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各项生理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前30min及术后12h血压、呼吸、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1d及术后12h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有效缓解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预防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在院期间接受的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5%(39/40),对照组为77.50%(31/4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对照组则为20.0%(8/4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进行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的120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NIHSS、Fugl-Meyer评分及Hunt-HessⅠ~Ⅱ级患者占比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减轻颅内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术围术期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神经、运动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1日~2016年12月31日11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14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并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制定护理对策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0例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围术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时,实施合理的围术期护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6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0例采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ERAS方案,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GOS评分、住院时间、自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GOS评分、自理能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相比,ERAS方案有利于减少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功能恢复,同时获得更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行栓塞手术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实施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恶心呕吐、低体温、并发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细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10例择期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精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体健康、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护理干预可缓解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综合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疼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够缓解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7例复杂颅内动脉患者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并且加强对症护理和防止血管痉挛治疗;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和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按GOS评分,预后良好20例,中度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 颅内复杂动脉瘤的治疗是显微神经外科方面的难题.因此对于颅内复杂动脉瘤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勒小明  涂淑芬 《妇幼护理》2023,3(2):461-463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生存质量、负面情绪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28例,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发现异常积极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急救;术后积极做好预防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 2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康复出院.结论 加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是成功完成介入栓塞手术的保障,积极有效的观察与护理能提高介入栓塞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颅内动脉瘤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颅内动脉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健康调查表(SF-36)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9.09%vs 29.55%,χ2=5.906,P0.05);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5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45%vs 79.55%,χ2=5.091,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病人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储培培 《当代护士》2017,(11):20-22
目的探讨对采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栓塞术治疗。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5.8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对照组20.84%(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属于新型微创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轻,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优化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治疗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将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分为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并发症和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行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饮食、舒适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对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术中护理体会.方法 2008-07-2010-05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11例,术前注重访视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栓塞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栓塞结束后协助麻醉医师做好复苏期的护理.结果 11例患者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栓塞效果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术中护士的密切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刘小康  马瑛 《妇幼护理》2024,4(5):1174-1176
目的 分析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珠海市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 93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7)和 观察组(n=46)。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比较患者心理应激评分、生存质量及护 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 SAS、SD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WHOQOL-BREF 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手术患者应用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 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CNP)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科行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8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CNP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病人实施CNP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手术中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并调查患者对围手术期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较,实验组术后1d焦虑程度和术中血压、心率较低,围手术期满意度则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有效缓解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围手术期焦虑情绪,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手术室整体护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