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远颊根及远舌根根管弯曲度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远颊根及远舌根根管弯曲度的特点。方法从临床采集25颗拔除的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开髓揭顶后,将2支8号K锉分别插入远颊根及远舌根根管达根尖孔。RVG(radio visiography)数字成像系统采集牙齿在近远中向和颊舌向的X线数码牙片。将数码牙片导入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6.0,分别用Schneider法和Weine法测量根管弯曲度及根管入角。结果 Schneider法测得远颊根根管在近远中向弯曲度为9.33°±5.08°,颊舌向为10.06°±5.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舌根根管在近远中向弯曲度为11.28°±7.30°,颊舌向为28.34°±13.76°,颊舌向弯曲度显著大于近远中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ine法测得的各项目均值皆大于Schneider法,而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972,P=0.000)。远舌根根管在颊舌向根管入角为27.04°±8.85°,明显大于近远中向的13.15°±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掌握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弯曲的特点有利于根管预备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青少年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2012-07~12拍摄CBCT的183例12~16岁青少年患者的366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观察牙位及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及根管形态,利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数目的性别差异和左右侧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的366颗下颌第一恒磨牙中,近中单根者365颗,远中单根者282颗(77.05%),双根者83颗(22.68%),1颗牙为C形根。近中单根双根管者356颗(97.27%),单根一根管者9颗(2.46%);远中单根一根管者229颗(62.57%),单根双根管者53颗(14.48%),双根各一根管者83颗(22.68%);C形根3根管者1颗(0.27%)。牙根及根管数目在男女之间与左右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以双根居多,牙根变异主要发生在远中根,远中舌根的发生率较高;性别间与左右侧牙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锥形束CT扫描评估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方法 收集354例患者双侧下颌第二恒磨牙的锥形束CT图像,统计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数目、根管数目和构型,以及C形根管的发生率.结果 下颌第二恒磨牙以双根最多,发生率为57.34%,C形根的发生率为38.28%;双根者近中根多为2-2型(80.54%),远中根多为1-1型(96.06%);C形根管的发生率为25.99%,左、右下颌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下颌第二恒磨牙牙根和根管解剖形态复杂多样,锥形束CT能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观察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了解常见的变异型.方法:收集316名患者共548颗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影像,分别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牙位、牙根数、根管数、变异型.启动Invivo Dental 5.0软件观察根管形态,分析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分布特点.结果:在548颗下颌第一磨牙中,2个牙根的下颌第一磨牙发生率为73.72%(404/548);远舌根的发生率为26.28%(144/548),男、女性别及左、右侧牙远舌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管变异型以2根3根管为主,占51.64%(283/548).结论:辽沈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有2个牙根;2个牙根3个根管是主要的根管分布类型;CBCT对于判断牙根和根管的解剖形态有诸多优势,可以为临床根管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锐  杜菡  李刚 《北京口腔医学》2022,30(2):111-114
目的 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研究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及弯曲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本试验为回顾性研究,具有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的375例北京地区患者被纳入研究,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的方法评估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发生率.测量104例患者18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三维重建图像中远中舌根的...  相似文献   

6.
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三根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三根管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根管口探针探查和根管显微镜观察近中颊根管口和近中舌根管口之间浅沟或暗线并结合X线片的方法,研究近中三根管的临床发现率及形态.结果:222例下颌第一磨牙中有13例存在近中三根管,发现率为5.85%.结论:下颌第一磨牙近中三根管的临床发现率很低,根管显微镜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发现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显微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 随机收集33颗上颌第一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后重建根管系统.观察并记录各牙根根管形态和分支根管的发生数目、位置.记录各根管口位置并测量根管口间的距离和所成角度.在距离根尖1、2和3mm处进行虚拟切割,记录断面上分支根管暴露情况.结果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发生率为75.76%.近颊根发生分支根管为71.64%;近颊根分支根管发生率为72.73%.91.04%的分支根管发生于根尖1/3段,近颊根距根尖3mm处截面分支根管暴露率为12.12%.近颊根第一、第二根管口间的距离为(1.60±0.41)mm.结论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近颊根根管形态存在较大解剖变异.  相似文献   

8.
