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汇总原发性肝癌82例和肝硬化44例的AFP(甲胎蛋白)、GP73(高尔基体蛋白73)、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AFP及联合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AFP、AFPL3、GP73、AFPL3/AFP阳性率均非常显著高于肝硬化患者(P<0.01);在早期和中期肝癌患者,采用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其阳性率非常显著高于各单项检测(P<0.01)。结论: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γ-谷氨酰转肽酶(GGT)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9例原发性肝癌45例良性肝病及36名正常体检者血清AFP、CA19-9、CA125、CEA、GGT水平同步测定并进行对照.结果:AFP、CA19-9、CA125、CEA、GG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依次为78.4%、70.3%、67.6%、48.6%和64.9%五项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可提高为94.6%.结论: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0例肝癌组织、15例肝硬化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检测OPN的表达,并分析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OP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P<0.01),而肝硬化组织与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差异(P>0.05);且OPN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肿瘤包膜不完整(P=0.044)及早期转移、复发(P=0.003)显著相关,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OPN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且与肿瘤包膜完整性、早期复发、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素介入治疗肝癌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肝癌多在肝硬化基础上发生,手术切除率仅8%~2 5 % [1 ,2 ] 。近2 0年来,经皮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临床效果。但亦有文献报道多中心随机临床观察,TACE并没有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如果超选择不到位或栓塞剂选择不当,还可能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加速肝硬化进展[3 ] 。临床尚缺乏针对肝癌有特异性的化疗药物[4] 。基于以上原因,区域性放射性核素治疗(re gionalradiationtherapy)肝癌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通过实验及临床研究,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逐渐成为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微球种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四种血清肿瘤标记物对肝病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胎蛋白(AFP)、速率法检测岩藻糖苷酶(AFU)、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测定原发性肝癌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其他恶性肿瘤患者50例、健康体检患者60例血清。结果:原发性肝癌各项指标与其他恶性瘤组、肝硬化组比较除β2-MG无差异(P>0.05)外,其他三项都有显著差别。分别(P<0.01)或有差异(P<0.05)。原发性肝癌组单项AFP、AFU、β2-MG、γ-GT。阳性检出率分别是66%、78%、80%、82%。AFP、AFU、γ-GT,诊断符合率分别是81%、84%、79%。联合检测敏感性达98%,比单项AFP(66%)检测敏感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联合测定AFP、AFU、γ-GT,可提高对肝癌阳性诊断率,并可提高对肝病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肝癌三维适形放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一种提高治疗增益比的较为有效的放疗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肿瘤的治疗,也为不宜手术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患者的放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且效果十分明显。3DCRT联合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与3DCRT联合热疗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三者联合可发挥各自的优势,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7.
王泉来 《民航医学》2004,14(3):21-23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手术切除率低,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仅3~6个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用于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疗效,但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不甚理想,5年生存率仅9.0%~16.2%。同时原发性肝癌70%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脂结合唾渣酸(LSA)含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临床确珍的原发肝细胞癌25例,断发肝癌3例,其它恶性肝癌6例作为实验组;肝硬化23例,肝血菅瘤6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LSA含量。结果 肝细胞癌0.558±0.052;继发肝癌0.568±0.189;其它恶性肿瘤0.574±0.198;肝硬化0.369±0.052;肝血菅瘤0.371±0.051。结论 实验组血清LS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LSA值具有对肝癌的辅助性诊断价值,但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张功霖  赵卫   《放射学实践》2012,27(9):1029-1031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手术切除机会。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手术不能切除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因肿瘤恶性程度高,单一TACE治疗难以达到治疗目的。TACE联合射频消融(radiofequency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对肝癌细胞免疫微环境及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C57BL/C小鼠右侧腋部皮下注射Hepa 1-6肝癌细胞,建立皮下成瘤肝癌模型,按顺序随机分为0、4、8、12 Gy 照射组,每组10只,监测小鼠体重和肿瘤体积。照射后28 d收集标本,采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术,比较各组肿瘤组织内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趋化因子配体5(CCL5)、IL-10、IL-1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4和巨噬细胞M1、M2表型比例(M1/M2)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肝癌细胞cGAS-STING信号通路相关基因与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肿瘤体积明显减小(F=8.42,P<0.05),细胞坏死比例增加(F=3.89,P<0.05),除IL-4之外的巨噬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增加(F=6.32~15.50,P<0.05),肝癌肿瘤免疫微环境中的M1、M2型巨噬细胞的比例升高(F=5.46、5.14,P<0.05)。肝癌细胞内的cGAS-STING信号通路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RNA:F=6.35、16.10,P<0.05;蛋白:F=71.31、37.15,P<0.05)。结论 X射线照射可激活肝癌细胞的cGAS-STING信号通路,促使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彩超诊断弥漫性肝癌的声像学特征。方法对经MRI、CT及病理检查证实的182例弥漫性肝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2例患者二维彩超显示:全部患者均有肝包膜改变,74.18%(135/182)呈波浪状改变,25.82%(47/182)呈锯齿状改变。70.88%(129/182)肝脏呈肿大表现,68.68%(125/182)患者门脉增宽,31.32%(57/182)有门脉栓子。弥漫性肝癌声像图大体分为2种类型:弥漫结节型和不规则斑块型,其中77.47%(141/182)为弥漫结节型,22.53%(41/182)为斑块型。全部患者CDFI显示:肝内血流信号走行失常,分布杂乱,可见血管绕行或散在斑点状、条状血流信号。结论肝包膜凹凸不平,肝实质回声呈弥漫性小结节或斑块改变,肝内血流信号失常,门静脉栓塞等彩超图像特征对诊断弥漫性肝癌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彩超确诊弥漫性肝癌仍存在一定难度,应重点与肝硬化相鉴别。  相似文献   

12.
