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陈小燕  宋绪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2-1372,1411
目的 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方法发现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提高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确诊率.方法 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其中46例(92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发现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底数字成像系统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筛查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调查2006~2010年糖尿病患者480例(937眼),对其进行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检查以及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分析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对阳性结果选择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进行明确诊断及分期。结果诊断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23例,其中,使用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技术查出218眼,使用直接检眼镜检查查出223眼,检出DR的患者中89例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进行协助诊断分期,免散瞳彩色眼底照相与直接检眼镜检查在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上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眼底数字成像系统应用于早期到中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诊断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检眼镜下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方法 对常规眼底检查未见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荧光血管造影正常44只眼,与眼底所见符合率为35.48%;异常表现共80只眼占64.52%。结论 眼底镜下未发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眼底荧光造影出现了微血管瘤,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等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诊断中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2例(204眼)检眼镜下未确诊DR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检查后,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46例(92眼)为早期DR,病变主要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黄斑水肿以及毛细血管扩张.结论 对DR患者采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诊断,能提高诊断率,并及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5.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F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诊断价值。方法:对 12 0例 型糖尿病患者 2 4 0眼进行检眼镜与 FFA检查 ,分析两种检查在 DR诊断及分期中的差异。结果:检眼镜下正常眼底的 78眼中 ,FFA发现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DR) 2 4眼 ,占 30 .77% ;检眼镜下所见 NDR139眼中 ,2 7眼 (19.4 2 % )经 FFA证实检眼镜对其病变程度估计不足。 结论 :FFA是早期诊断 DR的较好方法 ,能准确对 DR进行诊断及分期  相似文献   

6.
对116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68例(136眼),占58.6%。与检眼镜对照,荧光血管造影术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检眼镜(P<0.01)。与24h尿白蛋白排泄量检测对照,结果背景型和增殖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测定与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相关,提示荧光血管造影和尿白蛋白排泄量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12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检眼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情况。结果 FFA检查共检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5眼,病变检出率为94.3%,明显高于检眼镜检查的检出率(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FA造影检出非增生性DR 21眼(17.2%),增生前DR 42眼(34.4%),增生性DR 32眼(26.2%),糖尿病性黄斑病变13眼(10.7%),糖尿病性视神经乳头病变7眼(5.7%)。结论 FFA检查能够提高DR的检出率,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诊断在检眼镜下未发现病变的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价值。方法:对101例(202眼)检眼镜下未发现DR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FFA检查。结果:45例(90眼)FFA检查可见不同程度的早期DR,病变包括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及黄斑水肿。结论:FFA能更早发现早期DR。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视网膜微血管病变荧光血管造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荧光造影特征。方法 对1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 148例患者中,82例(55.4%)荧光造影下有早期改变,包括70例荧光渗漏,30例毛细管扩张,30例充盈损损。结论 荧光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的荧光造影特征。方法对1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结果148例患者中,82例(55.4%)荧光造影下有早期改变,包括70例荧光渗漏,30例毛细血管扩张,30例充盈缺损。结论荧光造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oscillatory potentials,OPs)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和血压的关系。方法:测定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分析暗适应OPs的波幅及潜时,并将OPs、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检眼镜检查三者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同时测定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与OP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组,暗适应OPs总波幅、OPs各子波波幅(OP1-OP4)降低及OP1、OP2潜时延长,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各期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以OPs总波幅的相关性最好;OPs、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检眼镜检查三者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异常检出率依次为67.6%、52.9%和45.1%;OPs总波幅与血糖、病程、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负相关。结论:暗适应OPs总波幅是目前诊断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敏感的指标,它不仅能早期发现病变,还能反映视网膜的进行性损害;及早发现和控制高血糖、高血压,对减少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我院用FD-31型日本Topcon眼底照相机对53例双眼患者进行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糖尿病性视风同变发为两 类型:单纯型和增殖型。荧光血管造影表现有微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无灌注区、荧光渗漏、荧光遮蔽、新生血管等一系列病理改变。此法的检测率率较检眼镜主,不失为诊断分型、指导治疗、追踪观察及预后估计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采用能发出荧光的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血管,用装有特殊装置的眼底照相机,并借助于裂隙灯进行观察和连续拍片记录荧光素在眼底血循环中的动态情况,以便了解眼底的微循环结构以及各种生理病理变化,可以查到用检眼镜查不到的细微病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诊断技术,主要用于眼底病的明确诊断、鉴别诊断,在对眼底病前后检查和对照、治疗的选择、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FFA对视网膜、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等疾病的诊断和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密蒙花方对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阴两虚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2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4例,对照组121例,分别给予密蒙花方及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的变化。结果密蒙花方可提高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远视力,有效率13.6%,并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对眼底治疗的有效率为37.5%,荧光造影检查有效率20.6%。治疗组提高远视力,改善眼底病变及荧光造影表现优于对照组。结论密蒙花方可改善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提高患者远近视力,是防治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延缓病程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早期征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18例已确诊的糖尿病病人散瞳后,经眼底镜检查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者55例,对此55例病人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其中18例(32眼)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征象;微动脉瘤30眼(93.7%);毛细血管扩张16眼(50%);毛细血管闭塞13眼(40.6%);小静脉扩张7眼(21.8%)。这些早期征象,对揭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有一定的意义,并提示对未出现视功能改变的糖尿病患者,应早期进行眼科检查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情况。方法 患者为新确诊及病史在1年以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200例(年龄在30—65岁)进行眼底无赤光照像和眼底(fundus fluorescne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 200例(400只眼)2型糖尿病患者,在FFA检查中未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0例(220只眼)占55%,已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90例(180只眼)占45%。结论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更早、更客观地评价早期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检测96例NIDDM病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结果显示视网膜正常28例,视网膜病变单纯型55例,增殖型13例,对部分患者测定24小时尿蛋白及尿白蛋白、血和β_2-MG、血肌酐、尿素氮、尿液NAG,结果表明视网膜病变程度与糖尿病肾病有密切关系,提出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的检查对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特征。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中渗18眼进行常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8眼均为动脉前期及动脉早期出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荧光轮廓,其中10眼出现典型与渗出灶相当的荧光灶及外周荧光遮蔽,8例仅显示新生血管轮廓未见荧光遮蔽。结论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提高中渗的诊断率,尤其病变不典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免散瞳眼底照相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社区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3个街道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管的76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对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纳入研究且同意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63例患者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766例糖尿病患者免散瞳眼底照相检查发...  相似文献   

20.
对 1 2 2例 ( 2 4 4只眼 )检眼镜下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 ,结果表明 :66例 ( 1 3 2只眼 )可见到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及视网膜病变。这些病变包括毛细血管荧光渗漏、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黄斑及视网膜水肿和毛细血管的闭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