上颌第一恒磨牙髓室底及根尖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髓室底形态,根管口的形态,根管口及根尖孔的数目和位置分布。方法 106颗离体上颌第一恒磨牙,暴露其髓室底,并用苏木素将根尖区染色,用肉眼观察法结合用光滑髓针、15号根管扩大器等探查以明确根管口数,根尖孔数及其位置分布。结果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髓室类似一个底在颊侧的三角形,38.68%为三根管口,61.32%为四根管口,左右分布无差异,四根管口者含一个远中颊侧根管口,一个腭侧根管口,近中颊侧根管又分偏颊、偏腭侧两根管口;远中颊、腭根的根尖均为单孔,近中颊根的双根尖孔率为51.8%,61.54%的根尖孔为侧方开口。结论 上颌第一恒磨牙的开髓洞形应为偏向近中的圆三角形,近中颊根的双根管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锥形束CT检查结合显微根管技术治疗上颌磨牙颊侧根管口下方分叉病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需进行根管治疗的上颌磨牙304颗(上颌第一磨牙159颗,上颌第二磨牙145颗),开髓后记录髓室底根管口数目及位置,对术前X线片怀疑为颊侧根管口下方分叉的患牙,先在肉眼下探杳疏通根管,再根据牙科锥形束CT结果 在根管显微镜下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锥形柬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MB2)发生率、根管解剖形态以及根管口位置分布。方法随机选取2011-2013年航天中心医院口腔科20~30岁患者CBCT影像160张(男80张、女80张)。平行近中颊根长轴平面观察其根管形态,并按照Vertucci分类统计。水平面观察根管口的位置,记录MB、MB2及腭根根管口间距离以及MB、MB2根管口分别到腭根根管口连线夹角,并比较不同性别间差异。结果本研究观察了279颗上颌第一磨牙,其中存在MB2牙齿233颗,检出率为83.5%,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根管出现概率不同,各类型出现率男女间无差异。MB与MB2根管口间距男性为(2.195±0.504)mm,女性为(1.966±0.41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MB2发生率高,不同类型MB2发生概率不同,男性与女性之间无差异。MB与MB2根管口间距在两性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观察分析西北地区中国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及其变异情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调取来我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病人图像资料,统计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及其分布情况。结果:共获取800例病人1 600个下颌第一恒磨牙CBCT图像数据。下颌第一恒磨牙2个牙根的发生率为72.69%(1163/1600),其中2根2管的发生率3.27%,2根3管的发生率73.00%,2根4管的发生率23.73%;3个牙根的发生率为27.31%(437/1 600),其中3根3管的发生率4.12%,3根4管的发生率95.88%。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个体发生率为33.75%(270/800)。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双侧对称性的发生率61.85%(167/270),且右侧高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以及解剖形态存在多样性,CBCT影像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的发现率及根管治疗情况。方法:收集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的完整病例,包括病历记录和术前、术中、术后X线片,记录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的牙位、患者性别,统计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和治疗情况。结果:在378颗中国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治疗病例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的发现率为26.98%(102/378),不同牙位和性别远舌根的发现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男性患者中,右侧远舌根发现率高于左侧(P0.05)。在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预备过程中,器械分离和根管侧穿发生率高于其它根管;在根管充填时,欠填率高于其它根管(P0.05)。结论:远舌根在下颌第一恒磨牙中有较高发现率,发生器械分离和根管侧穿以及欠填的比例高于其它根管。  相似文献   

13.
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口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上颌恒磨牙近颊根与髓底参数的测量研究寻找近颊根(MB2)根管定位的方法,为上颌磨牙四边形髓腔入口的制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上颌第一恒磨牙36颗,沿髓底平面截除牙冠,测量髓底参数,记录近中颊根根面外形,于MB1与MB2根管中插针示折摄X-线片,记录根管分型,将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上颌第一恒磨牙近颊根根管分型与根形相适应2-1型根管的近颊根多为扁斜根(85.71%),2-2型根管的近颊根多为宽扁根(80%).MB1-MB2根管口距离在1~3 mm之间,平均距离为1.93 mm.2-1型与2-2型根管其MB1与MB2根管口的平均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MB1与MB2根管口至近颊根近中根面颈缘的垂直距离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医生可采用改进的四边形髓腔入口,在MB1根管口的腭侧、近中方向距MB1根管口1~3 mm 处,沿经过MB1根管口的与近中颈缘平行的直线上寻找MB2根管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揭示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尖解剖特点,以期为临床进行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从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采集中国汉族患者拔除的下颌第一恒磨牙122颗,选择20颗三根型下颌磨牙(三根组)及25颗双根型下颌磨牙(双根组)进行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Mimics 10.01软件界面下观测根尖部的解剖结构,测量根尖狭窄的长、短径,根尖孔、根尖狭窄与根尖端的距离;两组牙齿不同根管间根尖狭窄直径及其与根尖孔、根尖端距离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近颊根管根尖孔最多见于根尖远中侧(三根组10个,双根组6个),近舌根管多见于舌侧(三根组及双根组各8个);远颊根根尖孔多位于根尖远中舌侧(10个),远舌根根尖孔常偏向颊侧(7个);双根组远中根管根尖孔大多偏向远中(11个).