在肝癌的局部治疗中,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一些小肝癌的治疗,效果良好。其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疗程短等优点。笔者现就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耐药VX2肝癌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经化疗药物诱导后传代的VX2肿瘤建立移植性耐药肝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 2 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4组 ,建立肝癌模型。A、B组和C、D组植入肿瘤分别取自常规传代和药物诱导后的传代兔。模型建立 3周后 ,增强CT检查确定肿瘤大小。直视下穿刺肝动脉 ,A、C两组注入阿霉素 (4mg/2ml) ,B、D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 1周后CT复查 ,比较各组肿瘤倍增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肿瘤凋亡率。结果 模型建立 3周后各组肿瘤大小无明显差异。治疗 1周后增强CT复查 ,各组肿瘤体积均增大。其中 ,A组肿瘤倍增率显著低于其他组 (P <0 .0 5 ) ;C组低于B、D组 ,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A组肿瘤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 (P <0 .0 5 ) ;C组高于B、D组 ,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通过药物诱导建立的移植性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明显耐药特征 ,可作为耐药肝癌模型用于肝癌全身与介入性药物治疗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CT引导下介入治疗肝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 ,早期首选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 ,但大多数患者都以中晚期肝癌就诊 ,已不适宜手术切除。目前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 ,TACE)是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手段 ,但单纯TACE术有其局限性 ,肿瘤坏死不完全 ,对肿瘤包膜及周围浸润效果差 ,易复发 ,易加重肝硬化使血管狭窄闭塞 ,对于少血供或血管闭塞患者其作用大大降低 ,必须辅以其他介入性治疗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近年来兴起的非血管性介入治疗包括肝癌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 (percutaneousethanolinjection ,PEI)、乙酸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雄激素受体的改变对肝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RBA)对36例行手术切除的肝癌组织、癌周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含量进行测定,同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肝癌患者及正常人血浆雄激素(睾酮T)的水平,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癌组织与癌周组织相比,AR含量明显升高(P<0.01),且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2)高分化的肝癌组织AR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者(P<0.01);(3)肝癌患者血浆睾酮水平增加不明显(P>0.05),但白细胞AR表达明显升高(P<0.01).结论肝癌的发生可能与癌组织中AR含量升高有关,AR的含量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小肝癌的病理与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肝癌的死亡率高,据1994年的材料,在农村已超过胃癌占第一位,在城市则仅次于肺癌,所以提高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治疗效果是影像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对于小肝癌(SHCC)的定义尚未统一,日本肝癌协作组的标准是:肝肿瘤单发性最大直径<2cm;中国肝癌病理协作组的诊断标准是: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0cm,多个癌结节数目不超过两个,最大径之和应小于3.0cm。另一方面,在我国肝癌患者中,大多数有肝硬化或/和慢性肝炎史,所以研究再生结节(regenerativenoduleRN)、发育不良结节(dysplast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Rab10在肝细胞肝癌转移中的作用,为晚期肝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 利用美国癌症基因组图谱(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分析Rab10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及表达与肝癌患者的生存关系.Western Bl...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肿瘤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 (PHCC)边缘螺旋CT肝双期扫描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84例经临床、DSA及病理证实的PHCC边缘肝双期扫描表现。结果 :肝癌边缘形态分为四个类型 :( 1)边缘清楚型 ( 19例 ) ,6例肝动脉期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3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 ;( 2 )完整包膜型 ( 14例 ) ,包膜环形强化门静脉期多见 ;( 3)边缘不清型( 2 7例 ) ,2 4例肝动脉边缘见强化肿瘤血管 ,7例门静脉期边缘部分强化 ;( 4 )混合型 ( 2 4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可较好显示PHCC边缘形态特点及血供 ,对了解其生物学特性、介入治疗效果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热碘油栓塞兔肝VX2肿瘤的抑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热碘油栓塞对兔VX2肝癌的抑瘤效果。方法将VX2瘤细胞接种于30只新西兰白兔肝左叶,建立兔肝癌模型,随机分为A、B和C3组,每组10只。利用导管经肝动脉分别给生理盐水(A组)、37°C碘油(B组)和60°C碘油(C组),7d后观察各组肿瘤体积及血清AST水平,观察瘤兔的存活期。结果C组肿瘤的生长率(0.92±0.21)与A组(3.48±1.17)和B组(1.29±0.26)相比有差异(P<0.05)。C组的存活期(41.0±3.0)d与A组(31.5±3.0)d相比有差异(P<0.05)。C组血清AST水平与B组相比无差异(P>0.05),与A组相比有差异(P<0.05)。结论60°C碘油栓塞兔VX2肝癌可明显降低肿瘤生长率并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20.
陈少华  孙建军 《人民军医》2004,47(11):647-648
1995~2001年,我们采用高度选择性栓塞和化疗的方法,治疗原发性肝癌74例,1年、2年、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47例(63.5%)、31例(42.0%)和19例(2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