2008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和低氧血症,采用长期氧疗(LTOT)有利于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神经生理功能,增加运动耐力,减少血细胞比容,和降低肺动脉高压。 1 基本原理及方式 氧疗是通过给氧提高吸入气体中氧分压达到提高血氧饱和度以改善机体因各种原因造成的通气不足,弥散障碍和通气与血流比例失常等所致的缺氧状态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出现的体外循环(CPB)后肺损伤,常导致肺动脉压力上升、肺部渗出和肺间质水肿,影响肺脏的气体交换,出现低氧血症,极易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等并发症,明显增加手术风险。为减轻CPB对肺脏造成的损伤,我们设计、利用肺保护液在CPB期间对PH患者进行肺动脉盐酸戊乙奎醚低温灌注,以期减轻术后肺脏的损伤和保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