典型的沙漏状根尖狭窄出现率为53%( 80/151).三根组远颊根管根尖狭窄的长、短径分别为(0.32±0.09)、(0.25±0.05) mm,显著大于远舌根管[长、短径分别为(0.27±0.08)、(0.22±0.06) mm,P< 0.05]及近舌根管[长、短径分别为(0.24±0.06)、(0.19±0.06)mm,P< 0.01].三根组根尖孔至根尖狭窄及根尖端的平均距离分别为(0.67±0.32)和(0.49±0.28) mm,根尖狭窄至根尖端平均距离为(1.01±0.34) mm.结论 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根尖孔往往偏离根尖端,根尖狭窄在远颊根管最宽大;根尖狭窄、根尖孔及根尖端间距的测量可以为根管治疗时确定工作长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舌根是位于下颌恒磨牙远中舌侧的一个部分或完全独立的额外牙根,常见于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通常细短弯曲,它的出现增大了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难度。充分认识和识别远舌根,对于提高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大家对下颌第一磨牙解剖的认识日益重视,对远舌根的研究日趋深入。下面就国内外学者对于远舌根的解剖研究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投照角度对诊断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变异的作用。方法:从临床采集29个拔除的3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X线数字化成像系统拍摄牙齿的颊舌向正位投照片、近远中向邻位片、近中20°及远中20°偏位投照片。以远舌根根尖是否被远颊根影像阻挡为标准,判断不同X线投照角度及投照组合对远舌根的显示效果。结果:远中20°偏位片显示远舌根的效果最佳,显示比例高达89.7%;近中20°偏位片显示比例为27.6%;正位投照片对远舌根显示比例最低,仅为17.2%。同时拍摄近中及远中20°偏位投照片,远舌根的显示比例可以达到100%。结论:临床上,远中20°偏位X线牙片对远舌根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测量青少年三根型下颌第一恒磨牙(PMFMs)牙根外形解剖数据,为牙周炎的预后判断和治疗提供理论支撑和临床指导。方法:选取175颗三根型PMFMs的锥形束CT影像学资料,记录牙齿发生情况、牙根长度、根柱长度、釉牙骨质界(CEJ)根方2 mm水平的根柱凹陷程度、根分叉穹窿顶点根方2 mm水平处的根分叉宽度和根面凹陷程度、近中根内侧面在不同水平的凹陷深度,统计分析。结果:近中根、远颊根、远舌根根长分别为(13.06±1.26) mm、(11.85±1.30)mm、(10.26±1.61) mm,除远舌根外,其余牙根男性根长比女性长(P<0.05)。远中侧根柱长度(4.87±1.00) mm最长,颊侧根柱长度(2.56±0.74) mm最短;远中侧在CEJ根方2 mm水平处的根柱凹陷程度最小;根分叉穹窿顶点下2 mm处的根分叉宽度在颊侧最宽,平均为(2.77±0.67) mm;近中根内侧面根面凹陷深度和程度大于远颊根;近中根根面凹陷深度从根分叉穹窿顶点下2 mm到6 mm逐渐变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根型PMFMs远中侧根柱长,一旦病变波及根分叉,治疗难度大且预后不佳。近中根远中面凹陷明显,当病变波及此处可从颊侧分叉口进入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不同投照角度X线根尖片诊断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的作用.方法 选择需行根管治疗的205颗下颌第一磨牙为研究对象.术前拍X线正位根尖片及近中20°~30°偏位根尖片,对比分析是否存在远中舌根.术中根据根管的弯曲情况把远中舌根分为3类.记录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和根管的数量.结果 术前X线正位、近中偏位根尖片判断48颗(48/205)下颌第一磨牙存在远中舌根,临床治疗中均确定有远中舌根,其余157颗下颌第一磨牙术中均未见远中舌根.远中舌根发生率为23.41%.48颗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中,Ⅰ类根管22颗(45.83%);Ⅱ类根管17颗(35.41%);Ⅲ类根管9颗(18.75%).205颗下颌第一磨牙106颗(51.70%)为3根管;98颗(47.80%)为4根管;1颗(0.48%)为5根管.结论 术前多角度根尖片能准确诊断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不同投照角度X线根尖片诊断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的作用。方法选择需行根管治疗的205颗下颌第一磨牙为研究对象。术前拍X线正位根尖片及近中20°~30°偏位根尖片,对比分析是否存在远中舌根。术中根据根管的弯曲情况把远中舌根分为3类。记录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和根管的数量。结果术前X线正位、近中偏位根尖片判断48颗(48/205)下颌第一磨牙存在远中舌根,临床治疗中均确定有远中舌根,其余157颗下颌第一磨牙术中均未见远中舌根。远中舌根发生率为23.41%。48颗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中,Ⅰ类根管22颗(45.83%);Ⅱ类根管17颗(35.41%);Ⅲ类根管9颗(18.75%)。205颗下颌第一磨牙106颗(51.70%)为3根管;98颗(47.80%)为4根管;1颗(0.48%)为5根管。结论术前多角度根尖片能准确诊断下颌第一磨牙远中舌根。  相似文献   

20.
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MB2根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临床发现率。方法采用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研究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的肉眼发现率。结果60例患者的64颗上颌第二磨牙中有19颗存在近中颊根第二根管,发现率为29.7%。结论改良髓腔入口和探查近中颊根根管口与腭根根管口之间发育沟或暗线的方法,有利于发现和治疗上颌第二磨牙近中颊根第二根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